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桂冠論壇:召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等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

2020-09-14 美國商業資訊中文

香港--(BUSINESS WIRE)-- (美國商業資訊)--首屆香港桂冠論壇現已開始接受公開申請,至2020年12月13日結束。我們歡迎35歲或以下就讀或研究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或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申請參加香港桂冠論壇,成為200位青年科學家之一,與世界著名的邵逸夫獎獲得者互動交流,啟發科學靈感。歡迎符合條件的青年科學家通過以下連結完成並提交申請:https://hklaureateforum.org/en/application-form

首屆香港桂冠論壇將於2021年11月15日至20日在香港舉行。作為亞洲的國際都會,香港一向以活力澎湃聞名,是舉辦國際盛會的理想地點。

桂冠論壇為期一周,將有足夠機會讓邵逸夫獎獲得者與青年科學家進行交流。除由邵逸夫獎獲得者和其他傑出科學家進行的面向全體的講座、專題講座、專題討論和分科小組討論外,論壇期間還將舉辦非正式而舒適愜意的聚會,提供大量交流和對話機會。此外,論壇亦會設立青年科學家簡報會,展示其最新研究構想,激發彼此學術交流。

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HKLF)秘書長杜彭慧儀女士表示:「截至今日,我們已收到20多名邵逸夫獎獲獎者的積極響應,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菲爾茲獎得主,他們將加入我們的論壇。」

2013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得獎者史蒂芬•拜爾巴斯教授:「我對香港只有美好的回憶,而我期待日後會有更多美好回憶。香港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城市,是一個動感十足充滿動力的城市。我認為日後的桂冠論壇將會十分精彩,而且會是一個可以捕捉公眾想像力的獨特盛事。」

2017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得獎者西蒙•懷特教授:「邵逸夫獎的意義在於它能使不同範疇的科學呈現於更廣泛的公眾眼前,對科學的好奇心驅使人們去做事,促使他們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希望桂冠論壇會令年輕人真正對科學感興趣和好奇。」

由本地和非本地學術界人士組成的科學評審小組將甄選出最傑出的200名青年科學家參加首屆桂冠論壇。所有申請人,無論成功與否,都將在2021年4月收到電子郵件通知。

如有任何有關申請的查詢,請電郵至 programme@hklaureateforum.org 查詢 。

背景

香港桂冠論壇是HKLF舉辦的年度科學交流活動。桂冠論壇旨在成為聯繫當代和新一代科研領袖的世界級學術交流盛會,提升香港及世界各地年輕一代對不同科學及科技領域的認識和興趣。HKLF於2019年5月成立,由李兆基基金會全額贊助。邵逸夫獎基金會是委員會的主要合作夥伴,該基金會管理和執行每年舉辦的國際知名獎項邵逸夫獎的相關事宜。

致媒體

我們以此新聞稿謹向新聞界發出邀請,誠邀媒體參加並報導首屆香港桂冠論壇。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了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Contacts

論壇節目及參加者查詢

Koji Ho

電話:(852) 2905 6505

媒體垂詢

Kelvin Chau

電話:(852) 2905 6506

公開申請時間:2020年9月14日至12月13日(圖片:美國商業資訊)

