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社會歧視個子矮小者 父母重金投資子女增高

2020-11-27 網易

在韓國社會,身材矮小成為決定成敗的一種主流性偏見。在這個以貌取人的國度,越來越多的韓國家長為了讓他們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積極尋找對策,投資大量金錢用於提高其子女的身高。

網易探索12月25日報導 在韓國社會,身材矮小成為決定成敗的一種主流性偏見。在這個以貌取人的國度,越來越多的韓國家長為了讓他們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積極尋找對策,投資大量金錢用於提高其子女的身高。


圖:一位韓國母親帶著女兒在增高診所裡查看X光片。

韓國,日漸興盛的增高風氣

這是發生在韓國一家針灸增高中心的一幕:五歲的韓國女孩文波英正在接受針灸治療,嘴角上針灸用的銀針像貓的鬍鬚一樣微微顫動。她因為害怕而哭泣,但一旁的醫生卻把更多的銀針刺入她手腕、頭皮上的穴位中,雖然這位針灸醫生身穿黃色的、印有卡通人物的大褂,卻絲毫無法減少給他帶來的恐懼。「快好了,寶貝」她的母親,徐惠京女士安慰著她,「這會讓你長高,變得美麗,讓你變成公主」。

「身高決定成敗」,這是韓國社會日益增長的偏見態度。在這種態度和觀念之下,韓國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他們子女的身高,這也催生出大量的增高診所。這些診所利用荷爾蒙療法、中醫療法以及一些特殊的訓練方法來幫助孩子增高。

「韓國是個以貌取人的國家,」35歲的受訪者徐惠京女士如是說。「我擔心我的女兒比同齡人矮。我不希望她因此受到嘲笑、喪失自信。」徐惠京女士每月要拿出約770美元來為她的兒女們進行增高治療,而她的女兒和4歲兒子則同在一家名為含笑兒的診所就診,該醫療機構在韓國擁有5家連鎖店,為兒童提供針灸、按摩以及一天兩次的滋補藥膳——這些藥膳使用鹿茸、高麗參以及一些精華中藥材。

「比起留給子女萬貫家財,父母寧願讓他們的子女再長高10公分,」含笑兒診所的申東健醫生說。「你可以把孩子看做是一顆小樹,我們能提供的就是最好的營養,最適宜的溫度,用精心的照料來讓他長得更高大。我們幫孩子們恢復食慾、良好的睡眠和強健的體魄,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好的成長發育。」

而歷史上,大韓民族慣於評價矮個子人格的品質是勇敢,當地的一句諺語可窺見一斑:「胡椒越小越麻辣」。最近的例子莫過於韓國前總統樸正熙,或者跨越三八線去朝鮮看一下他們的統治者,宣稱身高一米六五的金正日(其實這個高度是包含了他的增高鞋以及蓬鬆的髮型)。

但是西方審美正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韓國人的取向,身材矮小不再意味著更好。「如今,孩子們把拿破崙和樸正熙當做笑柄,」世中增高中心的院長樸基元說,「在電視上,所有年輕的流行音樂偶像個字都很高。這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成為高個子的風氣,每個人都在跟風,矮小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矮個的孩子會受到排擠。」

風險和社會情緒

對這種風氣的警惕也在上升,一些組織警告說,增高手術受到法律的限制,增高中心做出的增高承諾缺乏事實依據。

來自一家民間組織——韓國消費者協會的高級研究員尹金明在科學家的幫助下,對增高中心做了調查,告誡家長們選擇增高中心時要多個心眼。

「沒有臨床或其他方面的證據表明這些治療有效,」尹金明說,「他們使用誇張的和誤導性的廣告來吸引家長,韓國大部分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總希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

上個月,韓國弘益大學的學生李道慶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身高就是競爭力,我認為矮個子就是失敗者。」這位大學生的口無遮攔,使得長久以來韓國對增高潮流的不滿情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博客寫手對她進行辱罵,立法者譴責製作這檔節目的KBS-TV電視臺沒有把李道慶的評論剪輯掉。觀眾對她的誹謗提起了訴訟。最終,李小姐被迫道歉,韓國通信標準委員會以「褻瀆人權」和「煽動以貌取人」為名懲戒了製片人。

