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盾量子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盤中最高漲幅超過1000%。截至收盤,股價暴漲923.85%,報收370.45元/股,創下了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漲幅紀錄。國盾量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公司?為什麼能創造科創板漲幅神話?接下來它是否真正能夠成為長期牛股?量子通信的理想和現實究竟差多遠?
國盾量子是什麼公司?
國盾量子是什麼樣的公司?國盾量子公司的第一個標籤是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國盾量子公司成立於2009年,由潘建偉院士等8人發起。信息顯示,中科大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是該公司發起人之一,其發行前持股11.01%,發行後持股比例為8.26%。在2016年12月前潘建偉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其後變更為第二大股東。目前潘建偉未在公司任職,未參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研發工作。
國盾公司的實際操盤人該公司的董事長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承志,他是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和衛星系統副總師,曾為潘建偉院士的博士研究生。
國盾量子的第二個標籤是「量子通信」。這是它被分析師稱為科創板「稀缺資源」造成瘋長的核心原因。據介紹,國盾量子公司主要從事量子保密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等,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提供軟硬體產品。
目前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量子安全應用產品、核心組件以及管理與控制軟四大門類。第一類是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主要包括 QKD 產品和信道與密鑰組網交換產品,用於建立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實現建鏈控制、鏈路匯接、鏈路切換、多鏈路共纖以及密鑰多路由交換和管理,形成遠距離覆蓋、多鏈路組網的能力,並為全網終端按需提供量子密鑰。
第二類是量子安全應用產品,主要提供從量子通信網絡獲得量子密鑰,為固網/移動終端、用戶等提供加密傳輸、身份認證等服務。第三類是量子通信產品核心組件,主要應用於 QKD 設備,也可應用於量子信息的其他領域,例如微弱光探測、隨機數產生、量子力學實驗演示等教學與科研儀器。第四類是管控軟體,主要用於各種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網絡/網元管理和控制。
目前因為國盾量子的瘋長,很多A股上市公司都被稱為的量子影子或者量子股。《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了同樣從事量子通信業務,且與國盾量子同在安徽的問天量子公司總裁助理殷海峰。他表示,國盾量子的確是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其他被稱為量子概念股的,或是投資了國盾,比如浙江東方;或是作為集成商,比如神州數碼等;或是為國盾提供器件的公司。從殷海峰給出的結論看,此前A股並沒有主業與國盾量子相同的公司。
科大國盾此次科創板上市計劃融資3億元,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股份,將用於投建量子通信網絡設備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包括高性能QKD(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實用化星地量子通信系統研究和量子通信晶片化技術等。
從這家公司的營收情況看,最近三年營收和利潤皆有所下滑。根據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2019年內,國盾量子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72億元、2.57億元、2.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3073.40萬元、2300.23萬元和1469.32萬元。
關於公司的未來盈利,國盾量子在上市公告書中顯示,量子通信的商業化處於推廣初期,尚未形成規模效益。由於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進度存在不確定性,且公司產品向行業用戶和個人用戶的拓展應用也需要一定的推廣周期,如果發行人不能進行有效市場開拓或者商業化應用推廣不力,將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不過該公司表示,目前處於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推廣階段,產品原則上已經可以適應絕大多數網絡環境,可以採用常規光纜/光纖(含中繼站)和經典通信網絡進行大規模產業化,目前公司已採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的研發和技術路徑等解決產業化所需的軟硬體問題。
應該說,雖然該公司的是稀缺資源,但是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前景難料。7月10日上午,國盾量子的股價一度下跌超過8%。
相關推薦
十四五規劃對股市有什麼影響?回顧十三五規劃對股市的影響
螞蟻集團上市時間推遲到什麼時候?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螞蟻集團打新資金退款到帳 年化利率僅有0.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