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功套現億萬元!「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

2020-10-20 正經社

潘建偉的套現史與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史密不可分。

文丨鄧老頭

編輯丨正經社 來源丨老鄧的財經茶社



01

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身的潘建偉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待了五年後,以實驗物理學博士後的身份回國,再次回到了中科大,成為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的教授,時年31歲。

31歲就是中科大的教授,而中科大的物理系一直都是我國前幾名,可見潘建偉的學術生涯多麼一帆風順。如果事情這麼發展下去,他以後在國內學術圈小有名氣,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管理學中有個「馬太效應」,就是富的更富,窮的更窮,或者說資源本來雄厚的人或單位,將變得更加雄厚。潘建偉豈止是小有名氣?他的鴻運,來了。

2002年5月,物理系實驗室經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學校同意,正式定名為「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也就是研究微觀物理的實驗室。從更名過程來看,這個實驗室的規格很高。

2004年6月,這個實驗室的第一屆理事會成立,中科大校長朱清時院士任理事長,楊福家院士和唐叔賢院士任副理事長。2004年8月,中科院又正式聘任唐叔賢院士為實驗室主任,侯建國院士為常務副主任。

五個院士領銜,可見規格之高。


根據介紹,這個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整合了物理、化學、材料、生物和信息這五個一級學科的研究力量,是一個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的新型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在十一個重要研究領域開展基礎性研究。

可以想像,這個研究中心的牛人有多少。

這裡面當然有潘建偉,但當時他肯定不算最牛的。

2001年他回到中科大後,就參加了籌建實驗室的工作。2002年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5年,他又任實驗室的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才逐漸成為國內量子通信行業的大拿。


02

那麼,量子通信技術到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事情要從1993年說起。1993年,美國IBM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論。此後,美國、歐盟開始集中力量研究,日本也把量子通信作為戰略項目。看到歐美日都在大幹快上,我國也不甘落後,以潘建偉領先的中科大研究人員,從此獲得了歷史機遇。

2006年夏,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 —— 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裡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

看本文不需要了解這些專業名詞,大家知道這是先進技術就行了。

2008年底,潘建偉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了基於誘騙態的光纖量子通信原型系統,在合肥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3節點鏈狀光量子電話網,成為國際上報導的「絕對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實驗研究的兩個團隊之一。另一個小組為歐洲聯合實驗團隊。


這裡加引號是因為早有人質疑,後文再說。

2009年9月,潘建偉團隊在3節點鏈狀光量子電話網的基礎上,建成了世界上首個全通型量子通信網絡原型,首次實現了實時語音量子保密通信。

確實不錯。

但是,如果僅僅是在實驗室研究倒也罷了,但以潘建偉為首的我國一些人,認為我國在城域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產業化水平。


03

產業化和實驗室技術有什麼區別呢?

產業化的技術,不僅要在核心技術上過硬,而且要解決無數工程問題,在實用性方面達到很高要求,可以大規模量產。

舉個例子,汽車的產業化,絕不是說有個發動機、有四個輪子和一個座椅,好像就能生產汽車了。早期的汽車是燒煤的,當然不行。還得有橡膠輪子、穩定的剎車和轉向系統,一切都得慢慢來。後來人們發明了燒油的發動機,但是噪聲極大,而且汽油冒黑煙太多,也讓人很不滿意。於是有人發明了更好的內燃機(所謂四衝程發動機或內燃機),此時過去了將近一百年,下一步是大規模生產,由福特解決。所以從汽車發明到進入產業化階段,人們用了一百多年。

潘建偉在搞了幾年研究之後,認為量子通信的工程問題已經解決,於2009年5月成立了安徽量子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量子」)。2015年9月10日,改名為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國盾」)。

公司總部在合肥,法人代表是趙勇,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信息系統、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及通用量子技術開發等。上市前,第一大股東是中科大(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佔比18.00%,第二大股東就是潘建偉,佔比11.01%;第三大股東是中科院(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佔比7.60%。此外還有彭承志、程大濤、陳增兵、柳志偉、於曉風、費革勝、馮輝等人。

