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青年峰會 | 聊聊面向未來科研的這5個問題→

2020-11-03 上海科技

10月27日晚間,浦江創新論壇聯合《科學》雜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創新青年峰會,峰會邀請到《科學》全球獎項的獲獎人代表和國內青年科學家代表展開跨學科、跨文化的「雲端」討論。初出茅廬的科研人員怎樣磨礪自身?身處科技前沿、觸摸新興技術,青年科學家們有哪些憂慮?如何更好地交流科學、傳播科學?青年學者們還有哪些新心聲?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陳子博

Science & SciLifeLab 青年科學家獎細胞與分子生物學類別2019年獲獎人、加州理工大學博士

討論多學科團隊協作問題時,陳子博博士表示,跨學科的合作是科研工作中最有意義的部分,可以從截然不同的角度思考各類問題,這是非常有益的。「科研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多學科化,屆時將很難界定兩個不同學科的邊界,如今這一趨勢也已初現端倪。」


陳碩

Science & PINS腦神經調控獎2019年獲獎人、紐約大學醫學院博士

身處科技前沿、觸摸新興技術,又有哪些憂慮?陳碩博士認為技術背後的原理至關重要,特別是對神經科學而言,例如設計程序幫助分析如何獲知數據以及大腦如何工作,那麼了解算法的內容以及正確與否就非常關鍵,如果不清楚原理,便無從得知分析結果的正確與否。「對於一項技術來說,了解其黑匣子中的內容至關重要。」


Shruti Naik

再生元製藥創新獎獲獎人、紐約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在討論人機協作、遠程協作是否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這一問題時,Shruti Naik博士提出:「疫情期間遠程實驗變得更多,有很多在線平臺可以做實驗,容易給人一種可以在網絡上完成任何事情的錯覺,但我們需要完成的線下標杆實驗還是必不可少的。或許可以重新思考實驗室的物理結構,通過簡化遠程工作操作難度,讓實驗室的構造更有利於遠程工作。」


Matt Savoca

Science & SciLifeLab青年科學家獎生態與環境類別2018年獲獎人、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所博士

如何交流科學,傳播科學?Matt Savoca博士認為,社交媒體如今給了科學家更多的發聲機會和更大的傳播平臺,但科學家們仍必須有所突破,積極主動地去傳播科學。而傳播科學絕非易事,需要大量練習。貶低科學傳播的行為,對每個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科學家們在努力研究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應當加強溝通傳播能力。


白蕊

第22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獲獎人、西湖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白蕊博士分享了她對多元化、多學科研究的看法,她認為科研領域的團隊合作會越來越多,並帶來積極影響,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所具有的認知和批判性思維模式是各不相同的,集思廣益能夠催生許多創意,合作是科研工作是最佳選擇,它始終能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

峰會上,除了青年科學家會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經驗外,《科學》雜誌定製出版編輯Jackie Oberst博士結合她自身的科研及跨界工作的職業發展經歷,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詳細具體的建議。

例如:儘早開始找工作,甚至現在就開始行動;至少找三個推薦人;求職者也可以考慮其它職業方向,科學、寫作和商業等等;應該在光線充足、安靜整潔的環境中進行網上面試,讓攝像頭對準空白牆壁;與面試官進行雙向交流,提出自己的問題;根據申請的職位撰寫簡歷;按時間順序排列相關信息等等。


