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2020-12-11 老胡說科學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兼工程師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命名的。1895年,他籤署了他的最後遺囑,並捐贈了他的大部分財富建立了諾貝爾獎。這些獎(物理、科學、化學、文學和醫學等領域)每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獎是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

除了聲望之外,諾貝爾獎同樣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因為科學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事業,它一直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繼續別人的發現來促進人類的知識。這個問題在於每年只能有幾個獲獎者,從而忽略了大多數科學家的貢獻。2017年,三位發現引力波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許多科學家都參與了這項裡程碑式的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曾說,這個獎項的概念是虛幻的。他不贊成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人來決定誰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對一個科學家來說,獎賞就是他在探索事物時所體驗到的快樂。

阿諾德·索姆費爾德

阿諾德·約翰內斯·威廉·索姆菲爾德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他曾84次被提名諾貝爾獎,這無疑是史上被提名最多的科學家,但他從未獲獎。在麥可·埃克特的傳記《阿諾德·索姆菲爾德:科學、生活和動蕩的時代(1868-1951)》中,他正確地提到了這一點

普朗克是權威,愛因斯坦是天才,索姆菲爾德是老師。

他以在量子物理領域的原子理論以及數學衍射理論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其中突出的工作是對玻爾原子模型的概括,它給出了對當時原子的精確描述,可能是「舊量子理論」中最重要的結果。

印度物理學家玻色

波色是一位印度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他對量子力學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愛因斯坦對他在「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說」方面的工作印象深刻。他們的合作產生了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新型統計學,並預測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的存在。

後來,很多科學家因其對玻色子(一種整數自旋粒子,以玻色子的名字命名)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獎。2001年的諾貝爾獎由三個人分享,他們的工作是「在鹼原子稀氣體中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以及對凝聚物性質的早期基礎研究」。

阿拉哈巴德大學物理系的系主任給諾貝爾委員會寫了一封信,評價他的傑出貢獻,但委員會的一位專家認為他的工作不值得獲得諾貝爾獎,儘管他曾被4次提名諾貝爾獎,但從未獲此殊榮。

維拉·魯賓

維拉·弗洛倫斯·庫珀·魯賓是一位美國天文學家。她進行了開創性的觀察,為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提供了證據,開闢了廣闊的科學研究領域。她和她的同事觀察到,螺旋星系中的恆星的行為不符合物理定律,這種奇怪的行為導致了這樣的結論,一定是一些看不見的質量在影響著星系的旋轉。

今天我們知道,我們的宇宙是由23%的暗物質,73%的暗能量,4%的物質組成,這已經被研究和充分理解的。她是第一個合法使用加州理工帕洛瑪天文臺著名望遠鏡的女性。

2011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了三個發現宇宙加速膨脹的人。他們的貢獻是,認為是暗能量和遍及宇宙的不可見物質,兩者的性質都是神秘的。去年的獎項頒給了詹姆斯·皮伯斯,他的理論工作支持了魯賓的觀察結果。

喬絲琳·貝爾

喬斯林·貝爾·伯奈爾是來自北愛爾蘭的天體物理學家。她發現了第一顆射電脈衝星,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天文發現之一。

這一發現在1974年被諾貝爾獎委員會認可。她的導師安東尼·赫維什和天文學家馬丁·賴爾獲得了該獎項,儘管她是第一個觀測到脈衝星的人,但她的貢獻被嚴重忽視了。她說,她並不介意自己的名字沒有被包括在內,因為在那個年代,學生是不被委員會認可的。

在她的開創性工作結束半個世紀後,她獲得了「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獎金為300萬美元。

愛德文·哈勃

埃德溫·鮑威爾·哈勃是一位美國天文學家。他徹底改變了天體物理學的領域,他的研究幫助證明了宇宙的膨脹,為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29年,他發現所有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其速度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這就是哈勃定律

史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時間簡史》中稱讚哈勃「宇宙正在膨脹」的發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智力革命之一。他還開發了一種分類星系的方法,被稱為哈勃音叉圖。儘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還是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因為當時天文學還沒有被視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

