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科學突破獎由全球多間科技巨擘的創辦人於2012年共同設立,公開接受全球公眾人士提名,以表彰在物理、數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上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每位得獎者可獲獎金300萬美元(相當於2,400萬港元),是現時全球金額最高的科學大獎,在科學界極具指標性及非常矚目。
現時每年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於「無創產前診斷」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盧教授,現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他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盧教授及其團隊後來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從科學研究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現時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每年有超過7百萬名孕婦受惠,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此外,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大型平行測序技術及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近年,盧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更成功將DNA測序技術應用至癌症檢測,能非入侵性地找出癌症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
獲獎證「無創產前診斷」技術能改變國際醫學 期望更多年輕人投身創科行列
科學突破獎公開接受全球公眾提名,以往多名得獎人也先後獲得諾貝爾獎。對於獲得這個「科學界奧斯卡」,盧煜明教授表示:「我衷心感激大會肯定我們團隊的工作,這不是我個人的工作,是整個團隊的成就。我更要感謝在科研路上一直給予啟發、支持及陪伴的家人、導師、工作夥伴和朋友。科研成果能夠在全世界廣泛應用,幫到無數家庭,令我非常鼓舞。今次獲得這個國際性的科學大獎,證明血漿DNA診斷科技能推進國際醫學發展和惠及人類健康,得到世界認同。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投身創新科技行列,和我們一起努力,改變和影響世界。」
近年獲多項具指標性的國際榮譽和大獎
盧煜明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於201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4年獲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2015年成為首位獲頒美國臨床化學協會Wallace H. Coulter講學獎的華人、2016年獲頒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及榮獲被譽為諾貝爾獎預測指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連續三年(2016 - 2018)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及2019年成為首位華人科學家獲頒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復旦–中植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