不斷提高的韓國平均身高

「她只是說出了每個人想說而不敢公開說的話而已,」一家名為Kiness的增高中心的院長金陽秀博士對此不以為然,「在韓國,改變身高就是改變命運。」

在金陽秀的醫院裡,小學五年級的金世鉉正在一臺跑步機上鍛鍊,他的身體套在一個固定在頭頂的一根金屬棒上的肩帶裡。增高中心聲稱這種設備能拉伸他的脊柱,並在不對腿產生壓力的情況下鍛鍊。

離金世鉉不遠的是13歲的李東現,他一邊蹬著臥式自行車,一邊看一本連環畫。他旁邊是正上一年級的妹妹蔡元,是班上最矮的女生,她正努力伸長自己的胳膊以夠著腳趾,她的教練按著她的背往下壓,疼的她不斷喊出聲來。

兩年前,他們的母親尹智英還想給李東現注射增高激素,這在韓國也很流行。但是很多醫生只會給那些發育紊亂的兒童開這種處方,家長們也因為高昂的價格和擔心有副作用而止步。尹女士說她曾經每月花費850美元來給孩子注射激素,但是只注射了8個月。

尹女士現在每星期開車載著女兒去三次Kiness增高中心。她說:「我和丈夫都很矮,」 31歲的尹女士身高只有5英尺(約1.5米),「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責怪我們沒有幫助她在發育時長高。」

增高中心裡的另一位母親常英姬今年54歲,但身高只有1.2米,她說她的孩子們因為身高已經倍受歧視。她的兩個女兒都已大學畢業,並且有很好的工作,而到了該結婚的時候,過矮的身高讓她們倍受困擾。

「這真是晴天霹靂,」常女士說,「如果你的學業落後了,接受教訓,還能亡羊補牢。但是如果你錯過了長高的年紀,你就永遠失去長高的機會了。」

最終,常女士的女兒都嫁了出去。最近這四年,她堅持帶她最小的孩子徐冬俊去Kiness增高中心。顯然,這個15歲的小男孩就已經知道增高的重要性了:「如果我夠高,未來我在選擇對象上就比別人有優勢,」徐冬俊一邊做著運動,一邊捧著本英語單詞書在學習,「個子矮的人在學校還會被嘲笑。」

不管怎麼說,由於改善了飲食,韓國人的身高普遍都增高了。根據官方數據,過去30年裡,韓國高中男生平均身高增加了約8.75釐米,達到1.74米。高中女生平均長高約5釐米,達到1.59米。

增高,不分國界

增高中心的醫生表示,大部分年輕人都只希望達到平均身高,但是和那些高個子一比,僅僅達到平均身高反而顯得更矮了。「高個和矮個的差距越來越明顯了,」世中增高中心(Seojung)的帕克博士說,他最近在中國開設了36家中外合資的增高中心,他表示,對增高的渴望早已不分地域。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朝鮮就是被遺棄的國度了。根據聯合國和一些私人救濟機構的說法,糧食短缺導致朝鮮兒童身材矮小。帕克博士引用了一個從朝鮮逃離的16歲男孩的案例,這個男孩去年七月從朝鮮投奔他3年前來到韓國的母親。他僅有1.5米高,幾乎比韓國平均身高差了10釐米。

