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2020浦江創新論壇攜手Science/AAAS,將舉辦一場科技創新青年線上峰會。
此次峰會以「未來科研,聆聽青年學者的聲音」為主題,受邀嘉賓均是Science/AAAS青年科學家獎獲獎人,或是來自中國領先科研機構的傑出青年學者。
他們將會探討一系列面向未來科研狀況的話題,尤其是對新冠肺炎會如何影響他們現在及今後的研究工作進行交流討論:
青年學者眼中未來20年的科研工作會是什麼樣的?
哪些領域將會成為最重要的研究領域?
大範圍的流行病(目前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和將來可能存在的其他流行病)將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研究重心?
以實驗室為基礎的科研工作受到現今疫情的影響將會產生哪些改變?
嘉賓們將為即將進入學術界、工業界和生物製藥實驗室的新晉科研工作者們提供建議。他們將會針對跨學科科研訓練,尤其是和其他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建立合作關係,以拓寬科研視野的重要性進行討論;這包括將不同的思想、經驗、教育、文化以及語言帶入他們的實驗室中。
嘉賓介紹
01
圓桌嘉賓
陳子博 博士
加州理工大學
帕薩迪納,加利福尼亞州
陳子博本科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取得了生命科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博士期間在華盛頓大學跟隨David Baker 和Frank DiMaio做研究,取得了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博士後在加州理工大學與Michael Elowitz一起研究合成生物學。
他的研究重點在於使用蛋白質作為編碼語言的生物編程。他基於計算設計了一組具有類DNA模塊性的正交同源二聚體和異源二聚體,並用實驗驗證它們的性質(Chen et al., Nature, 2018);他進一步設計了這些二聚體使它們能自發聚集形成具有特定規則模式的二維蛋白質薄片(Chen et al., JACS, 2019)。他創建了基於蛋白質的分子電腦,使其能夠在活細胞中運行並調控細胞的生理活動(Chen et al., Science, 2020)。
陳子博曾獲得Science & SciLifeLab青年科學家獎、Burroughs Wellcome基金交叉科學職業獎、Damon Runyon研究基金以及蛋白質學會Hans Neurath傑出前景獎,並曾被MIT科技評論選入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人物。
陳碩 博士
紐約大學
紐約,紐約州
陳碩在清華大學取得了化學工程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並於東京大學獲得了化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先後在RIKEN腦科學研究中心完成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神經科學博士後研究,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完成人類前沿科研計劃博士後研究。
目前,陳碩在紐約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用系統及計算的方法研究記憶的網絡結構。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用微創手段記錄並調控大腦活動以及探索記憶生成、儲存和被喚醒的機制。
Shruti Naik博士
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
紐約,紐約州
Shruti Naik是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她取得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聯合培養的免疫學博士學位。
在博士期間,她發現生活在人類皮膚表面的常規細菌(共生菌群)能夠指導免疫系統幫助抵禦有害的病原體。在洛克菲勒大學擔任Damon Runyon研究員時,她發現上皮幹細胞能夠保存關於炎症的記憶從而增強其再生能力,創建了炎症記憶領域研究的新範式。Naik實驗室研究免疫細胞、上皮幹細胞和微生物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並重點關注三個主要的研究領域:癌症與組織再生、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生命早期的免疫。Naik博士是科學研究多樣化、及代表性不足和邊緣化群體發展的強力推動者。
她的研究與主張已獲得諸多獎項的認可,包括再生元製藥創新獎、歐萊雅科學女性獎、NIAID 職業轉換獎 (K22)、Damon Runyon Dale F. Frey科研突破獎、Blavatnik青年科學家獎、Takeda國際科學創新獎;她近期還被評選為Pew-Stewart學者。
Matthew Savoca博士
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所
加利福尼亞州
Matt Savoca在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所擔任美國國家基礎科學博士後研究學者和美國國家地理探索者。他於2017年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取得了生態學博士學位。
Matt Savoca憑藉他的博士研究獲得了2018年度 Science & SciLifeLab青年科學家獎。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海洋汙染、保護生物學和行為生態學,其研究已被NPR,BBC,紐約時報和國家地理等雜誌報導。此外,他的科普著作也刊登於舊金山紀事報、科學美國人、華盛頓郵報等出版物。Savoca博士相信科學的未來取決於前瞻性的考量加上科學家、立法者和公眾三者間跨國界跨學科的共同合作。
白蕊 博士
西湖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杭州,中國
201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西湖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博士期間師從施一公教授,致力於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研究,主要捕獲釀酒酵母不同狀態的剪接體高分辨三維結構,從分子層面闡述RNA剪接的機理,博士期間共解析了全部已被鑑定的8個剪接體狀態,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7篇(4篇Science和3篇Cell),所解析的剪接體結構完整覆蓋了剪接通路,首次將剪接體介導的RNA剪接過程完整的串聯起來,為理解RNA剪接的分子機理提供了最清晰、最全面的結構信息。
白蕊曾獲得2020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2020年Chorafas青年研究獎,併入選中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02
主持人
Sean Sanders博士
《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
華盛頓
Sanders博士在南非開普敦大學接受本科教育,受惠康基金資助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先後在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喬治敦大學完成博士後培訓後,Sanders博士加入了位於麻薩諸塞州的一家新興生物技術公司TranXenoGen,研究鳥類轉基因。
為了追求對寫作和編輯的雙重熱愛,Sanders博士後加入BioTechniques成為一名編輯,並在2006年加入《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Sanders博士現任《科學》雜誌定製出版主管及高級編輯,兼任外展項目總監。
03
演講者
Jackie Oberst博士
《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
華盛頓
Oberst博士本科就讀於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而後,她將自己對科學與寫作的興趣相結合,於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Philip Merrill新聞學院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後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獲得腫瘤生物學博士學位。
Oberst博士於2016年加入Science/AAAS定製出版團隊擔任編輯。在此之前,她曾就職於《自然》雜誌(Nature)、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美國內分泌學會以及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10月27日
19:30-21:30(UTC+8:00)
長按左側二維碼
即可線上報名!
↓分享
↓點讚
原標題:《浦江創新論壇 | 這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青年學者們會聊點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