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點讚中國科研環境 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有望再迎諾獎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點讚中國科研環境 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有望再迎諾獎

[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內頂尖科學家,10日在北京參加首屆「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時,紛紛為中國科研環境點讚,稱讚中國科學發展動力十足。   在世界科學研究領域,諾貝爾獎被很多科研人員視為畢生殊榮,世界各國也以在本國範圍內能產生更多的諾獎得主作為科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格外重視。在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看來,隨著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不斷提速,科研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充足的研究經費和政策支撐,讓中國科學家可以更好地投入科研,「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快,我想中國的企業、中國的大學現在都有錢了,他們拿出來支持研發,所以現在科學家有更多的研究自由,他們就可以做創新。我想中國的經濟如此之發展,可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後就會再有來自於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其實,中國不斷加大的科學投入已經讓世界科學界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智慧和力量,致力於中微子和暗物質研究的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天體物理學家阿瑟·麥克唐納則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基礎物理領域的研究和投入確實非常可觀,為該領域世界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暗物質方面,中國實際上有非常好的實驗室條件,應該是世界上最深的、也是最大規模的,宇宙射線反射實驗室,它達到地下2400米深,在中國,我們對於暗物質的一種最為準確的測量就是在這樣的地下實驗室發生。」   史丹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麥可·萊維特擁有多年高校科研和教學經驗,他表示,在當下的中國,越來越多富有熱情的年輕人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工作,中國未來科技發展潛力巨大。萊維特同時強調說,科研並不是孤立的,還可以和創業緊密結合,科學研究也可以直接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雙贏:「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要找尋企業家精神的真正出口。我很了解史丹福大學,在裡面有一些孩子也是企業家,他們在校園裡面會教授創業的課程。「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陳剛認為,未來,中國要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貢獻中國智慧,共同應對未來的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類健康、氣侯變化等人類共同的挑戰,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推動全球範圍平衡發展,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首次在北京舉辦的「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旨在分享各領域的最新科學成果,助力科研成果「落地」。據了解,該論壇將於北京崔各莊設立永久會址,並定期舉辦。 標籤: ]

