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遺傳」改造基因控制大腦治病,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了他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Kai,則生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來自專輯科學家傳奇

新華社5月21日訊,邵逸夫獎基金會當天在香港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英國牛津大學生理學教授吉羅·麥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與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以及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被平均頒予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這一技術可應用於治療情緒病和中樞神經病等,有助效治療帕金森症。

邵逸夫獎在2002年11月按邵逸夫先生的意願而設立,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今年是第17屆。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會員

吉羅·麥森伯克

此高清照片由吉羅·麥森伯克教授獨家授權 | 圖:WLA

人物名片

教育與工作經歷

1993年,因斯布魯克大學醫學博士

2007年前,在斯隆凱特靈癌症中心和耶魯大學擔任教職

2007年至今,牛津大學冠名生理學教授兼神經電路與行為中心主任

主要獎項與榮譽

2013 年,大腦科學獎

2016 年,馬斯利獎

2019 年,拉姆福德獎

2019 年,沃倫·阿爾珀特獎

2020 年,邵逸夫獎

主要學術成就

光遺傳學的創始人之一;建立的光遺傳學控制原理已被廣泛採用並且被推廣到其他生物系統

開創光遺傳學學派

1999年,有個神經學科學家幻想著用光來控制大腦。兩年後,世界上誕生了一種叫做光遺傳學的技術:這個神經科學家成功地通過基因改造神經細胞,讓神經細胞擁有了對光產生反應的蛋白質,結果他就可以將光照射到細胞,接下來這些神經細胞裡的電子活動就會被觸發。

這個神經學科學家就是吉羅·麥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他是光遺傳學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通過基因改造神經細胞的科學家,因此可以用光控制神經細胞的電活動。這涉及將用於光響應性視蛋白的DNA插入細胞中。

麥森伯克對大腦中含有光響應神經細的飼養型動物進行了類似的基因改造,並且首次證明這些動物的行為可以被遠程控制。

在果蠅實驗中,麥森伯克利用光遺傳學激活了果蠅的求偶反應,甚至,他可以用這門技術讓無頭蒼蠅飛起來。

麥森伯克在2016年接受著名科技雜誌《連線》(Wired)採訪時詳解了自己的新學派。他表示「為了解構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需要的就是逐個擊破,精確了解每一個種類的神經細胞在處理信息時扮演的角色。」

光遺傳學顧名思義,是由兩個環節組成的:光和遺傳學。遺傳學是利用能夠定義單個細胞類型的遺傳特徵在完整的大腦裡選擇性地處理掉它們。

而「光」則利用這些遺傳特徵,對分子裡的DNA進行編碼使其對光產生敏感性,然後將這些光敏感分子放置到神經細胞裡。

通常情況下,人類大腦是靠電來運行的,而光遺傳學就是指從基因的角度衡量,選定了一些細胞,然後通過光敏感分子來精準在這些我們選定的細胞中形成電脈衝,使它們可以對光產生反應。

光遺傳學使得這樣的一場「對話」成為可能:我們亮起燈光,細胞就會做出回應。

圖選WIRED

用「光遺傳」治療失眠和帕金森病

由麥森伯克建立的光遺傳學控制原理已被廣泛採用,並且推廣到了其他的生物系統,技術上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

麥森伯克的大部分工作會繼續在黑腹果蠅(果蠅)中完成,可以詳細了解可能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大腦功能的分子、細胞和生理機制。

2019,因為在光遺傳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與與埃德·博伊登(Ed Boyden)、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和卡爾·代塞爾羅思(Karl Deisseroth)一同被授予了沃倫•阿爾珀特獎(Warren Alpert Prize)。沃倫•阿爾珀特獎設立於1987年,每年都會將獎項頒發給那些在人類疾病或者是身心機能紊亂的預防、療法或者護理上有著引領性科學成就的科學家。

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對於他們四位的表彰是:「他們的發現不僅創設了光遺傳學這個領域,驅動著這個領域不斷向前,同時也為基於光遺傳學的治療——範圍可以從帕金森到毒癮都奠定了基礎。"

2020年2月15日,據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旗下新聞媒體報導,麥森伯克及其同事們憑藉著非凡的精度和顯微鏡技術,當活的果蠅經歷睡眠/覺醒周期時,他們對果蠅們大腦內部的神經元進行了窺視。果蠅的頭部被固定在顯微鏡下,而此時它們的身體可以自由移動,這使得它們可以在一個針頭大小的球上行走。這個球的旋轉讓研究人員能夠判斷出蒼蠅是醒著還是睡著。