其中,彭承志、陳增兵也是量子通信研究團隊的成員,潘建偉已經是中科大常務副校長,其他人都是資本方。所以,科大國盾(安徽量子)是以中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為背景、潘建偉團隊為核心、眾多資方投資所形成的一家公司。

這家公司要幹什麼?當然是要做量子通信工程賺錢了。

請大家記住它,因為2020年7月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國盾量子」,就是科大國盾。只不過上市前的股份是6000萬股,上市時面向大眾又增發了2000萬股,所以總股本變成了8000萬股。各方的股權,也就相應稀釋了1/4。

國盾量子的前十大股東的情況如下表所示。他們的股權都稀釋了1/4。


稀釋沒關係。不上市怎麼變現?以國盾量子7月17日星期五收盤的市值293.6億元計算,潘建偉的市值高達24.2億元,其他各方的收益也都十分豐厚,很值了。

先不說國盾量子,還是說說它的前身科大國盾以及安徽量子。2011年,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式立項;2013年,「京滬幹線」立項。這都是國家級項目,毫無疑問,業務都屬於安徽量子,或者科大國盾。

潘建偉底氣十足地說:「我們的科研團隊已經是國際牽頭的第一方陣。」

有如此背景和工程,自然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成立新公司,並把中科大的一幫量子通信科學家吸引過來。這其中最著名的,是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量子。

潘建偉從這家公司套現了好幾億,所以值得一書。


04

九州量子的前身是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的縣級市桐鄉的一家通信公司,做光纖的,盈利能力非常一般。但是鄭韶輝看到量子通信如火如荼,於是也想進來分一杯羹。2016年7月27日,他把老公司正式更名為桐鄉九州量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九州量子。



接下來,他要和科大國盾,實際上就是潘建偉那幫人,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了。

鄭韶輝這個人也不簡單,他1968年生,比潘建偉大兩歲,同樣畢業於中科大,管理學博士,和科大國盾的一幫人算是校友。鄭韶輝在做光纖前,曾任UT斯達康的商務部經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會秘書兼人事行政總監、德邦證券副總裁、北京福田產業控股集團總經理、福田汽車集團副總裁、浙江國貿東方投資的總經理等職。可見他履歷非常光鮮,人脈也很豐厚,絕對的商界老手,而且當時是浙江國資系統的人。

所以他覺得,既然都是中科大的人,他和潘建偉們合作,共同在量子通信這個新興產業中倒騰,應該能得到不少好處。所以他在科大國盾成立時就入了股,在2015年又收購了桐鄉的那家光纖公司,2016年7月改名為九州量子,想在新三板上市。

如果事情做成了,鄭韶輝肯定發大財。

鄭韶輝為什麼要插進來呢?一個重要原因是浙江省想做。

2014年9月,浙江國際貿易集團向時任浙江省長李強,遞交了一份《關於量子通信項目工作的匯報》。文件顯示,「浙江國際貿易集團通過與潘建偉院士為首的量子通信技術及產業化研發團隊進行溝通、交流,最終實現量子通信項目落戶浙江。目前,作為量子通信技術在浙江省落地的平臺——浙江神州量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量子」)已註冊成立。其中,總經理等核心技術團隊已部分到位,擬由陳增兵教授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大家還記得陳增兵嗎?前文說過,他是潘建偉團隊的。

所以,浙江的這個項目是和科大國盾密切合作的產物,浙江和鄭韶輝,很想插足被潘建偉們已經吹起來的量子通信產業。

2015年底,已經改名為科大國盾的安徽量子,和神州量子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約定由神州量子採購科大國盾的量子通信組網產品和技術服務,來做浙江的量子業務,推動浙江「杭滬量子商用幹線」的儘快建成。

