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黃禹錫造假事件,韓國的醜聞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單從取得的科學成就看,他依然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

  當針對這一震驚世界科學界的造假事件的科學調查落下帷幕時,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事件調查委員會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本刊記者/方玄昌 ☆陳竺 宋海雷

  從2005年12月12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著手組建調查委員會開始,到2006年1月10日首爾大學調查委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書,不到一個月時間,科學史上轟動最大的一次造假案的技術鑑定結果浮出水面。

  克隆狗是真的,幹細胞都是假的。「這意味著,在世界範圍內經過7年的努力,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治療性克隆』技術及其臨床應用方面取得決定性的進展。」有批評家如此認為。

  顯然,「黃禹錫造假事件」(現在科學界已經可以這樣給它定性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黃禹錫本人所在的這個領域,甚至已經超出了國際科學界。並且,這一事態目前還在進一步擴大。

  全世界的人都在問:早已功成名就的黃禹錫,為什麼還要這樣做?我們還該如何對一個科學家寄予信任?往後,該由誰來監督這些頂級科學家的行為?

  這些問題的明確答案,或許我們永遠也得不到。

  從放牛娃到民族英雄

  黃禹錫生於1953年,5歲喪父,自幼家貧,母親放牛養家。黃禹錫孩提時代幫母親照顧生病的牛,從而立下做獸醫的志向。成年後,他考上首爾國立大學獸醫系,29歲獲得博士學位,後來成為教授。

  黃禹錫真正聲名鵲起是從1999年2月開始的。當時,他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在國內率先克隆出奶牛,定名「英龍」,並在京畿道利川郡達成牧場宣布,在國內率先利用核移植技術,成功複製受精卵,並用它成功培育出一頭母牛。當時媒體曾進行特別報導稱,這是全球第五頭克隆牛,但卻是第一頭克隆奶牛。

  「英龍」出生不久後的1999年3月27日,黃禹錫又公布了另一研究成果——克隆出了韓牛。時任總統的金大中親自為克隆韓牛起名「黃真毅」,簡稱「真毅」。

  從2004年開始,黃禹錫領導的科研小組發布成果的速度猶如百米衝刺:這一年2月,他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他們在世界上首次利用人類體細胞和卵子,培育出人體胚胎幹細胞;2005年6月,他又在《科學》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已經利用病人皮膚細胞克隆出沒有免疫排斥反應的胚胎幹細胞,朝著藉助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脊髓損傷等疾病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這篇論文中,他們聲稱自己的課題組利用185個卵子克隆、提取出了11個幹細胞。

  僅兩個月後,他在與《科學》同樣權威的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宣布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

  黃禹錫成了韓國的民族英雄,舉國人民希望他能奪得諾貝爾獎。2005年6月24日,韓國科學技術部授予他「韓國最高科學家」的稱號。

  在矛盾中抗爭

  天有不測風雲。

  從2005年6月到9月,三個「知情人」陸續向韓國MBC電視臺《PD手冊》欄目提供消息稱,黃禹錫科研組2004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的過程存在卵子買賣和使用本科研組女研究員卵子的可能,並且2005年《科學》論文可能出自編造。

  10月20日,《PD手冊》採訪當時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的黃禹錫科研組研究員金善鍾,得到了「重要證詞」。10月31日,《PD手冊》正式採訪黃禹錫,詢問有關卵子問題和金善鍾「重要證詞」的內容,雙方同意驗證2005年論文疑惑。

  11月7日~12日,《PD手冊》通過專業人士對幹細胞進行了初步驗證,結果顯示,2號幹細胞的DNA與論文中的體細胞DNA不一致,即2號細胞不是「特定胚胎幹細胞」。但黃禹錫稱無法相信驗證結果和驗證機構,準備進行二次驗證。

  11月21日,黃禹錫的合作者之一、米茲梅迪醫院理事長盧聖一舉行記者會,承認向黃禹錫提供了通過支付補償金的形式獲得的卵子。次日,《PD手冊》播放「黃禹錫神話的卵子買賣疑惑」節目,受到韓國輿論強烈批評。但僅僅兩天後,黃禹錫即舉行記者會,承認使用了女研究員的卵子,表示要引咎辭去所有公職。