團隊從中得出結論:大腦中一種被稱為氧化應激的過程會不僅會影響睡眠,還會導致衰老。這一發現可能為失眠症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圖源Consumer Affairs

第二屆論壇回顧

吉羅·麥森伯克作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會員在2019年來上海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莫比烏斯論壇發表演講時,他強調了對於科研的投資是必要的,因為科研對未來產生的價值是不可預估的。

麥森伯克在莫比烏斯論壇上發言 | WLF

「莫比烏斯」的名字創意源自數學及哲學概念中的無窮大、無極限,在該論壇上,全球頂尖科學家各自在5分鐘的發言時間內暢想人類未來20年

吉羅·麥森伯克在主題為「莫比烏斯」的論壇演講獨家視頻

與吉羅·麥森伯克一同榮獲2020年度邵逸夫獎以及沃倫•阿爾珀特獎的彼得·黑格曼今年均有望來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彼得·黑格曼,在2018年因其對光控離子通道機制的發現獲得了被稱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

參 考 文 獻

1. Wired, Shining a light on how neuroscientists can control our brains, https://www.wired.co.uk/article/gero-miesenbock-neuroscience-light

2. Docwirenews, Researchers Use Light to Change Genetic Activity in the Brain,

https://www.docwirenews.com/docwire-pick/researchers-use-light-to-change-genetic-activity-in-the-brain/

3. Wired,How optogenetics could help you sleep better, https://www.wired.co.uk/article/gero-miesenbock-optogenetics-sleep

4. Consumer Affairs, Sleep and aging could offer solutions for new insomnia treatments, https://www.consumeraffairs.com/news/sleep-and-aging-could-offer-solutions-for-new-insomnia-treatments-032219.html

5. Eurekalert, What induces sleep? For fruit flies it's stress at the cellular level,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2/bs-wis021420.php

6. Gairdner, Peter Hegemann, https://gairdner.org/award_winners/peter-hegemann/

7. Shaw Prize, An International Award,

https://www.shawprize.org

8.新華網,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揭曉,http://www.xinhuanet.com/2020-05/22/c_1126016684.htm

延 伸 閱 讀

1.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餘金權——從山村裡走出的世界頂尖化學家

2. 諾獎科學家多爾蒂意外「手滑」狂漲粉,親自科普「病毒」和「免疫」

3. 【專訪】病毒研究連登Nature、Science,饒子和院士團隊有何秘訣?

