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2020-12-05 網際網路新快報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儘管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但是人們真的可以實現安全的信息傳送麼?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在追求信息安全傳輸,一直沒有進展。9月10日,在一研討會上,潘建偉就對量子通信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量子通信能否成真一事做出報告。

1984年,美國方面曾提出第一個量子密鑰分發協議BB84協議,利用單光子不可複製等一系列特性,保障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儘管如此,但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潘建偉表示,目前人類實現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路程中有兩大挑戰,一個是現實條件下的安全型問題,另一個是遠距離傳輸問題。量子密鑰看起來100%安全,但是在分發的過程中,發射端或接收端一旦存在安全漏洞,那麼最終傳輸的信息也是不安全的,而潘建偉帶領他的團隊推出了誘騙態方案和「測量器件無關」方案成功解決了兩端的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暫時可以有保障了,但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信息傳輸的距離?

一方面是採用可信中繼傳輸方案,需要人為保障中繼站點的安全,確保中繼之間的線路是安全的,該方案也只能作為階段性方案。雖然有點麻煩,但該方案能夠大幅度提高安全性。從長遠來看的華,可以考慮使用量子中繼器,在遙遠的地點間分發量子糾纏,實現遠距離的量子通信。目前潘建偉團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該方案實現了500千米的量子通信。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真正的量子通信還是有挑戰的,但相信未來潘建偉團隊以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士也會加強研發,爭取找到更加完善的方案,解決量子通信問題。

相關焦點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圓滿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墨子號』量子衛星圓滿實現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量子通信優勢  ◎量子通信每秒可以送五個G。應用作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分析時0.01秒就可以算完。  ◎量子保密通信的終端機未來可能降至萬元以下,進入家庭完全有可能,市場廣闊。  ◎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特質,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中科院供圖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 量子糾纏記: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巨大難題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曾評價,「國際同行們正在努力追趕中國,中國現在顯然是衛星量子通信的世界領導者。」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安全性得到嚴格證明的通信方式。對保密通信的需求自古就有,且無處不在。大至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小至個人隱私,都無一例外地與此息息相關。
  • 揭秘量子通信第一股
    來源:讀懂財經本文作者為「讀懂財經」特約研究員扎古君2013年開始,「量子通信」這四個字,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報導中。隨之出現的,還有對中國量子通信技術的誇大和神話、貶低和批評。/02/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引領全球,國盾量子是主導者當下傳統的加密方式,都是依靠數學計算複雜程度來提高安全性,在超級計算機的暴力計算下,破解只是時間問題。但量子通信是利用了量子力學的物理特性,理論上「不可破解、不可竊聽」。
  • 上海交大團隊破解「量子通信」,作者有潘建偉學生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報導,研究團隊之所以會進行攻破量子通信加密技術的研究,正是因為希望提醒在量子通信持續快速發展的現在,許多公司甚至已經開始嘗試提供商業化服務,但必須注意的是,這其中仍存有許多的物理漏洞缺陷,進而成為黑客攻擊的可趁之機,畢竟,在網路安全重要性已然從個人隱私、企業機密、上升到國家安全之際
  • 墨子號發射成功帶動量子晶片.量子加密SIM卡.量子通信與量子手機
    、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量子通信還會將信息進行加密傳輸,在加密過程中密鑰是可變的,充滿隨機性,即使被相關人員截獲,也不容易獲取真實信息,讓量子通信無法被竊聽或被計算機破解,從面保證了量子通信絕對安全,通信形式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密鑰分發兩種。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墨子號」衛星亮絕技 量子通信概念脈動
    《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家向建立「無法破解」的全球通信網絡又邁進了關鍵一步,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秘鑰分發——8月10日,隨著這一重大科技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家向建立「無法破解」的全球通信網絡又邁進了關鍵一步,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 潘建偉的量子糾纏通信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各位讀者們老爺們好吖,我是文藝與氣質於一身實力派小編——小宸,這裡可以讓您看到最新最有趣的資訊內容,讓您感到不同凡響的科技資訊內容,會給大家帶來意外驚喜,好了不跟大家逗樂了,給大家呈現今天的精彩內容:也有一些連薛丁格方程都不會寫的人說「量子加密」不是量子通信,潘建偉的是「量子加密通信」,不是量子通信。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潘建偉院士:未來預期構建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
    傳統信息安全依賴於加密算法,而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賴於計算複雜度,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這些算法在原理上都會被破解。,利用兩粒子之間的糾纏,可以實現量子態在兩地間的傳輸,而這也是構建量子計算機的基礎之一。為了使量子通信技術更具實用性,其通信距離還需要被進一步擴展,潘建偉團隊採用了
  • 量子通信觸達消費者
    從「墨子號」升空到「九章量子計算機原型」問世,雖然量子技術已是熱度不斷的「網紅」,但對很多人來說,它仍處神秘之地,包括量子通信。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指出,量子通信本質上是量子密鑰的傳輸,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量子信息傳輸到另一個地點,而不是傳送信息載體本身,屬於被嚴格證明的「無條件安全通信方式」。
  • 「量子通信被破解」 ,帶病上崗的京滬幹線怎麼辦?
    這還真不是杞人憂天,上海交大破解團隊的論文就是這麼說的:「然而,我們希望在此提供的主要信息是,當我們認為MDI-QKD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且商業化的解決方案時,可能存在許多其他未發現的物理漏洞。」 「量子通信」被破解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得看對誰而言。此事對於「量子通信」的科學研究工作可能是好事,破解-反破解本是量子通信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失敗和教訓是科學成長的維它命。
  • 量子通信歐美不玩?潘建偉:沒那麼回事
    從對撞機建否的觀點碰撞,到對量子通信的質疑,科學歡迎爭鳴、卻也分真假。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潘建偉院士在上海參加「對話張江」活動時,對量子通信的一些問題作了解讀。
  • 中國量子通信是精心謀劃的騙局?這是胡扯!
    可以說,中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一直以來(尤其是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以來),由於量子通信的技術門檻高,絕大多數人不了解其原理,中國量子通信的科學實踐因此受到了一些誤解和非議,這可以理解。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將保持10到15年世界領先,到底什麼是量子通信?
    據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報導,日前,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活動現場,「京滬幹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目前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領先國際相關技術水平5年,並將在未來10到15年持續保持領先。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周琦2020年年底,一則科技大新聞登上全球熱搜。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後來居上,計算能力遠遠超過了美國谷歌的「懸鈴木」。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也將全球量子計算研究推向下一個裡程碑。
  • 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
    中國實驗回答愛因斯坦之惑量子通信研究 中國繼續領跑6月16日,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為未來開展大尺度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以及開展外太空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實驗檢驗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 中國尖端科學再下一城:量子通信有重大突破,量子衛星令美佩服
    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給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發團隊授予了2018年年度的克利夫蘭獎,以表彰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人類尖端科學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首次獲得的這一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