  11月28日,黃禹錫通知《PD手冊》,對2號幹細胞的真偽堅持不進行二次驗證。但次日,其科研組即向《科學》發去更正報告,稱刊登在2005年論文中的「7個幹細胞是具有生物體內分化能力的完全乾細胞」的說法有誤,要求立即修改,另外,「4個幹細胞(5~8號)未能得到畸胎瘤確認」。

  12月4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員金善鍾突然「反水」,稱:《PD手冊》通過脅迫式採訪得到了偽證,但並沒有獲得重要證言,並強烈批評《PD手冊》的非道德取材行為。MBC隨後通過新聞臺承認《PD手冊》不道德取材,向國民道歉。但同時,他們正式邀請科學界出面進行再檢測。

  12月5日,作為年輕科研工作者信息交流窗口的生物學研究信息中心公告欄和韓國科技人聯合會網站等幾家網站上,有人提出,黃禹錫科研組2005年發表在《科學》上的論文,補充資料中的44張幹細胞插圖中有五對相同,對此提出的質疑聲日益提高,並迅速擴散。

  這是專業人士最早對黃禹錫的成果公開提出質疑。黃禹錫科研組解釋為:是簡單失誤造成插圖重複。並聲稱已經自行找到了相關失誤,並將此報告給了《科學》,要求修改論文。

  12月7日,黃禹錫由於失眠、過度疲勞、精神壓力過大,住進首爾大學醫院。

  從質疑到定性

  此後形勢急轉直下。網際網路上,對2005年6月黃禹錫研究組的論文的質疑越來越多。12月8日,首爾大學生命科學領域30多名少壯派教授致信首爾大學校長鄭雲燦,敦促調查關於論文真實性的真相。

  9日,《科學》一改支持黃禹錫的立場,要求黃禹錫和他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另一名合作者夏藤重新討論引起爭議的研究結果。《科學》進而間接敦促黃禹錫直接答覆媒體的各種提問或接受第三方驗證,並表明《科學》也期待第三方驗證。匹茲堡大學也組建了特別調查組,著手對黃禹錫科研組的幹細胞研究論文進行調查。

  10日,《PD手冊》終於公開了金善鍾「重要證詞」的錄音。在錄音記錄中,金善鍾說,根據黃禹錫「做很多的圖片,大概10張左右」的指示,用2號、3號兩個幹細胞圖片,變造插圖。還說,黃禹錫下達這一指示時,只有姜成根教授在場。

  11日,黃禹錫科研組取消「不接受DNA二次驗證」的既定立場,要求首爾大學重新驗證。首爾大學校長鄭雲燦主持召開緊急幹部會,決定進行重新驗證。

  12月12日,黃禹錫臨時出院。這一天他還親自操作向無菌豬移植體細胞克隆受精卵的實驗。

  也就在這一天,首爾大學著手組建調查委員會,並及時啟動。首爾大學科研處處長盧貞惠公布調查計劃稱,首先調查插圖重複和DNA指紋分析疑點。

  12月14日,美國當地時間13日,夏藤正式向《科學》雜誌要求從論文共同作者中將其除名,並向共同作者發電子郵件,建議撤回論文。次日,盧聖一稱,黃禹錫承認特定幹細胞根本不存在,並決定要求《科學》撤銷2005年的論文。

  12月16日,黃禹錫在首爾大學舉行記者會稱:「的確培育出了特定幹細胞,但因汙染事故大部分沒有存活,因此在重新培育後發表了論文。」並稱,已證實,正保管中的幹細胞,大多數被米茲梅迪醫院的細胞調換,提出「調包說」。隨後,盧聖一也立即舉行記者會稱:「黃禹錫說是金善鍾研究員編造了論文,但實際負責撰寫論文的是夏藤教授。」

  12月17日,當地時間16日,金善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表明個人立場。他表示:「我沒有調換過細胞。是黃禹錫教授指示編造論文的。」黃禹錫科研組的尹賢洙教授也稱:「幹細胞不可能被調換。」