本文根據論壇實錄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觀點。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舉行一系列重點活動 科技創新塑造人類未來
    浙江日報溫州10月17日電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17日舉行了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圓桌會、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未來能源論壇等一系列重點活動,國內外科學界、教育界、企業界專家共同聚焦科技創新塑造的人類未來
  • 當「好奇青年」遇上「硬核科技」
    據統計,在歷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近1600名獲獎者中,有171人當選兩院院士,一大批獲獎者走上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黨政部門、國際組織等重要領導崗位。「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感謝國家對青年人才的支持、鼓勵和信任,我們將在科技強國的徵程中砥礪前行、奮力拼搏。」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玲玲說。
  • 吳招貴出席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第二屆全球溫商創新論壇
    10月18日上午,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正式開幕。共有來自12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近800名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參加開幕式。70%左右的嘉賓為4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參會代表覆蓋125個國家和國際科技組織。受疫情形勢影響,今年以「線下為主,線上線下結合、境內境外互動」的方式舉行。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啟幕
    第三樂章 「使者」斯洛伐克暢想關於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聯合主辦的面向全球青年高層次人才的活動。10月18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啟幕,來自12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近800名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參加了開幕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110餘位中外院士,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大院名校代表等科學家以線上或線下方式方式亮相峰會。
  • 未來 你好!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著名俄國生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巴甫洛夫曾說:「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謙虛的年輕一代。」2019年,一場引領未來、共創美好的科學盛會,在中國經濟名城——浙江溫州精彩上演,她就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這個平臺,科學大咖攜高端項目「路演」;在這個平臺,企業代表求賢若渴拋出「橄欖枝」;在這個平臺,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負、成就夢想……據統計,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籤訂創新平臺10個、科技項目78個、高端人才及團隊64個、戰略合作協議17個。峰會還成功設立了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峰會創業孵化加速器和20億元科創基金,12個項目已達成落地產業園的意向。
  • 國際人士寄語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更好促進中外科技合作
    新華網海牙10月19日電(潘治 董晨)第二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18日在浙江溫州召開,來自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官員、高等院校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在大會召開前發來視頻致辭,寄語峰會能更好促進中外科技合作。愛爾蘭駐華大使館參贊韓家睿說,「我們相信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世界上許多青年科學家和思想者聚集在一起。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今年峰會的主題是『匯聚天下英才 共創美好未來』。
  • 創新之光,輝耀民營經濟之都 ——寫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閉幕之際
    以此為內核,峰會期間,活力之省浙江、改革之城溫州,用實踐向世界展示創業創新的活力奔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作為;開放之省浙江、民營經濟之都溫州,為未來搭起思想交流的平臺、向天下英才拋出合作共贏的「橄欖枝」。科技的未來在青年!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12位頂尖科學家、百餘位院士參會
    本次開幕式還將頒出第十六屆中國科協青年科技獎,100位來自全國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科學家獲獎。 開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動青年創新合作,是各國共同願望。除了在開幕式前夕舉行的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圓桌會、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之外,峰會期間還將舉行大健康論壇、國際青年女科學家論壇等活動,並設置了「一帶一路」倡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科技戰「疫」等眾多熱點議題,將成為本屆活動的一大亮點。峰會還引進了大學創業世界盃賽。活動吸引一批國際一流高校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校參與,覆蓋93個國家和17個國際組織。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吸引百餘位院士參會
    10月18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溫州正式開幕。共有來自12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近800名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參加開幕式。除了在開幕式前夕舉行的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圓桌會、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之外,峰會期間還將舉行大健康論壇、國際青年女科學家論壇等活動,並設置了「一帶一路」倡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科技戰「疫」等眾多熱點議題,將成為本屆活動的一大亮點。峰會還引進了大學創業世界盃賽。活動吸引一批國際一流高校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校參與,覆蓋93個國家和17個國際組織。
  • 大科學裝置如何實現科技創新?青年科學家這樣說
    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沙龍參會人員合影留念9月17日,以「大科學裝置和技術研究」為主題的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沙龍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阮曼奇指出,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裝置作為源頭,帶動了整個技術創新、技術輻射、產業進步和產業升級。但是,如何讓整個生態保持活力、面對可能碰到的瓶頸,以及更好地增加最後的科技產出,都是當下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 徐冠華:面對未來 更需聽取青年聲音、凝聚青年力量
    圖為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新華網上海5月24日電(凌紀偉)2019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5月24日在上海召開。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在致辭中說,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是浦江創新論壇專門為青年打造的論壇,是體現科技青年價值追求的重要窗口。徐冠華說,推動創新夢想,實現科學精神是青年最鮮明的特色。青年人身上更需要閃爍出金子般的光芒,堅持客觀真實,追求真理;堅持勤於學習,不斷求知;堅持不盲從潮流,不迷信權威;堅持科學誠信,科研道德。
  • 峰會亮點提前看
    記者從13日在杭州舉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此次峰會定於10月18日至19日在溫州舉辦,30場主體活動輪番登場,70位院士已確認出席,覆蓋93個國家和17個國際組織,青年科學家等各類創新主體線上線下碰撞智慧、激蕩腦力,搭建起一個驅動創新發展
  • 江蘇科協未來5年「大動作」:遴選100名科研苗子,發展精品科技期刊
    認定科技傳播專家服務團隊193個,聘任首席科技傳播專家312人,赴全省各地舉辦各類活動268場。科技志願服務活動平臺發布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創建科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啟動36家社會科普場館擴大開放試點,推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所屬專業場館面向公眾常態開放。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召開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暢談科學防疫
    參會代表覆蓋125個國家和國際科技組織(96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70%左右為45周歲以下青年科學家。峰會同時也成為大型「追星」現場,匯聚在一起的「最強大腦」們成為當天最亮的星。而最燃的場面,莫過於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和張文宏主任就「科學防疫」作出的演講報告。「秋冬季天氣變涼,到了傳染病高發季節,要注意保暖提高免疫力,出入公共場所仍不要忘戴口罩、勤洗手。」
  • 晨讀:為人類美好未來匯聚青年科技力量
    「匯集天下英才,共創美好未來。」10月18日,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溫州拉開帷幕,在這一一科學盛會上,一大批中外科學大咖以線上線下聯動形式,齊聚甌江之濱,共話創新主題。[ 批註1]事實開頭,引出科技創新。科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批註2 ]科技的重要性。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成果豐碩 108個創新平臺項目已落地籤約
    10月21日,記者從峰會執委會獲悉,此次峰會成果豐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落地、籤約各類創新平臺、項目108個,量質齊升,為我市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持續注入內生動力。在此次峰會期間,我市進一步完善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基金(簡稱「一器一園一基金」)運營模式,深化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的創新路徑,提升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推出世界青年科學家學術中心、產業城,打造「一園一城一中心」平臺,形成「學術交流—科技孵化—產業發展」的創新鏈,將世界型的「頭腦風暴」轉換成產業轉型、科技騰飛的澎湃動力。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發布十大成果
    8項戰略合作協議籤訂,15個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136個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入駐、503位高層次人才與219家企事業單位籤訂合作……11月17日,由浙江省科協和溫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總結大會在杭州舉行,回顧了峰會主要成果。
  • 十名青年科學家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18日上午,匯聚全世界「智慧大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溫州開幕,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科學家代表用各民族語言莊嚴宣讀《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宣言》,向世界發出青年科技強音。、聯合主辦的面向全球青年高層次人才的活動,每年舉辦一次。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鍾南山:青年科學家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18日,匯聚全球「智慧大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藝術家等各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雲聚一堂」,在峰會期間共話科技創新、團結協作,共同應對疫情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
  • 青年科學家論壇報告徵集:5分鐘快速了解一個科研方向
    基於此,2020年11月17-20日,第五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特設青年科學家論壇,論壇開啟「5分鐘了解一個科研方向」模式,突破思維限制,重點討論科學研究中存在的技術難題與科學問題,幫助廣大青年科研者整理研究邏輯,思考為什麼做研究?如何推進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