相關焦點

  • 如何成為「航天傑出青年」?「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
    9月19日至20日,中國航天大會「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航天青年及福州大學師生近300人參與了論壇。在「成為——傑出航天青年說」論壇活動上宣布了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正式成立,中國宇航學會科技交流事業部負責人姜軍就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組織機構、章程、活動內容進行了發布。隨後舉行了俱樂部主席團聘書頒發儀式。
  • 第八屆北洋青年科學家論壇「醫學科學與工程領域分論壇」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董玥欣)12月24日,由醫學部與應用心理研究所聯合舉辦的第八屆北洋青年科學家論壇——「醫學科學與工程領域分論壇」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來自牛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多倫多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等25所海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30名優秀青年科學家齊聚天大,面向醫學領域的國際前沿和熱點問題展開探討與交流。
  • 中英生命科學與醫學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9月26日上午,中英生命科學與醫學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開幕。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出席論壇並致辭。
  • 美國華裔科學家徐遐生榮獲「邵逸夫天文學獎」
    中國僑網消息: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邵逸夫獎基金會6月16日在香港公布2009年度邵逸夫獎名單,5名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和數學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而獲獎。  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邵逸夫獎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等,16日在發布會上公布得獎名單。
  • 呵護免疫 守衛健康:內地、香港青年科學家「雲」聚寧波
    中國青年網寧波11月29日電 (記者 張玘雲)11月28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香港科學工作者協會、寧波市科學技術協會、寧波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內地、香港青年科學家對話:免疫評估和免疫治療高峰論壇暨寧波老年免疫健康研討峰會」在寧波舉行。
  • 浦江創新論壇 | 這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青年學者們會聊點啥?
    10月27日晚,2020浦江創新論壇攜手Science/AAAS,將舉辦一場科技創新青年線上峰會。此次峰會以「未來科研,聆聽青年學者的聲音」為主題,受邀嘉賓均是Science/AAAS青年科學家獎獲獎人,或是來自中國領先科研機構的傑出青年學者。
  • 第三屆中國科大「墨子論壇」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舉辦
    在學校第三屆「墨子論壇」統籌安排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廣泛宣傳,精心準備,來自世界各地的53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受邀參加本屆「墨子論壇」,大家共話生命科學與醫學學術和科技創新前沿,共商生命科學與醫學一流學科建設。
  • 邵逸夫獎名單公布 頒獎典禮將於9月26日在香港舉行
    「邵逸夫獎」2018年度得獎者名單今天下午在香港揭曉,三位科學家分別獲得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頒獎典禮將於2018年9月26日在香港舉行。延伸閱讀「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者應仍從事於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或科學的研究或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之成就。評選的原則主要考慮候選人之專業貢獻能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素質,豐富人類精神文明。近期在科研上有傑出成就且仍活躍於該學術領域的候選人將獲優先考慮。
  • ...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醫學和生命科學部分)
    根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1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予以公布。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有違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或其他學術不端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在15日內(8月4日——8月18日)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書面異議。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大健康論壇舉行
    10月18日下午,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最受關注的主論壇之一——大健康論壇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200餘位國家高層次人才及頂級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參加會議。,此次大健康論壇搭建醫學健康領域的頂層交流平臺,為參會嘉賓帶來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和最新行業發展趨勢,為促進國際醫療合作,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推動全球健康事業發展與醫學產業科技助力。
  • 2019年度盤點: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熱門人物與事件
    邵峰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於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因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症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的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4。邵峰,1972年出生,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資深研究員。
  • 科學突破獎公布,總獎金1875萬美元,中國科學家盧煜明獲獎
    2020年9月10日,突破獎基金會及其創始贊助者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的獲得者,為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將向他們頒發總計1875萬美元的獎金。突破獎被稱為「科學界的奧斯卡」(Oscars of Science),今年已是第九個年頭,每年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成就。
  • 「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20日閉幕
    青年科學家分享火星探測故事。記者 林瑞琪 攝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葉欣童20日,為期兩天的「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在福州閉幕。在當天舉行的「成為——傑出航天青年說」論壇上,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正式宣布成立,致力於打造一支宇航領域有創新活力和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隊伍。
  • 2020年諾獎頒布在即,生命科學領域誰最有望摘取桂冠?
    2020年諾獎頒布在即,生命科學領域誰最有望摘取桂冠?撰文| 郭曉強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幕即將拉開,今年的生命科學領域又會有哪些幸運的科學家登頂這一崇高榮譽呢?
  • 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開啟,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
    一、生命科學分論壇簡介 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由復旦大學主辦,生命科學學院和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承辦,旨在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我們將通過主論壇專題報告會、分論壇學術研討會和人才洽談會等形式,圍繞國際學術前沿,探討學科熱點問題,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復旦大學「卓越2025」人才引進計劃招募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英才。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科齊全,擁有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宏觀和微觀並舉,發展潛力巨大,發展資源豐富。
  • 中國再生醫學技術創新與轉化高峰論壇 暨生命科學健康驛站啟動儀式盛大舉行
    她表示,再生醫學是21世紀有望改變人類命運的重要學科,中國十分重視再生醫學的技術創新和轉化,中國的再生醫學已在世界醫學領域名列前位,希望通過本次論壇使中國再生醫學產業的轉化、落地、應用成型,並衷心祝賀論壇圓滿成功,祝福論壇主辦單位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為實現「美麗中國、人人健康」做出積極貢獻。
  •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今天上午,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餘位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創新人才通過線上、線下出席。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頒獎典禮由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教授和查懋聲主席致辭開始,至基金會顧問楊振寧先生演講落幕,揭曉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和「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花落誰家。 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授予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教授和哈佛大學及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分別由孫家棟教授、施一公教授上臺頒獎,並介紹兩位獲獎人在其研究領域中取得的傑出貢獻。
  • 用「光遺傳」改造基因控制大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了他
    新華社昨日(5月21日)訊,邵逸夫獎基金會當天在香港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英國牛津大學生理學教授吉羅·麥森伯克(Gero Miesenbck)與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以及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被平均頒予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用「光遺傳」改造基因控制大腦治病,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了他
    原創 Kai,則生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來自專輯科學家傳奇新華社5月21日訊,邵逸夫獎基金會當天在香港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英國牛津大學生理學教授吉羅·麥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與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以及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被平均頒予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