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2020-05-26 欣欣聊文史

如今社會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不再是簡單的兵器之間的戰爭,而是上升了一個領域,但是如今是一個和平年代,戰爭很難再爆發。所以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就成為了綜合國力之間的較量。科技、通訊、醫學等等都逐漸的成為了國家之間的比較。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我們今天所講的就是中國最近在量子科學方面的重要突破。在我們眼中量子科學是遙不可及的學科,即使是上了大學,我們也很難去接觸到這個學科,或者可以說我們很難去理解這個學科,這個學科可以用現在的「高大上」所形容了。能夠在這個領域學習的人可以說是學霸,但能夠在這個領域學習並研究出一定的成果的人,我們可以說成是學霸中的學霸,這樣的人才都是為國家所重視的,都是國家所需要的,而我們今天所講的這次中國的重大突破,可以說是與一個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就是潘建偉

(一)、潘教授的求學之路

提起潘建偉這個名字我們可以說是十分的陌生,可能我們在讀新聞的時候看到過他,但也只是一掃而過,因為我們對量子科學的領域並不熟悉,不熟悉的人也很少去了解那個領域的人或事。但是潘建偉的履歷卻是十分的出色,他可能就是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潘建偉在1987年順利的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近代物理系,這個學校與他所學習的專業都是非常厲害的,在當時那個年代考大學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這樣一個領域。之後潘建偉順利的大學畢業、碩士畢業,又被導師推薦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讀博士,在那裡他遇到了量子研究的世界大師蔡林格,並在蔡林格先生的手下讀書,他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十分的順利。

(二)、提出建議,帶領研究人員進入量子領域

在潘建偉讀博士的時候,他也會利用假期的時間回到中國科技大學教書講課,他為了中國的量子信息領域提出了不少的建議,也帶動了許多的人才進入了這個領域。在1999年的時候,他作為第二作者的文章被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科技發展的文章,可見潘建偉在量子領域有著不小的成就。

在2001年的時候,由他牽頭在科大組織了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實驗室,之後專心的投入到了量子領域的研究之中。之後幾年,他在量子領域有著不小的突破。在2012年的時候,他的團隊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網絡,也代表著中國的大容量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的成熟。在2014年,《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潘建偉等人的文章,同年他擔任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常務副校長。之後幾年,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多次在國內和國際的量子領域有著重大的突破。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三)、再立功勞,最新進展

就在前不久,潘建偉又立了功勞,我國的量子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潘建偉的團隊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首次完成了高緯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一次成功是突破性的,也是歷史性的,也奠定了國際量子網絡的高效發展的基礎。這次實驗可以說是量子領域一個裡程碑式的實驗

這次實驗雖然是與國外的小組合作完成的,但是國內的科研人員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正是他們日以繼夜的研究,才使得國內外的差距逐漸的縮小,甚至是超越了一些國家的水準,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使得我們看到這次裡程碑式的成功。

(四)、中國的量子科學

說起量子,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有些人對這兩個字可能都是迷茫的,在讀書的時候只知道這個領域非常的厲害,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走進這個領域,所以了解的也很少。有些人的了解可能大多是興趣所在,很少人會像潘建偉這般深入的研究。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不僅僅是潘建偉在量子領域有這樣的成就,中國的科學家在這個領域上卻有著不小的成績,雖然中國在上個世紀是落後於世界的,但是中國人們的不懈努力,已經縮短了國內外的差距,就比如說量子領域的成就。中國的科學家在三個月內拿下了量子領域的五個全球第一,這樣驕人的成績是世界罕見的。

不僅僅是潘建偉的團隊,還有中國科技大學杜建峰院士的團隊也在量子領域有著不小的突破,在2019年6月3日,杜江峰院士的團隊首次發現了量子世界中的宇稱時間對稱,這一發現為量子體系之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五)、驕人的成績屬於中國的團隊

