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2020-12-04 東方網

原標題:「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科普「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優勢

  ◎量子通信每秒可以送五個G。應用作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分析時0.01秒就可以算完。

  ◎量子保密通信的終端機未來可能降至萬元以下,進入家庭完全有可能,市場廣闊。

  ◎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特質,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

  時針指在3月12日下午4點40分,北京會議中心第十五會議室,全國政協科學技術界別30組的36位委員,分組討論「兩高報告」基本結束。「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不過,據科技日報3月11日報導,潘建偉曾對此展望,希望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來每個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的轉款、支付等消費行為,都能夠享受到量子通信的安全保障。

  現場

  以桌上茶杯作比科普「量子通信」

  什麼是量子通信?接過話筒,面對會議室內多位院士級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指著桌上茶杯,開始科普。他說,要說量子通信,首先要說什麼叫量子。量子屬於微觀世界的東西。比如有一杯水,慢慢的把它分成二分之一杯水、四分之一杯水,當然我們知道最後就變成一個水分子,那麼,這些東西就叫量子。量子有一個最基本的特性,叫做量子疊加,量子疊加什麼意思呢?形象一點講,相當於這個杯子就是一個量子,它可以在桌子上,也可以在地毯上……面對潘建偉極其專業的解釋,在場很多委員可謂「一頭霧水」。所謂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而在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賈德昌教授看來,量子通信包含兩個關鍵技術:量子糾纏與量子密鑰。

  教授「發問」院士

  量子傳輸與微信啥區別

  「我有問題想不明白,想請教一下潘委員。」本以為「燒腦」科普結束,賈德昌教授卻將話筒「搶」了過去,向潘建偉「發問」。賈德昌的第一問:量子通信傳輸速度,與微博微信有什麼區別?潘建偉回應稱,量子通信每秒可以送五個G。當然,這項技術在目前通信速度上,沒有多少優越性,但我可以應用作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分析時,用0.01秒就可以算完。賈德昌的第二問:量子計算機好久能民用?「量子計算機如用於個別領域,未來五年內可以問世。但如要將此技術用在通用計算機,也許要十年,也可能要一百年。」潘建偉這樣回應。至於量子通信民用普及問題。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袁嵐峰介紹,量子保密通信的終端機,五年間,成本已從百萬元將至一二十萬元左右,降幅近90%。他估計,終端設備未來還可能降至萬元以下,因此進入家庭是完全可能的,市場廣闊。對此,潘建偉也給予展望。他說,希望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來每個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的轉款、支付等消費行為,都能夠享受到量子通信的安全保障。

  解讀

  量子密鑰不可克隆有望解決信息「裸奔」

  關於量子通信,在3月5日小組會議上發言時,潘建偉曾對「量子通信之利」作過解讀。潘建偉說,傳統通信加密,需使用一連串數字組成密鑰,但傳輸過程若被竊聽,可能被破譯。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的特質,基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從而放棄使用不安全的密鑰。

  時間表

  量子「京滬線」貫通 2030年「星地一體」

  據央視3月7日報導,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已全線貫通,將於近期正式開通運行。「這標誌著目前城域光纖量子通信技術已成熟,中國量子通信的實用化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有若干量子通信領域的產業化實體,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實用。」潘建偉說。量子通信發展應用有沒有具體時間表?科技部部長萬鋼在3月11日記者會上予以了回應。萬鋼表示,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徵程上,我國面向2030年部署了15個重大科技項目。其中,在電子信息領域,之前有核高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一代無線寬帶移動通信等3個重大專項。面向2030年,我國又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網絡空間安全、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和大數據4個重大項目,「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2006年開始實施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將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另據中科院院士、南京郵電大學教授尹浩預測,到2020年,中國區域量子通信網絡可成熟應用;到2030年,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即可投入應用。

  記者手記

  燒腦20分鐘打開科技創新話匣

  推門,走進科技30組小組會議室,進入視野的,是多位「院士級」全國政協委員。

  鄭蘭蓀,中科院院士,化學家。唐長紅,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高鴻鈞,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郭華東,中科院院士、著名遙感專家……這一組的成員,星光熠熠。作為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小組會議的最後20分鐘,副組長唐長紅將話筒全部交給了潘建偉。

  「最後20分鐘」很短,或許因為「隔行如隔山」,量子通信對於很多委員來說,有點「燒腦」。

  不過,圍繞科技創新,委員們似乎有說不完的建議和意見:「急需改善晶片進口現狀」、「我國有望於2020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地處北半球的原初引力波觀測站」、「新材料的基礎地位和重要性,應該是一代材料一代裝備一代產業」……

