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2020-11-19 中國科學報

作者丨劉如楠

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近年來,隨著其在理論和實驗上取得的突破,質疑的聲音逐漸減少。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但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坐在一起討論,對量子力學有深刻了解後,還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另一種質疑在於,大家覺得我們是做物理學研究的,怎麼就到信息領域了?況且我們對信息科學的名詞都不是很清楚。其實,我們是可以用物理學的語言去解釋量子信息的。」

他表示,隨著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大家逐漸看到,量子信息還是能夠提供一些有用的東西的。「目前,有一些做計算機理論、密碼理論的學者,甚至是數學領域的學者,漸漸加入了量子信息技術研究的隊伍,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對於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景,潘建偉表示,在量子通信方面,希望能夠構建完整的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從而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和能源等領域率先廣泛應用,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結合我國未來的登月計劃,實現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量子糾纏分發,對愛因斯坦的「信念」是否正確進行一個終極的檢驗。

在量子計算方面,希望能夠利用量子模擬揭示新材料設計、新能源開發等重大問題的機制,搭建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探索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的應用。

《中國科學報》 (2020-11-18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院士說丨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院士說丨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2020-11-24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
  • 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本報訊(見習記者劉如楠)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近年來,隨著其在理論和實驗上取得的突破,質疑的聲音逐漸減少。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 潘建偉: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率先廣泛應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原標題: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做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在提問環節,潘建偉與現場及線上觀眾做了精彩的互動。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領域的研究,在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力。
  • 潘建偉院士:未來預期構建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
    國際量子信息實驗領域開拓者之一、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帶我們品味量子力學、量子信息科學中深刻而豐富的物理內涵,及其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對未知量子態的測量會擾動其初始狀態,導致無法獲得原件的全部信息,使得單個未知的量子態無法被精確克隆,而這也是量子密碼安全性的基礎。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潘建偉:未來量子通信可以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陳杰攝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記者:潘建偉委員您好,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現在已經將近3年的時間了。請問這段時間我們有哪些新的發現?未來又有哪些新的計劃?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是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10日稱,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家的努力下,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是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和較強實力的,甚至在部分方向上還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談量子通信最新研究:或為更安全導航系統提供關鍵...
    (兩會訪談)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談量子通信最新研究:或為更安全導航系統提供關鍵技術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談量子通信最新研究:或為更安全導航系統提供關鍵技術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團隊日前在國際期刊發表有關量子通信的最新實驗成果,引起學界高度關注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 量子信息研究專家:抓住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機會
    (以下簡稱「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潘建偉院士(上圖,新華社記者張端攝)和他的同事正在為將於2016年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忙碌著。但在潘建偉看來,量子信息科技革命是一個重要機遇,即可以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的跟蹤者、模仿者邁向未來信息技術的領跑者和引領者。   「我們要抓住這次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發達國家的機會。」潘建偉說,從1997年起潘建偉每年利用假期回國講學,和國內前輩一起探討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發展,並組建了研究團隊。
  • 潘建偉院士解釋量子科技
    光明訪名家【潘建偉院士解釋量子科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與經典力學相比,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微觀粒子具有量子疊加的特性。如果把量子疊加擴展到多個粒子,就會產生「量子糾纏」現象。科學家在對量子糾纏這一詭異互動展開大量實驗研究的過程中,發展起來了精細的量子調控技術。 結合量子調控和信息技術,產生了量子信息這一新興學科。以量子信息為代表的量子科技迅速發展,人類迎來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經過學術界多年努力,目前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雷達進入了實用化階段,也有了相關產品,其他的量子技術離產業化和商業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 科技報國築夢未來——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和他的團隊(下)
    每當合肥、上海等城市陷入沉睡的時候,潘建偉院士和他的團隊科學家大多數還在伏案工作。  「希望努力學習,早日歸來,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8年前的一天,潘建偉在北京參觀完「復興之路」主題展後,給大洋彼岸的學生們發去簡訊。這條簡訊,陸朝陽存儲至今。老師推薦他去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量子技術,他承諾學成回國效力,把最新理論和方法帶回來。如今,主攻量子計算的陸朝陽,已成為潘建偉院士團隊重要成員。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劉愛華攝  在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園裡,最近很少見到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身影。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負責人,他更多的時間在上海浦東的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裡,與同事們一起為衛星2016年如期發射緊張工作。  從讀本科時與「量子」結緣,今年45歲的潘建偉已經與「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
  •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加強基礎研究,搶佔科學革命發展...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加強基礎研究,搶佔科學革命發展先機 這一過程需要高度重視原始創新能力,努力獲得更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掌握更多關鍵技術。」在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主旨論壇上,「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開門見山地說。 製造業轉型升級,要從源頭上加強基礎研究。 潘建偉認為,人類歷史上已經產生的三次工業革命,都是源於重大的科學革命。
  • 潘建偉: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國家實驗室建設,擴大技術覆蓋範圍
    今年「兩會」上,就公眾熱議的量子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給出了最新解答。潘建偉表示,正在推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並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範圍,希望通過降低成本儘早讓量子技術惠及大眾。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餘年沒搞清楚,出國一定回國
    隨著科技的發展,量子通信技術的運用範圍越來越廣闊,我國也開始發展這種領先的前沿科技,說到這方面,你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  他不僅促進了中國量子技術核心優勢的發展,更是國際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的一位大能者。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十年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
    2016年8月16日下午1時40分,我國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同時,我國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也正在建設。你可能也關心我國量子通信和量子技術的發展,2016年11月17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大數據論壇上,「墨子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分享了相關進展。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下一代衛星量子通信將實現全天候工作 更低成本...
    11月7日,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演講中介紹,目前衛星量子通信單顆低軌衛星無法直接覆蓋全球,而且目前只能在地影區白天工作,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有望實現低成本的微鈉量子衛星組網,並且做到全天候的量子通信,成本大幅度降低,實現小型化、輕量化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