艾美諾瑟


艾美諾瑟是德國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在當時人們認為女性在智力上不如男性的時候,她贏得了認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請求諾特的幫助(因為她在對稱方面的專業知識),以理解如何將能量納入他的方程。同時,她發現物理系統的對稱性與守恆量有關。後來她證明了現在被稱為諾特定理的理論。

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上寫道:「諾特是自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以來迄今為止產生的最重要的有創造力的數學天才。」儘管她有了開創性的發現,但她從未被授予諾貝爾獎,這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的歧視性失誤。

遺憾的是,所有的諾貝爾獎得主毫無疑問都是傑出的,但並非所有傑出的、有資格獲獎的科學家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也許命運自有它的道理。諾貝爾委員會可能已經忘記了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和物理學家的貢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忘記。

相關焦點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因為科學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事業,它一直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繼續別人的發現來促進人類的知識。這個問題在於每年只能有幾個獲獎者,從而忽略了大多數科學家的貢獻。2017年,三位發現引力波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許多科學家都參與了這項裡程碑式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曾說,這個獎項的概念是虛幻的。他不贊成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人來決定誰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 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影響力會下降?繪製精英科學家的職業生涯路線圖
    近日由國防科技大學李際超與美國西北大學王大順、殷裔安及印第安納大學Santo Fortunato等合作發表的論文,整理了 1900-2016 年間 545 位諾獎得主的論文發表與合作網絡數據,對比發現諾獎科學家與普通科學家之間在論文發表、科研合作及創新研究上的諸多差異。
  • 醫美「諾貝爾獎」爭奪戰即將展開!6位技術創新醫生入圍
    醫美「諾貝爾獎」爭奪戰即將展開!6位技術創新醫生入圍 讓醫美回歸醫療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好醫生走到臺前。作為中國最大的醫美網際網路平臺,新氧有責任將醫美領域好的醫生甄選出來。
  • 黑洞領域再得諾貝爾獎,3位科學家獲得120萬美元獎勵
    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給3位科學家,這3位科學家都致力於研究宇宙中最神秘、最黑暗的天體——黑洞。牛津大學的彭羅斯,發現黑洞和廣義相對論的聯繫,獲得一半獎金,大約60萬美元,加州大學的安德裡亞和根澤爾,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的天體,獲得另一半獎金。
  • 諾貝爾獎的傲慢與偏見:華裔科學家擁獲得物理學獎成果至死未獲獎
    諾貝爾獎是已故科學家諾貝爾在1895年逝世後,根據其遺囑以及遺產所設定的獎項。根據諾貝爾生前的遺願,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療學(生物、醫學領域)以及文學、和平五個方面設置獎項,來獎勵在此領域內貢獻突出的科學家或者重要人士。
  • 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1994年諾貝爾獎獎給休斯頓大學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休斯頓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約翰納什,因為他的博弈論廣泛運用於很多領域,包括金融、犯罪心理、人際交往等等不同領域!愛麗莎賴德才相信丈夫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真正的愛情經得起所有榮譽,比如開掛的天才人生;更經得起一落千丈的逆行的失落,瘋子!納什不管是天才還是瘋子,愛麗莎賴德對納什始終不離不棄,她始終信任他,始終站在納什背後鼓舞出他對抗病魔的力量。影片中有一句臺詞寫的非常好:沒有人只依靠意志對抗並且對精神分裂症大獲全勝!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9月22日,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 年僅24歲的他,卻是中國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
    今天,就由小編來帶著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年僅24歲的「天才少年」。2020年5月6日,曹原在石墨烯領域取得新進展,再次連發兩篇Nature。近年來,儘管中國科學研究領域發展十分迅猛,但大部分的中國學者,甚至包括某些國內知名高校的教授級別的人物,他們終其一生,都不能在這三大期刊上面發表一篇論文。可以說,能在三大期刊之一上發表論文的學者,無一不是在國內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 15歲成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可怕
    「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要成為科學家就得有被世人認可舉世矚目的成就,而然一個15歲的學生,怎麼就被稱為科學的呢?先看下她是怎麼出名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一群穿梭在會場的 「00後科學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與諸多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獎項的獲獎者們面對面,掀起了一場科學薈萃的「頭腦風暴」。
