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墨子號」發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麼新發現?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潘建偉說,「墨子號」作為一顆科學實驗衛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實用型的,為了實現超遠距離星地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同時也有個基礎科學的研究目標,要對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開展嚴格意義下的驗證。

  潘建偉透露,「墨子號」發出以後,性能指標遠超預期,原本計劃兩年內完成的科學試驗任務,在兩三個月之內就完成了,所以有很多的時間對性能做一些改進,目前有比較大的進展。同時,「墨子號」已經把星地之間密鑰的成碼量提高了40倍,現在嘀嗒一秒鐘,大概能夠傳送40萬個密鑰,已經能夠滿足一些初步的安全通信需求。

  潘建偉說,「墨子號」還做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實驗。因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目前還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針對有人提出的檢驗協調模型。「墨子號」做了實驗,表明有些理論方案本身是不正確的,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進展。

  潘建偉說,希望能夠儘早把量子通信推向實用化,未來能夠研製一顆中高軌的衛星,讓它能夠24小時全天候工作,以彌補「墨子號」只能在晚上工作的遺憾,確保在更長時間裡產生密鑰。

  這些年來,針對量子通信的質疑幾乎從未中斷過,甚至有人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對此,潘建偉回應,量子力學與人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量子通信的先進理論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眾才會對量子通信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擔心這項技術不成熟。

  潘建偉進一步解釋說,創新成果從產生到廣泛應用,通常會經過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公眾接觸到一個全新領域的東西,最開始的反應通常是:不靠譜。比如最早的照相機,大家覺得魂魄被吸到相機裡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認為是偽科學,當它發展比較成熟之後,又覺得這個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有疑慮。「現在我們確實有很多創新性的成果已經走在世界前沿,我們應該有自信。」

  不過,潘建偉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處於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轉換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當量子通信被廣泛應用後,大家覺得沒什麼稀奇了,創新過程也就完成了。」

  至於量子通信的作用,潘建偉說,信息安全對國家、對個人都非常重要,小到銀行帳戶的密碼保護,大到無人駕駛的遠程控制,量子通信在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種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手段,在未來將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科技日報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何星輝)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為什麼被質疑是偽科學?《自然》這樣回應!
    量子力學的發展確實伴隨著大量的矛盾與爭議,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開始發展後,有部分「消息靈通」人士已經洞察了量子通信的「偽科技」本質,並且還再三指責科普量子通信的文章為偽科學站臺!這些詰問到底是科學的嗎?量子通信的原理還要問麼,不就是量子糾纏麼,傳說中的量子通信就是將糾纏中的兩個量子分開,即使相隔在宇宙的兩端,當A粒子的狀態發生改變時,B粒子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個通訊速度超越光速,距離再遙遠也是即時通信!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近期有自媒體文章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引發輿論熱議。量子通信安全保密的可靠性問題成為話題焦點,有不少自媒體文章質疑量子通信是「偽科學」、是「騙局」。該自媒體文章介紹了一項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組收錄於預印本網站、尚未正式發表的論文成果。
  • 「高大上」的量子通信,被質疑是偽科學,是真的嗎?
    但近期有自媒體文章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該文被迅速傳播,同時引發以量子加密技術為手段的通訊安全性的討論熱度升溫,甚至有聲音質疑量子通信是偽科學?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什麼是量子通信?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 量子通信歐美不玩?潘建偉:沒那麼回事
    從對撞機建否的觀點碰撞,到對量子通信的質疑,科學歡迎爭鳴、卻也分真假。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潘建偉院士在上海參加「對話張江」活動時,對量子通信的一些問題作了解讀。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在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量子通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通信在全世界處在領跑的位置。也許是跪久了不習慣處在領先位置;也許是人們更樂意相信陰謀論;也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幾年前國內刮有一股妖風,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直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你可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量子力學》學習,但這不妨礙你判斷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不是騙局。
  • 潘建偉:未來量子通信可以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陳杰攝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記者:潘建偉委員您好,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現在已經將近3年的時間了。請問這段時間我們有哪些新的發現?未來又有哪些新的計劃?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此時,量子信息已被國際科技界預見為會對未來信息技術和人類社會生活產生革命性影響新興學科。然而,在國內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偽科學。潘建偉每年都利用假期回到科大講學,通過各種渠道和前輩們一起為我國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議。2001年,潘建偉得到中科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金支持,並在導師張永德教授和近代物理系同仁支持下,從零開始組建實驗室。
  • 量子通信衛星被認為是騙局?一些專家大喊「偽科學」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允許物質和信息傳輸速度超過光速,所以量子通信本身就是一個在現有理論框架下無法實現的概念,但一些專家激進一點說是「偽科學」,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筆者解釋一下量子通信的意義:量子通信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絕對的安全性,這種安全性是由嚴格的物理定理保障的,所以即使技術再進步方法再精巧,量子通信都是不可破解的。因此,作為一種保密通信的手段,量子通信必然是極其有意義的。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
    潘建偉的套現史與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史密不可分。1993年,美國IBM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論。此後,美國、歐盟開始集中力量研究,日本也把量子通信作為戰略項目。看到歐美日都在大幹快上,我國也不甘落後,以潘建偉領先的中科大研究人員,從此獲得了歷史機遇。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
    1993年,美國IBM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論。此後,美國、歐盟開始集中力量研究,日本也把量子通信作為戰略項目。看到歐美日都在大幹快上,我國也不甘落後,以潘建偉領先的中科大研究人員,從此獲得了歷史機遇。
  •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量子調控技術目前的實用化產品,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其它諸如香皂、鞋墊、茶杯等生活用品,均與量子技術毫無關係。」
  • 潘建偉: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率先廣泛應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原標題: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
  • 潘建偉團隊2017年實現多項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
    「就讓我們試試看,大概只需要200萬元,就可以為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提供實驗支撐。」2007年,潘建偉開始這一實驗,為中國量子團隊「築夢」。   那一年,他37歲。   在浩瀚的太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地面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一起,首次搭建起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量子糾纏記: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巨大難題
    ,要麼乾脆斥之為迷信、偽科學。如何大幅度提高量子保密通信的距離,成為重要研究方向,各國科研機構都競相在這一領域發力。1997年,奧地利蔡林格小組在室內首次完成了量子隱形傳態的原理性實驗驗證;2004年,該小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纖信道,成功地將量子隱形傳態距離提高到了600米。正是在這個時候,潘建偉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