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個科研大國
法國的研發支出為495億歐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22%。這使法國能夠堅持自己的雄心,特別是在國際上,每年都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人員。
法國的科研被全世界所稱道,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
最近獲的獎項有2020年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諾貝爾化學獎),
2019年的埃絲特·迪弗洛(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8年的熱拉爾·穆魯(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的讓-皮埃爾·索瓦日(諾貝爾化學獎),
2014年的派屈克·莫迪亞諾(諾貝爾文學獎)和讓·梯若爾(諾貝爾經濟學獎)。
總共有6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法國人,法國位居第四。
法國在學術研究中的卓越表現
法國諾貝爾獎65位獲得者在眾多領域脫穎而出也說明了法國在許多學科中的卓越表現:
15個諾貝爾文學獎
14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13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個諾貝爾和平獎
9個諾貝爾化學獎
4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法國也以其卓越的數學成就及14個菲爾茲獎得主而聞名。
法國擁有13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年都會授予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他們的工作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獲獎者必須在該領域貢獻了新知識或新技術。2015年,這個獎項授予了屠呦呦女士,她是第二位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得主。
自1901年設立該獎項以來,已有13位法國人獲得該獎,排名世界第4,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德國。(來源:維基百科)
近五年的法國的諾貝爾獎得主
2011年:法國生物學家朱爾·奧夫曼和美國人布魯斯·博伊特勒因其在先天免疫系統方面的工作而獲得獎勵。
朱爾·奧夫曼
2008年:法國人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耶因在1983年發現愛滋病病毒而獲得獎勵。
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 呂克·蒙塔尼耶
其他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 1980年:法國免疫學家 讓·多塞與美國人巴茹·貝納塞拉夫及喬治·斯內爾共同發現了調節免疫反應的細胞表面受體的遺傳結構。
- 1977年:法國科學家羅歇·吉耶曼與美國人安德魯·沙利共同發現了大腦分泌的肽類激素。
- 1965年:方斯華·賈克柏、安德列·利沃夫和賈克·莫諾三位法國生物學家發現了酶和病毒合成的基因控制。
- 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裡克·考南德與德國人沃納-福斯曼和美國人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共同發明了「心臟導管術和發現循環系統的病態變化」。
- 1928年:法國細菌學家夏爾·尼科勒因其在斑疹傷寒方面的工作獲獎。
- 1913年:法國生理學家夏爾·羅貝爾·裡歇因其在過敏性休克方面的工作獲獎。
- 1912年:法國外科醫生亞歷克西斯-卡雷爾因其在血管縫合和血管及器官移植方面的工作獲獎。
- 1907年:法國醫師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因其在瘧疾原生動物寄生蟲方面的工作而獲獎。
法國的醫學
今天的醫療活動使用和協調一整套面向人類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科學。醫學生從全科醫學學習開始,從第三階段(研究生)起,可以從11個專業選擇,對知識和技術進行深化和提高。
除了醫學、藥學或牙科醫生的國家文憑外,醫學和藥學學院還提供國家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醫藥專業結合計算機、法律、衛生和社會科學、生物和納米技術等學科的大學校頒文憑。
在中學畢業會考或同等學歷後,全科醫生的學習年限為9年,專科醫生的學習年限可達10年或11年。選拔過程非常嚴格,要進行入學考試,通過教學單位錄取一定數量的學生進入第二年的學習,數量由各高校在區域內確定。
國際學生的申請
> 無論外國學生的醫學培訓水平如何,必須通過入學考試(DAP-Blanche,見法國高等教育署網站)進入相關學院學習。
> 希望進入第三階段的外國學生,需要參加入學競考。申請表最遲必須在3月底前提交。9月在法國大使館 (文化合作處) 或領事館組織資格測試,12月組織入學考試。
> 對於在原籍國畢業的全科醫生或專科醫生,可在法國大使館文化合作處辦理檔案登記,直接納入專科醫學培訓文憑(DFMS)或專科醫學深入培訓文憑(DFMSA)。每個跨區域的招生名額受學科和專業限制。
如果想要赴法讀優勢學科,如化學、文學、經管專業、醫學等專業,可以聯繫立思辰留學老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