此時鄭韶輝已經接盤了桐鄉那家光纖公司,然後他經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和神州量子、桐鄉市科技創業園共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為了和上述「神州量子」區分開,不妨簡稱「神州量通」。神州量通將繼承和科大國盾的框架協議,做「杭滬量子通信試驗幹線」,以下簡稱「滬杭幹線」。

請注意,科大國盾做的是「京滬幹線」,在2017年號稱通過了驗收,已經全面運行。而「滬杭幹線」則始終沒幹成,原因下面就能看到。


05

神州量通的大股東是九州量子(之前還叫桐鄉那家光纖老公司的名字,這裡統一是為了方便),實際控制人當然是鄭韶輝,否則前文也不用費那麼大勁介紹他了。

神州量通成立後當然要募資,說要在新三板上市。由於科大國盾以及神州量通的背景,加上鄭韶輝的人脈資源,九州量子在2016年8月掛牌新三板,並正式叫「九州量子」,成為「新三板量子通信第一股」。

九州量子在2016年底完成第一輪5億元的定向融資,腰包鼓起來了,估值為55億元。後來在新三板掛牌,最高價一度達到70.5元/股,公司市值高達296億元。

如果一切順利,發大財的將是鄭韶輝,以及他身後雄厚的江浙資本。當然,中科大的一幫科學家也能沾一些光。鄭韶輝很能玩關係,頻繁和科大國盾套近乎,說2008年就開始和中科大那幫量子科學家接觸了。

與此同時,為了以後更好地運作,鄭韶輝悄悄脫離了浙江國資系統。

一個已經不再有國資背景的人,居然想在量子通信領域發最大的財,好像玩兒得太出格了。

不過,鄭韶輝玩兒砸的原因還不在這兒,而是反對科大國盾的那幫人套現,尤其是潘建偉們的套現。

前文說過,科大國盾成立前後,鄭韶輝就進來了。

2014年,鄭韶輝曾主導雲鴻基金入股即將成立的科大國盾。但後來科大國盾變更了原來的入股協議,在沒有任何機構做出評估報告的基礎上,短短兩個月內,將原本50元/股的入股價格,降低為約36元/股,從而「節省」出3234萬元。隨後,科大國盾又將這筆錢返還給雲鴻基金。

雲鴻基金很大方,說這筆錢可以「借」給包括科大國盾董事長彭承志在內的9位高管。

借?沒錯,而且是無息。

鄭韶輝代表雲鴻基金與科大國盾的9位高管籤訂了借款協議,協議約定分別將3234萬元借給彭承志、趙勇等9名高管,借期為20年(自2014年9月10日起至2034年9月9日止),無利息。協議還規定,如果科大國盾(安徽量子)在A股上市成功,或者成立以後的累計利潤達到1.7億元,雲鴻基金將3234萬元作為獎勵,不需要彭承志等人還款。

這麼大方?

沒錯,好人做到底。這都是資本市場上的常見套路,鄭韶輝想和科大國盾搞好關係,並激勵高管把公司業績做好。鄭韶輝曾經直言:「這幾乎就等於是送」。

但後來雙方不愉快了。

事情也很簡單。2016年以後,中科大那幫專家,後來紛紛把自己的股份轉讓給別人,累計套現了好幾億。

具體地說,有兩次:

1、2016年12月16日,在科大國盾第一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上,潘建偉以130元/股,轉讓了持有的270萬股股份,接受方是樓永良、國元直投、國元創投。股權轉讓款為3.51億元。扣除所得稅後,潘建偉套現2.808億元。

2、2016年12月29日,陳增兵分別向樹華科技、益勝投資轉讓科大國盾50萬股、20萬股,轉讓價格分別為130元/股、120元/股。扣除所得稅後,套現7120萬元。馮輝向拓森投資轉讓所持科大國盾20萬股,轉讓價格為130元/股。杜軍紅與樹華科技,費革勝與泰生佳朋,於曉風與惟騫投資,也分別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各自轉讓十幾萬股到幾十萬股不等,轉讓價格均為130元/股。

當然,也有其他公司股東把手裡的股份轉讓給其他個人的。總之,發生了一系列股權轉讓事件。

這兩次股權轉讓,佔股將近10%的雲鴻投資都表示反對,無奈不是大股東,說話不算。

因為雲鴻基金(實際上是鄭韶輝)認為:我們怎麼著也算是科大國盾的股東,之前也夠豪爽。如果量子通信是真的,你們這幫人為什麼急著套現?難保不是怕將來騙局敗露,前功盡棄吧?

