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創新論壇 | 這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青年學者們會聊點啥?

2021-01-08 澎湃新聞

10月27日晚,2020浦江創新論壇攜手Science/AAAS,將舉辦一場科技創新青年線上峰會。

此次峰會以「未來科研,聆聽青年學者的聲音」為主題,受邀嘉賓均是Science/AAAS青年科學家獎獲獎人,或是來自中國領先科研機構的傑出青年學者。

他們將會探討一系列面向未來科研狀況的話題,尤其是對新冠肺炎會如何影響他們現在及今後的研究工作進行交流討論:

青年學者眼中未來20年的科研工作會是什麼樣的?

哪些領域將會成為最重要的研究領域?

大範圍的流行病(目前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和將來可能存在的其他流行病)將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研究重心?

以實驗室為基礎的科研工作受到現今疫情的影響將會產生哪些改變?

嘉賓們將為即將進入學術界、工業界和生物製藥實驗室的新晉科研工作者們提供建議。他們將會針對跨學科科研訓練,尤其是和其他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建立合作關係,以拓寬科研視野的重要性進行討論;這包括將不同的思想、經驗、教育、文化以及語言帶入他們的實驗室中。

嘉賓介紹

01

圓桌嘉賓

陳子博 博士

加州理工大學

帕薩迪納,加利福尼亞州

陳子博本科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取得了生命科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博士期間在華盛頓大學跟隨David Baker 和Frank DiMaio做研究,取得了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博士後在加州理工大學與Michael Elowitz一起研究合成生物學。

他的研究重點在於使用蛋白質作為編碼語言的生物編程。他基於計算設計了一組具有類DNA模塊性的正交同源二聚體和異源二聚體,並用實驗驗證它們的性質(Chen et al., Nature, 2018);他進一步設計了這些二聚體使它們能自發聚集形成具有特定規則模式的二維蛋白質薄片(Chen et al., JACS, 2019)。他創建了基於蛋白質的分子電腦,使其能夠在活細胞中運行並調控細胞的生理活動(Chen et al., Science, 2020)。

陳子博曾獲得Science & SciLifeLab青年科學家獎、Burroughs Wellcome基金交叉科學職業獎、Damon Runyon研究基金以及蛋白質學會Hans Neurath傑出前景獎,並曾被MIT科技評論選入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人物。

陳碩 博士

紐約大學

紐約,紐約州

陳碩在清華大學取得了化學工程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並於東京大學獲得了化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先後在RIKEN腦科學研究中心完成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神經科學博士後研究,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完成人類前沿科研計劃博士後研究。

目前,陳碩在紐約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用系統及計算的方法研究記憶的網絡結構。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用微創手段記錄並調控大腦活動以及探索記憶生成、儲存和被喚醒的機制。

Shruti Naik博士

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

紐約,紐約州

Shruti Naik是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她取得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聯合培養的免疫學博士學位。

在博士期間,她發現生活在人類皮膚表面的常規細菌(共生菌群)能夠指導免疫系統幫助抵禦有害的病原體。在洛克菲勒大學擔任Damon Runyon研究員時,她發現上皮幹細胞能夠保存關於炎症的記憶從而增強其再生能力,創建了炎症記憶領域研究的新範式。Naik實驗室研究免疫細胞、上皮幹細胞和微生物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並重點關注三個主要的研究領域:癌症與組織再生、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生命早期的免疫。Naik博士是科學研究多樣化、及代表性不足和邊緣化群體發展的強力推動者。

她的研究與主張已獲得諸多獎項的認可,包括再生元製藥創新獎、歐萊雅科學女性獎、NIAID 職業轉換獎 (K22)、Damon Runyon Dale F. Frey科研突破獎、Blavatnik青年科學家獎、Takeda國際科學創新獎;她近期還被評選為Pew-Stewart學者。

Matthew Savoca博士

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所

加利福尼亞州

Matt Savoca在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所擔任美國國家基礎科學博士後研究學者和美國國家地理探索者。他於2017年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取得了生態學博士學位。

Matt Savoca憑藉他的博士研究獲得了2018年度 Science & SciLifeLab青年科學家獎。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海洋汙染、保護生物學和行為生態學,其研究已被NPR,BBC,紐約時報和國家地理等雜誌報導。此外,他的科普著作也刊登於舊金山紀事報、科學美國人、華盛頓郵報等出版物。Savoca博士相信科學的未來取決於前瞻性的考量加上科學家、立法者和公眾三者間跨國界跨學科的共同合作。

