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成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可怕

2021-01-09 授漁與授愚

「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要成為科學家就得有被世人認可舉世矚目的成就,而然一個15歲的學生,怎麼就被稱為科學的呢?先看下她是怎麼出名的。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一群穿梭在會場的 「00後科學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與諸多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獎項的獲獎者們面對面,掀起了一場科學薈萃的「頭腦風暴」。

此次論壇有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參與,此外還有多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家共同參與,涵蓋化學、物理學、醫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全球影響力。

而這其中有一位年紀最小的15歲的學生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談方琳。別看她年紀最小,取得的成就卻一點也不遜色,早在初中階段就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收穫一大籮筐的獎盃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專項獎一項;「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一等獎。

什麼是斐波那契數列和貝祖數呢,加拿大知名的數學家Rankin教授曾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思考多年始終沒有想出解決辦法。而如今卻被一個15歲的中國女孩找出了解決辦法,教授十分吃驚,特意前去中國拜訪她。

許多網友看過報導後表示,這個什麼拗口的數列數組,每個字都認識,但是組合起來就讓人覺得一頭霧水。於是紛紛感慨這是「天才少女」、「別人家的孩子」。

那麼「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

說到談方琳我就想到美國好萊塢拍攝的一部電影《天才少女》,看過的朋友應該也會記憶猶新。故事講的是一個7歲的天才女孩,被發現擁有數學天賦後,其舅舅和外婆對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女孩年僅七歲,可是居然能解決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出的題目,而且是故意出錯的題目,她都能在黑板上滿滿的解答出來。

這個故事還探討了一個深刻的教育問題,既充分的利益時間去鑽研和學習與釋放天性過正常人生活的探討。天才女孩的外婆伊芙琳是一個極有天賦的大學教授,可是最後選擇愛情相夫教子,生下一兒一女。其後發現女兒擁有驚人的數學天賦,於是伊芙琳為了把女兒培養成偉大人物而剝脫了她童年樂趣、青年愛情、其他一切課外活動。把所有的時間都集中於解決世界未解的難題——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可是最終她女兒叛逆了,出入社會感情受騙未婚生女,後來抑鬱自殺。

而這個小女孩繼承了兩代人強大的基因,也是一個超級數學天才,六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七歲天賦被大家發現。於是小女孩外婆伊芙琳找上門來,希望繼續把這個外孫女培養成世界偉人,能去解決世界的很多未解難題。

伊芙琳的教育觀是:對於一個天才少女,必須牢牢抓住她的天賦,哪怕絲毫的怠慢和浪費,都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天才就註定要接受不平凡的人生。而人類社會的偉大進步,則都是因為像她這樣的十億分之一的天才創造的。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父母和伊芙琳的教育觀點有點類似,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到鄰家的孩子聰明考第一名,經常會以「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從此成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心理的惡魔,反感討厭,以後也會變得更加的叛逆和不愛學習。

「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可怕,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出生比你好的人,比你聰明,比你有遠見,還比你更加的努力。」這才是真正的可怕,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的,因此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可以不用排隊……

看看這位15歲「小科學家」的家庭,父親是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談勝利,母親也是大學老師。她小學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就讀於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而高中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這個學校被稱為「上海四大」之一。可以說她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上海地區最優的教育了。因此她是一個出生比你好,比你還聰明,受教育比你好,還比你更努力可怕嗎!

不久前一則清華學生邊騎車邊用電腦的消息火了,人們紛紛感嘆清華學霸都如此努力,實在是望塵莫及。雖然最後這位學生回應是,因為程序沒跑完,害怕關閉機蓋後導致程序中斷,因此開著電腦,急忙趕去上課。

然而清華大學多名學生表示,「學堂路車神」事件並非孤例,也不是罕見現象,他們對這種「自行車上的生活」並不感到意外。為了趕時間,在清華大學校園內神奇操作電腦的學生並不少見,尤其是為了保持程序正常運行;還有同學撒把騎車吃飯或打傘;而在學校食堂等地方都能見到端著電腦、盯著電腦屏幕的學生,甚至在衛生間裡也會碰到這樣的同學。

可以想像到清華這樣一座國內頂級學府,人才濟濟,學生為了拼在前頭是有多用功,人生中最可怕的不是碌碌無為,而是你不努力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相關焦點

