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開啟,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

2020-12-06 觀察者網

一、生命科學分論壇簡介

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由復旦大學主辦,生命科學學院和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承辦,旨在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我們將通過主論壇專題報告會、分論壇學術研討會和人才洽談會等形式,圍繞國際學術前沿,探討學科熱點問題,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復旦大學「卓越2025」人才引進計劃招募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英才。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科齊全,擁有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宏觀和微觀並舉,發展潛力巨大,發展資源豐富。學院擁有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3個省部級研究平臺,位居國內高校前列;學院擁有一流的開放共享大型儀器平臺,為科研項目提供有力的支撐;學院的師資隊伍力量雄厚,80位教授約一半擁有院士、千人、長江教授、傑青和青年千人等國家人才項目稱號,學院有良好的科研合作氛圍,有完善的Mentor計劃,有充滿生機活力的PI體系,助力青年才俊的成長,有利於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我們面向海內外誠聘青年英才。歡迎參加論壇,交流成果,加深了解!歡迎加盟我們!

二、論壇時間

2017年度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分論壇定於2017年12月28-29日在復旦大學舉行,我們熱忱歡迎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報名參會。

三、申請條件

1. 年齡不超過38周歲;

2. 具有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並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

3. 在所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取得一定成績或具有良好發展潛力;

4. 有意向通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申報2018年度青年千人,且有意申請復旦大學「卓越2025」人才引進計劃的青年傑出人才。

四、申請方式

請於2017年12月6日之前登錄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網站http://ghforum.fudan.edu.cn/,在「參會申請」欄目中按流程完成網上報名。學校對申請人進行資格審核後,於2017年12月15日前通過郵件向審核通過人員發送邀請函。

五、相關費用

受邀學者參加論壇的國際旅費和食宿費用由復旦大學支付。

六、人才待遇

若受邀學者選擇加入復旦大學,我們將提供:

1. 很有競爭力的薪資

2. 優厚的科研啟動經費和良好的科研環境

3. 引進人才周轉公寓和購房補貼

4. 優質的子女入學福利

5. 優質的附屬醫院醫療服務,及科研合作機遇

七、日程安排

八、聯繫我們

復旦大學人事處:

文婕、朱浩、閆兆偉、任佳

ghforum@fudan.edu.cn,電話:021-65642953,021-55664593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彭筱葳(人才計劃、政策相關)

lifesciences@fudan.edu.cn,電話:021-51630503

馮素雲(會務、報銷相關)

fsyun@fudan.edu.cn,電話:021-51630516

復旦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顧志鞠

zhiju_gu@fudan.edu.cn,電話:021-65643718-202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簡介

1923年復旦心理學系成立,郭任遠、蔡翹、蔡堡、唐鉞、李汝琪、馮德培等前輩濟濟一堂,共謀大業,1926年,改為生物學系,培養了復旦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研究生蔡樂生。1986年,成立生命科學學院,談家楨先生為首任院長,這是我國在大學中成立的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現任院長為林鑫華教授。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擁有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和現代人類學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上海市工業菌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態學3個本科專業,生物學和生態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現有教職員工211人,其中教授80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千人7人,青年千人18人,長江特聘教授9人,傑青11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次。

學院以人才培養為己任,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學子,遍布全球。早期畢業的童第周、馮德培、陳世驤成為中國第一代學部委員,1949年以後培養的學生中有14位兩院院士,2位美國科學院院士,越來越多的學子成長為學界、商界和政界的棟梁之才,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傑出貢獻。

近5年,我院教授作為負責人獲得國家「863」項目16項,「973」項目7項,新藥創製專項5項,傳染病重大專項4項,轉基因重大專項5項,重大科學研究計劃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205項,重大項目6項,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近五年共發表SCI論文約1300餘篇,其中34篇發表在N Engl J of Med、Nature、Science、JCI和Herpetology等影響因子大於10的重要雜誌。

學院始終以創建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的生命科學學院為奮鬥目標,以構建高質量教師群體和爭取國家級重大項目為抓手,在科研成果、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科技產業化等方面實現了快速發展,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情請見學院官網:http://life.fudan.edu.cn/

復旦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簡介

復旦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是2002年由美國休斯醫學研究院(HHMI)研究員、耶魯大學許田教授,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韓珉教授和杜克大學莊原教授與國內年輕學者共同創建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是國家級發育與疾病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的依託單位。