相關焦點

  •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此次峰會是2019智博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未來簡說》赴美專訪諾貝爾獎得主 王星對話阿希姆·弗蘭克
    《未來簡說》近期推出了重磅之作——科學領域最高峰的諾貝爾獎得主專訪,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是對於全球科學界的大盤點,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領域對全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將進入榮譽殿堂,《未來簡說》的製作團隊在2017年頒獎典禮舉行前夕前往美國,專訪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分享他們在科學探索路上的挑戰與收穫,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 這張大合影裡有3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應勇說上海張開雙臂...
    包括26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多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得主在內的3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近4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外傑出青年科學家出席論壇。上海市市長應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代表科學家致辭。上海市副市長、臨港管委會主任時光輝主持。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
    在諾貝爾獎問題上,有些人處於悲觀的極端,認為中國永遠得不了,而另一些人處於憤世嫉俗的極端,聲稱諾貝爾獎純粹是西方的陰謀。這話用來說和平獎、文學獎或許可以成立,但用來說自然科學獎就離譜了。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耐心點,自信點。葡萄是甜的,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開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雲集山城,展開一場最頂級的智慧碰撞。此次高峰會是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虎嗅網
    在諾貝爾獎問題上,有些人處於悲觀的極端,認為中國永遠得不了,而另一些人處於憤世嫉俗的極端,聲稱諾貝爾獎純粹是西方的陰謀。這話用來說和平獎、文學獎或許可以成立,但用來說自然科學獎就離譜了。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耐心點,自信點。葡萄是甜的,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現在是2018年,請大家看看,除了增加屠呦呦的獲獎之外,我的回答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嗎?沒有。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話說當代鋰電池的使用大國無疑是中國,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比亞迪電子等公司都在中國,然而中國人卻與這次鋰電池主題的諾貝爾獎無緣,這實在是令人遺憾。雖然有了莫言和屠呦呦的突破,但是,在諾貝爾獎的基礎科學獎項方面,中國人還未能實現「零突破」。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在諾貝爾獎第100次頒獎到來之前,本報與發現圖形科普雜誌聯合推出「IBM諾貝爾獎百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全球行」活動———即日起派出記者分赴世界各地採訪3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文章將於7月陸續刊出。  ■每一個諾貝爾獎背後,都將是科學家探索和發現的精彩故事。
  • 外媒展望諾貝爾獎未來走勢 稱中國將成獲獎主力
    2011年度諾貝爾首個獎項得主下午揭曉 加拿大醫學博士獲獎呼聲高外媒展望諾獎未來走勢 中國科學家將成諾獎「生力軍」201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今天17時30分揭曉。多國媒體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希望獲此殊榮,而上月獲得「準諾獎」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獲獎可能性不大。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首個揭曉獎項,除了文學獎的時間尚未確定外,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得主本月也將逐一揭曉。
  • 科技功臣田禾:在分子機器的神奇世界,他讓諾獎得主為中國科研「點...
    圖說: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田禾院士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微觀分子機器,無限未來可能人類能夠將機器做到多小?這是美國傑出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在上世紀50年代對納米技術發展提出的問題。2016年,三位外國科學家因「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們開發出了比頭髮還要細1000倍的分子機器。然而,他們是設計者,分子機器有何用途尚待後來者拓展研究。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應該獲獎,卻被忽視
    五年前,屠呦呦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當她被諾貝爾獎宣布的那一刻,舉國沸騰,轟動國際,因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 20年19個諾貝爾獎!從日本「井噴式」獲獎看中國未來科研成果
    如此豐碩的成果堪稱奇蹟,這也使得日本在亞洲地區諾獎獲得者數量遙遙領先。就連日本在2001年提出將在50年中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狂妄之言」,如今看來,將很有可能可以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顧日本諾獎獲得前後,或許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發。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召開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召開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最強大腦」齊聚山城 2019年08月24日 22:27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 中國諾貝爾獎何時趕超美國...
    東亞人死讀書可能比美國人厲害點,但在拿諾獎方面,那就是先天不足。 但是日本用事實回應了質疑的聲音:21世紀的頭20年,日本便湧現了18位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獲得者(文學獎、和平獎不計),平均一年一個的節奏,獲獎數量僅次於英國(21個)、美國(87個)。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此次折桂的兩位學者均為女性,她們不僅成為第6和第7位女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首次創下由女性學者獨佔諾獎的紀錄。二人將共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3萬元)的獎金。它就像一把剪刀,可以精確而輕鬆地切開任何生命DNA序列中的特定位點,然後在此刪除或添加新的片段,就像我們在發微信時修改某個字一樣。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它就像一把剪刀,可以精確而輕鬆地切開任何生命DNA序列中的特定位點,然後在此刪除或添加新的片段,就像我們在發微信時修改某個字一樣。但商家的關注點也多在文學和經濟方面,相比之下,理工三獎更顯冷清。更為冷清的是,曾經的諾獎熱門贏家——日本學者,這次亦空手而歸,令人倍感意外。就在諾獎公布前兩周,就曾有兩位日本科學家分別因癌症個體化治療和分子自組裝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拿下2020年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 推動基礎科學研究「中國諾獎」再引關注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張素)未來科學大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因評審體系、獎金額度等參考諾貝爾獎,被冠以「中國諾獎」的稱謂。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揭曉2020年獲獎名單,再度引關注。今年獲獎的4名科學家極具看點。
  • 61位諾貝爾獎得主「雲端」相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了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雲端科學盛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系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 聲稱"新冠病毒系人造"的諾貝爾獎得主的那點事
    朋友們提供了如下信息:這是位法國 科學家,專門從事HIV研究;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最關鍵的是,他受聘於中國一所知名大學擔任講席教授。看看上面對於這位科學家的標籤,你敢輕易說不信他的話?「我有許多中國朋友,疫情爆發之前幾周我就在中國。」一聽從事病毒研究的諾貝爾獎得主都質疑了,好擔心啊。不過,看了清華大學的學友撰寫的材料,我又將這顆心放下來了。為避免這位仁兄的言論對朋友們造成困擾,我們特發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