一些投資基金經理也認為,上述股權轉讓有違常規。一位投資基金經理稱,「技術團隊的入股資金是向基金借的,現在技術團隊卻搶先套現,這無法向基金交代。」

但是,科大國盾的眾多專家們,還是套現了幾個億。

既然中科大的一幫科學家和管理者都成了億萬富翁,還用得著一直佔著雲鴻基金那3234萬嗎?

所以鄭韶輝提出:把這3234萬還給科大國盾吧。

但科大國盾表示,上述借款是經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同意的,沒必要現在還。

這就出么蛾子了。


06

平心而論,鄭韶輝未必是想把這筆錢還給科大國盾,他很可能想拿走,因為這本來就是雲鴻基金的錢。但科大國盾說的也有道理:董事會已經同意的事兒,你鄭韶輝憑什麼反悔?

歸根結底,還是套現惹出的禍。

當然,科大國盾在轉讓股權時早有高大上的理由:新股東看好科大國盾發展前景,股權轉讓價格由雙方協商決定。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都是公平合理的。

另一方面,科大國盾看鄭韶輝早就不順眼了。就憑鄭韶輝一年多的一系列複雜的資本運作,九州通信的市值居然高達300億,用的還是科大國盾的技術。而且,此時鄭韶輝已經離開了浙江國資系統,身後只有資本勢力,居然擋著科大國盾套現,這不是找不痛快嗎?

於是科大國盾想擺脫和鄭韶輝的關係。科大國盾的法人和總裁趙勇說,科大國盾直到九州量子掛牌新三板時,才知道鄭已經脫離了浙江國資系統。

於是在2017年,九州量子逐漸失去了科大國盾的支持。

2017年9月,雙方矛盾激化。潘建偉團隊的重要成員、量子科學衛星的總設計師彭承志,爆出他被鄭韶輝威脅的事兒,說鄭韶輝要「錘殺」他,還威脅過潘建偉的夫人樓小青。於是彭承志報案,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當時彭承志還發表了一篇著名文章:《科學家遇上流氓怎麼辦?我沒什麼辦法,但我可以說出來》,抖出了很多猛料。

事情鬧到這一步,雙方算是徹底撕破臉了,只能對薄公堂。後來鄭韶輝也轉讓了他在科大國盾的所有股份,所以後來國盾量子上市,股東中已經沒他什麼事兒了,徹底失去了賺大錢的機會。

回到2017年,當時科大國盾的總裁趙勇出來講話,撇清公司和鄭韶輝、九州量子的關係:

「實質上是鄭韶輝利用擔任國貿東方總經理的便利,竊取了國貿集團與科大國盾在量子產業上進行合作的成果」。

這句話很重。

因為這意味著,鄭紹輝就是個小偷和騙子。他利用各方面的關係以及科大國盾的技術,要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潘建偉帶領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和「微尺度物質國家實驗室」的科研團隊,也發表了與「滬杭幹線」投資方、建設方沒有任何合作的聲明。

這樣一搞,九州量子肯定涼了。

2016和2017年,九州量子在資本市場上玩兒得風生水起。與各方合作,頻繁對外投資,甚至還和中國聯通的子公司合作成立了聯通新沃,投資參股了新三板公司君信達、裕源大通和信維科技。公司業績貌似也很靚麗。2017年年報顯示,九州量子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46.49%,也有1621萬元利潤。

但是出了這些事兒之後,媒體爆料說九州量子的業績都是做出來的,這還怎麼玩?

