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心理學家談「量子波動速讀」: 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
封面新聞 記者 宋瀟
近日,網上流傳出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圍坐在一個大房間裡不停埋頭翻書:「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有工作人員表示:翻書幾分鐘,完整閱讀幾十萬字!
有工作人員將這種方式稱之為「量子波動速讀」,課程特點是運用一種「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腦呈現動態的影像,可以讓兒童在1—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籍,並且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出來,從而全面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數量。
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這種飛快翻書的方式,真的能記住書中知識?對此,著名心理專家、在親職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唐映紅認為,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或者其它吹噓能「迅速」或者「大幅提高」的記憶術,很有可能是騙局,以下是其個人觀點。
記者:您為何認為「量子波動速讀」是騙局?
唐映紅:推廣機構說,按照這種閱讀法,讀者只需要類似撲克牌洗牌一樣高速翻動書本,甚至不閉著眼睛,就能快速理解書中內容,閱讀速度可以高達每分鐘10萬字。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騙局!
閱讀的心理過程,包含著視覺識別、形音轉換、語音通達、語義通達,而每一個心理過程都有時間的限制,視覺刺激到視覺識別,這是感覺到知覺的過程,受制於神經系統的傳遞速度,任何快速閱讀都有不可逾越的機體極限。而閱讀障礙其實就是在形音轉換這個環節被卡住了,無法順利實現語音通達,進而無法下一步的語義通達。
記者:快速閱讀的原理在哪裡?
唐映紅:快速閱讀首先是感覺輸入和識別的過程,也就是閱讀識別過程。視覺刺激到視覺識別和語音識別的過程,是可以通過訓練加以改善提高的。
原理其實比較簡單,人類的視網膜在閱讀時並非連續的,而是會有眼跳、震顫等,通過訓練控制眼跳,以及必要的閱讀術是可以在有限程度上提高閱讀效率。但是,涉及到語義通達則無論如何都快速不起來。閱讀理解過程必須仰賴閱讀者的知識背景,認知經驗以及受到動機、期望、情緒、態度的交織約束。
閱讀術僅僅在閱讀識別過程,可以極其有限提高閱讀的效率,而且沒有太多適用性的提高。閱讀興趣就足以碾壓閱讀術的有限效果。在我看來,凡是鼓吹能迅速提高或者大幅度提高孩子閱讀速度、能力、技巧的任何吹噓都是騙局。
記者: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唐映紅:首先,需要拋棄任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智力或認知能力的不切實際的期望,世界上沒有任何提高認知能力的「捷徑」。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的最大主導因素,是天賦的智力。所謂的「最強大腦」,全是天賦主導,沒有任何例外。
其次,要悅納自己的孩子,無論他聰明還是笨拙,乖巧還是叛逆。如果希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只有多讀多看。因為,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比任何閱讀術都更能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的提高。當然,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父母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必不可少。如果父母幾乎不閱讀,就別奢望孩子愛上閱讀。
記者:應該如何甄別教育方式是否有效?
唐映紅:如果對「量子波動速讀」之類動心的父母,真心該檢討一下自己。對於家長來講,有必要學一點心理學、教育學的常識。
對現代心理學、現代教育學一無所知沒關係,如果拒絕學習,又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望,就跟從來不練習,卻幻想得冠軍一樣荒唐。強調一遍,此事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