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啥與諾貝爾獎無緣呢?

2020-12-04 時空通訊

潘建偉院士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被一些網友冠之為「量子力學之父」,那麼他有可能在近期獲得諾貝爾獎嗎?這是不少網友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可能性。

潘建偉院士如果一直從事的是目前這類研究課題,他永遠也得不到諾貝爾獎。因為這類研究不是諾貝爾獎的鼓勵對象。

在物理學領域,諾貝爾獎的主要表彰對象是在基礎發現和基礎理論方面的科學家。

而潘建偉院士所從事的是應用技術科學,就是在別人發現和研究的基礎理論上,進一步延伸這些理論的實用價值。比如其現在研究的量子通信加密技術、量子糾纏、量子分發、量子隱形傳輸等方面的應用,都是在已有量子力學理論基礎上進行的。

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都屬於科學的範疇,但又是兩個不同層次和階段部分,一個是上遊,一個是中下遊。就像一條大河,沒有上遊的水源,就沒有中下遊的流域;而沒有中下遊的流域,上遊的水源就無法到達更寬廣的地域造福人類。

理論上,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非常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一定要分出個高低來說,基礎科學就更顯珍貴。

因為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發現,是啟迪人類新的思路創造之源。沒有這個開端引路,就沒有後來的開發和發展。

劉慈欣《三體》科幻小說描述的就是人類基礎科學發展被三體人鎖死,使得很多科學家喪失了希望而自殺。這雖是科幻,但也從一個側邊反映了基礎發現的無比重要性。

諾貝爾獎就主要是鼓勵這樣一群人的,得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是引導人類文明走向的先驅。

有了基礎科學,就等於為建造一棟新的大廈奠定了一個基礎。這個基礎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決定了這座大廈的宏偉和精緻程度。但有了基礎並不等於大廈就會自然而然地矗立,要在這個基礎上增磚添瓦把大廈真正的建起來,就要應用科學出馬了。

所以,沒有應用科學,基礎科學就不能變成真正的大廈。

有人把潘建偉稱為「量子力學之父」是不合適的,他現在的研究是對量子力學之父們發現理論基礎上的應用和延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更可以稱為量子力學之子。

做基礎科學的人們,在某項重大理論上有所發現和創造,由此奠定了一門學科,一般就可以稱為某學科之父。比如牛頓是經典力學之父;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普朗克、愛因斯坦、波爾、波恩、薛丁格、海森堡等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可以稱為量子力學之父。

而從事應用科學的人不能夠稱為某一項基礎理論的「之父」。比如發明了飛機、火車的人,不能說是空氣動力學或者力學之父。他們只是運用了這些理論,才發明了飛機和火車,但他們可以稱為飛機之父或者火車之父。

潘建偉院士的研究成果,只是在量子力學基礎理論框架下的應用和發展,是量子力學理論某一個分支的應用,如果一定要與量子力學掛上輩分關係,也只能稱為量子力學之子。

如果他在量子力學某應用領域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而這一領域在今後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或許他會成為某應用領域之父,如量子加密通信之父等。

做應用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雖然難以得到諾貝爾獎,但世界上有很多大獎在等待著它們。

