震驚的論文造假事件 「一場與SCI有關的醜聞」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晶體學報》(E分卷)已撤回鍾華、劉濤二人提交的文章。圖為其中一篇文章的檢索信息截圖,摘要顯示,該文章已被撤回(黑框內文字)。 記者 來揚製圖

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

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鍾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並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文章稱:「這些報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間僅憑修改一套原始強度數據而發表系列文章。」文章還表示,調查工作仍在繼續,問題論文數量可能繼續攀升。

消息迅速傳回國內,在網際網路上引爆新一輪對學術造假的聲討。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回應媒體:發生這樣的事情,學校感到非常震驚。

井岡山大學黨委書記萬繼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出感慨:「在一個刊物、短短一段時間內發表幾十篇論文,這已經是有點瘋狂的行為了。」

然而,這一切不是沒有徵兆。

2009年12月2日,已退休的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胡盛志在其博客中發文指出,他在2009年和國外的一名教授合寫了一篇論文,該論文提到了2008年被國際《晶體學報》撤稿的我國學者的兩篇文章。

胡盛志表示,「撤稿是該雜誌前所未有的舉措,值得認真的思考。」同時,他在文章中貼出了《晶體學報》編輯去年早些時候給他的一封郵件的部分內容,郵件透露,《晶體學報》的編輯們正在對中國一所大學老師2007年發表在《晶體學報》E分卷上的大量造假文章進行調查。

他在文章中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是否還會有學者發表的晶體結構報告論文被撤?我們目前大力提倡創新的同時,是否得強調掌握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做學問的基本遊戲規則?」

這篇文章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文僅有1709次點擊,而胡盛志隨後發表的《70篇晶體結構報告一次性撤稿的啟示》一文的點擊量接近 14000次。

胡盛志在文章中寫道:「此次撤稿不只是一兩篇,而是一次性撤下70篇。據我所知,這是國際晶體學報前所未有的嚴肅查處,很有可能在科技刊物的歷史上空前絕後。」

但他同時表示,「我一直認為應慎用『垃圾』這兩個字,因為即使在E版(即E分卷——記者注)上發表的論文,都是收集到資料庫成為將來開發利用的戰略儲備,說不上何年何月就派上用場,這方面我將以例見證。但有兩類結構文章難免要背此罪名,一類是宣布不得不撤稿的根本無中生有的虛假結構,另一類就是低水平重複的論文。這兩類論文不僅浪費了時間、精力、財力和版面,在資料庫中造成的汙染後果極其嚴重,因此對撤稿既感到心情沉重又認可科學追求真善美。」

造假事件曝光後,井岡山大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近3年來鍾華和劉濤因發表論文數量過大,曾經引起部分同事和該校科研處的懷疑,但學校未予深查和追究。

「這充其量是實驗數據報告,根本不是論文」

「這充其量只是實驗數據報告,根本不是論文。」2009年12月30日晚,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採訪時,對此事件保持持續關注的知名學術打假人士、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語出驚人。

方舟子介紹,《晶體學報》E分卷其實只是一個小分子晶體資料庫,在那裡發的「論文」一篇只有一頁,只是一篇實驗記錄,一般這種提交在兩三周後就能發表,門檻很低。

文章的發表過程也十分格式化,只需要自己到該網站填寫一些試驗數據和化合物名稱就會自動生成,「英語不會寫都沒關係。」

極低的門檻帶來一系列泛濫。方舟子發現,一些不是做化學研究的國內高校老師也出現在《晶體學報》E分卷的作者大軍中。

與此同時,雖然是SCI收錄期刊,發表在這一卷上的文章引用率極低,2007年的影響因子僅為0.508,2008年這一數據降到了0.367。

方舟子介紹,發現造假的過程其實很有意思,「是出於別的檢測目的偶然發現兩個人的數據很奇怪,一檢測發現根本不存在」。

在方舟子看來,這樣的造假多少有些肆無忌憚——其實即使不造假,這樣的文章也很好發,測一個新的小分子晶體結構也就是幾個小時的事,「就是說,到後來,這兩位老師連這幾個小時也不願意花了。」