  • 我國科學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卻轉為美國國籍?
    提到科學家,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詞就是偉大來形容了。正是因為這些科學家的艱苦付出,各個國家在科技領域才會不斷發展,並逐漸變得強大起來。而且在古今中外,各國都湧現了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比如居裡夫人、愛迪生等科學家,他們為世界所作的貢獻,讓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關注丨外媒:更多女性獲得諾貝爾獎彰顯女科學家力量
    10月7日,兩位女性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外媒盤點了近年來獲得諾獎的女性,認為女性獲獎的趨勢將讓更多女性在科學領域發揮核心作用。這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一個全為女性科學家的組合。諾貝爾化學獎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開發出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過去已多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不過沙爾龐捷通過電話向瑞典記者表示,接到通知獲獎的報喜電話依然很驚訝。
  • 世界上最著名的10位女科學家 排第一的,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科學像其他領域一樣,在在整個歷史長河中,男性科學家一直佔大多數,但是也有一些傑出的女科學家,在化學到計算機等各個科學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一起看看有哪些傑出的的女科學家。9.多蘿西·霍奇金(1910 - 1994年)多蘿西·霍奇金是化學界的重要人物,也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三位女性。
  • 專利數據顯示,中國的科研遠未到衝擊諾貝爾獎的層次
    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相繼揭曉,獲獎者都是來自西方和日本的科學家。媒體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反思中國為什麼不能產生更多的諾貝爾獎,相對於日本幾乎每年都拿諾貝爾獎,中國唯一一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成果還是屠呦呦在上世紀70年代做出的。其實,一個國家偶爾獲得一兩次諾貝爾獎並不代表什麼,印度、巴基斯坦科學家分別在1930年和1979年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作為中國人歷來被稱頌很高兩個詞就是「聰明」和「勤奮」,那能提現中國既聰明又勤奮的,小編覺得「數學」無疑是最恰當的,眾所周知普通的中國也被普遍說數學好,可是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兩個數學天才的故事。他們是目前唯一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華裔數學天才。他們就是——數學家丘成桐和陶哲軒。
  • 諾貝爾獎委屈莊小威了嗎
    他們的理由大致是,在超解析度顯微鏡領域,貝齊格的PALM技術與莊小威的STORM技術雖然叫法不同,但都是利用了螢光分子的可調控性原理,論文也是在2006年差不多的時間發表。特別在該技術的發揚光大方面,徐磊認為貝齊格「在技術的持續推動上後繼無力,只有莊小威真正推動了這種方法的巨大發展」。
  • 衝擊諾貝爾獎!中國天才曹原多次登上《自然》,堅決不改國籍!
    說到諾貝爾獎,一直是中國人民的短板,因為在多年的發展歷史中,雖然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多領域甚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卻屈指可數。2012年以前,中國歷史上沒有獲得一個諾貝爾獎,也成了很多人抨擊中國教育最有力的證據,雖然以前也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最後都成了華人,改為了美國國籍。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麼,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2018年3月6日,Nature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文章刊登後立即在整個物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一些報導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因發現一種能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即「超導體」,而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超導體有助於大幅降低電力傳輸過程中的巨大能源損耗。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5位生命科學家獲獎,歷屆獲獎華人名單
    2019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的5位獲得殊榮的科學家分別是:2003年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的莊小威,是該基金會史上頒發的第一名華裔女科學家。天才數學家陶哲軒2006年麥克阿瑟基金天才獎唯一一名獲獎華人是天才數學家陶哲軒,這是陶哲軒在一個月內獲得的第二個大獎
  • 諾貝爾獎120年來首次!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而今年就有3位,這是否在向全球的女性科學家傳遞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