2019年7月,潘建偉教授與他的朋友又有了重大的突破,他們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量子信息傳播時的距離問題,使得我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8月的時候,中國科學家更是創了3個世界紀錄。由此可見我國的科研實力的進步。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之前,我們一直羨慕別的國家所獲得的成就、科研實力多麼的強大,但現在我們國家的科學家也能夠做到,並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國很多領域的人才都全面爆發出來,給中國很多領域帶來了快速的發展。隨著他們的突破,很多的年輕人也喜歡上這些領域,可以說我們不僅僅有現有的人才,還有一大批沒有成長起來的接班人。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我國在很多領域上,的確起步很晚,我們也努力了很長時間,但隨著大環境的轉好,我國重視人才的環境,我們正在努力追上世界的步伐。可能過程會有一些緩慢,但是只要我們走的穩,我們一定會站在與外國比肩的地位。暫時的落後不代表什麼,只要堅持不懈的前行,必定會取得勝利。

相關焦點

  • 我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潘建偉成為頭號功臣,科研差距在縮進
    量子科學方面的重要突破。之後幾年,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多次在國內和國際的量子領域有著重大的突破。,最新進展就在前不久,潘建偉又立了功勞,我國的量子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潘建偉的團隊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首次完成了高緯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
  • 潘建偉團隊又一個國際首次,為量子領域奠定基礎,外國學者稱讚
    「中國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說起量子力學,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神秘的領域,普通人難以接觸。但中國卻有一群科學家卻整天鑽研著這些晦澀難懂的東西,並且取得了價值不菲的成就,而這其中的代表,就是「中國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
  • 中科大傳喜訊,潘建偉再創裡程碑,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
    不過中國卻有一群科學家整天研究這些神秘的學問,並且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量子高峰」,連戰連捷。 近日,中科大傳喜訊,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潘建偉與多位院士再立新功。1997年,在奧地利留學的中國青年學者潘建偉與荷蘭學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實現未知量子態的遠程傳輸,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實驗上成功地把一個量子態從甲地的光子傳送到乙地的光子上。而量子傳輸的最大特點就是快,科學家們甚至提出量子間存在超光速的聯繫,而這便是利用量子非定域性原理。對於量子通信技術而言,該技術是一大熱點。而對於中國科學而言,新技術的突破讓我們再創量子新的裡程碑。
  • 國際首次!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實現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首次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衛星傳輸密鑰的安全問題;二是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 1120 公裡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同時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中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如今,中國科學家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2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項目組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研究。通俗地說,這一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在異地瞬間獲知粒子狀態,從而開啟了瞬間傳輸技術的大門。
  • 專用的量子計算機: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再獲重要突破
    11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公號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和模擬向前一步
    一周內兩次登上國際科學期刊,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太「忙」了!6 月 15 日,《Nature》雜誌刊登了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實現創紀錄低熵,獲得糾纏原子 1250 對論文指出,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新制冷機制,即利用交錯式晶格結構將處在絕緣態的冷原子浸泡到超流態中,通過絕緣態和超流態之間高效率的原子和熵的交換,以超流態低能激發的形式存儲系統中的熱量,再用精確的調控手段移除超流態,從而獲得低熵的填充晶格。基於此,研究人員在一個具有 10000 個原子的量子模擬器展開了實驗。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墨子號」量子衛星取得新突破!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的重要突破。論文主要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苑震生解釋,就好比人們想要造一座橋,需要事先研究它的力學性質。工程師可以根據其材料、幾何形狀,用相應的材料建一個類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測量模型的力學性質,去推知待建橋梁的性質。完美驗證高斯定理然而,要給規範場建模型,太困難了。
  • 中國量子技術再獲突破!國外高度關注,為何國內有人抹黑潘建偉?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 量子領域再
    11月19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來好消息,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科學家團隊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潘建偉團隊量子研究再獲突破,登上《自然》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突破。製圖:石千惠、梁琰這是物理學家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11月19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國際首次!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衛星全部科學目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還有6天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拋出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