  12月20日,《自然》雜誌宣布,開始驗證黃禹錫的克隆狗「斯納皮」。

  12月21日,韓國科技人聯合會將此次事態定性為「科學欺騙」,並向首爾大學調查委要求,重新驗證黃禹錫科研組2004年2月發表在《科學》上的論文。次日,《科學》雜誌正式表明立場,將對黃禹錫2004年的論文展開調查。

  12月23日,首爾大學調查委公布初步調查結論;29日,調查委最終確認,黃禹錫科研組2005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所指的幹細胞,均不是用患者體細胞培育的胚胎幹細胞。

  2006年1月10日,首爾大學調查委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書。

  惟一肯定的成就:克隆狗

  「2005年論文中的數據全部是偽造的,這些數據包括:DNA指紋、畸胎瘤照片、胚胎體,以及MHC-HLA同形像統計圖等」;

  「2004年《科學》論文中報告的NT-1胚胎幹細胞並不是培育自克隆胚泡的胚胎幹細胞系……委員會得出結論:2004年《科學》論文的結論均屬偽造,包括DNA指紋分析和細胞圖片」。

  普通大眾或許難以理解最終調查報告書裡面的專業詞彙,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讀懂其結論:兩篇論文均系造假。並且,調查報告書還告訴我們,在獲取卵子的問題上,黃禹錫不但犯了錯,而且還撒了謊:他在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自己研究組成員的卵子。另外,調查報告還否定了他的「調包說」。

  調查組通過DNA指紋分析最終確認「斯納皮」系克隆狗。這是惟一能夠讓黃禹錫及其課題組保持一點顏面的成就。

  「牽涉在內的總共有四隻狗:『斯納皮』、『泰』(提供體細胞)、代孕母狗、提供卵子的狗。調查組從四條狗身上獲取了體細胞組織和血液樣本。為了做到獨立分析,調查組把任務同時派給三個不同的測驗中心,分別是KAIST(韓國高等科技研究院),Human Pass(私立DNA測驗中心)和國立首爾大學醫院院法醫系。Human Pass測驗中心實施的DNA指紋分析表明,『斯納皮』和『泰』具有相同的DNA指紋,和代孕母狗DNA指紋不同,和提供卵子的狗DNA指紋也不同。」 首爾大學公共關係負責人Chloe Cho女士告訴本刊。

  同時,測驗中心還實施了四條狗的核苷排列對比,「斯納皮」「泰」和代孕母狗有不同的核苷排列,這個結果證明了「斯納皮」並非是通過培育雙胞胎受精卵分裂的方法造就的。所有的分析結果顯示,「斯納皮」的確是「泰」的克隆狗。

  黃禹錫更早的研究成果也開始受到質疑:

  對於1999年克隆的奶牛,黃禹錫沒有留下任何一篇關於這一研究成果的論文,公布的只是奶牛降生的畫面。正常來說,正式公布研究成果前,應做好從克隆動物身上提取血液細胞和皮膚組織,並在實驗室裡進行DNA指紋檢測以留作證據;撰寫論文,提交給相關學術雜誌,並被採信和發表。但黃禹錫沒有履行這些普遍性的程序。

  科學界曾有質疑說「英龍」或許源自體外人工授精。調查委員會也曾經試圖對「英龍」的真偽進行鑑別,儘管「英龍」仍然健康地活著,但為其提供體細胞的那頭牛已經死亡,並且未留下一張照片,使驗證這一研究成果的真假成為不可能。

  「雖然我們的調查主要圍繞黃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但是我們也希望能夠覆蓋到黃的其他研究項目和成果。但是我們無法實施對『克隆牛』的調查,因為我們無法獲得足夠的證據。因此克隆牛沒有得到確認,而且將永遠無法得到確認。」這就是調查委員會給本刊的回答。

  水落石未出

  黃禹錫事件完全可以說是韓國版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無論是我們的回顧還是首爾國立大學的最終調查報告書,都還遠遠不能反映黃禹錫事件的複雜性。「本委員會不可能揭露與偽造論文有關的所有人的全部不端行為。」調查報告書上最後也如此總結。

