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衛星被認為是騙局?一些專家大喊「偽科學」

2021-01-15 科學前沿探索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糾纏來實現瞬間的信息傳遞,哪怕是在宇宙中無限遙遠的兩個點。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允許物質和信息傳輸速度超過光速,所以量子通信本身就是一個在現有理論框架下無法實現的概念,但一些專家激進一點說是「偽科學」,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筆者解釋一下量子通信的意義:量子通信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絕對的安全性,這種安全性是由嚴格的物理定理保障的,所以即使技術再進步方法再精巧,量子通信都是不可破解的。因此,作為一種保密通信的手段,量子通信必然是極其有意義的。其次,由於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即不可能同時測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我國發射的量子加密通信信號一旦被敵方測量,其狀態就會改變,通信信號就會自毀,從而保證信號不會被傳遞到我方的接收方!達成無法破解的加密通信!

至於所謂的「偽科學」是怎麼來的呢?在科幻小說裡面,例如《三體》裡面的智子機器人。小說裡面,利用糾纏態量子進行超越光速的信息傳遞,小說裡面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糾纏態量子一旦被測量,糾纏態就坍塌了,所以不可能傳遞任何信息,同時也就不存在改變一個糾纏態量子的狀態就可以瞬間改變另一個量子狀態的事情,所以這往往會被誤解。