潘院士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公認,並獲得了許多的世界級大獎。如國際量子通訊獎、菲涅爾獎、索菲亞獎、瑪麗·居裡傑出研究獎、斯密德獎、克利夫蘭獎等等;還獲得了中國未來科學大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當然我這裡並不排除潘建偉院士今後與諾貝爾獎的緣分。如果潘建偉院士今後轉攻量子力學基礎理論某方面的研究,並有所突破,就也有衝擊諾貝爾獎的可能。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也有各個領域奮鬥著的科學家們,才有我們社會文明的整體均衡發展,才有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諾貝爾獎只是代表世界科學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標杆,但不是全部。科學在各個領域全面開花結果,才能撐起人類文明進步的總體。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點評。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所發文章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關注支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在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量子通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通信在全世界處在領跑的位置。也許是跪久了不習慣處在領先位置;也許是人們更樂意相信陰謀論;也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幾年前國內刮有一股妖風,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直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你可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量子力學》學習,但這不妨礙你判斷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不是騙局。
  • 潘建偉取得突破,量子通信安全級別提升,美投放再多幹擾器也沒用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取得了讓人引以為傲的成績。其實在量子領域,更像是一場長跑而非短跑。因為很多西方國家已經注意到量子技術對於國防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已經開始紛紛投入大量力量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目前,我國的潘建偉教授率領他的團隊,在量子領域上的成就已經遠超過其他國家同等水平。
  • 中科大傳喜訊,潘建偉再創裡程碑,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
    不過中國卻有一群科學家整天研究這些神秘的學問,並且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量子高峰」,連戰連捷。 近日,中科大傳喜訊,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潘建偉與多位院士再立新功。何為量子非定域性呢?在傳統物理中,任何物理效應都不可能以大於光速的速度傳遞,這便是滿足定域因果性原理的原理。而在量子世界中,處於糾纏態的體系中,粒子間的相互影響是可以超光速的,這也就是量子非定域性原理。
  • 潘建偉量子加密通信可以獲諾貝爾獎嗎?可能很難,很難,很難
    有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的,但天天在眼前晃,還是忍不住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寫了一篇,不妥之處,敬請指正: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還量子力學之父,潘教授看了只怕此刻都在罵人。潘教授的領域在量子加密通信,這只是量子力學中一個很小的應用,早就有人在研究,只是中國現在走在最前面,而且確實超過了其它國家較大的距離。但想憑這個獲諾貝爾獎,不說100%沒可能,至少99.999999……%,你想多少個9就多少個9沒可能,量子加密通信只是現有通信手段的提升,和諾貝爾獎的要求完全不搭邊。
  • 中國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發展,已走在全球前端
    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方面一直是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發送起飛近四年的「墨子號」通信系統和通信衛星,但中國還是沒有因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停滯不前,而是更加努力的繼續向前,在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宛震生在這一方面一直在保持著持續的研究,在前段時間甚至又有了新的發展,為我過的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發展。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 量子領域再
    11月19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來好消息,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科學家團隊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潘建偉團隊獲得新突破,我國初步完成構建量子通信網絡
    就在1月7日,中科大正式對外宣布稱,潘建偉教授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有了新突破,他們目前已成功實現距離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秘鑰分發,這標誌著我們已完成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雛形。
  • 我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潘建偉成為頭號功臣,科研差距在縮進
    在1999年的時候,他作為第二作者的文章被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科技發展的文章,可見潘建偉在量子領域有著不小的成就。在2012年的時候,他的團隊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網絡,也代表著中國的大容量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的成熟。在2014年,《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潘建偉等人的文章,同年他擔任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常務副校長。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黑科技 中國量子通信取得重大突破
    量子通信揭秘:美國服了)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陸朝陽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榜首。
  •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在1999年的時候,他作為第二作者的文章被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科技發展的文章,可見潘建偉在量子領域有著不小的成就。在2012年的時候,他的團隊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網絡,也代表著中國的大容量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的成熟。在2014年,《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潘建偉等人的文章,同年他擔任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常務副校長。
  • 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中的實力和短板是什麼?
    近日中國的量子科技發展迎來重大利好,習總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量子科技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我國已經具備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 量子力學之稱的潘建偉院士可能得諾貝爾獎嗎?
    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的是潘建偉並不能稱之為「量子力學之父"或者"量子之父"!如果非得要給他加上一個的話,或許"量子加密應用之父"倒是名副其實!一、誰才是真正的「量子之父」?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先來看一張照片,相信應該能讓各位回憶起當年學習量子力學的痛苦,各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普朗克、波恩、狄拉克、薛丁格、波爾、愛因斯坦、海森堡等,甚至愛因斯坦都對量子力學的創立與發展作出過卓絕的貢獻!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接過話筒,面對會議室內多位院士級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指著桌上茶杯,開始科普。他說,要說量子通信,首先要說什麼叫量子。量子屬於微觀世界的東西。比如有一杯水,慢慢的把它分成二分之一杯水、四分之一杯水,當然我們知道最後就變成一個水分子,那麼,這些東西就叫量子。量子有一個最基本的特性,叫做量子疊加,量子疊加什麼意思呢?
  • 中國在天基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的裡程碑
    但是,專門致力於量子信息科學的米丘斯可以說是美國在物理學前沿的大國競爭中的領先者。這顆衛星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家潘建偉的創造力,它幫助他和他的同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使曾經深奧的量子密碼學領域成為主流。潘的團隊在6月15日《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介紹了一種使用Micius的安全的量子消息傳遞方法。這一成就使世界(或至少是中國)距離實現真正不可破解的全球通信距離更近了一步。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潘建偉進一步解釋說,創新成果從產生到廣泛應用,通常會經過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公眾接觸到一個全新領域的東西,最開始的反應通常是:不靠譜。比如最早的照相機,大家覺得魂魄被吸到相機裡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認為是偽科學,當它發展比較成熟之後,又覺得這個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有疑慮。「現在我們確實有很多創新性的成果已經走在世界前沿,我們應該有自信。」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無疑,這一研究成果是量子通信領域裡程碑式的進步。《自然》雜誌審稿人評論稱:(這一工作)展示了一項開創性實驗的結果,這是構建全球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甚至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我認為,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的完成是一個裡程碑。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中國量子技術再獲突破!國外高度關注,為何國內有人抹黑潘建偉?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