研究所主要利用小鼠等模式動物進行發育遺傳學、疾病動物模型與機理研究,曾發明哺乳動物PB轉座子技術,由此培育5000多種突變品系,建立PBmice基因突變小鼠庫,並利用基因突變動物展開代謝、神經、腫瘤等研究,在《Cell》、《Neuron》、《Immunity》、《Developmental Cell》和《Journal of ClinicalInvestigation》等雜誌發表多項研究成果,榮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榮譽。

研究所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兄弟單位建立了密切的戰略合作,並正在上海市和學校支持下新建含25000籠位SPF等級動物房的實驗大樓,裝備有較為完善的小鼠表型分析設備,為研究所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現誠邀各方青年才俊加盟,一起利用大規模基因突變小鼠資源開展創新生物醫學基礎與應用研究。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定名為上海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進一步拓寬學科格局,增強辦學實力,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2009年6月,經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准,復旦大學成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復旦大學有著一批傳統的文、理、醫優勢學科,各個學科均衡發展,各具特色。近年來,各個學科不斷加強整合與交叉,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的優勢,推動新興學科發展,進一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步伐。

目前,學校設有本科專業71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

學校有1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其中,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進入全球1 ‰。學校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入選上海市Ⅰ、Ⅱ類高峰學科8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5個,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4個;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中國研究院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首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秘書處落戶復旦。學校在Q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最新排名分別居世界第40、第116位,均位列內地高校第3位。復旦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17個學科入圍「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卿雲縵縵,光華燦爛。建校一百一十餘年來,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國際交流、文明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

誠邀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加盟復旦大學,共創世界一流。

詳情請見學校官網:http://www.fudan.edu.cn/

Introduction

Young Scholars are the future of academicresearch. Sub-forum for Life Science of Fudan-Guanghua International Forum forYoung Scholars aims to creat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for global young talentedscholars of Life Science to discuss cutting-edge research spotlights, toresolve frontier academic problems and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mong distinct disciplines.The Forum also offers young scholars a taste of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apackage of know-how for research in China, specifically at Fudan University. Itwould eventually foster the 「Extraordinary 2025」 Elite Project to help attractfrom world-wide young researchers to work at Fudan University.

▍Forum Setup

Sub-forum for Life Science of Fudan-Guanghua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Young Scholars will be held from Dec. 28th~ 29th, at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Applicants Need to

1.Age below 38

2.Hold PhD degree from internationallyrenowned universities, with overseas research position experience

3.Hav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greatpotentials in specific research area

4.Have intentions to apply 「Thousand Young Talent Program 2018」 with FudanUniversity, or 「Extraordinary 2025」 program of Fudan University

▍Application Procedure:

Visit http://ghforum.fudan.edu.cn/ and choose 「Application」 to complete yourapplication online before December.6th, 2017.

▍Salary and Welfare:

Joining the Fudan University, we will provide:

1) Competitive salaries

2) Generous start-up funding forscientific research and good research environment

3) Apartments and purchase subsidies

4) Convenience for your children’seducation

5) High-quality medical resources

▍Schedule and Travel Compensation

Accommodation, meals and travelallowance will be provided by Fudan University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conditions.

▍Contact Us

1) Fudan University:

Ms. Jie WEN, Mr. Hao ZHU, Mr. Zhaowei YAN, Ms. Jia REN

ghforum@fudan.edu.cn Tel 021-65642953,021-55664593

2)School of Life Sciences:

Ms. Xiaowei PENG(Talents programs and polices)

lifesciences@fudan.edu.cn  Tel 021-51630503

Ms. Suyun FENG(Information of the Forum and Reimbursement)

fsyun@fudan.edu.cn Tel 021-51630516

3)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Molecular Medicine:

Mr. Zhiju GU

zhiju_gu@fudan.edu.cn Tel 021-65643718-202

▍About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t FudanUniversity (SLSFU) was established by the late Professor Jiazhen Tan (C.C. Tan)in 1986, by combining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which was founded in 1926, andthe Institute of Genetics. It was the first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established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Chinese institutionsfor promoting biological research and for nurturing both researchersandeducators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Its current Dean is Professor Xinhua Lin.

The SLSFU has a nationally funded 「State KeyLabora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two key laboratories supported by the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Engineering and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emporary Human Biology.

The SLSFU has three undergraduate programs(Biological Sciences,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Ecology) and is accredited tooffer M.S. and Ph.D. degrees in the field of Biology with elevensub-disciplines, including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Bioinformatics,Biophysics, Botany, Developmental Biology, Ecology, Genetics, Human Biology,Microbiology, Neurobiology, and Zoology.

