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2021-01-14 央廣網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科學突破獎由全球多間科技巨擘的創辦人於2012年共同設立,公開接受全球公眾人士提名,以表彰在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上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每位得獎者可獲獎金300萬美元(相當於2,400萬港元),是現時全球金額最高的科學大獎,在科學界極具指標性及非常矚目。

現時每年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於「無創產前診斷」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盧教授,現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他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盧教授及其團隊後來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從科學研究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現時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每年有超過7百萬名孕婦受惠,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此外,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大型平行測序技術及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近年,盧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更成功將DNA測序技術應用至癌症檢測,能非入侵性地找出癌症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

獲獎證「無創產前診斷」技術能改變國際醫學 期望更多年輕人投身創科行列

科學突破獎公開接受全球公眾提名,以往多名得獎人也先後獲得諾貝爾獎。對於獲得這個「科學界奧斯卡」,盧煜明教授表示:「我衷心感激大會肯定我們團隊的工作,這不是我個人的工作,是整個團隊的成就。我更要感謝在科研路上一直給予啟發、支持及陪伴的家人、導師、工作夥伴和朋友。科研成果能夠在全世界廣泛應用,幫到無數家庭,令我非常鼓舞。今次獲得這個國際性的科學大獎,證明血漿DNA診斷科技能推進國際醫學發展和惠及人類健康,得到世界認同。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投身創新科技行列,和我們一起努力,改變和影響世界。」

近年獲多項具指標性的國際榮譽和大獎

盧煜明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於201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4年獲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2015年成為首位獲頒美國臨床化學協會Wallace H. Coulter講學獎的華人、2016年獲頒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及榮獲被譽為諾貝爾獎預測指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連續三年(2016 - 2018)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及2019年成為首位華人科學家獲頒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復旦–中植科學獎。

相關焦點

  • 香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
    中新社香港9月11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11日發布消息指,該校醫學院教授盧煜明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
  • 科學突破獎揭曉,港中大盧煜明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突破獎生命科學頒發給四位科學家,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突破獎數學家由帝國理工學院馬丁 · 海勒(Martin Hairer)獲得;突破獎基礎物理獎由華盛頓大學三位物理學家共同獲得。盧煜明(Dennis Lo)是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醫學教授及化學病理學教授。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他在劍橋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牛津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科學突破獎揭曉,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其中還有一位85後
    (Breakthrough Prize)宣布2021年獎項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成為生命科學獎四位獲獎者之一,年僅34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則與另兩位年輕學者一起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1]。
  • 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同日同獲2021科學突破獎
    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晚,突破獎基金會宣布 2021 年突破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Dennis Lo) 獲 2021 年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 科學突破獎公布,總獎金1875萬美元,中國科學家盧煜明獲獎
    2020年9月10日,突破獎基金會及其創始贊助者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的獲得者,為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將向他們頒發總計1875萬美元的獎金。突破獎被稱為「科學界的奧斯卡」(Oscars of Science),今年已是第九個年頭,每年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成就。
  • 剛剛科學突破獎揭曉,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其中還有一位85後
    (Breakthrough Prize)宣布2021年獎項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成為生命科學獎四位獲獎者之一,年僅34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則與另兩位年輕學者一起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1]。
  • 2021年科學突破獎公布,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等人獲獎
    突破獎基金會今天宣布2021年突破獎得主,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但是,由於全球疫情,今年的頒獎典禮被推遲到2021年3月。在現今這個科研成就空前重要的緊迫關頭,突破獎延續其9年的傳承以表彰最深刻和最具變革性的發現,讚揚已富成就的科學家(突破獎),以及處於研究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新視野獎以及首屆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新前沿獎)。
  • 美女物理學家因暗物質榮獲2021科學突破新視野獎,去年她在第二屆...
    2021年科學突破獎昨日公布,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獲得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與其他三位科學家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英國帝國理工教授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獲得數學突破獎;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Eric Adelberger)、詹斯·岡拉克(Jens Gundlach)和布萊尼
  • 「2021科學突破獎」最新發布!
    圖自科學網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家Catherine Dulac發現了雄鼠和雌鼠大腦中良好教養的「開關」,獲得了今年價值3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突破獎」——全球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學獎。9月10日,同時公布的還有「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學的其他3個大獎、物理學的2個和數學的1個,以及一些較小的獎項。加州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Lauren O』Connell表示:「Dulac所做的驚人工作真的改變了這個領域。」Dulac小組首次提供證據證明雄鼠和雌鼠的大腦具有相同的與養育有關的神經迴路,而這只是在兩性之間觸發的不同。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盧煜明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最新一屆科學突破獎於2020年9月10日公布獲獎名單。
  • 科學突破獎揭曉:總獎金1875萬美元 盧煜明等華人學者獲獎
    ,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在內的8位科學家獲得,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6項新視野獎則由12位處於研究生涯早期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分享。  突破獎,已舉辦第9屆,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突破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300萬美元,包括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4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華人科學家獲300萬美元獎,距諾獎再近一步
    當地時間 9 月 10 日,2021 年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得主於美國舊金山揭曉。今年的突破獎的獎金共計 1875 萬美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與其他三位生物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與另外兩位研究者共同獲得新視野數學獎。
  • 中國版諾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1950年張亭棟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之後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工作;2011年獲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2015年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Foundation)今天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的獲獎者名單,表彰了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取得的眾多突破性成就。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又一中國男人榮獲巨獎!拿獎到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獲得諾獎似乎只是時間問題2020年9月10日,2021年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S)正式公布。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獲得了生命科學科學突破獎,華人數學家孫崧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前幾天我們講了中科大少年班孫崧的成名之路(傳送門),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另外一位華人科學家。
  • 又一個中國男人榮獲巨獎!拿獎拿的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2020年9月10日,2021年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S)正式公布。那就是本次「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得主---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教授。
  • 又一個中國男人榮獲巨獎!拿獎拿的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獲得諾獎似乎只是時間問題2020年9月10日,2021年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S)正式公布。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獲得了生命科學科學突破獎,華人數學家孫崧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前幾天我們講了中科大少年班孫崧的成名之路(傳送門),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另外一位華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