白蕊 博士

西湖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杭州,中國

201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西湖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博士期間師從施一公教授,致力於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研究,主要捕獲釀酒酵母不同狀態的剪接體高分辨三維結構,從分子層面闡述RNA剪接的機理,博士期間共解析了全部已被鑑定的8個剪接體狀態,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7篇(4篇Science和3篇Cell),所解析的剪接體結構完整覆蓋了剪接通路,首次將剪接體介導的RNA剪接過程完整的串聯起來,為理解RNA剪接的分子機理提供了最清晰、最全面的結構信息。

白蕊曾獲得2020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2020年Chorafas青年研究獎,併入選中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02

主持人

Sean Sanders博士

《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

華盛頓

Sanders博士在南非開普敦大學接受本科教育,受惠康基金資助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先後在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喬治敦大學完成博士後培訓後,Sanders博士加入了位於麻薩諸塞州的一家新興生物技術公司TranXenoGen,研究鳥類轉基因。

為了追求對寫作和編輯的雙重熱愛,Sanders博士後加入BioTechniques成為一名編輯,並在2006年加入《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Sanders博士現任《科學》雜誌定製出版主管及高級編輯,兼任外展項目總監。

03

演講者

Jackie Oberst博士

《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

華盛頓

Oberst博士本科就讀於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而後,她將自己對科學與寫作的興趣相結合,於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Philip Merrill新聞學院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後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獲得腫瘤生物學博士學位。

Oberst博士於2016年加入Science/AAAS定製出版團隊擔任編輯。在此之前,她曾就職於《自然》雜誌(Nature)、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美國內分泌學會以及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10月27日

19:30-21:30(UTC+8:00)

長按左側二維碼

即可線上報名!

