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突破獎公布,總獎金1875萬美元,中國科學家盧煜明獲獎

2020-09-11 科研公路社

2020年9月10日,突破獎基金會及其創始贊助者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的獲得者,為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將向他們頒發總計1875萬美元的獎金。
突破獎被稱為「科學界的奧斯卡」(Oscars of Science),今年已是第九個年頭,每年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成就。
突破獎由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夫婦在2012年設立,現由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臉書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夫婦、騰訊公司聯合創始人馬化騰、尤裡·米爾納夫婦,以及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聯合創始人安妮·沃西基等知名實業家贊助。
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


2021 年科學突破獎完整獲獎名單


生命科學獎
華盛頓大學蛋白設計研究所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院戴維·貝克(David Baker)
獲獎理由:
研發了一項新技術,能夠設計在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蛋白,包括一些對於人類疾病具有幹預性治療潛力的新型蛋白。
哈佛大學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卡特琳·迪拉克(Catherine Dulac)
獲獎理由:
在細胞及其連接水平上解析了複雜的養育行為,其研究證明兩性中均存在控制男性和女性特徵性養育行為的神經通路。
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Dennis Lo)
獲獎理由:
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理察·J·尤爾(Richard J. Youle)
獲獎理由:
闡明了一條能有效清理受損線粒體的調控通路,能幫助預防帕金森病。


數學獎


帝國理工學院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
獲獎理由:
在隨機分析理論中做出了突破性貢獻,尤其是隨機偏微分方程中的正則性結構理論。
基礎物理學獎
華盛頓大學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Eric Adelberger)詹斯·岡拉克(Jens Gundlach)布萊尼·赫克爾(Blayne Heckel)
獲獎理由:
通過精確的基礎測量驗證了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探索暗能量的本質,並確定了暗物質耦合的極限。
新視野數學獎
密西根大學巴爾加瓦·巴特(Bhargav Bhatt)
獲獎理由:
在交換代數和算術代數幾何領域,尤其是在p-進數上同調理論的發展中,做出了傑出貢獻。
普林斯頓大學亞歷山大·洛古諾夫(Aleksandr Logunov)
獲獎理由:
開發了研究橢圓方程解法的新方法,該方法可用於解決節點幾何領域一些存在已久的難題。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孫崧(Song Sun)
獲獎理由:
在複雜微分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包括卡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定理,及其與模量問題、奇點之間的關係。
新視野物理學獎
麻省理工學院特蕾西·斯拉切爾(Tracy Slatyer)、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魯文·埃西格(Rouven Essig)、費米實驗室雅維耶·蒂芬伯格(Javier Tiffenberg)、特拉維夫大學託梅·沃蘭斯基(Tomer Volansky)、俄勒岡大學於天田(Tien-Tien Yu)、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艾哈邁德·阿姆黑利(Ahmed Almheiri)、麻省理工學院內塔·恩格爾哈特(Netta Engelhardt)、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亨利·馬克斯菲爾德(Henry Maxfield)、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傑夫·彭寧頓(Geoff Penington)
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新前沿獎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妮娜·霍爾登(Nina Holden)
獲獎理由:
對隨機幾何學做出了貢獻,尤其是闡明劉維爾量子引力限制了隨機三角化的縮放比例。
加州理工學院烏爾米拉·馬哈德夫(Urmila Mahadev)
獲獎理由:
為校驗量子運算結果這一基本問題做出了貢獻。
麻省理工學院麗薩·皮奇裡洛(Lisa Piccirillo)
獲獎理由:
為經典的康威紐結切片問題提供了解法,表明了康威紐結不是高維空間紐結的切片。


盧煜明簡介



盧煜明,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
1963年10月12日,盧煜明出生於香港,小學階段,盧煜明在香港接受英式學校系統的教育,五年級時通過競爭激烈的考試被香港聖若瑟書院(St. Joseph’s College)中學部錄取。
1983年,進入劍橋大學,以兩年時間完成基礎醫學課程,並在第三年做克隆研究。
1986年,本科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1989年,從牛津大學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外科學士學位。
1990年,獲得劍橋大學碩士學位,之後進入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Hertford College),擔任自然科學初級研究員,後受威康研究職業發展基金資助做了一年的臨床醫學講師(至1993年)。
1994年,被聘為臨床生物化學講師及格林學院講師。與此同時,他還是牛津大學教學醫院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John Radcliffe Hospital)的化學病理學榮譽顧問。
1994年,盧煜明在牛津大學取得哲學博士;七年之後,又取得牛津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1997年1月,香港回歸中國前夕,盧煜明回到出生地香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學。
2000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01年,當選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2006年,獲得香港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同年獲得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傑出科學家獎。
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同年獲頒銀紫荊星章。
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被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2016年9月,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9月,獲頒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化學。
2017年12月,獲得第十一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傑出成就獎。同月,被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評為「2016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之一。
2018年9月,獲《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評為「2017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的首5位,是連續第2年獲此殊榮,亦是唯一上榜的香港科學家。
2019年9月,「復旦-中植科學獎」理事會決議將2019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盧煜明。