2020年7月17日,九州量子在新三板的收盤價是4.12元,每天的交易額只有十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市值在8到16億之前徘徊,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風光。


說實在的,九州量子撐到現在居然還能有十幾億的市值,也算是奇蹟了。

鄭韶輝也不傻,鬧翻之前曾試圖緩和矛盾。2017年7月19日下午,他先是派人與彭承志團隊溝通,之後又多次約見潘建偉,但都遭到拒絕。

鬧翻之後,媒體多次約見趙勇、彭承志、潘建偉等人,希望他們能詳細談談內幕,但他們都說「不便回應。案件已移交司法,後續進展會通過官方渠道發布。」

2018年9月14日,因簡訊威脅恐嚇「量子之父」潘建偉的妻子樓小青,鄭韶輝涉嫌尋釁滋事罪一案,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但在法庭上,公訴人出示了彭承志的一份證詞,一改之前與「滬杭幹線」從未合作的說法,承認籤訂過買賣合同,為滬杭幹線提供過設備。

但鄭韶輝當庭指出,滬杭幹線是在潘建偉的團隊密切幫助和聯繫之下修建的,並稱有十幾個包括潘建偉或彭承志在內的工作群,在微信工作群中經常圍繞滬杭幹線為題討論。他還出示了大量證據,證明雙方在滬杭幹線上有過密切合作。

法庭上還有很多猛料,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多說了。只說一點:沒有當庭宣判,而且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果。

這是一條大的支線劇情,但因為和潘建偉們的套現糾纏在一起,也和我國的量子通信發展息息相關,所以不得不花不少篇幅說說。

回到主線,套現的事兒結束了嗎?沒有。

2018年6月,潘建偉、程大濤、楊濤等人,又把手裡的一部分股票轉讓給其他人和公司,轉讓價格均為167元每股。其中,潘建偉轉讓160萬股,數量最多。扣除所得稅,又套現2.1376億元。

所以,在國盾量子上市前,老潘已經套現將近5億元了。


所以從2017年到現在,一方面是九州量子幾乎被搞死,另一方面是科大國盾的籌備上市。2020年7月9日,科大國盾以「國盾量子」為名上市,當日盤中一度上漲1000%,創下了A股有史以來的記錄!


07

前文說了,憑藉潘建偉的股份,他在國盾量子的市值有20多億。但他之前已經套現了五億,所以不管以後國盾量子如何,他都早已是億萬富翁了。


先抓牢手裡的五億,以後再看國盾量子能套現多少。雖然他之前的轉讓價130元、167元只有目前360多元股價的四成左右,但這是老成謀國之策。因為那時還不知道公司能否上市,更不知道盤中價格居然能上漲十倍,更不知道在2020年7月15日一度衝到496元的歷史最高位。所以潘建偉的財技,槓槓的。

那麼,量子通信技術到底進沒進入實用階段呢?

看表面發展,一切都挺好。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隨後,「墨子號」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地星量子隱形傳態三大科學目標,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躋身國際領先地位。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量子通信工程的推動者們通過主流媒體也向大眾承諾:

「2019年前後,量子通信將會服務於消費者的網上轉款和支付。全國性的組網建設將由運營商主導,量子網絡標準將建立。2023年有望建成全國量子通信網。」

量子通信將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輻射千家萬戶。」

「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看起來好像真的很成功?

