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團隊量子研究再獲突破,登上《自然》雜誌

2020-11-19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院11月19日的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開發了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

示意圖:規範場理論描述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湮滅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布模式來模擬。製圖:石千惠、梁琰

這是物理學家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11月19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據介紹,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主要用來描述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湮滅過程。伴隨著規範場理論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各種規範場方程求解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對超級計算機的數值計算能力形成了嚴重的挑戰。

於是,人們提出了開發一種被稱為量子模擬器的專用量子計算機,來構建晶格規範場模型,在實驗中通過對模擬器各種參數的精準調控來製備目標量子物態,並用量子氣體顯微鏡成像等手段,觀測所模擬的量子物態的相變、量子關聯等性質,獲得待研究規範場模型的各種物理性質。

潘建偉說,在國際上,有不少研究人員用超冷原子、囚禁離子等體系對規範場模型的基本單元進行了初步的量子模擬研究。但是,這些實驗要麼體系太小,不具備局域規範不變性,要麼無法同時產生規範場和物質場,更不能研究這兩種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因此,此前的研究都無法觀測規範場理論最基本的特性——局域規範不變性。

研究人員開發了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模擬一維格點體系的施溫格模型,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在使用規模化的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自然》雜誌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是量子模擬方法研究晶格規範場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邁出了模擬晶格規範場理論的真正一步:從實現量子模擬器的模塊到對特定模型的完全模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苑震生表示,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使用量子模擬的方法研究具有其他群對稱性的、更高空間維度的規範場模型,並可推廣到遠離平衡態的規範場系統,研究真空衰變、與拓撲角度相關的動力學過程等重要物理難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重要突破
  • 中國科大量子研究再獲突破《自然》雜誌刊登最新研究成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 專用的量子計算機: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再獲重要突破
    11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公號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據科研團隊介紹,在實現量子比特的眾多物理體系中,光晶格超冷原子比特和超導比特具備良好的可升擴展性和高精度的量子操控性,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規模化量子糾纏的系統。自2010年開始,中國科大研究團隊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合作,對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可拓展量子信息處理展開聯合攻關。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和模擬向前一步
    一周內兩次登上國際科學期刊,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太「忙」了!6 月 15 日,《Nature》雜誌刊登了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6 月 18 日,《Science》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登了潘建偉、苑震生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的最新進展,題為「Cooling and entangling ultracold atoms in optical lattices」《在光學晶格中冷卻和糾纏超低溫原子》。
  • 潘建偉團隊登上《自然》:4600公裡量子通信網是如何實現
    北京時間1月7日零時,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文詳解了這種「連連看」是如何實現的。文章題為《一個超過4600公裡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裡程碑式突破!——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
  • 裡程碑式突破 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
  • 裡程碑式突破!——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新華社合肥12月4日電題:裡程碑式突破!——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徐海濤、董瑞豐、周暢在一個特定賽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
  • 【澎湃新聞】潘建偉團隊登上《自然》:4600公裡量子通信網是如何...
    北京時間1月7日零時,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文詳解了這種「連連看」是如何實現的。文章題為《一個超過4600公裡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自然》今天凌晨發表中科大這項成果
    來源:nature網站我國超冷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重要突破。這是物理學家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量子技術再獲突破!國外高度關注,為何國內有人抹黑潘建偉?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獲新突破,這就是該成果的厲害之處,堪稱奇蹟
    ,中科院潘建偉團隊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人的新成果? 6月15日,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重量級論文《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潘建偉團隊聯合牛津大學教授Artur Ekert,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建宇團隊,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中青在線】潘建偉團隊打開量子世界大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團隊獲此殊榮。  2004年,潘建偉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一成果被《自然》雜誌發表,並同時入選英國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評選出的年度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這對中國科學家來說是首次。此後,潘建偉團隊分別於2007年製備出六光子糾纏、2012年製備出八光子糾纏,並一直保持著糾纏光子數目的世界紀錄。
  • 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 獲稱「量子之父」
    《自然》雜誌新聞特寫代理主編Brendan Maher表示,《自然》雜誌選出的十大科學人物,是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個人,從量子通信到基因組編輯,這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2017年的科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他們將繼續影響科學。
  • 重大突破!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
    據安徽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在2012年的時候,他的團隊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網絡,也代表著中國的大容量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的成熟。在2014年,《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潘建偉等人的文章,同年他擔任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