The SLSFU currently has 211 research andinstructional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 including 79 full professors. Amongthese, 2 are the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7 have beenselected by the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9 hold the Cheung KongProfessorships endow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11 have been awarded theNational Outstanding Young Investigator Scholarship (45 years ago or younger).In addition, 2 professors are the principle investigators of projects from the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the 973 Program; such projects aremultiinstitutional, with funding of up to 30 millions Chinese Yuan), anindication of their leadership in their respectively fields of research.

In the last five years, the SLSFU facultymembers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1300 papers in SCI-indexed journals, including34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influential journals (SCI IF>10) such as N Engl J of Med、 Nature, Science, JCI, and PNAS.

The school strive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scientif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its faculty members have interactedand collaborated with members of many leadi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research institutes. The school has organized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conferences and has an internationally well-known reputation.With the sustainedefforts of the faculty, staff and students,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willhave a very bright future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Fudan University

Fudan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1905, and merged with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in 2000, forming a new stronger Fudan University with a broader set ofdisciplines: medicine, sciences, and arts.

There are 71 bachelor degree programs, 35 doctoral degree programsof Level I academic disciplines, 41 master’s degree programs of Level I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35 post-doctoral programs. There are 11 Level Inational key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19 Level II national key academicdisciplines. Fudan hosts around 300 research institutes including 5 nationalkey labs, 15 provincial key labs, 13 ministerial key labs, 5 ministerialengineering centers, 4 provincial engineering centers and 10 ministerial keyresearch institut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Fudan has so far rankedtop 1% over 17 disciplines with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of whichChemistry, Material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out ranked top 0.1%. With themost updated QS and Times Higher Education ranking, Fudan ranked 40 and 116respectively which made her the third place in Mainland China. FudanUniversitywas selected as the lis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and17 first-class disciplines were listed in the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construction list.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school has made outstanding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by developing talent, innovating in science andtechnology, carrying forward civilization, and serving society. Students andteachers of Fudan always keep in mind the school motto 「Rich in knowledge andtenacious of purposes, inquiring with earnestness and reflecting withself-practice,」 maintain the school spirit of 「civilized, healthy, united,rousing,」 practice the school traditions of being 「hard working, rigorous,result-oriented, and innovative,」 and develop the Fudan spirit of 「patrioticservice, academic independence, a diversity of approaches, and pursuit of excellence.」 They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the peopl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and the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誠摯地邀請優秀青年學者加盟我們!

