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2020-09-1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除盧煜明之外,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了新視野數學獎,以表彰他在復微分幾何領域的諸多貢獻,包括卡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以及模問題和奇異性的聯繫的研究。

盧煜明,1963年10月1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港科院院士,同時也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盧煜明的卓越貢獻為:1997年即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DNA,這是全世界第一次證明該現象。該重要成果當年發表在全球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 ,即「Presence of fetal DNA in maternal plasma and serum」(母親血漿和血清中存在胎兒DNA)。1997年也是盧煜明剛從英國牛津大學回到出生地香港的這一年。

實際上,早在2016年,憑藉其在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測方面做出開拓性貢獻,盧煜明即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大獎」。同樣,這項工作也為盧煜明摘得2016年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該獎項被視為未來幾年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2018年7月,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曾專訪盧煜明。最初,盧煜明利用胎兒游離DNA來檢測胎兒的性別(比如血友病等某些遺傳病是跟性別有關的)、胎兒的血型等。「之後我們就開始問,懷孕的時候很多孕婦做產前診斷,其實是想知道胎兒有沒有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比如唐氏症候群,我們就想看看這個技術有沒有可能去做。」

唐氏症候群,即21-三體症候群,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疾病,母親或父親的卵子或精子在減數分裂時,第21號染色體未能正常分開,導致胎兒多出一條21號染色體。唐氏症候群患者會有明顯的智能落後、生長發育障礙等,通常具有類似的面孔,臉寬、鼻子癟、眼睛小而上翹,因很像蒙古人種也被稱為「蒙古病」。

最終在2008年,盧煜明團隊發表了如今被廣泛使用的NIPT技術,即用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對胎兒NDA進行測序,並分析和評估胎兒發生染色體非整數倍體的風險。「然後我們做了世界上第一個NIPT技術的大型臨床試驗,3年時間做了753個例子,結果發現技術是很準確的,檢出率高達99%。臨床結果在2011年1月發表,然後很多其他的研究隊伍也發表相關文章,和我們的數據是吻合的。」

2011年10月,NIPT技術在美國推出。「剛推出的時候是僅僅做唐氏症候群,隨後又開始做其他染色體異常的疾病,18三體(愛德華氏症候群)、13三體(帕陶氏症候群),後來又有一些實驗室開始做性染色體的疾病,最後推到在全基因組內篩查多種染色體疾病。」

截至目前,NIPT技術已經上市近9年,進入了全球很多國家的醫院和診所。

科學突破獎由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網際網路投資人尤裡·米爾納及夫人茱莉亞·米爾納、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及夫人普莉希拉·陳、23andMe創始人安妮·沃希斯基共同捐贈。

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科學突破獎被外界成為科學第一巨獎。今年的科學突破獎總計將授予1875萬美元,每項獎金為300萬美元,不限國籍,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每年頒發的獎項包括生命科學獎、基礎物理獎以及數學獎。此外,該獎項還為年輕的科研工作者設立了物理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每一項新視野獎的獎金為10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該獎首次頒發獎勵青年女數學家的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新前沿獎。該獎項於2019年創立,以已故的著名伊朗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命名。5萬美元的新前沿獎將頒給在過去兩年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數學家。

科學突破獎每年都會在頒獎典禮上舉行慶祝活動,由電影、音樂、體育和科技創業界的超級明星來頒獎。然而,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今年的頒獎儀式被推遲到2021年3月。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張亮亮

相關焦點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香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
    中新社香港9月11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11日發布消息指,該校醫學院教授盧煜明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
  •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
  • 科學突破獎揭曉,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其中還有一位85後
    2019年創立,以已故的著名伊朗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命名。獲獎理由: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1997年,他回港加入中大,同年在《柳葉刀》發表論文證明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 DNA [4]。此後,他利用不斷改進的基因測序技術,研發出唐氏綜合症和其他基因缺陷的無創檢驗方法,替代了常用的子宮穿刺法,降低了流產風險,且使孕婦可以更早地進行產檢,懷孕第十周時就可以知道胎兒的健康情況。
  • 剛剛科學突破獎揭曉,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其中還有一位85後
    (Breakthrough Prize)宣布2021年獎項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成為生命科學獎四位獲獎者之一,年僅34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則與另兩位年輕學者一起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1]。
  • 科學突破獎揭曉,港中大盧煜明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突破獎生命科學頒發給四位科學家,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突破獎數學家由帝國理工學院馬丁 · 海勒(Martin Hairer)獲得;突破獎基礎物理獎由華盛頓大學三位物理學家共同獲得。圖 | 盧煜明(來源:香港科學院)他在 1997 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
  • 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同日同獲2021科學突破獎
    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晚,突破獎基金會宣布 2021 年突破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Dennis Lo) 獲 2021 年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 科學突破獎公布,總獎金1875萬美元,中國科學家盧煜明獲獎
    2020年9月10日,突破獎基金會及其創始贊助者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的獲得者,為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將向他們頒發總計1875萬美元的獎金。突破獎被稱為「科學界的奧斯卡」(Oscars of Science),今年已是第九個年頭,每年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成就。
  • 盧煜明教授PNAS發布第二代無創胎兒基因組分析結果
    今年9月,堪稱「中國諾貝爾」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盧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發現可以從母親血液中提取到胎兒DNA,而獲得高達1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大獎獎金。
  • 美女物理學家因暗物質榮獲2021科學突破新視野獎,去年她在第二屆...
    圖|WLF獨家  獨家視頻請猛戳    斯拉泰爾《暗物質之謎》主題演講視頻|WLF獨家  01  諾獎得主溫伯格獲得特別突破獎  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獎之稱,是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  今年是科學突破獎第九次頒獎。評選委員會打破常規,為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頒發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表彰他「持續引領基礎物理領域的研究,在粒子物理、引力和宇宙學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以及向更廣泛的受眾傳播科學。」
  • 拿獎到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那就是本次「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得主---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教授。獲獎理由: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 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唐氏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拿獎拿的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獲獎理由: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 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唐氏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同月獲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化學)2017年獲得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傑出成就獎2019年獲得復旦-中植科學獎2020年9月獲得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在這些閃閃發光的人生開掛經歷中,2016 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獲獎名單有兩位華裔科學家: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教授
  • 拿獎拿的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那就是本次「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得主---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教授。獲獎理由: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 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唐氏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科學突破獎揭曉:總獎金1875萬美元 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
    ,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在內的8位科學家獲得,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  今年,突破獎總共將1875萬美元用於支持致力於解釋最大和最基本的問題的科學家。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突破獎比科學界其他獎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更多研究人員獎勵,自2012年起,該獎已授予了近3000個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
  • 一文讀懂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
    近年來開展的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cell-free fetal DNA,cff DNA)檢測這一新技術對診斷胎兒染色體異常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對原有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技術的有效補充。本文摘取《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規範》中重要內容給大家做要點介紹。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復旦-中植科學獎「再次頒出,獲獎人貢獻惠及萬千孕婦和胎兒
    盧煜明因其在分子診斷學、人類健康領域的深遠貢獻蜚聲中外,特別是他開創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惠及萬千孕婦和胎兒。 盧煜明在診斷學領域中的基礎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卓著的分析工作是他科研工作的一大特點。孕婦血液中包含胎兒的DNA是革命性的發現。盧煜明的工作為檢測胎兒DNA建立了時間表和定量指標,並將其推向臨床應用。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盧煜明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小鼠大腦中存在親子行為的神經迴路,而榮獲生命科學突破獎,獎金為300萬美元。盧煜明在1997年和1998年的工作中發現母體血液中存在著胎兒的游離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