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漸增的競爭社會中,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壓力,望子成龍的欲望越發緊迫,恨不得孩子能夠一躍成功因此難免有些拔苗助長的行動。
1月17日,教育部通報了「量子波動速讀」相關培訓機構的處理結果,有5家相關機構被約談或取締關停的處置,隨著教育部的強勢出手,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出鬧劇「量子波動速讀」終於告一段落。消息一出簡直大快人心,這些拉大旗作虎皮的行為,早就應該好好被處理整治。
量子波動速讀法的來源
在量子通信領域,有一個概念叫量子糾纏,就是多個粒子相互產生作用後,就成為一個整體性質,而無法再單獨描述單個粒子的性質。簡單來說,就是兩者互為作用後融為一體,即要二者合一,要相互作用。
量子波動速度法就是讓學生翻書與書本兩者產生作用,繼而融為一體,用很短的時間就能閱讀一本10萬字的書。從一些交互平臺流出多個教育機構的日常學習視頻中可以獲悉,孩子們圍坐在一個大房間裡不停埋頭翻書,翻得越快,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甚至用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並且準確複述80%以上內容。
量子波動速讀以嶄新的閱讀方式亮相,使孩子更愛閱讀,提升閱讀速度,閱讀量大增的效果刺激了那些望子成龍,急於求成的家長們,教育機構甚至聲稱,如果達到最高水平,甚至不需要使用眼睛來參與,以心靈感應來高速吸收信息,更快,更多。
培訓亂象不斷,利用焦慮心理
這種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根本是違背基本常識和教育規律,但是機構利用了家長焦慮的心理,再加上花樣翻新的培訓宣傳,在學霸盛行,害怕輸在起跑線上的家庭來說,這樣的機構滿足了他們心理需求,其實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獲得知識,試一次就足以明白,一心把孩子培育成「超人」的家長,也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好好想想為何孩子寧願「裝超人」也不向父母揭露培訓騙局。
就如2009年,央視專訪《網癮之戒》中的楊永信,利用「電擊療法「來給孩子們戒除網癮,而且送治的孩子越來越多。正常人聽到「電擊療法」就覺得是非常不人道的一種治療方式。而實際上,電擊療法對一部分重度抑鬱症患者確實有效,但接受治療的前提是,對其他治療方案無明顯作用、患者本人接受且同意、無生理上的禁忌症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無抽搐電擊治療,但治療的孩子都是被家長送往,並非出自自願。
有位接受過電擊治療的網友,在11月3日曾經就過往發表了一篇《開網店被送楊永信的網戒中心,離開後這十年》的文章,文章記錄了這位網友在被送到楊永信「網戒中心」的點點滴滴,而十年後網友面對此事仍心有餘悸,而當年送他去「網戒中心」的父母,不過是為了控制他,讓他「聽話」。
在央視《網癮之戒》專訪的最後,柴靜問了家長們幾個很核心的問題,在家庭當中,曾經對孩子使用過暴力的;由於過度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顧及孩子的;在以往,有過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在言語當中刺傷孩子的;在觀念中,認為孩子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可以支配的。這其中,有大部分的父母舉了手。
騙子的技術很高明嗎?很明顯不是。家長很無知嗎?也很明顯不是。實事求是地說,這種幾十年前就拿來騙人的老把戲,無論怎樣包裝和翻新,其騙術都談不上有多高明。就算第一次被騙,但起碼懂得適合而止,為何家長們最後都是沒有停止追捧的步伐。
關鍵就在於家長們被自己的功利心蒙蔽了雙眼,對「神童」和「學霸」的期待,家長不惜一切決定試一把,而為了高額利潤鋌而走險不擇手段的培訓機構,正是緊緊抓住了當下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需求,和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地塑造「神童」的心理。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沒錯,但這種交了「智商稅」還坑娃的事情,還是需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