可是2017年以後,媒體卻全體選擇了沉默。京滬量子通信幹線也失去了奪目的光彩。原計劃中的多條跨省量子通信幹線建設,已經全部停工。

實際上,對於量子通信,網上早有不少質疑的文章。最有名的是一篇文章,指出量子通信工程被市場拋棄的三大原因:

1、極低的成碼率。

2、不能與網際網路兼容。

3、極不安全的可信中繼站。

文章中還說:為了掩蓋量子通信的三大技術困境和轉移視線,於是有關人員就泡製了兩個神話故事:

1、量子通信的無條件安全性是可以用數學證明的。

2、只有量子通信可以拯救公鑰密碼危機。

這兩個神話故事成了對付批評質疑的擋箭牌。神話故事背後的潛臺詞就是:雖然量子通信工程有許多技術障礙,但它理論上是無條件絕對安全的,「一俊遮百醜」,所有的技術缺陷只能將就吧;雖然量子通信並不具備工程建設的可行性,但傳統密碼的天空都要塌了,甭多想了,先上工程再說吧!

由於論證的內容太專業,這裡只說結論,不展開了。

或許仍然有很多人力挺量子通信,認為潘建偉們做出了可實用的工程。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想想:已經在2017年通過驗收並實際運行的京滬幹線,如果真的那麼好,科大國盾的業務早就爆發式增長了。

但是2016年以來,科大國盾(國盾量子)的歷年營收如下圖所示。


它的歷年營收始終徘徊在2.5億元左右,而且2017年以來居然在緩慢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居然只有可憐的155萬!

淨利潤更是疲軟,如下圖所示。


2019年,國盾營收2.6億元、淨利潤還有4930.61萬元,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巨虧883萬。

如果「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真的很成功,科大國盾的業務怎麼每況愈下呢?

所以,網上早已出現了《強烈要求對兩大量子通信工程進行檢討和問責》的文章。文章中說:


  中國花費1億美元發射量子衛星 "墨子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投資5.6個億。包括前期和後期工作,二者實際花費可能大於20個億。事實已經表明,前者是騙局,後者面臨報廢。

網上還有一篇《量子通信工程通向何方?》,是2019年寫的,作者徐令予。文章的結論是:


京滬量子通信工程完工已有二年,上述三大技術困境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量子通信工程失去自願付費的忠實用戶群,現在只剩下各級政府買單了。工程的投資費用就別提了,估計現在連日常運營維護都無法自理。整整二年過去了,沒有經濟效益、沒有鐵桿用戶的京滬量子通信工程只能黯然走下舞臺,它被市場無情地拋棄是必然的下場。

是這樣嗎?

