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法國科學家沙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學家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 因發現新型基因編輯技術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發現了基因技術最厲害的工具: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剪刀。
通過該技術,研究人員能高精度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諾貝爾官網指出,這項新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也讓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
沙彭蒂耶在研究釀膿鏈球菌時發現了此前不為人知的tracrRNA分子,而tracrRNA是釀膿鏈球菌體內免疫系統CRISPR/Cas的一部分。釀膿鏈球菌是人體重要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
沙彭蒂耶的相關發現於2011年發表。同年,她與杜德納合作,在試管中成功重建了釀膿鏈球菌的基因剪刀,並對基因剪刀的分子成分進行簡化。
兩人的研究證明,經過重組的基因剪刀能被研究者所控,在指定位置剪切任何DNA分子,從而讓重寫生命密碼更簡單。沙彭蒂耶和杜德納於2012年發現CRISPR/Cas9基因剪刀。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沙彭蒂耶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為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博士。她目前擔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所長。
杜德納於1964年出生在美國,擁有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目前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授。
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的獲獎大大增加了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中的女性佔比。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過111次,共有183位獲獎者,其中僅五人為女性。
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化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僅次於物理學獎。諾貝爾本人正是化學家,他的多項成就和發明都是以化學知識為基礎發展而來。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法國科學家約裡奧-居裡,1935年與妻子共同成為化學獎得主。當時約裡奧-居裡年僅35歲,其妻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則是居裡夫人的長女。
居裡家族是最知名的諾獎得主家族。居裡夫婦於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911年居裡夫人再度獲得化學獎。居裡夫人也是首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除了成為化學獎得主的長女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夫婦之外,居裡夫人的小女兒伊芙曾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伊芙的丈夫拉博伊斯( Henry R. Labouisse)在1965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接受諾貝爾和平獎。
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被稱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固體物理學家古迪納夫( John B. Goodenough)。他於2019年以97歲高齡獲獎,也是獲獎時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獎得主。
2019年,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因鋰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成就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截至去年,諾貝爾化學獎有25次是頒發給三名獲獎者,23次頒發給兩名獲獎者,63次為一名獲獎者。唯一兩次獲得化學獎的是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Frederick Sanger)。
獲獎後,沙彭蒂耶和杜德納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