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這些領域在學術研究中表現優異!65位科學家得諾貝爾獎桂冠

2020-12-10 立思辰歐洲留學

  法國,一個科研大國

  法國的研發支出為495億歐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22%。這使法國能夠堅持自己的雄心,特別是在國際上,每年都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人員。

  法國的科研被全世界所稱道,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

  最近獲的獎項有2020年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諾貝爾化學獎),

  2019年的埃絲特·迪弗洛(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8年的熱拉爾·穆魯(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的讓-皮埃爾·索瓦日(諾貝爾化學獎),

  2014年的派屈克·莫迪亞諾(諾貝爾文學獎)和讓·梯若爾(諾貝爾經濟學獎)。

  總共有6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法國人,法國位居第四。

  法國在學術研究中的卓越表現

  法國諾貝爾獎65位獲得者在眾多領域脫穎而出也說明了法國在許多學科中的卓越表現:

  15個諾貝爾文學獎

  14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13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個諾貝爾和平獎

  9個諾貝爾化學獎

  4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法國也以其卓越的數學成就及14個菲爾茲獎得主而聞名。

  法國擁有13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年都會授予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他們的工作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獲獎者必須在該領域貢獻了新知識或新技術。2015年,這個獎項授予了屠呦呦女士,她是第二位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得主。

  自1901年設立該獎項以來,已有13位法國人獲得該獎,排名世界第4,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德國。(來源:維基百科)

  近五年的法國的諾貝爾獎得主

  2011年:法國生物學家朱爾·奧夫曼和美國人布魯斯·博伊特勒因其在先天免疫系統方面的工作而獲得獎勵。

  朱爾·奧夫曼

  2008年:法國人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耶因在1983年發現愛滋病病毒而獲得獎勵。

  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 呂克·蒙塔尼耶

  其他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 1980年:法國免疫學家 讓·多塞與美國人巴茹·貝納塞拉夫及喬治·斯內爾共同發現了調節免疫反應的細胞表面受體的遺傳結構。

  - 1977年:法國科學家羅歇·吉耶曼與美國人安德魯·沙利共同發現了大腦分泌的肽類激素。

  - 1965年:方斯華·賈克柏、安德列·利沃夫和賈克·莫諾三位法國生物學家發現了酶和病毒合成的基因控制。

  - 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裡克·考南德與德國人沃納-福斯曼和美國人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共同發明了「心臟導管術和發現循環系統的病態變化」。

  - 1928年:法國細菌學家夏爾·尼科勒因其在斑疹傷寒方面的工作獲獎。

  - 1913年:法國生理學家夏爾·羅貝爾·裡歇因其在過敏性休克方面的工作獲獎。

  - 1912年:法國外科醫生亞歷克西斯-卡雷爾因其在血管縫合和血管及器官移植方面的工作獲獎。

  - 1907年:法國醫師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因其在瘧疾原生動物寄生蟲方面的工作而獲獎。

  法國的醫學

  今天的醫療活動使用和協調一整套面向人類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科學。醫學生從全科醫學學習開始,從第三階段(研究生)起,可以從11個專業選擇,對知識和技術進行深化和提高。

  除了醫學、藥學或牙科醫生的國家文憑外,醫學和藥學學院還提供國家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醫藥專業結合計算機、法律、衛生和社會科學、生物和納米技術等學科的大學校頒文憑。

  在中學畢業會考或同等學歷後,全科醫生的學習年限為9年,專科醫生的學習年限可達10年或11年。選拔過程非常嚴格,要進行入學考試,通過教學單位錄取一定數量的學生進入第二年的學習,數量由各高校在區域內確定。

  國際學生的申請

  > 無論外國學生的醫學培訓水平如何,必須通過入學考試(DAP-Blanche,見法國高等教育署網站)進入相關學院學習。

  > 希望進入第三階段的外國學生,需要參加入學競考。申請表最遲必須在3月底前提交。9月在法國大使館 (文化合作處) 或領事館組織資格測試,12月組織入學考試。

  > 對於在原籍國畢業的全科醫生或專科醫生,可在法國大使館文化合作處辦理檔案登記,直接納入專科醫學培訓文憑(DFMS)或專科醫學深入培訓文憑(DFMSA)。每個跨區域的招生名額受學科和專業限制。

  如果想要赴法讀優勢學科,如化學、文學、經管專業、醫學等專業,可以聯繫立思辰留學老師哦!

