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協未來5年「大動作」:遴選100名科研苗子,發展精品科技期刊

2021-01-20 澎湃新聞
江蘇科協未來5年「大動作」:遴選100名科研苗子,發展精品科技期刊

2021-01-15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年從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遴選100名有學術技術優勢與發展潛力的科研苗子,支持他們開展自主科研選題設計;培育發展10—15家國內外學科領域影響較大的精品科技期刊;力爭「十四五」末,基本實現設區市綜合性科技館全覆蓋……未來5年,江蘇省科協將有哪些「大動作」,從這些目標中可管中窺豹。近日,在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中,中科院院士、江蘇省科協主席陳駿表示,未來5年,將持續提升科技人才服務水平,持續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水平,持續增強科學決策服務能力,持續加強海內外科技交流等。

江蘇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達12.7%,蟬聯全國第一

大會中,江蘇省科協主席陳駿表示,5年來,江蘇省各級科協組織廣泛集聚創新資源,持續服務產業發展,聯合11個國家級學會、6個省級學會建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同時,努力推動創新創業,大力實施「十百千萬」計劃,建成雙創示範基地30個、科技服務站248個;推進科技交流合作,建立20個國家級海智基地、49個省級基地,海智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聘請30位海智特聘專家,建立30多個海外工作站,建設中國科協(蘇州)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打造「一核多元」「鐘擺效應」的蘇州模式,促成50個海外項目落戶。

縱觀人類歷史,一些重大科學思想和技術成就的傳播、普及,曾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劃時代的推動作用。

五年來,江蘇公民科學素質穩步提高,「2019年江蘇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12.7%,較2015年提升4.45個百分點,蟬聯全國省份第一。」陳駿說。

這得益於一系列科普活動社會聯動和科普資源共建共享。例如,省市縣多級聯動,舉辦科普宣傳周、全國科普日等主題活動12931場次。組織開展院士專家進百校活動195場次,開展院士專家進鄉村活動97場次,惠及農民1.2萬人次。認定科技傳播專家服務團隊193個,聘任首席科技傳播專家312人,赴全省各地舉辦各類活動268場。科技志願服務活動平臺發布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創建科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啟動36家社會科普場館擴大開放試點,推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所屬專業場館面向公眾常態開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科協系統整合運用社會科普力量,累計上線科學防疫資源圖文資料110餘萬字、短視頻130個、電子圖書和插圖600餘件,累計發布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信息近5000條,近1.3億人次閱讀。組織專家編輯出版的《科學戰疫——人類與病毒的故事》圖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度全國重點主題出版物,被中宣部、國家衛健委、科技部、中國科協評為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圖書類優秀作品。

力爭「十四五」末,基本實現設區市綜合性科技館全覆蓋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勇於擔負歷史使命,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爭做新時代科技創新先鋒,在江蘇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中建功立業。」陳駿說。

他表示,今後五年,江蘇科協將持續提升科技人才服務水平,深入實施科技人才託舉工程,拓展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渠道,每年從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遴選100名有學術技術優勢與發展潛力的科研苗子,支持他們開展自主科研選題設計、參與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在有影響的科技組織任職等。

同時,將持續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加大省會合作協議落實力度。持續打造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創新資源服務江蘇。積極創建中國科協創新要素供需對接樞紐城市。

此外,將加強精品學術期刊建設,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培育發展10—15家國內外學科領域影響較大的精品科技期刊。

實施科普惠民行動,持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水平,也是江蘇科協未來5年發展的題中之義。在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加快建設以綜合性科技場館為龍頭,專題科普館、數字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為骨幹,各級科普教育基地和示範基地為支撐,基層科普設施及資源為補充,多元化投入為保障的科普設施體系。高點定位、科學規劃,加快推進江蘇省自然科學技術館建設。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各類專業科普場館和產品體驗(展示)中心,力爭「十四五」末,基本實現設區市綜合性科技館全覆蓋。

「我們也將實施智庫助力行動,持續增強科學決策服務能力。」陳駿說,未來5年,江蘇科協將健全科技智庫建設體系,實施智庫助力行動,持續增強科學決策服務能力。依託省級學會、高校、科研院所及設區市科協建設80家左右科技智庫基地,不斷擴大科技智庫體系外圍。(科技日報 金鳳)