  1月12日,韓國檢察機關開始介入。調查人員搜查了包括黃禹錫的實驗室和家等在內的26個地方,1月13日他們再次搜查了另外6個地方,以收集關於偽造2004年和2005年《科學》論文的證據。

  與此同時,檢察機關向另外17人頒布了禁止出境令,其中的許多人與2004年的《科學》論文有關。因此,目前共有28人被限制旅行,而且這一數字可能會隨著調查的深入而增加。

  韓國政府前後向黃禹錫的研究工作提供了115億韓元的經費,私人機構和公司也為他的研究提供了約50億~60億韓元的資助。與審計和檢察署合作,檢察機關將調查黃禹錫是否將所獲得的經費作為政府獻金用於政治人物——黃禹錫的研究小組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檢察機關調查人員對研究經費的使用提出懷疑,那麼刑事調查人員將申請搜查令,檢查相關的銀行帳號以跟蹤經費的流向。

  似乎,黃禹錫事件在科學界已經定性。1月12日,在韓國首爾召開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黃禹錫率領其研究小組成員向國民道歉。但同時他又說,如果國家再給他6個月的時間,那麼他的研究小組就能培育出與患者遺傳匹配的幹細胞系;同時,他再次譴責米茲梅迪醫院的合作者偽造證據。

  「我們相信,我們確實建立了幹細胞系。我們也被米茲梅迪醫院的年輕研究人員欺騙了。」這是黃禹錫指責幹細胞被調包後的又一種說法。而且,黃禹錫還指控米茲梅迪醫院的負責人盧聖一和前研究員金善鍾偽造了數據。

  與此同時,部分韓國克隆專家呼籲:黃禹錫的部分科學成就是有效的,不要完全拋棄這些工作。

  調查報告指出,黃禹錫的小組擁有培育複製人類胚泡的技術,他們培育出克隆狗的技術也被證實是有效的。「培育出人類胚泡、以及成功克隆狗都是偉大的醫學成就;我們因此認為他們肯定擁有人類治療性克隆研究的核心技術。」這是很多韓國同行對黃禹錫研究組的成就評價。

  但黃禹錫恐怕已經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即使他在其他方面不再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只要檢查部門調查證實黃禹錫小組用政府的經費所做的是偽造論文的工作,那麼他就將面臨欺詐或盜用之罪名。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胚胎幹細胞相關詞彙解釋

  幹細胞——幹細胞是指存在體內的尚未分化的細胞,它能夠被培育成肌肉、骨骼、內臟、大腦和皮膚等人體組織和器官,屬基本細胞。

  卵子和精子結合後的受精卵不斷分裂,細胞數量也不斷增加。在此過程中,有的幹細胞分化成腿,有的幹細胞分化成大腦。

  幹細胞分為可利用人的胚胎進行培育的「胚胎幹細胞」和不斷製造血球的骨髓細胞之類的「成體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胚胎是指由人或動物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早期發育的個體。對人,指懷孕最初兩個月的幼體。從胚胎中提取的幹細胞就叫胚胎幹細胞。

  受精卵通常經過5~7天的細胞分裂後,成為由100~200多個細胞組成的胚泡,也稱囊胚,在子宮著床,而後繼續分裂、分化,最後成為人類的個體。在這一過程中,抑制幹細胞分化,維持具有可分化成210多個臟器能力的原始細胞狀態的就是胚胎幹細胞系。

  成體幹細胞——成體幹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不同,可從人的皮膚、骨髓和臍帶血等組織中提取。原先人們認為,成體幹細胞如同構成血液的白血球和紅血球,只向特定的方向分化。但最近有研究成果表明,可以把從大腦中採取的神經幹細胞轉化成肌肉細胞、肝細胞和腎臟細胞。因此,或許今後也可以利用成體細胞治療多種疾病。

  畸胎瘤——畸胎瘤是指非正常分化的細胞。由於幹細胞有著像癌一樣無限增殖的特性,將其注入免疫缺陷小鼠體內,則應該形成畸胎瘤。

  (摘編自韓國聯合網)