  下午5點30分,委員們陸續離開會議室。由「燒腦」20分鐘引發的科技創新討論,這才「硝煙」散盡……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 獲稱「量子之父」
    《自然》雜誌新聞特寫代理主編Brendan Maher表示,《自然》雜誌選出的十大科學人物,是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個人,從量子通信到基因組編輯,這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2017年的科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他們將繼續影響科學。
  • 熱炒量子科技是騙局?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熱炒量子科技是騙局?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黨的19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
  • 國盾量子上市首日上漲1000% 「量子之父」潘建偉為股東
    中科院「上市方陣」再添量子通信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上漲923.91%,市值近300億元。國盾量子成立於2009年5月,是一家將量子技術商業化的公司,其產品用於「墨子號」量子衛星地面站或城域網等項目,主要功能在於為金融、電力、政務、國防等領域提供安全服務,如保密通信。此次募集資金也將用於投建量子通信網絡設備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十年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
    2016年8月16日下午1時40分,我國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同時,我國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也正在建設。你可能也關心我國量子通信和量子技術的發展,2016年11月17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大數據論壇上,「墨子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分享了相關進展。
  • 國盾量子漲近1000% 「量子之父」潘建偉23年造就24億身價
    潘建偉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潘建偉已是該領域擁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29歲時,潘建偉及其同事在《自然》發表了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該成果後來與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 量子通信歐美不玩?潘建偉:沒那麼回事
    從對撞機建否的觀點碰撞,到對量子通信的質疑,科學歡迎爭鳴、卻也分真假。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潘建偉院士在上海參加「對話張江」活動時,對量子通信的一些問題作了解讀。
  • 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啥與諾貝爾獎無緣呢?
    潘建偉院士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被一些網友冠之為「量子力學之父」,那麼他有可能在近期獲得諾貝爾獎嗎?這是不少網友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可能性。潘建偉院士如果一直從事的是目前這類研究課題,他永遠也得不到諾貝爾獎。因為這類研究不是諾貝爾獎的鼓勵對象。
  •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量子調控技術目前的實用化產品,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其它諸如香皂、鞋墊、茶杯等生活用品,均與量子技術毫無關係。」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攻擊,是為了讓量子密碼更加安全、無懈可擊。」 金賢敏寫道。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回應稱,公眾對量子通信技術有疑問,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量子通信的先進理論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眾才會對量子通信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擔心這項技術不成熟。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後來居上,計算能力遠遠超過了美國谷歌的「懸鈴木」。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也將全球量子計算研究推向下一個裡程碑。「九章」成為世界級重大科研成果,也讓被媒體譽為中國「量子之父」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成為「頂流明星」。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
    所以他覺得,既然都是中科大的人,他和潘建偉們合作,共同在量子通信這個新興產業中倒騰,應該能得到不少好處。所以他在科大國盾成立時就入了股,在2015年又收購了桐鄉的那家光纖公司,2016年7月改名為九州量子,想在新三板上市。如果事情做成了,鄭韶輝肯定發大財。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
    所以他覺得,既然都是中科大的人,他和潘建偉們合作,共同在量子通信這個新興產業中倒騰,應該能得到不少好處。所以他在科大國盾成立時就入了股,在2015年又收購了桐鄉的那家光纖公司,2016年7月改名為九州量子,想在新三板上市。如果事情做成了,鄭韶輝肯定發大財。鄭韶輝為什麼要插進來呢?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中國「量子之父」分享了一個「小目標」,燃了!
    中國「量子之父」分享了一個「小目標」,燃了!「墨子號」首席科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1970年出生的他41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2歲獲得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國際量子通信獎」參與的研究成果同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一起被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餘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當今,在中國領先的前沿科技中,量子通信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談及到量子通信,你不得不提起他,他是促成這一優勢的核心因素,他就是被譽為最近接諾獎的中國科學家潘建偉。1970年,潘建偉於浙江省東陽市出生。潘建偉從小便是「神童」。17歲的時候,潘建偉放棄了被直接保送到浙江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系求學。這與他從小喜歡科學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大學裡,他與量子研究有了不解之謎。1996年,求學若渴的潘建偉留學海外,拜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教授門下,前往攻讀博士。大學期間,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而量子通信,是目前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利用「量子疊加態」的特性,一旦在傳輸過程中,量子被「非法」觀測,量子態會瞬間發生改變,竊聽不僅無法得逞,竊聽行為也會隨之曝光。而促使量子通信走出實驗室、打開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的大門,一直是近年來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也在金融、政務、國防等領域被寄予極高的期待。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在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量子通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通信在全世界處在領跑的位置。也許是跪久了不習慣處在領先位置;也許是人們更樂意相信陰謀論;也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幾年前國內刮有一股妖風,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直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你可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量子力學》學習,但這不妨礙你判斷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不是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