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7月9日消息,國盾量子今日在科創板上市,該股發行價為36.18元。此次發行2000萬股,募集資金為7.24億元,主要用於量子通信網絡設備項目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今日開盤,國盾量子開盤價為280元,較發行價上漲673.9%;隨後股價持續拉升漲至906%觸發盤中臨停,而後該股漲幅一度達到1000%!截止今日收盤,國盾量子收漲923.91%,報339.84元,公司市值接近300億元。
隨著國盾量子打破科創板個股上市首日最大單日漲幅的記錄,其背後的創始人及二股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受到市場關注。據悉,潘建偉目前持有國盾量子660.8萬股,持股比例為8.26%(發行後),是國盾量子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按股票開盤價計算,其所持股份價值18.5億元,而今日收盤後,潘建偉所持股份市值已達到了24.48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潘建偉雖然自國盾量子成立至今一直為公司股東,但其當下並未在公司任職,也未參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研發工作。在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的章程下,潘建偉所持股份表決權也已委託科大控股行使。
據公開資料顯示,國盾量子成立於2009年5月27日,註冊資本6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信息系統、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及通用量子技術開發、應用、諮詢、系統集成服務及相關設備、軟體生產、銷售、服務。其背後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通信團隊。
目前,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8%,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招股書顯示,國盾量子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84億元、2.65億元、2.5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7431.5萬元、7249.1萬元、4930.6萬元。
那麼,潘建偉到底是何許人也?
潘建偉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潘建偉已是該領域擁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
29歲時,潘建偉及其同事在《自然》發表了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該成果後來與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2001年回國後,潘建偉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從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
統計顯示,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5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9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11年,潘建偉當選中科院院士。
二十三年一路走來,才有了今天的國盾量子。
據報導,1993年,美國科學家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隨後,各國科學家開始進行大量研究。與很多中國後來居上的領域不同,在量子通信這裡,中國科學家幾乎一開始,就走在前沿。
1997年,正在奧地利留學的中國青年學者潘建偉與荷蘭學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實現了未知量子態的遠程傳輸,這是後來被譽為「量子之父」的潘建偉在國際上第一次聲名遠播。
將近10年後,2006年,潘建偉帶領的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裡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打開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
其後,量子通信一路高歌猛進,傳輸記錄不斷被打破。最新的重大突破是,今年6月,潘建偉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等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稱,團隊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1000km級的基於糾纏的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相當於北京到武漢的距離。
2009年,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成立了安徽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即後來的國盾量子,成為最早從事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化的企業。再之後的故事是,中國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化走在了世界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