相關焦點

  • 韓國黃禹錫造假事件續:數項罪名可能待定
    當1月10日,韓國首爾大學「黃禹錫科研組幹細胞成果」調查委員會發表最終調查報告,全面揭發了黃禹錫科研組的造假行為後,韓國《朝鮮日報》等媒體都做了這樣的描述。神話雖然終結,但事態並沒有平息,11日已被政府取消了「韓國最高科學家」稱號的黃禹錫也沒有服軟。
  • 黃禹錫事件給韓國上了一課
    從「全球克隆學術帶頭人」到「造假帶頭人」,從「民族英雄」到「民族恥辱」,黃禹錫轟然倒下,留給韓國的,是震驚,是悲痛,是羞恥,是迄今都沒有停止的深刻反思。此人還透露,黃禹錫向他承認,發表於《科學》上的那篇「劃時代」論文存在虛假成分。黃禹錫任教的首爾大學宣布對此事件進行徹底調查。一個星期後,調查報告公布,指出發表在《科學》上的論文數據屬於故意偽造。黃禹錫當天向國民道歉,並辭去首爾大學教職。  調查越是深入,揭發出的醜聞越多,潮水般的批評開始湧來,黃禹錫四面楚歌。
  • 黃禹錫論文造假曾震驚韓國
    原標題:黃禹錫論文造假曾震驚韓國  2005年聖誕節前的12月23日對於韓國來說卻是「黑色星期五」。當首爾國立大學調查委員會公布2005年黃禹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純屬造假後,韓國人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的一幕終於出現了:被譽為「韓國克隆之父」的黃禹錫在世人面前低下了頭,並辭去首爾國立大學教授之職。
  • 一個韓國學者眼中的黃禹錫事件
    李旻泰說:「黃禹錫事件暴露了韓國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這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    事件進展到今天,韓國的科學家和媒體都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而目前,最傷心的是韓國的老百姓,在這個事件中,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
  • 韓國再爆學術醜聞 名校校長抄了碩士抄博士
    據新華社2月27日電新年前夕,韓國再爆學術醜聞,位於首爾的高麗大學校長李弼商被控抄襲學生論文。繼前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這一醜聞再度驚動韓國學界和社會。  剛上任就要「下課」  李弼商在1988年至2005年期間發表的三篇論文中,被控有一半以上內容抄襲自己學生的文章。
  • 韓國記者眼中的黃禹錫事件
    有獎評新聞   韓國不是沒有理性之聲,但是卻被「黃教授———國民英雄」的韓國狂熱所壓抑。如果世界公民的理性薄弱,民族主義的狂熱很可能就會凌駕於整個社會。這是韓國在經歷黃禹錫事件後領悟的道理。
  • 從黃禹錫、小保方晴子看國際學術界如何應對造假:一查到底
    從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幹細胞研究造假,到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研究員小保方晴子篡改圖像,再到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外科醫生被控過失殺人……近年來,學術醜聞層出不窮。一查到底黃禹錫曾被譽為韓國「克隆之父」。後有人圖像和數據都是偽造的,調查後宣布屬實,黃禹錫神話就此破滅。
  • 韓國「學術造假」科學家黃禹錫被判緩刑(組圖)
    10月26日,在韓國首都首爾,韓國幹細胞科學家黃禹錫(前右二)在聽取記者提問。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26日對歷時3年多的黃禹錫案作出一審判決,以侵吞研究經費和非法買賣卵子罪,判處黃禹錫有期徒刑2年,緩期3年執行。
  • 完全是個騙局 韓國首爾大學公布黃禹錫事件調查報告
    韓國首爾大學調查委員會23日公布黃禹錫「造假」事件調查報告,證實該校科學家黃禹錫所稱成功培育出11個胚胎幹細胞系完全是個騙局。「根據事實,黃禹錫研究小組2005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論文中的數據並不是單純的失誤,而是刻意造假。」調查委員會說。當天,昔日名動一時的韓國「克隆之父」公開道歉並引咎辭職。
  • 魯寧:被淡化的漢芯造假事件
    來源:中國保險報  時間可以稀釋輿論的憤怒——這是當今人們常見的處置醜聞善後的妙招。在經歷了數月的「冷凍」後,上海交通大學終於承認了「漢芯」系列晶片造假,並公布了處理意見。  精心選擇公布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的時間,同樣可以降低讀者們對醜聞的關注程度,以便把所謂負面影響降至最小。