相關焦點

  • 法國這些領域在學術研究中表現優異!65位科學家摘諾貝爾獎桂冠
    總共有6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法國人,法國位居第四。  法國在學術研究中的卓越表現  法國諾貝爾獎65位獲得者在眾多領域脫穎而出也說明了法國在許多學科中的卓越表現:  15個諾貝爾文學獎  14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公布,表彰「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
    來源:科睿唯安迄今為止,已有54位 「引文桂冠獎」 得主榮獲諾貝爾獎來自六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24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的分析表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自2002年以來,ISI分析師每年都會基於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
  • 生理學或醫學領域4位科學家獲2020「引文桂冠獎」
    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物理學領域、化學領域、經濟學領域共24位科學家榮獲該獎。、美國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Yusuke Nakamura因「開發和應用遺傳多態性標誌物相關的開創性研究,以及對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貢獻」榮獲該獎。
  • 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新聞—科學網
    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
  • 諾貝爾獎風向標「引文桂冠獎」出爐:華人教授戴宏傑入選
    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來自六個國家的24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此殊榮。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的分析表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今年24位獲獎者中,有19位來自美國的領先學術機構,其他則來自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其中包括華人學者、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戴宏傑。2020年度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獲獎名單生理學或醫學領域Pamela J.
  • 湯姆森公布科技桂冠獎名單 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eNet矽谷動力消息】湯姆森公司旗下面向全球研究和商業團體提供信息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今天公布了2007年度「湯姆森科技桂冠獎」得主名單,這些研究人員有望角逐諾貝爾獎。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的預測。
  • 香港桂冠論壇:召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等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
    我們歡迎35歲或以下就讀或研究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或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申請參加香港桂冠論壇,成為200位青年科學家之一,與世界著名的邵逸夫獎獲得者互動交流,啟發科學靈感。
  • 2018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揭曉 法國高校仍表現不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BFMTV)8月15日報導,在最近頒布的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有19所法國大學進入前500強榜單,包括入圍百強的三所高校:第36位的索邦大學、第42位的南巴黎大學(巴黎十一大)和第64
  • 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影響力會下降?繪製精英科學家的職業生涯路線圖
    圖2:諾獎獲得者在學術生涯早期的表現差異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發表論文數量(左圖)還是論文的影響力(右圖)物理、化學與醫學領域中的諾獎得主(深藍色)的表現均優於普通的科學家(藍綠色)。其中,論文發表數量是普通科學家的兩倍多,而影響力更是普通科學家的八倍。
  • 諾貝爾獎:不再高不可攀,也非觸手可及
    讓國內「期待但又無感」的世界頂級科學大獎——諾貝爾獎 (Nobel Prize),如期而來,逐一開啟。國人似乎早已對諾獎淡然,結果無驚喜也不意外:六項大獎,除了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外,其他五項分別頒發給了7位美國、2位英國、1位德國和1位法國科學家,美國再次成為收割諾獎的老大哥,而英、德、法共享了三大自然科學獎項。
  • 「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生理學或醫學領域4人獲獎)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
    導讀:「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就在2020年9月份,戴宏傑還獲得了「引文桂冠獎」。而獲得該獎項的得主,多半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據悉截至2020年9月,54人在獲得「引文桂冠獎」後榮獲諾貝爾獎,其中29人在獲得該獎項後2年內榮獲諾貝爾獎的。
  • 「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
    導讀:「引文桂冠獎」頒布:華裔教授戴宏傑入選,成為諾貝爾獎潛在得主。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是重視人才,更應具有強大的包容基因。 他出生於中國湖南,在1994年獲得美國哈佛博士學位,之後成為了史丹福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2020年「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癌症、免疫、神經領域大熱
    2002 年以來,科睿唯安每年都會基於 Web of Science 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授予他們「引文桂冠獎」。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論文大國不受青睞,諾貝爾獎真的高不可攀?
    國人似乎早已對諾獎淡然,結果無驚喜也不意外:六項大獎,除了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外,其他五項分別頒發給了7位美國、2位英國、1位德國和1位法國科學家,美國再次成為收割諾獎的老大哥,而英、德、法共享了三大自然科學獎項。
  • 三位雷射物理領域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獎
    中青在線北京10月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孫慶玲)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5分許,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
  • 還有34個小時,「5½」2018諾貝爾獎將正式揭曉,AI成為諾獎座上客...
    科睿唯安的分析師們每年都會基於Web of Science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臻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人士。基於其所發表研究成果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將「引文桂冠獎」授予這些科學家、經濟學家。它是目前全球唯一使用量化數據,對諾貝爾獎進行預測的機構,準確率之高讓業內人士紛紛側目。
  • 最新「引文桂冠獎」出爐!華人教授戴宏傑入選
    來源|科睿唯安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來自六個國家的24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此殊榮。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的分析表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
  • 戴宏傑獲得諾貝爾風向標引文桂冠獎,他還曾提出了鋁離子電池
    據科睿唯安網站(clarivate.com)消息,9月23日,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部公布了今年2020年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預測未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頂級科學家,華人知名科學家戴宏傑入選。網站截圖引文桂冠獎是是湯森路透通過對Web of ScienceTM資料庫平臺(全球最重要的學術研究與發現平臺
  • 2018諾貝爾獎預測出爐:美國11人,日本1人,中國無人入圍
    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首度頒布至今,已有共46位該獎項得主榮膺諾貝爾獎。基於其所發表研究成果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引文桂冠獎」授予這些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經濟學家,他們對科學發展作出了變革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的貢獻。今年10月1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投票選出最高榮譽的獲得者。這一年度盛典每年都會引起全世界的猜想,而科睿唯安是全球唯一使用量化數據,對諾貝爾獎潛在獲獎者進行年度預測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