↓分享

↓點讚

原標題:《浦江創新論壇 | 這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青年學者們會聊點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確認出席2020浦江創新論壇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第十三屆)定於2020年10月22-30日在上海召開。今年論壇主題為「科技合作與創新共治」,來自全球的多位重磅嘉賓,將重點探討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如何通過加強科技創新與開放合作,攜手構建促進共同發展的全球創新治理體系。
  • 浦江創新論壇主席徐冠華:青年的力量將塑造未來的無限可能
    圖為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科院院士徐冠華(新華網發)  新華網上海10月29日電(馮孔)10月29日,2018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召開。會上,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青年的聲音是時代的最強音,青年的力量將塑造未來的無限可能。他呼籲青年人要在時代的巨變中牢記自己的信仰和使命,堅定對國家和民族的自信,立下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改變中國的志向。  徐冠華表示,浦江創新論壇自2008年創辦以來已經經歷了十年曆程。
  • 化學測量學青年學者論壇圓滿落幕
    本站訊(通訊員 張振 包妍妍)2018年12月5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天津大學承辦的「化學測量學青年學者論壇」在天津隆重召開。此次論壇為期3日,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中國科學院院所的90餘名化學測量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及優秀青年學者(包括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7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匯聚一堂。
  • 應用材料領域 青年科學家們的傑出貢獻
    應用材料領域 青年科學家們的傑出貢獻 為了展示青年科學家們在應用材料領域所做的出色工作,ACS Applied Materials系列期刊推出專刊合集 "Young Investigator Forum",關注在近年來作出傑出貢獻、處於獨立科研生涯早期學者們的研究工作
  • 2018 TED 學者項目開始報名,它會連接全球不同領域的傑出青年
    TED 大會 2018 年的 TED Fellow (TED 學者項目)已經正式開始啟動。它面對的人群是年齡段在 21-40 歲之間在某個領域具有成就的年輕人,只要你符合這個條件,都可以進行報名。截止期為 9 月 10 日。
  • 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邀您探討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
    2020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 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場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這是否會成為遏制全球變暖的一個轉折點?在全球為抗擊疫情開展合作的氛圍下,各國是否能開啟合作預防氣候變化災難的新時代?或是目前的轉機僅是曇花一現,各國在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下,可能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繼而引起排放的猛增,加速全球變暖? 關於氣候變化的話題大家並不陌生。
  • 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今晚「雲上見」!用科技力量守護地球
    今晚(8月31日)19:30,浦江創新論壇將攜手國際知名期刊《自然》、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傾力打造未來(科學)論壇1「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共同尋找守護地球的答案。2020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 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時間:2020年8月31日(19:30-21:30)形式:在線直播
  • 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今晚「雲上見」!用科技力量守護地球
    今晚(8月31日)19:30,浦江創新論壇將攜手國際知名期刊《自然》、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傾力打造未來(科學)論壇1「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共同尋找守護地球的答案。>話題研討2020年初始的一場新冠病毒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這是否會成為遏制全球變暖的一個轉折點?
  • 第四屆翱翔青年學者論壇柔性電子研究院&西安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王添 攝影記者 郭友軍)9月18日至19日,西北工業大學第四屆翱翔青年學者論壇柔性電子研究院(IFE)&西安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研究院(IBME)分論壇在西安廣成大酒店成功舉行,來自海外的31名青年學者及10餘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圍繞柔性電子和生物醫學材料等交叉科學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展開了交流和討論
  • ...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MBA中國網訊】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將於12月26日﹣27日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以學校現有的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九大學科為導向,面向全球,邀請一批具有優秀學術背景與學術潛質的青年學者來到我校,以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的學術研討為契機,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了解上外,促成來自全球的優秀青年學者來校創新創業,為上海的發展做出貢獻。
  • 浙江理工大學第四屆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省級創新團隊8個。 浙江理工大學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優美的工作環境、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大有作為的事業發展空間,現舉辦第四屆青年學者論壇,誠邀海內外英才加盟,共創輝煌!
  • 科技創新青年峰會 | 聊聊面向未來科研的這5個問題→
    10月27日晚間,浦江創新論壇聯合《科學》雜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創新青年峰會,峰會邀請到《科學》全球獎項的獲獎人代表和國內青年科學家代表展開跨學科、跨文化的「雲端」討論。初出茅廬的科研人員怎樣磨礪自身?身處科技前沿、觸摸新興技術,青年科學家們有哪些憂慮?如何更好地交流科學、傳播科學?青年學者們還有哪些新心聲?
  • 浦江創新論壇首次走進北美 助推中加兩國清潔技術轉移轉化
    多倫多當地時間5月16日,2017年浦江創新論壇·加拿大分論壇在多倫多會議中心舉行,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加拿大(多倫多)分中心籤約並揭牌。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創新與科技廳承辦, 並得到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給予的大力支持。
  • 香港桂冠論壇:召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等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
    歡迎符合條件的青年科學家通過以下連結完成並提交申請:https://hklaureateforum.org/en/application-form首屆香港桂冠論壇將於2021年11月15日至20日在香港舉行。作為亞洲的國際都會,香港一向以活力澎湃聞名,是舉辦國際盛會的理想地點。桂冠論壇為期一周,將有足夠機會讓邵逸夫獎獲得者與青年科學家進行交流。
  • 如何成為「航天傑出青年」?「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
    9月19日至20日,中國航天大會「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航天青年及福州大學師生近300人參與了論壇。在「成為——傑出航天青年說」論壇活動上宣布了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正式成立,中國宇航學會科技交流事業部負責人姜軍就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組織機構、章程、活動內容進行了發布。隨後舉行了俱樂部主席團聘書頒發儀式。
  • 徐冠華:面對未來 更需聽取青年聲音、凝聚青年力量
    圖為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新華網上海5月24日電(凌紀偉)2019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5月24日在上海召開。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在致辭中說,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是浦江創新論壇專門為青年打造的論壇,是體現科技青年價值追求的重要窗口。徐冠華說,推動創新夢想,實現科學精神是青年最鮮明的特色。青年人身上更需要閃爍出金子般的光芒,堅持客觀真實,追求真理;堅持勤於學習,不斷求知;堅持不盲從潮流,不迷信權威;堅持科學誠信,科研道德。
  • 西北大學韓英鋒教授獲批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至此,西北大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增至12位。韓英鋒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9月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2003年本科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2006年獲華南師範大學有機化學碩士學位,2009年獲復旦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2011年晉升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5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破格);2016年起以人才引進方式至西北大學任獨立課題組組長、秦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有機金屬化學是當前化學研究領域的前沿和核心問題之一。
  • 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舉行
    今天(11月21日)上午,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在北侖舉行。本次論壇緊扣「科技創新與產教融合」主題,開展科研攻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層面的交流,以有力促進北航「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實施。
  • 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神舟論壇在校舉行
    哈工大報訊(劉培香/文 辛然/圖)12月28日至29日,以「百年工大 緣聚神舟」為主題的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神舟論壇在校舉行。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學府的百餘位青年學者相聚哈工大,暢談發展,共話夢想。28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活動中心101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安實,副校長曹喜濱、劉宏出席論壇開幕式。開幕式由劉宏主持。
  • 施一公弟子、清華90後萬蕊雪談青年學者如何迅速建立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學者越來越注重在高水平期刊上發表文章,而眾所周知,論文普遍周期比較長,投稿難度也比較高。那麼青年科學家該如何迅速在國際學術圈建立自己的影響力?針對這一問題,施一公弟子、清華大學90後博士後、2018年「青年科學家」得主萬蕊雪在5月24日於上海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上表示,國際知名期刊投稿時間長投稿困難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其本人在發表學術成果的時候也遇到過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