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美科學家因量子力學領域突出成就獲諾貝爾獎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法美科學家因量子力學領域突出成就獲諾貝爾獎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外電報導,當地時間9日11點45分(北京時間17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標準技術研究所教授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以表彰他們在量子力學領域所做出的突破性研究,稱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人物簡介:

  塞爾日•阿羅什,1944年9月11日出生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卡,1996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與同事合作進行了實驗觀察,發現了量子相干性,獲得1992年洪堡獎。2001年以來擔任法蘭西公學院教授,量子物理學會主席。

  大衛•維因蘭德,1944年2月24日出生,美國標準技術研究所教授。196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學士學位。1970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華盛頓大學讀完博士後後,1975年進入美國國家標準局,現在在美國標準技術研究所任教。

  新聞背景:最近5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歸屬回顧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布萊恩•施密特及美國科學家亞當•裡斯,表彰他們「通過觀測遙遠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

  200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兩位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次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獎,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因發現對稱性破缺的來源而獲此殊榮。

  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分享。這兩名科學家獲獎的原因是先後獨立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

  歷史上曾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錕等六名華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焦點

  • 因研究量子力學而獲諾貝爾獎的人為何越來越少了?
    那時期湧現出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薛丁格、海森堡、狄拉克、德布羅意、波恩、泡利等一大批傑出的青年科學家,他們因為量子力學的建立做出了傑出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那之後量子力學迅速應用到物理學的各大研究領域中,不僅在理論方面還是實驗方面,包括建立起量子電動力學、量子色動力學等。
  • 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啥與諾貝爾獎無緣呢?
    潘建偉院士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被一些網友冠之為「量子力學之父」,那麼他有可能在近期獲得諾貝爾獎嗎?這是不少網友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可能性。潘建偉院士如果一直從事的是目前這類研究課題,他永遠也得不到諾貝爾獎。因為這類研究不是諾貝爾獎的鼓勵對象。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諾貝爾獎之外的「諾貝爾獎」,在數學、醫學、環境等多領域
    現在這一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負盛名的環境科學獎之一,每年都會頒發給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內做出卓越貢獻的科研工作者。二、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因諾貝爾獎未設置數學獎,菲爾茲獎常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愛因斯坦獲諾貝爾獎不是因相對論,而是它,它打開量子力學的大門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4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真正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光電效應定律。真正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是「光電效應定律」,1905年3月,年輕的愛因斯坦將自己的論文送往德國《物理年報》的編輯部,當時的愛因斯坦只是德國專利局一個小小的職員,愛因斯坦研究物理也只能利用業餘時間,稍乏自信的愛因斯坦靦腆地對《物理年報》編輯說:如果您能在你們的年報中找到篇幅為我刊出這篇論文,我將感到很開心!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瑞典當地時間今日中午(北京時間17:45),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曾獲此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陳沁涵)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 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3位獲諾貝爾獎提名的微電子器件華裔科學家
    施敏的發明與成就倍受世界推崇,是少數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臺灣工研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多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獲頒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目前,施敏因 NVSM的發明已被「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3 次。提名者為丁肇中教授(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施敏教授為人隨和,平易近人,風趣幽默。
  •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15:15 來源:新華網       雖然討論會的主題是基礎科學發展,但每次在這種會議上,主持人和與會者都不會漏掉一個問題——「韓國人能否在科學技術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痴迷已經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從2004年10月到次年2月,韓聯社和韓國科學文化財團以「挑戰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為主題,向全國436名科學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有希望獲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是黃禹錫。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因疫情今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取消作為世界上科學和學術成就最具聲望的獎項,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近兩個月之後的12月10日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
  • 定西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 系首位獲維加獎...
    原標題: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系首位獲維加獎的亞洲科學家  中國甘肅網1月4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記者 牛小棟 石建強 張新建)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
  • 法國這些領域在學術研究中表現優異!65位科學家得諾貝爾獎桂冠
    法國也以其卓越的數學成就及14個菲爾茲獎得主而聞名。獲獎者必須在該領域貢獻了新知識或新技術。2015年,這個獎項授予了屠呦呦女士,她是第二位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得主。  自1901年設立該獎項以來,已有13位法國人獲得該獎,排名世界第4,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德國。
  • 楊振寧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在什麼領域有哪些成就?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理論物理學領域的歷史地位楊振寧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貢獻是十分傑出的,可以說他的成就是華人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最大成就。(僅為個人觀點)學術成就那為什麼楊振寧會有如此高的歷史地位呢?其實這和他傑出的科學成就有關,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算得上傑出的科學成果大概有十多個,主要集中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
  • 「重寫生命密碼」:美法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
    10月7日,法國科學家沙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學家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 因發現新型基因編輯技術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發現了基因技術最厲害的工具: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剪刀。
  • 三名科學家因黑洞相關研究獲諾獎
    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首先向因新冠疫情而無法現場報導的媒體表示歉意,並解釋這一延遲是因為與獲獎者聯繫。隨後他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彭羅斯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
  •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在弱對稱下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物理學獎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李政道·物理學獎;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原標題:發明藍光LED燈 3人獲物理諾獎    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俗稱LED,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他曾84次被提名諾貝爾獎,這無疑是史上被提名最多的科學家,但他從未獲獎。他以在量子物理領域的原子理論以及數學衍射理論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其中突出的工作是對玻爾原子模型的概括,它給出了對當時原子的精確描述,可能是「舊量子理論」中最重要的結果。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兼工程師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命名的。1895年,他籤署了他的最後遺囑,並捐贈了他的大部分財富建立了諾貝爾獎。這些獎(物理、科學、化學、文學和醫學等領域)每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獎是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除了聲望之外,諾貝爾獎同樣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
  • 加拿大科學家獲諾貝爾獎,這種超高傳染率病毒將被消滅
    Rice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Houghton博士已經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他一直為科研奉獻自己的時間,通過本次獲諾獎他的工作得到了認可,作為阿爾伯塔大學的校長,對此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