相關焦點

  • 科學突破獎揭曉:總獎金1875萬美元 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
    獎金總額高達1875萬美元的「科學界的奧斯卡」---突破獎剛剛揭曉,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在內的8位科學家獲得,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6項新視野獎則由12位處於研究生涯早期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分享。  突破獎,已舉辦第9屆,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突破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300萬美元,包括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4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
  • 獎金1875萬美元,2021年突破獎花落誰家?
    其中,突破生命科學獎得主為David Baker、Catherine Dulac、盧煜明(Dennis Lo)、Richard Youle;突破數學獎得主為Martin Hairer;突破基礎物理獎得主為Eric Adelberger、Jens H. Gundlach、Blayne Heckel。
  • 2021年科學突破獎公布,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等人獲獎
    今年,突破獎總共將1875萬美元用於支持致力於解釋最大和最基本的問題的科學家。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突破獎比科學界其他獎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更多研究人員獎勵,自2012年起,該獎已授予了近3000個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盧煜明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金。「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最新一屆科學突破獎於2020年9月10日公布獲獎名單。,獎金為300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盧煜明教授於2016年獲得第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為100萬美元,最新一屆未來科學大獎於9月6日公布獲獎名單,張亭棟(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振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科學突破獎揭曉,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其中還有一位85後
    1875萬美元的第九屆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宣布2021年獎項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成為生命科學獎四位獲獎者之一,年僅34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則與另兩位年輕學者一起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1]。
  • 剛剛科學突破獎揭曉,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其中還有一位85後
    1875萬美元的第九屆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宣布2021年獎項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成為生命科學獎四位獲獎者之一,年僅34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則與另兩位年輕學者一起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1]。
  • 科學界「奧斯卡」獎公布結果: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等人獲獎
    在現今這個科研成就空前重要的緊迫關頭,突破獎延續其9年的傳承以表彰最深刻和最具變革性的發現,讚揚已富成就的科學家(突破獎),以及處於研究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新視野獎以及首屆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新前沿獎)。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華人科學家獲300萬美元獎,距諾獎再近一步
    當地時間 9 月 10 日,2021 年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得主於美國舊金山揭曉。今年的突破獎的獎金共計 1875 萬美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與其他三位生物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與另外兩位研究者共同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 美女物理學家因暗物質榮獲2021科學突破新視野獎,去年她在第二屆...
    ,每項獎金為300萬美元。  02  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同日拿到兩項國際大獎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因「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華人科學家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今年的突破獎的獎金共計 1875 萬美元。科學突破獎被譽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金,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旨在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方面的成就。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現今,科學成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迫切和重要,科學突破獎延續了其九年來的傳統,即表彰最深刻和最具變革性的發現,並嘉獎頗具聲望的研究人員(科學突破獎)和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科學家(新視野獎和今年首次頒發的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前沿獎)。今年,科學突破獎總共將1875萬美元用於支持致力於解釋最大和最基本的問題的科學家。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科學突破獎揭曉,港中大盧煜明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突破獎生命科學頒發給四位科學家,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突破獎數學家由帝國理工學院馬丁 · 海勒(Martin Hairer)獲得;突破獎基礎物理獎由華盛頓大學三位物理學家共同獲得。盧煜明還利用循環核酸進行癌症檢測,包括早期鼻咽癌的篩查,進行了許多創新。科學突破獎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旨在表彰全球頂尖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單項獎金為 300 萬美元,包括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 4 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 1 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 1 個獎項)。
  • 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同日同獲2021科學突破獎
    關於科學突破獎:科學突破獎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旨在表彰全球頂尖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科學突破獎每個獎項獎金為 300 萬美元,包括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 4 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
  • 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獎項:2位腦科學家獲突破獎,獎勵300萬美元
    突破獎基金會今天宣布2021年突破獎得主,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今年,突破獎總共將1875萬美元用於支持致力於解釋最大和最基本的問題的科學家。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突破獎比科學界其他獎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更多研究人員獎勵,自2012年起,該獎已授予了近3000個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突破獎旨在幫助科學領袖不受資金限制從而全心專注於思想世界;提升基礎科學和數學的影響力以及聲譽,激發求知能獲肯定的文化氛圍,並且激勵新一代科研者以這些傑出的科學家為榜樣。
  • 香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
    中新社香港9月11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11日發布消息指,該校醫學院教授盧煜明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
  • 突破獎公布;溫伯格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1年度突破獎在舊金山公布。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獲得一項「生命科學突破獎」;中國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數學新視野獎」。 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獎勵在最深刻問題上的進展,今年獎金總額為1875萬美元。
  • 2021科學突破獎名單揭曉,四位科學家斬獲「生命科學獎」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獲獎者,共有15位科學家上榜。其中,生命科學突破獎由華盛頓大學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HHMI)的David Baker、哈佛大學和HHMI的Catherine Du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