相關焦點

  • 南科大國際交叉學科論壇誠邀海內外青年英才參加
    論壇介紹 南方科技大學國際交叉學科論壇是我校延攬青年人才的重要會議,旨在為海內外青年學者提供一個思想碰撞和學術交流,推進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共商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大局的平臺。
  • 浙江理工大學第四屆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浙江理工大學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優美的工作環境、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大有作為的事業發展空間,現舉辦第四屆青年學者論壇,誠邀海內外英才加盟,共創輝煌!論壇旨在為海內外青年才俊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和學術成果展示平臺,通過專題報告、學術研討和人才洽談等形式,圍繞國際科學前沿熱點研究領域展開研討,促進海內外青年學者的交流,增強不同研究領域的合作,加強對學校的全面了解,吸引優秀青年學者來校發展。
  • 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2021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
    為聚焦國內外學術前沿,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討論和交流,中心將於2021年2月4-5日召開「2021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藉此論壇之際,誠邀國內外英才加盟!日前發送個人CV、報告題目及摘要至郵箱:BIC-ESAT(at)pku.edu.cn,請在郵件主題中標明「姓名+論壇領域/方向+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
  • 海南大學第二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公告發布
    為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支持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殷切囑託和「部省合建海南大學」「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的重大決策部署,服務好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海南大學擬舉辦第二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以下簡稱「海大論壇」)。
  • 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分論壇...
    12月26-27日,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分論壇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上海市教委人事處副處長於希嘉,上海交通大學人力資源處副處長張雪洪以及部分高校代表出席論壇開幕式。開幕式由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杜朝輝主持。
  • 我區兩名青年學者參加第三屆中國青年哲學論壇
    2020年9月1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年哲學論壇」,以線上會議形式如期舉行。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黨委書記王立勝、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所長張志強、《哲學動態》編輯部主任陳薇分別在會上致辭,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等廣西青年學者參加了論壇。
  • 第四屆翱翔青年學者論壇柔性電子研究院&西安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王添 攝影記者 郭友軍)9月18日至19日,西北工業大學第四屆翱翔青年學者論壇柔性電子研究院(IFE)&西安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研究院(IBME)分論壇在西安廣成大酒店成功舉行,來自海外的31名青年學者及10餘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圍繞柔性電子和生物醫學材料等交叉科學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展開了交流和討論
  • 這一強實力的研究院誠邀海內外英才加盟
    圍繞「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的論壇主題,共設1個主論壇和6個分論壇,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近200餘位青年學者報名參會。依託首屆梅山論壇,研究院已從海內外引進多名高端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依託北航學科、科研優勢與寧波市資源、政策優勢,為海內外青年才俊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和成果展示舞臺,推動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等多層次交流,以期有力促進北航「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工作建設。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圓滿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於12月24日在逸夫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成功舉行。與往屆論壇不同的是,本次論壇除邀請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的優秀青年學者參加之外,還邀請了來自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等全國其他地區7所高校優秀的青年代表,各地代表集聚一堂,就本次論壇主題「傳承與斷裂:中國近世諸問題研究」開展了深入討論。   論壇開幕式由清風學社社長孟修主持。
  • ...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MBA中國網訊】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將於12月26日﹣27日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以學校現有的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九大學科為導向,面向全球,邀請一批具有優秀學術背景與學術潛質的青年學者來到我校,以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的學術研討為契機,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了解上外,促成來自全球的優秀青年學者來校創新創業,為上海的發展做出貢獻。
  • 化學測量學青年學者論壇圓滿落幕
    本站訊(通訊員 張振 包妍妍)2018年12月5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天津大學承辦的「化學測量學青年學者論壇」在天津隆重召開。此次論壇為期3日,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中國科學院院所的90餘名化學測量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及優秀青年學者(包括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7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匯聚一堂。
  • 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神舟論壇在校舉行
    哈工大報訊(劉培香/文 辛然/圖)12月28日至29日,以「百年工大 緣聚神舟」為主題的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神舟論壇在校舉行。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學府的百餘位青年學者相聚哈工大,暢談發展,共話夢想。28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活動中心101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安實,副校長曹喜濱、劉宏出席論壇開幕式。開幕式由劉宏主持。
  • 重慶英才大會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
    「交通強國 智匯交大」重慶交通大學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在學校雙福校區舉行。據了解,重慶英才大會由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辦,是集思想交流、項目合作、人才對接於一體的國際化合作平臺和國際性招才引智盛會,致力為重慶高質量發展聚智匯力、聚勢賦能。作為專場活動之一,重慶交通大學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以「交通強國·智匯交大」為主題,為交通相關領域的高端人才搭建學術交流與合作發展平臺,共話交通,共謀發展。
  • 同濟大學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航空航天與力學分論壇舉行
    同濟大學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航空航天與力學分論壇舉行 來源: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時間:2017-12-31  瀏覽:
  • 第三屆中國科大「墨子論壇」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舉辦
    在學校第三屆「墨子論壇」統籌安排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廣泛宣傳,精心準備,來自世界各地的53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受邀參加本屆「墨子論壇」,大家共話生命科學與醫學學術和科技創新前沿,共商生命科學與醫學一流學科建設。
  • 山西省第三屆青年物理學者論壇在太原科技大學順利召開
    2018年10月19日-21日,山西省第三屆青年物理學者論壇暨山西省第二屆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實驗課)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在太原科技大學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山西省物理學會主辦、太原科技大學應用科學學院承辦。
  • 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舉行
    今天(11月21日)上午,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在北侖舉行。本次論壇緊扣「科技創新與產教融合」主題,開展科研攻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層面的交流,以有力促進北航「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實施。
  • 國科大經管學院第一期「青年學者論壇」舉辦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
    2020年11月中旬,國科大經管學院第一期青年學者論壇在雲端舉行,特別邀請到楊朦晰與賀舟兩位老師作為主講人,與聽眾分享自己的近期研究內容與方法。楊朦晰老師主要分享了中國情境下領導力研究知識圖譜與演進的相關內容,以便大家了解組織行為學在中國情境下的進展以及如何在職場中創造較好的員工體驗等問題。
  • 四川大學物理學院誠邀海內外英才
    四川大學物理學院是四川大學規模最大和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由原四川大學的物理系和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 (720所) 、原成都科技大學的應用物理系和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原華西醫科大學的華西基礎醫學物理教研室於2001年7月合併組建而成。其中,原四川大學物理系正式建立於1926年,已有94年歷史。
  • 第三屆「中國青年戰略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辦
    政治學研究》編輯部、《當代亞太》編輯部聯合主辦,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共同承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年戰略論壇」在同濟大學衷和樓1802會議室成功召開。專家學者合影 主辦方/供圖  此次高端論壇匯集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