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要成為科學家就得有被世人認可舉世矚目的成就,而然一個15歲的學生,怎麼就被稱為科學的呢?先看下她是怎麼出名的。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一群穿梭在會場的 「00後科學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與諸多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獎項的獲獎者們面對面,掀起了一場科學薈萃的「頭腦風暴」。
此次論壇有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參與,此外還有多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家共同參與,涵蓋化學、物理學、醫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全球影響力。
而這其中有一位年紀最小的15歲的學生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談方琳。別看她年紀最小,取得的成就卻一點也不遜色,早在初中階段就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收穫一大籮筐的獎盃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專項獎一項;「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一等獎。
什麼是斐波那契數列和貝祖數呢,加拿大知名的數學家Rankin教授曾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思考多年始終沒有想出解決辦法。而如今卻被一個15歲的中國女孩找出了解決辦法,教授十分吃驚,特意前去中國拜訪她。
許多網友看過報導後表示,這個什麼拗口的數列數組,每個字都認識,但是組合起來就讓人覺得一頭霧水。於是紛紛感慨這是「天才少女」、「別人家的孩子」。
那麼「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說到談方琳我就想到美國好萊塢拍攝的一部電影《天才少女》,看過的朋友應該也會記憶猶新。故事講的是一個7歲的天才女孩,被發現擁有數學天賦後,其舅舅和外婆對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女孩年僅七歲,可是居然能解決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出的題目,而且是故意出錯的題目,她都能在黑板上滿滿的解答出來。
這個故事還探討了一個深刻的教育問題,既充分的利益時間去鑽研和學習與釋放天性過正常人生活的探討。天才女孩的外婆伊芙琳是一個極有天賦的大學教授,可是最後選擇愛情相夫教子,生下一兒一女。其後發現女兒擁有驚人的數學天賦,於是伊芙琳為了把女兒培養成偉大人物而剝脫了她童年樂趣、青年愛情、其他一切課外活動。把所有的時間都集中於解決世界未解的難題——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可是最終她女兒叛逆了,出入社會感情受騙未婚生女,後來抑鬱自殺。
而這個小女孩繼承了兩代人強大的基因,也是一個超級數學天才,六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七歲天賦被大家發現。於是小女孩外婆伊芙琳找上門來,希望繼續把這個外孫女培養成世界偉人,能去解決世界的很多未解難題。
伊芙琳的教育觀是:對於一個天才少女,必須牢牢抓住她的天賦,哪怕絲毫的怠慢和浪費,都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天才就註定要接受不平凡的人生。而人類社會的偉大進步,則都是因為像她這樣的十億分之一的天才創造的。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父母和伊芙琳的教育觀點有點類似,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到鄰家的孩子聰明考第一名,經常會以「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從此成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心理的惡魔,反感討厭,以後也會變得更加的叛逆和不愛學習。
「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可怕,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出生比你好的人,比你聰明,比你有遠見,還比你更加的努力。」這才是真正的可怕,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的,因此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可以不用排隊……
看看這位15歲「小科學家」的家庭,父親是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談勝利,母親也是大學老師。她小學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就讀於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而高中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這個學校被稱為「上海四大」之一。可以說她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上海地區最優的教育了。因此她是一個出生比你好,比你還聰明,受教育比你好,還比你更努力可怕嗎!
不久前一則清華學生邊騎車邊用電腦的消息火了,人們紛紛感嘆清華學霸都如此努力,實在是望塵莫及。雖然最後這位學生回應是,因為程序沒跑完,害怕關閉機蓋後導致程序中斷,因此開著電腦,急忙趕去上課。
然而清華大學多名學生表示,「學堂路車神」事件並非孤例,也不是罕見現象,他們對這種「自行車上的生活」並不感到意外。為了趕時間,在清華大學校園內神奇操作電腦的學生並不少見,尤其是為了保持程序正常運行;還有同學撒把騎車吃飯或打傘;而在學校食堂等地方都能見到端著電腦、盯著電腦屏幕的學生,甚至在衛生間裡也會碰到這樣的同學。
可以想像到清華這樣一座國內頂級學府,人才濟濟,學生為了拼在前頭是有多用功,人生中最可怕的不是碌碌無為,而是你不努力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