  • 塵埃落定 神話破滅:韓國黃禹錫克隆造假案始末
    韓國首爾大學調查委員會1月10日公布了對黃禹錫造假事件的最終調查結果。調查委員會認定,黃禹錫研究小組2004年和2005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有關培育出胚胎幹細胞的數據屬偽造,黃所謂的「獨創的核心技術」無法得到認證。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看來,這場震驚全球的重大學術醜聞,還會在苦澀和幻滅中持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後來者——科研沒有捷徑。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 韓國學術醜聞頻發引社會關注
    新華網首爾12月16日電(記者姚琪琳)韓國檢方日前對涉嫌完全抄襲或姑息抄襲他人著作的179名教授提起公訴。一旦罪名成立,可能出現韓國史上最大規模「教授下課潮」。此次事件波及範圍之廣,令韓國社會震驚。
  • 黃禹錫將在中國建實驗室
    黃禹錫,韓國著名生物科學家,1952年12月15日出生於忠清南道扶餘郡,曾任首爾大學獸醫學院首席教授,他在幹細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為韓國民族英雄
  • 小保方造假事件所涉美方科學家辭職—資訊—科學網
    新華網華盛頓8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震驚科學界的小保方晴子論文造假事件餘波仍未平息。
  • 騙子黃禹錫:是怎麼成為韓國民族英雄並為韓國衝擊首個諾獎的?
    黃禹錫——從放牛娃到科學家黃禹錫1952年出生於韓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幼年喪父的黃禹錫備嘗人生艱辛,這也讓他從小就立志成功,哪怕是不擇一切手段。19歲的黃禹錫成功考入漢城大學(今首爾大學,韓國最高學府)的獸醫藥學院。但黃禹錫沒有在畢業後去從事獸醫行業,完成少年時的夢想,而是繼續選擇在首爾大學深造。1982年,30歲的黃禹錫在首爾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並成功留校任教。但黃禹錫的研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畢業之前黃禹錫的導師因病去世。在當時的韓國大學中,論資排輩等現象非常嚴重。
  • 美國知名科學家承認研究報告造假 偽造細胞圖像
    美國科學家麥可·羅伯茨7日承認,自己執筆的一項研究報告存在造假問題,報告中的老鼠胚胎細胞圖像屬於偽造,他希望刊出此文的《科學》雜誌撤回問題論文。    承認造假     由於研究結果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科學》雜誌10月刊登特別啟事,提請讀者注意研究結果並非完全真實。     本月7日,羅伯茨終於公開承認,報告中有「一些值得懷疑的圖像」。他說,研究報告中的圖像經過電腦處理和人為修改,屬於偽造,因而研究結果並非完全真實可信。
  • 曾轟動一時的,全球3大科研造假騙局!
    對於造假的新聞我們早就已經聽過不知多少,但是每一次聽到都還是會生氣,而在造假裡面最惹人反感的就是科研造假。造假這種東西不應該出現在科學的領域,它的出現是對我們心目中最為純潔的科學最大的玷汙,更加是對於無數科學界的先賢的不敬,是所有人為之不齒的事情。
  • 【果殼網專訪】黃禹錫團隊:「這一次,我們更在乎過程」
    事情起始於合作者的揭發,緊接著是一場多米諾骨牌式的鏈鎖反應,數據造假、倫理爭議、經濟問題,繼而被所在學校開除,最終成為被告。對,如你所知,這位從超級學術明星變成學術造假代名詞的科學家,就是韓國幹細胞研究者——黃禹錫。
  •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從2004年10月到次年2月,韓聯社和韓國科學文化財團以「挑戰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為主題,向全國436名科學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有希望獲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是黃禹錫。黃禹錫當時興奮地說:「很高興研究成果得到了科學家們的認可。我確信至少在10年內國內會出現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