筆者不是量子通信專家,不敢輕易下結論。

但是,從國盾量子的歷年業績來看,好像頗為可疑。

所以,我寫此文的目的,一方面是讓讀者看看潘建偉的億萬富豪之路,另一方面,就是希望以套現五億元、身價幾十億元的潘建偉為首的國盾量子的專家們,能好好解釋一下這兩大工程的實際效果,並給出國盾量子未來的發展預期,看看能否支撐它目前將近400億元的市值。【《正經社》編輯推薦】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聲明:文章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2008年底,潘建偉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了基於誘騙態的光纖量子通信原型系統,在合肥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3節點鏈狀光量子電話網,成為國際上報導的「絕對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實驗研究的兩個團隊之一。另一個小組為歐洲聯合實驗團隊。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量子通信龍頭科大國盾估值超10億美元,潘建偉團隊持股
    據合肥日報報導,1月22日,長城戰略諮詢與合肥高新區管委會聯合發布《合肥高新區2018年度高成長企業發展報告》,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科大國盾」)估值超過10億美元。按照國際上的通行界定標準,創業企業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私募投資後估值達到10億美元且沒有上市,可稱之為獨角獸企業。在這個意義上,安徽省實現了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科大國盾的背後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通信團隊。公開資料顯示,科大國盾成立於2009年5月27日,註冊資本6000萬元。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量子通信優勢  ◎量子通信每秒可以送五個G。應用作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分析時0.01秒就可以算完。  ◎量子保密通信的終端機未來可能降至萬元以下,進入家庭完全有可能,市場廣闊。  ◎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特質,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
  • 國盾量子首日狂漲10倍,潘建偉院士身家已超24億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據公開資料顯示,國盾量子成立於2009年5月27日,註冊資本6000萬元,發起股東包括中科大教授潘建偉等8人,是我國首家從事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的企業。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量子安全應用產品、核心組件以及管理與控制軟四大門類。
  • 量子通信歐美不玩?潘建偉:沒那麼回事
    新華社上海電(記者周琳)離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已有月餘。理論意義上不懼怕任何監聽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時,是否真正能做到絕對安全、是不是被歐美科研拋棄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資本市場的熱捧,更是讓不少量子概念「一擁而上」。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攻擊,是為了讓量子密碼更加安全、無懈可擊。」 金賢敏寫道。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回應稱,公眾對量子通信技術有疑問,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量子通信的先進理論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眾才會對量子通信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擔心這項技術不成熟。
  • 裡程碑式突破 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潘建偉團隊。算力新高度 技術三優勢「量子優越性」——橫亙在量子計算研究之路上的第一道難關。這是一個科學術語:作為新生事物的量子計算機,一旦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了量子計算機的優越性,跨過了未來多方面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門檻。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全球第一!潘建偉團隊獲得新突破,我國初步完成構建量子通信網絡
    就在1月7日,中科大正式對外宣布稱,潘建偉教授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有了新突破,他們目前已成功實現距離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秘鑰分發,這標誌著我們已完成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雛形。
  • ——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潘建偉團隊。算力新高度 技術三優勢「量子優越性」——橫亙在量子計算研究之路上的第一道難關。這是一個科學術語:作為新生事物的量子計算機,一旦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了量子計算機的優越性,跨過了未來多方面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門檻。
  • ——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九章」優勝在何處?裡程碑式跨越如何實現?「算力革命」走向何方?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潘建偉團隊。
  • 國盾量子上市首日上漲1000% 「量子之父」潘建偉為股東
    中科院「上市方陣」再添量子通信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上漲923.91%,市值近300億元。國盾量子成立於2009年5月,是一家將量子技術商業化的公司,其產品用於「墨子號」量子衛星地面站或城域網等項目,主要功能在於為金融、電力、政務、國防等領域提供安全服務,如保密通信。此次募集資金也將用於投建量子通信網絡設備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那年潘建偉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牛頓力學將一切歸結為機械運動,既然一切都已註定,那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量子理論以鬼魅般的陣列運行、以實物的形式到達和離開,這太神奇了!從此發現一切變得自然而有意義。」潘建偉說,「量子力學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科學,令人著迷,又催人奮進。如果一個人是處在『成功』和『失敗』的『迭加態』上,那麼個人奮鬥會使得他朝著成功機率較大的狀態演化。」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量子調控技術目前的實用化產品,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其它諸如香皂、鞋墊、茶杯等生活用品,均與量子技術毫無關係。」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國盾量子漲近1000% 「量子之父」潘建偉23年造就24億身價
    隨著國盾量子打破科創板個股上市首日最大單日漲幅的記錄,其背後的創始人及二股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受到市場關注。據悉,潘建偉目前持有國盾量子660.8萬股,持股比例為8.26%(發行後),是國盾量子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按股票開盤價計算,其所持股份價值18.5億元,而今日收盤後,潘建偉所持股份市值已達到了24.48億元。
  • 潘建偉團隊2017年實現多項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
    當選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通過新華社發表感言說。   我們試圖走近這位微觀世界的探夢者,去琢磨和感悟這追夢無懼、潛心默守、踐諾傳承的「量子精神」。「就讓我們試試看,大概只需要200萬元,就可以為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提供實驗支撐。」2007年,潘建偉開始這一實驗,為中國量子團隊「築夢」。   那一年,他37歲。   在浩瀚的太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地面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一起,首次搭建起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揭秘量子通信第一股
    有人說,量子通信是一種跨時代的技術,當前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成就,代表中國已掌握「第四次科技革命」重要制高點;也有人說,量子通信是「騙局」,是「玄學」,沒有使用價值。對於我們這樣從小就接受牛頓經典力學教育的人來說,量子力學、薛丁格的貓確實是很反認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