「他這樣的身高在朝鮮很普遍,」帕克博士說,「但是他的母親看到他時落淚了,因為她的孩子在她離開後一點都沒有長高,她也知道,她的孩子在韓國將遇到更多困難。」

「我的夢想是在朝鮮開設增高中心,」帕克說,「這樣的話,一旦朝鮮半島統一,現在兩國的孩子們就能肩並肩的站在一起,而不是韓國的孩子比朝鮮的孩子高出一個腦袋來。」

譯自紐約時報,譯言網供網易探索獨家專稿,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liupage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得了矮小症還能增高16cm?別懷疑,是真的!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通訊員 易婷)確診矮小症後,還能再增高16cm?在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提供醫療保障的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中,6歲半的泡泡在5歲三個月的時候被確診為矮小症,泡泡爸爸對泡泡的身高問題一直很擔心,在醫生治療和爸爸訓練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六歲半的泡泡不僅在「小巨人運動會」上拿下了50米短跑冠軍,還成功長高16釐米。孩子能長多高?
  • 高三學生因身高矮小自卑,花16萬斷骨增高7.2釐米,如今怎樣?
    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在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改變人生這句話絕不誇張。 他叫李亞諾,出生於東北一普通家庭,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不讓父母操心的孩子,然而進入初中後,樂觀向上的李亞諾開始變得沉默寡言,父母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孩子是因為個子矮而感到自卑,小時候大家個子差不多,李亞諾並未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然而進入初中後,大家都紛紛發育起來,便襯得他愈發矮。
  • 那個為增高7cm,不惜花16萬切斷雙腿骨頭的男生,如今成功了嗎?
    因此,他心裡時常想著如果能夠增高個幾釐米就好了,同學們就再也不會嘲笑自己的身高了。然而,在一次民航飛行員招生考試中,學校以&34;這個原因直接把李亞諾淘汰了,他就這樣錯失當飛行員的好機會,他覺得社會對於男性的身高還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於是,李亞諾終於下定決心要做這個&34;手術,他不惜花了16萬元,切斷雙腿骨頭,通過這個手術約7釐米,達到了社會對男性的一般身高要求。
  • 森林之子——俾格米人,個子矮小成人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四
    有多矮小呢,成人平均身高在一米三到一米四之間,不超過一米五。另外他們普遍性早熟,八歲以後即發育成熟,可以婚配,實行一夫一妻制。與他們體型外貌類似的還有分布於亞洲安達曼群島的尼格利陀人,尼格利羅人和尼格利陀人皆為西語小黑人之意。但他們僅僅是體型和膚色相近,基因上則相去甚遠,習俗上也不相同,尼格利陀人不像非洲俾格米人那樣早熟早婚,他們和其他種族一般無二,都是十三歲以後才開始婚配。
  • 曹操身高六尺八寸,為何還被人嘲笑是個子矮小?
    曹操的回答引來了滿朝文武大笑,大家紛紛嘲笑曹操個子矮小。也許有人會問了:「六尺八寸還個子矮小,古代的人就那麼高嗎?」漢獻帝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聯繫鄙人刪除這個就得說說中國度量衡的變化了,據《歷代度量衡簡表》的數據,漢代的一尺,相當於今天的23.04釐米。曹操六尺八寸的身高,換算成今天計量單位就是6.8×23.04=156.672釐米。
  • 給孩子的運動處方: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的秘密
    在近期熱播的《小巨人運動會》裡,六歲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其實他在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自己個子高 孩子肯定矮不了。直接結果就是,有八成的孩子成年後身高達不到父母的預期。拋開矮小症,即便自家的孩子勉強屬於正常身高,那麼本應該180cm的孩子才170cm,170cm的孩子才160cm,相信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有深深的遺憾。
  • 中國和美國父母差異,工業化社會父母和移民的工業社會父母的碰撞
    美國社會相對而言階級固化已經完成,社會各個階層的交流遠遠低於中國。所以造成每個介紹美國社會的人都是以自己階級的角度來闡述自己對於美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造成很多混亂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呈現在中國人的眼中。而中國剛剛步入工業化社會,時間很短。很多人對以前的社會還有記憶。並且很多人就是從那個社會走過來的。基本上對於一件事的看法差異不大。
  •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15:15 來源:新華網         當韓國MBC電視臺揭露出這位「國寶」級人物造假真相後,很多民眾還聲稱「如果黃禹錫不能獲得諾貝爾獎,責任全部在於MBC」。現在,一些韓國科學家擔心,韓國國民對諾貝爾獎的過度關注將可能產生負面作用。  人工培育諾貝爾獎得主  雖然韓國科學家們一再告誡人們不要操之過急,但有些人還是非常焦急。
  • 孩子矮小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兒科醫生為您詳解!