但方舟子同時表示,這些造假的數據對於科學研究的影響有限,「造假的都是很偏的化合物,一般研究人員在自己課題的深入研究中完全可以測出來。」

相關焦點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原標題: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東京1月24日電 (記者 華義)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
  • 臺大醫院爆論文造假醜聞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臺大爆論文造假醜聞。&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2016年,前臺大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被爆多篇論文涉及造假,當時臺大前校長楊泮池也擔任數篇論文作者,此事在臺灣教育界引起極大震動。事隔2年,臺灣醫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次曝出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多達10篇論文遭臺當局「科技部」認定造假。
  • 黃禹錫論文造假曾震驚韓國
    原標題:黃禹錫論文造假曾震驚韓國  2005年聖誕節前的12月23日對於韓國來說卻是「黑色星期五」。當首爾國立大學調查委員會公布2005年黃禹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純屬造假後,韓國人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的一幕終於出現了:被譽為「韓國克隆之父」的黃禹錫在世人面前低下了頭,並辭去首爾國立大學教授之職。
  • 綜述: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東京1月24日電綜述: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  新華社記者華義  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近日,美國著名生命科學媒體 STAT 和《撤稿瞭望(Retraction Watch)》網站爆出前哈佛醫學院教授皮耶羅·安韋薩(Piero Anversa)學術造假醜聞的最新進展:哈佛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確定了涉及數據造假的 31 篇論文,並主動呼籲各大醫學期刊,將已發表論文撤回。
  • 復旦劈腿女博士,SCI論文為碩導代寫,學術造假為何如此猖狂?
    我們先不說早期翟天臨學術風波,就說說最近這件「復旦大學女博士一人劈腿四男博士」的醜聞吧!很多人在討論這位女博士的個人修養問題,可是令小編震驚的卻是這位女博士的畢業論文是她的一情郎男博士給她碼出來的。如果,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那麼,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真實性與含金量就有待考證了。
  • 真理醜聞相伴 震驚世界的20大科學騙局(圖)
    現講這20大科學醜聞按照我自己的「震驚」程度簡述如下。當然,還是建議大家弄本書看看,蠻有意思的。   1. 闢爾唐古化石――世紀大騙局   這一世紀大騙局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科學醜聞之一。1911年,英國律師道森聲稱在闢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一部分。
  • 小保方造假事件所涉美方科學家辭職—資訊—科學網
    新華網華盛頓8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震驚科學界的小保方晴子論文造假事件餘波仍未平息。
  • 魯寧:被淡化的漢芯造假事件
    來源:中國保險報  時間可以稀釋輿論的憤怒——這是當今人們常見的處置醜聞善後的妙招。在經歷了數月的「冷凍」後,上海交通大學終於承認了「漢芯」系列晶片造假,並公布了處理意見。  精心選擇公布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的時間,同樣可以降低讀者們對醜聞的關注程度,以便把所謂負面影響降至最小。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隔兩年,臺灣醫學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曝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的多達10篇論文遭臺「科技部」認定造假,規模不亞於當年郭明良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經過臺「科技部」、臺大及臺大醫院調查,認定以陳昆鋒為主的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造假,這10篇論文都有申請或取得臺「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劃。
  • 韓國學術醜聞頻發引社會關注
    此次事件波及範圍之廣,令韓國社會震驚。  事實上,自2005年韓國「國寶級」科學家黃禹錫克隆研究造假醜聞曝光後,韓國社會對學術不端現象的關注日益加深。但由於缺乏有效監管等原因,這類事件仍屢屢出現。  據韓國媒體報導,此次事件所涉及的教授大多來自科學和工程類的高校院系,為在續聘評估前保住「飯碗」而盜用他人著作。
  • 日本多次出現重磅級論文造假,卻為何仍頻頻斬獲諾獎?
    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最新一起論文造假醜聞來自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銜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的問題圖片文章數佔總的問題圖片文章數的49.52%左右,換句話說,兩篇圖片造假論文中就有一篇來自中國。
  • 哈佛幹細胞專家論文造假導致行業倒退十年?!
    調查稱,作為心肌再生領域開創者和頂尖人物的皮耶羅·安韋薩教授有31篇學術論文存在數據造假,應予撤稿。安韋薩的上百篇學術論文被視為這一研究領域的基石,如今多達31篇遭推翻,使得國內外諸多研究人員的相關課題化為泡影。一些人驚呼,這樁學術醜聞導致「整個行業倒退十年」。一些人擔憂,以上述理論為基礎展開的臨床試驗和商業項目均面臨危機,需要重新評估可行性。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
  • 哈佛幹細胞專家論文造假影響有多大
    安韋薩的上百篇學術論文被視為這一研究領域的基石,如今多達31篇遭推翻,使得國內外諸多研究人員的相關課題化為泡影。一些人驚呼,這樁學術醜聞導致「整個行業倒退十年」。一些人擔憂,以上述理論為基礎展開的臨床試驗和商業項目均面臨危機,需要重新評估可行性。
  • 瑞幸事件入選全球十大年度商業醜聞
    在普通年份,人們很難忘卻那些最不堪的企業醜聞以及最糟糕的高管瀆職行為。 然而在2020年,很多人發現自己的經濟已是如此之拮据,以至於都難以回想起過去12個月中都發生了哪些不端事件。
  • 《中國新聞周刊》:黃禹錫造假事件,韓國的醜聞
    當針對這一震驚世界科學界的造假事件的科學調查落下帷幕時,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事件調查委員會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本刊記者/方玄昌 ☆陳竺 宋海雷  從2005年12月12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著手組建調查委員會開始,到2006年1月10日首爾大學調查委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書,不到一個月時間,科學史上轟動最大的一次造假案的技術鑑定結果浮出水面
  • 韓國再爆學術醜聞 名校校長抄了碩士抄博士
    據新華社2月27日電新年前夕,韓國再爆學術醜聞,位於首爾的高麗大學校長李弼商被控抄襲學生論文。繼前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這一醜聞再度驚動韓國學界和社會。  剛上任就要「下課」  李弼商在1988年至2005年期間發表的三篇論文中,被控有一半以上內容抄襲自己學生的文章。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107篇中國作者的論文涉嫌造假,近日,被德國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稱斯普林格)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宣布撤回。該事件引發了中國科學界和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又收到了中介公司代發、代寫論文的郵件,基本每天都有。造假仍會繼續的,負責造假的中介公司並沒有收手,甚至不會出現一點停頓。」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對第一財經1℃記者說。從課題申請、實驗、論文撰寫、審稿到發布,一條完整的造假鏈條充斥在醫療領域。業內人士表示,論文造假的行為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中國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此設定了嚴格的審查程序,但因何會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