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15:15 來源:新華網
[內容速覽]中國人鍾情諾貝爾獎,韓國人似乎痴迷更甚 |
「不要著急,欲速則不達」,韓裔科學家們曾用這句話告誡那些對諾貝爾獎充滿狂熱的韓國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高漲。很多人認為獲得諾貝爾獎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一種方法。邀請海外專家談經驗、提高科學家研究經費、瘋狂搜集諾貝爾獎有關資料,韓國上下似乎已形成一股追逐諾貝爾獎的熱潮。雖然金大中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但韓國人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韓國人痴迷諾貝爾獎
2005年7月,韓國邀請多位被認為有實力奪得諾貝爾獎的海外韓裔科學家訪韓,就韓國的基礎科學發展獻計獻策。雖然討論會的主題是基礎科學發展,但每次在這種會議上,主持人和與會者都不會漏掉一個問題——「韓國人能否在科學技術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痴迷已經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從2004年10月到次年2月,韓聯社和韓國科學文化財團以「挑戰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為主題,向全國436名科學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有希望獲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是黃禹錫。黃禹錫當時興奮地說:「很高興研究成果得到了科學家們的認可。我確信至少在10年內國內會出現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
當韓國MBC電視臺揭露出這位「國寶」級人物造假真相後,很多民眾還聲稱「如果黃禹錫不能獲得諾貝爾獎,責任全部在於MBC」。現在,一些韓國科學家擔心,韓國國民對諾貝爾獎的過度關注將可能產生負面作用。
人工培育諾貝爾獎得主
雖然韓國科學家們一再告誡人們不要操之過急,但有些人還是非常焦急。去年12月,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和韓國學術振興財團公布了「2006年國家級科學家支援項目」,並評選出10位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這10名科研人員將連續5年每年獲得2億韓元的個人研究經費,必要時還可再延長5年。韓國負責教育的副總理金信一在大會上說:「拜託並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以提高韓國的地位。」
韓國從2005年開始實施國家權威科學家支援項目,目的在於建立廣泛的國家優秀科研人員隊伍,培養科研人員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能力。在提高國家地位的同時,為研究人員保障穩定的研究環境,為年輕的研究人員樹立挑戰的目標。除了政府層面的資助外,各研究機構也在動員力量挑戰諾貝爾獎。
《東亞日報》12日報導說,首爾大學將從3月份開始實施「挑戰課題事業」。該事業不問研究最終能否成功,而對具有獨創性、冒險性的研究課題給予每年最多1億韓元,最長兩年的經費援助。此次當選的兩大挑戰課題分別是融合「物理學+生物學」和「地球科學+物理+化學」的綜合性課題,是從9:1的競爭率中選出來的。
首爾大學希望通過打通學科間的壁壘,走一條迅速獲得諾貝爾獎的捷徑。首爾大學自然科學學院的有關人士表示:「這兩個研究課題都融合了不同學科知識。如果能成功的話,是足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世界性研究課題。」現在,韓國各主要大學都在走學科融合的道路,以此期待獲獎人士的出現。
韓國的方法頗有爭議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因對韓朝兩國和解做了重大貢獻和為韓國民主及人權所作的努力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兩年後,美國《新聞周刊》公開的一份秘密文件稱,金大中總統獲諾貝爾和平獎是秘密策劃的結果。策劃的內容有,將諾貝爾和平獎5人評選委員會及挪威議會等作為主要攻關對象,至少向每個評選委員會投入3人進行面對面的接近,維持韓國企業的諾貝爾獎贊助商資格等。雖然韓國青瓦臺對此一直持否認態度,但一些韓國人還是認為此事讓和平獎蒙羞。
韓國爭取諾貝爾獎的努力並未就此停止。2004年2月,韓國科學技術部決定推薦黃禹錫教授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並成立了推進委員會。從當年開始,韓國政府還專門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所在地的瑞典派駐科學官收集有關諾貝爾獎的資料,制定具體方案。2005年6月,韓國科學財團職員又被派往韓國駐瑞典使館常駐。當時,韓國大國家黨也專門組建科學技術特別委員會,整理黃禹錫的研究成果,在爭取國民的關心和支持的同時,向瑞典的諾貝爾獎組織提供黃禹錫的各種資料。
然而,韓國人認為韓國最有可能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黃禹錫最終卻因論文造假風波黯然失色。儘管如此,很多韓國人表示依然不會放棄對諾貝爾獎的不斷追逐。
責編:潘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