    讓人很是苦惱,可是自己身材矮小別人總會投來異樣的眼光。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矮小症。那麼,孩子矮小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身高一部分來自遺傳,孩子的父母矮,後天又沒有科學鍛鍊和治療,子女個頭也必然不會太高。2、先天不足。如宮內發育遲緩,出生時體重低於5斤,身長小於50釐米,再碰上產後營養不良,會導致孩子出生後的追趕生長無法跟上,出現矮小。
  • 如何判斷孩子「個子」是否達標?
    2周歲後至青春期身高(長)增長平穩,每年增高6-7cm,最少不應低於5cm。進入青春期,身高增長出現第二個高峰,其增長速率約為學齡期的2倍,持續2~3年。女童較男童略早開始2年。劉奕建議,家長應定期給孩子做體檢,並做好記錄,每3~6個月記錄一次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看看孩子每年身高體重增長了多少。孩子個子不高是否有問題?
  • 孩子的這3個部位越「短」,將來的個子就越矮,家長速速自查
    想讓孩子的身高不拉後腿,作為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重視。如果這三個地方短,將來很可能長不高一、腿短即使腿短的人長到了一米九的「巨人身高」,如果沒有其他人的襯託下,一個人走路時仍感覺像是一米七的個子。
  • 幫子女在美國買房,自己住養老院?移民後父母怎麼辦?
    父母移民困境老人最想要的自然是天倫之樂,兒孫滿堂。但現在社會發展那麼快,兒女在外打拼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像報導中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這位老伯的女兒雖然只是持有綠卡,不能為父母擔保移民,但可以辦理B2探親籤證,有效期10年。不過美國並不適合養老。都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是中年人的戰場,是老齡人的墳墓。
  • 別把矮小症當是晚長,這些情況你有嗎?看完就清楚了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長得矮問題上不以為然,都現在這個年代了,還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的矮,是發育晚,以後會追上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誤區最後耽誤了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後悔不已。矮小主要是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年齡、同種族、同性別的兒童平均身高的兩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者,或3歲以後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釐米等。
  • 科學增高的方法有哪些?
    一個營養不良性矮小的孩子,他的體重減少比身高減少要更多,常表現為偏瘦,而且偏食、厭食、不愛喝奶,吃肉也很少,往往吃零食比較多。  此外,運動和睡眠也會對身高造成影響。如果運動不夠,或者睡眠不夠,孩子的身高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情緒或心理障礙同樣也能影響身高。如果從小生長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得不到充分的關愛,那麼身高通常比同年齡兒童矮小,也稱為「社會心理性侏儒」。
  • 韓國私立高中的精英教育,壓倒韓國民眾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2011年起,韓國實現了向所有滿5歲幼兒實施免費教育,並推出5歲兒童標準教育課程,標誌著韓國「十年義務教育」時代的到來。小學與初中均有國立、公立與私立三種類別。(作者著:由國家投資設立的學校稱為國立學校,由地方自治團體投資設立的學校稱為公立學校,由法人私人投資設立的學校為私立學校。)
  •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人類社會當中,父母對於大家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基本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人類的一生當中,前幾十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會和我們的父母居住生活在一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開始離開父母,獨自生命,在社會上面成為一個真正的個體,但是不管怎麼樣,在人的一生當中,父母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不管過了多久,依舊還牢記在心中
  • 韓劇《天空之城》:韓國全職媽媽的悲歌
    《天空之城》海報看過這部劇後,大家都在強調韓國社會的競爭如何殘酷、韓國的父母如何無情等,作為這部劇主要角色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卻被大部分人選擇性忽略了。就像姜俊尚在發現非婚生女兒惠娜早逝後對母親說過的話,「媽媽和我把她(韓瑞真)變成了一個瘋女人。」在性別歧視很普遍的韓國社會裡,家庭主婦、全職媽媽也是受害者。
  • 為什麼總有一種父母,見不得子女過得好?真實原因戳痛心窩
    文|文兒為什麼總有一種父母,見不得子女過得好呢?或許,大家覺得這樣的父母要麼非親生,要麼就是沒有從小養育過兒女,要不然哪有父母對自己親生的孩子如此刻薄呢?還真有,除了張愛玲《金鎖記》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刻薄自己的兒女,還有身邊一些真實存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