原標題:《江蘇科協未來5年「大動作」:遴選100名科研苗子,發展精品科技期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85種期刊96篇論文上榜!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入選名單發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布了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名單,來自85種國內科技期刊的96篇論文入選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旨在鼓勵科技工作者多出科研精品和原創性研究成果,引導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首發
  • 《海洋學報》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資助
    中國網6月12日訊 日前,記者從中國海洋學會了解到,2015年5月,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項目評審結果揭曉,《海洋學報》中文版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學術質量提升」項目資助(15萬元/年)。這是《海洋學報》繼2012年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三期項目之後繼續獲得該項目資助。
  • 中國科協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名單公布
    為鼓勵科技工作者多出科研精品和原創性研究成果,引導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首發,助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中國科協組織開展了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經過各學科領域專家推薦、初評遴選、終評審定並向社會公示,最終確定96篇入選論文(詳見附件),現對入選論文及作者、發表期刊名單予以公布。本屆入選的96篇論文是2016年1月1日以來,發表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的優秀論文的代表。
  • 第五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公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發布了第五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名單。于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6年3月發表在《煤炭學報》的論文「特厚煤層綜放開採大空間採場覆巖結構及作用機制」成功入選,截至目前,該論文在中國知網被引用次數100次,下載1197次。于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煤礦巖層控制與安全高效開採工程技術的研究。
  • 中國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全部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全部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   全國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於日前遴選完成。
  • 吳宜燦研究員論文入選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
    近日,中國科協公布了「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榜單,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吳宜燦研究員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國鉛基研究反應堆概念設計研究》
  • 中國科協關於公布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的通知
    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有關期刊:為鼓勵科技工作者多出科研精品和原創性研究成果,引導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首發,助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中國科協組織開展了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經社會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中國科協面向社會發布了「2019年度科協十大事件」。 圍繞「2019年科協十大事件」,採寫「聚焦科協十大事件」系列文章,解讀2019年中國科協的重要事件全面體現中國科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服務發展、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的切實行動,忠實呈現奮鬥足跡。
  • 江蘇科協: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_新華報業網
    省科協將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高揚「科學家精神」  厚植人才創新沃土  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的院士牆上,100多位兩院院士星光熠熠。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4名青年教師入選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日前,中國科協公布了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者名單,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繼去年4人入選後又有4人入選,分別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周福輝、機電學院副教授房曉龍、自動化學院教授彭聰、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研究員薛敏。截止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有12名青年教師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 中國科學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2019年,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中國科協等7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推動科技期刊改革發展。本報今起開設「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經驗談」欄目,通過對期刊主編、期刊編輯、院士專家等進行深度訪談,剖析一系列中國科學院的辦刊案例,梳理創新舉措、分享成功經驗,以期為廣大讀者帶來更多的啟示與思考。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閉幕
    9月25日, 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論壇上,學術界、期刊界、企業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凝聚挖掘優質稿源、強化編輯修養共識,追蹤國際領先科研領域發展態勢,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科技期刊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助力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2019年,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中國科協等7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推動科技期刊改革發展。本報今起開設「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經驗談」欄目,通過對期刊主編、期刊編輯、院士專家等進行深度訪談,剖析一系列中國科學院的辦刊案例,梳理創新舉措、分享成功經驗,以期為廣大讀者帶來更多的啟示與思考。
  • 【權威】學術界的大動作!中文期刊排名來了!
    2019年4月,CCF決定啟動《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遴選工作。本次遴選的原則是:把握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不同類型科技期刊的功能,充分發揮CCF的學術公信力和影響力,按照領域學科特色、發展目標,引導國內科技期刊堅持以價值導向辦刊、引導期刊專注提升學術水平、引導優秀科研成果在高質量中文期刊首發。
  • 中國化工學會主辦4個期刊2020年再創佳績!
    2020年所獲獎項2019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20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項目一篇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入選2020年度精品期刊頂尖論文平臺領跑者F5000項目
  • 年會看點丨國際科技期刊界專家共話大數據時代新使命
    8月10日-11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活動「中國科技峰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京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書記、黨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院士在致辭時強調。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主題為「連接、互鑑、共治——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的新使命」。
  • 做科研都離不開的技術,這本期刊14位院士坐鎮
    近5年IF變化圖(來自JCR)2019中科院分區:基礎版:化學大類4區;升級版:化學大類2019JCR分區:光譜學,Q4,本領域42本期刊中排名第42名。《光譜學與光譜分析》自1981年創刊發來,不斷發展壯大,現已經成為國內外有一定地位的學術性刊物:  ★ 首批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首批成為「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源期刊  ★ 首批成為萬方資料庫源期刊  ★ 首批成為清華大學同方資料庫源期刊
  • 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 IAP喜報 《大氣科學》入選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
    「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遴選結果發布在2016年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上,我所主辦的《大氣科學》入選「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
  • 17大領域,3915種期刊!《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最新版
    為探索認定發布供我國科技工作者使用、供學術文獻成果評價參考的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推動同等水平的國內外期刊等效使用,體現應用實踐類科研成果的應有價值,引導國內科技工作者將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首發,突破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瓶頸,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進行良性可持續發展,推動建設適應世界科技強國需求的科技期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