  • 15歲女孩成最年輕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她有多厲害?
    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菲爾茲獎等科學大獎得主在同一時間聚集到這裡。諾貝爾獎不必多說,其他科學獎也都是各自領域的「皇冠」。這些大牛都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他們來到上海是為了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大會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來自華師大二附中高一的談方琳,只有15歲。
  • 15歲女孩成最年輕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她有多牛
    當然,世界上總會有一些「天才」存在,小小的年紀就做到了常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說,馬斯克十歲的時候就自學編程,十二歲就編寫遊戲賺錢。再比如說陶哲軒,七歲的時候就自學微積分,八歲就參加高考等等。去年,上海市一位十五歲的女孩談方琳,成為了最年輕的科學家,消息報導之後讓無數人為之感嘆。一、最年輕科學家從談方琳的人物履歷上來看,似乎跟一些天才相差甚遠。沒有如陶哲軒那般兩百多的智商,也沒有幾歲就學微積分,跳級讀大學等等。她小學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在上海延安初級中學學習,高中在華師大二附中學習。
  • 談方琳:15歲成科學家,和44位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她有多厲害?
    也正因先有了思考,方才有智慧的衍生,人類方能開拓所知,增其所思,探索出世事萬物本源,一覽宇宙絢爛。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蘆葦。上海市一位年僅15歲的女孩,躋身最年輕的科學家排行榜,背後亦是少不了思考的推動,那她是否真的如傳言那般厲害?
  • 上海15歲高一女學霸,攻破數學界難題,與諾貝爾獎得主同桌論道
    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因此,孩子的學業幾乎成了所有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孩子請家教,送孩子上各種課外輔導班,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就。但就在很多孩子忙著上各種輔導班的時候,上海一位15歲的高一女生,就已經攻克了世界性難題,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為一名少年科學家了。
  • 她15歲受邀參與有4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論壇,憑的是什麼?
    在2019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上,有一個15歲的中國女孩也被邀請了,這個大會是什麼性質的呢?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呈現它的權威性、頂級性:習近平向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致賀信4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參與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得主參與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了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雲端科學盛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系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這一論壇將於本月30日在滬開幕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開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雲集山城,展開一場最頂級的智慧碰撞。此次高峰會是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15歲中國天才女孩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如今這個文化信息共享的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天才人物,如16歲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打敗眾多天才,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之後又以613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還如「少年科學家」談方琳,在15歲的時候就榮獲了「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和主席獎
  • 全球頂尖科學家來了!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人民網重慶8月25日電 (王嫚)24日,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在重慶拉開帷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瑞士憑什麼出了28個諾貝爾獎得主?
    身為一個人口只有800萬的小國,瑞士一共培養出了28名諾貝爾獎得主。獲獎人數排在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俄羅斯),而瑞士則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佔國民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一項統計,瑞士每100萬人中就有1.11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武漢大學這個論壇真高端,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院士!
    1月7日-8日,學校舉行第一屆索維奇國際分子科學論壇,包括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國內外院士及傑青在內的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珞珈山,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諾貝爾獎得主索維奇教授致辭索維奇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他與武漢大學的淵源以及索維奇國際分子科學研究中心的歷史和現狀,表達了對中心的良好祝願以及對年輕科學家的期望。
  •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點讚中國科研環境 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有望再迎諾獎
    原標題: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點讚中國科研環境 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有望再迎諾獎[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內頂尖科學家,10日在北京參加首屆「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時,紛紛為中國科研環境點讚,稱讚中國科學發展動力十足。
  • 61位諾獎得主領銜的科學天團「雲」聚上海!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 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成最高齡獲獎者
    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成 齡獲獎者時間:2019-10-11 19: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成 齡獲獎者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B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洛克菲勒:身價3360億,培養了113位諾貝爾獎得主,財富已傳承6代
    洛克菲勒—培養了113位諾貝爾獎得主洛克菲勒的後半生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1900年,洛克菲勒捐資創立了芝加哥大學,並親自出馬,四處招攬人才。芝加哥大學僅用了不到20年時間,就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共培養了89位諾貝爾獎得主。
  • 這張大合影裡有3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應勇說上海張開雙臂...
    包括26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多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得主在內的3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近4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外傑出青年科學家出席論壇。上海市市長應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代表科學家致辭。上海市副市長、臨港管委會主任時光輝主持。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古語有云,天才出少年。諾貝爾獎是被公認為科技界當今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項。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相關領域的開拓者和巨擘,比如愛因斯坦、楊振寧、居裡夫人……他們在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上都寫了下重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