最後,再更正一點:在本次實驗中,研究團隊是向衛星上的一種特殊晶體發射了一束雷射。該晶體會釋放一對偏振方向相反的糾纏光子;然後,兩個光子分別被發射到相距1203公裡遠的德令哈和麗江。在西藏的高山上,稀薄的空氣令光子不那麼容易衰弱。潘建偉團隊採用的是單光子密鑰傳輸,而不是採用的量子糾纏密鑰傳輸。單光子密鑰傳輸利用了量子疊加態,以及測量本身會對量子態幹擾的原理進行的。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近期有自媒體文章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引發輿論熱議。量子通信安全保密的可靠性問題成為話題焦點,有不少自媒體文章質疑量子通信是「偽科學」、是「騙局」。該自媒體文章介紹了一項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組收錄於預印本網站、尚未正式發表的論文成果。
  • 「高大上」的量子通信,被質疑是偽科學,是真的嗎?
    這幾天,一篇題為「量子加密驚現破綻」的自媒體文章被廣為傳播,在輿論中「沉默」許久的量子通信,其安全保密的可靠性問題頓時成為話題焦點。隨後,不少自媒體文章跳出來質疑量子通信是「偽科學」、是「騙局」。 在討論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是不是騙局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量子技術。
  • 十院士專家揭開偽科學內幕:浙大量子隱身衣、滴血測癌等在榜
    人們常說「騙子不可怕,就怕騙子有文化」,在如今社會分工日趨細化、科學專業門檻越來越高的時代,一旦騙子「懂」科學並以「偽科學」為原料炮製流言,那後果將是誰也不願看到的。在前不久由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舉行的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會上,10位院士專家共同揭開這些「科學」騙局的內幕。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金兼表示,相比謠言,「科學流言」的產生一般指非主觀故意,大多受限於傳播人的知識和時空,經常披著科學的外衣反映社會的一些痛點和癢點。
  • 朱清時回應「真氣報告」爭議:說中醫經絡是偽科學,我不贊成
    在講座中,朱清時展示了關於真氣的實驗效果,並認為「真氣」是「大量神經元的湧現現象」。一時間,該講座所宣揚的是科學還是偽科學、院士專家在公共場合宣揚這類內容是否適宜等話題,在科學界引起廣泛的關注與激烈的討論。用現代科學解釋傳統文化?對於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質疑聲從未消失,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 為什麼偽科學大行其道,揭穿偽科學的卻無人問津?
    科普經常遇到的一個怪現象,就是偽科學大行其道,揭穿偽科學的卻無人問津。《科學光環下的騙局》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略微總結如下:1、這兩本書都有副標題。《被禁止的科學》的副標題是「從遠古高科技到自由能源的神奇之旅」;《科學光環下的騙局》的副標題是「俄羅斯偽科學透視」。2、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想向普羅大眾傳遞真相。
  •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日前,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首個重大成果登上了美國《科學》雜誌封面。項目負責人、我國量子科技領軍人物潘建偉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提醒,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量子科技騙局」層出不窮,希望公眾提防有人在成果發布之際藉機炒作,謹防上當受騙。
  • 別輕信打著高科技旗號的「養生」騙局
    潘院士遇到的是一個典型的打著高科技旗號的騙局,這類騙局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概念,一方面利用公眾對健康的訴求,以及對高科技概念的陌生和敬畏,從而創造了種種神乎其神的產品。打著「量子」旗號的偽科學或騙局,不僅僅有據說能防癌的「量子掛墜」,還有「量子水」「量子健康檢測儀」,甚至「量子醫學」。
  • 專家闢謠「量子波動速讀」: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
    (原標題:心理學家談「量子波動速讀」: 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 封面新聞 記者 宋瀟近日,網上流傳出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
  • 別被「全腦開發」騙局收割了「智商稅」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商家是在用「偽科學」忽悠家長,收割「智商稅」罷了。比如,在該「全腦開發」機構提供的各種培訓中,「蒙眼識字、辨色」早就被專家揭穿過,乃是類似魔術的江湖把戲。還有大名鼎鼎的「量子波動速讀」,也是不靠譜的騙局,去年曾有媒體曝光過,「量子波動速讀」宣稱10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讀物,並準確複述80%以上內容,摻入了「量子糾纏、波粒二象性」等諸多「高大上」的科學理論,可實際上只是臆造的「偽科學」概念。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哲學解析如何分辨科學與偽科學
    但在嶄新的時代面前,我們又面臨新的挑戰,以龐氏騙局和傳銷為代表的新興騙局,披著靚麗的科學外衣,仍在不斷的迷惑眾人。在科學日益普及的今天,人們之所以還會上當受騙,是因為無法分辨科學與偽科學,正是因為人們缺乏分辨能力,才導致了類似騙局的泛濫。
  • 專家:打著「量子+生活」的產品都是騙局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量子健康杯」「量子襪」「量子手機殼」等產品仍有銷售,不少產品標榜採用先進量子技術,有益於身體健康,還有商家聲稱用量子杯喝酒能改善口感,「喝1斤白酒不頭疼」。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博士林梅告訴記者,目前除量子通信應用於金融安全等領域,其他量子技術都在研發階段,根本沒有應用於民用領域,而且量子技術對試驗環境要求相當苛刻,一般民營企業根本無法達到,因此標榜「量子」的產品都是打著量子旗號的虛假宣傳。
  • 從量子的本質看量子通訊的騙局!
    ,最近又一個天大的騙局在上海上演,它就是媒體炒得火熱的量子通訊,電視臺大吹特吹,還發了衛星,說成雙創的典型,引領國際。很多人基本上都不懂什麼是量子通信,也許看了幾部科幻電影和小說裡面有說到這個概念,以為這麼厲害的一種技術能應用了,中國很強大,比美國厲害。然而並不是這樣的。事實是殘酷的,真相也是噁心的。中國的學術界就是這樣,外行管理內行,管理者不懂,完全由主導專家說了算,加上管理者被專家和新聞媒體忽悠後拍腦袋。
  • 專家提醒 打著「量子+生活」的產品都是騙局
    12日晚,中國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一演講中稱,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打著「量子」旗號招搖撞騙的產品,這表明公眾對量子科學知之甚少。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包括「量子健康杯」「量子襪」「量子手機殼」等產品仍有銷售,不少產品標榜採用先進量子技術,有益於身體健康,還有商家聲稱用量子杯喝酒能改善口感,「喝1斤白酒不頭疼」。
  • 今日話題 | 量子速讀是智商稅和偽科學,但它可以再贏一千次
    這種「量子波動速讀」最近火了,它號稱不需要人眼觀看,利用HSP高感知就可以讓人在1-5分鐘內讀完一本10萬字的書籍。 老江湖們當然又得手了,現在這種培訓收費動輒數萬元,有培訓機構8月份還在北京舉行了速讀大賽,網上視頻反映的就是這個。為什麼偽科學不再圍獵老年人,轉而有勇氣進攻離科學最近的教育市場?
  • 「量子」產品騙局 闢謠更要查處
    量子力學是20世紀人類在物理學領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並稱為現代物理科學的兩大支柱。一些商家抓住消費者崇拜科學的心理,以及對於高科技的一知半解,紛紛推出量子健康杯、量子打底褲、量子鞋墊等各種量子產品,自詡採用先進量子技術,有益健康。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北美、歐洲等地有不少擁躉,目前,我國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也有一些機構開設相關課程,價格從2萬元到10萬元不等。這些機構多數甚至不具備經營資質。它們的宣傳有一個共同點,即只有孩子能學會,「等到大腦定型,就無法感受到這種神秘力量了」——畢竟,年齡再大一些,孩子就該懂事了。而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家長,又是最焦慮的一群家長,他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被曲昭偉教授批為湊出來的薛丁格方程,到底是不是偽科學?這些評論...
    被曲昭偉教授批為湊出來的薛丁格方程,到底是不是偽科學?曲教授說量子力學就是一個騙局,薛丁格方程就是湊出來的。不過,曲教授可能沒有真正去了解過一項理論是到底如何創立的。在科學界,每一項理論的產生,自牛頓時代就有了一定的法則,本人總結是:當牛人看到一種自然現象時,一般會先設計出某種理論模型,然後去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就這麼一個曲大神認為是湊出來的方程,可以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已經經受住了迄今為止每一個實驗的考驗。
  • 揭秘| 智天衍生騙局「水靈子」來了,大量沙雕被收割智商稅又成幫兇!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智天騙局的連續劇,還能延續這麼久,也確實神奇,今天依然開扒智天衍生騙局,那麼,廢話不多說,開始吧! 2017年,《科技日報》曾就小分子團水這一概念採訪過數位學界和行業內專家,得出了如下結論: 至今,對每個水分子團的分子個數仍無標準檢測手段,只能通過一些手段來間接推測水分子團的大小。事實上,檢測機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檢測設備和檢測方法,無法證明小分子團水的功效。
  • 專家:警惕!「量子+生活」產品,幾乎都是騙人的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我國量子技術的不斷突破,藉此造假的騙局也不斷刷新。「量子商品」無所不能從低段位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項鍊,到高段位的專利、資本市場包裝,量子概念正在被不少嗅覺靈敏的「生意人」,拿來當成忽悠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