(責任編輯:小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用「光遺傳」改造基因控制大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了他
    邵逸夫獎在2002年11月按邵逸夫先生的意願而設立,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今年是第17屆。;建立的光遺傳學控制原理已被廣泛採用並且被推廣到其他生物系統開創光遺傳學學派1999年,有個神經學科學家幻想著用光來控制大腦。
  • 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公布
    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格羅•米森伯克(Gero Miesenböck)、彼得•黑格曼 (Peter Hegemann)和格奧爾格•內格爾 (Georg Nagel),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
  • 光遺傳學先驅榮獲2020年度「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基金會21日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6位科學家獲獎。其中,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英國科學家格羅·米森伯克(Gero Miesenbck)、德國科學家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以及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一項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
  • 2020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6名科學家獲獎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十七屆頒發。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格羅 • 米森伯克 (Gero Miesenböck)、彼得 • 黑格曼 (Peter Hegemann)和格奧爾格 • 內格爾 (Georg Nagel),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一項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
  • 6位重量級科學家獲2020年度邵逸夫獎
    今天(5月21日)下午,邵逸夫獎基金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者名單。格羅米森伯克等6位外國科學家分別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邵逸夫天文學獎和邵逸夫數學科學獎三個獎項。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格羅米森伯克、彼得黑格曼和格奧爾格內格爾,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這是一項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格羅米森伯克是英國牛津大學韋恩弗萊特生理學講座教授暨神經迴路與行為中心主任。彼得黑格曼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赫蒂講座教授暨生物物理系系主任。格奧爾格內格爾是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
  • 2018年度邵逸夫獎名單公布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該獎2002年11月宣告成立,自2004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每個獎項包括證書、金牌及120萬美元獎金。 本屆的天文學獎頒予尚-盧·普吉 (Jean-Loup Puget),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奧賽太空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暨歐洲太空總署普朗克計劃高頻儀器首席研究員,獎項表彰他對紅外到亞毫米光譜範圍天文學的貢獻
  • 全球矚目的第十五屆邵逸夫獎頒授典禮在香港舉行
    香港當地時間9月26日晚,國際著名科學大獎、有著「東方諾貝爾獎」美譽的第十五屆邵逸夫獎頒授典禮在中國香港隆重舉行。國際三位科學家分別獲得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個獎項,每個獎項120萬美金。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受邀出席典禮並為獲獎者頒獎。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理綜獎」為什麼又雙叕頒給了生物領域?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如何?頻頻被 cue 的張鋒,是否真的錯失諾獎?我們聯繫了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貝爾化學獎的看法。高寧:張鋒沒拿獎挺可惜,但也說得過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真快啊!
  • 2018邵逸夫獎全球發布,邵氏新主席陳偉文現身
    普吉(Jean-Loup Puget)獲得天文學獎、美國科學家瑪莉-克萊爾?金(Mary-Claire King)獲得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美國科學家路易?卡法雷(Luis A Caffarelli)獲得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比諾貝爾獎高20萬美元,頒獎典禮將於2018年9月26日在香港舉行。
  • 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揭曉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新華社香港5月22日電 邵逸夫獎基金會21日在香港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和以色列的多位科學家分獲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3個獎項,每項獎金為120萬美元。
  • 2018年邵逸夫獎名單公布:三個獎項,每項獎120萬美元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十五屆頒發,頒獎典禮定於本年9月26日(星期三)於香港舉行。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頒予瑪莉-克萊爾·金 (Mary-Claire King)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醫學系和基因組科學系美國癌症協會講座教授以表彰她繪製第一個乳腺癌基因的基因圖。瑪莉-克萊爾·金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和證明乳腺癌可以由單個基因引起。
  • 「基因剪刀,早兩年拿諾獎也沒問題」
    CRISPR也一樣,現在只要研究基因功能的,基本都要用到CRISPR,它太好用了。早兩年拿獎都沒問題!裴端卿:諾獎頒獎委員會表示不會回答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張鋒在這個過程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現在做了很多利用Crispr來開發檢測手段的工作,即便不是基因編輯,後續很多工作做得好也是有機會獲諾獎的。
  • 邵逸夫基金會捐資5億元支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前沿研究
    5月3日,邵逸夫基金會向北京大學捐贈儀式暨逸夫樓命名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捐資5億元,設立北京大學邵逸夫教育基金,支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前沿研究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匯聚全球頂尖學者,開展前沿尖端科學研究,解決重大生命科學問題,增進人類福祉,助力北大跨步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 邵逸夫獎名單公布 頒獎典禮將於9月26日在香港舉行
    「邵逸夫獎」2018年度得獎者名單今天下午在香港揭曉,三位科學家分別獲得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頒獎典禮將於2018年9月26日在香港舉行。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授予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系和基因組科學系美國癌症協會講座教授瑪麗-克萊爾·金,以表彰出她在人類乳腺癌治療中作出的貢獻。她繪製出第一個乳腺癌基因的基因圖,促成乳腺癌基因的克隆,繼而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數學科學獎授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數學教授路易·卡法雷,以表彰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突破性成就。
  • 2017年邵逸夫獎公布,5名科學家獲獎
    、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等三大獎項,每項獎金高達120萬美元。邵逸夫獎旨在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領域獲得突破性成果並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也被稱之為「21世紀東方的諾貝爾獎」。西蒙·懷特邵逸夫天文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西蒙·懷特,以表彰他在理解宇宙裡結構形成的貢獻。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Charpentier曾獲得過許多國際獎項,包括生命科學突破獎、Louis-Jeantet醫學獎、Gruber基金會國際遺傳學獎、德國最負盛名的研究獎Leibniz獎等等。
  • 2019年度「邵逸夫獎」公布 三位科學家獲獎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頒予瑪麗亞.傑辛 (Maria Jasin)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成員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威爾康奈爾醫科研究生院教授以表彰她證明脫氧核醣核酸中定點雙鏈斷裂會刺激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重組。
  • 中國的邵逸夫獎應大力宣傳
    ,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管理及執行的國際性獎項,旨在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該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分別為邵逸夫天文學獎、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邵逸夫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一面獎牌及一張證書。
  • 2020年「邵逸夫獎」獲獎名單公布 6位科學家獲獎
    【解說】5月21日,邵逸夫獎理事會在香港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和以色列的6名科學家獲得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為120萬美元。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楊綱凱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儀式延期到2021年舉行,具體日期另行通知。
  • 2020年度邵逸夫獎頒布 6名科學家獲獎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林煥新)今天,邵逸夫獎基金會公布了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者名單,6名科學家獲獎。2020年度天文學獎頒予美國科學家羅傑·布蘭福德,以表彰他對理論天體物理學的根本性貢獻,特別是在活躍星系核的基本理解、相對論性噴流的形成和準直、黑洞的能量提取機制和激波中的粒子加速及其相關的輻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