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諾貝爾首個獎項得主下午揭曉 加拿大醫學博士獲獎呼聲高
外媒展望諾獎未來走勢 中國科學家將成諾獎「生力軍」
201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今天17時30分揭曉。多國媒體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希望獲此殊榮,而上月獲得「準諾獎」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獲獎可能性不大。
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首個揭曉獎項,除了文學獎的時間尚未確定外,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得主本月也將逐一揭曉。
諾獎·預測
加國醫學博士呼聲高
加拿大《環球郵報》今晨報導以「諾貝爾醫學獎競爭中的三個加拿大人」為題,分析了競爭醫學獎的三名加拿大科學家獲勝的可能性,並對他們的研究事跡加以報導。其中一名名為科爾曼的醫學博士因抗擊肥胖症的研究在去年獲得了美國拉斯克獎。
今年這一榮譽則由中國的屠呦呦獲得。該報認為,由於屠呦呦研究的領域是臨床醫學,而不是更容易獲得諾獎的醫學理論,因此今年獲獎的可能性並不大。
諾獎·花絮
諾獎得主老人多不習慣穿燕尾服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漢森曾對媒體表示:「我通常會與得獎人交談數分鐘,告訴他們一些和頒獎儀式相關的事情,然後建議他們,在媒體開始訪問之前,先喝點咖啡,緩一口氣,並稍作準備。」
許多科學類獎項得主在突然成為全球媒體聚光燈聚集的焦點之前,已孜孜努力數十年,但在專業領域之外乏人關注。這些得獎人多已白髮蒼蒼,而且穿著燕尾服的儀態並不自在。
諾獎·綜述
亞洲科學家將終結美國「壟斷」
今天出版的《印度斯坦時報》則撰文認為,亞洲的科學家們正在終結美國的壟斷地位,成為諾貝爾獎的新寵。該報援引曾經成功預測十位諾獎獲得者的評論家大衛·彭德勒布裡的話說,亞洲,特別是中國,將很快有更多的人獲得這個科學界的最高獎項,並成為獲此殊榮的「生力軍」。
文章稱,在過去10年中贏得諾貝爾獎的76人中,31人是美國人。其中,經濟學獎中的21人中有多達16人是美國人。而英國則有8人獲得醫學獎,1人獲得物理學獎,1人獲得經濟學獎。
文章援引彭德勒布裡的分析稱,20世紀上半葉,英、德、法等國家的科學家成為這一獎項的「獲獎主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則逐漸佔據「壟斷地位」。現在,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諾獎得主將來自亞洲。
加拿大《世界編年先驅報》認為,諾貝爾獎近年來出現的變化是令人欣喜的。非洲和亞洲都有科學家成為諾獎得主,這讓這一獎項更加具有廣泛性。《紐西蘭先驅報》則持類似觀點。文章稱,美國人多年來在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上的「統治地位」將在數年內宣告結束。
外媒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可能獲諾貝爾醫學獎,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獎可能性不大
本版文/記者程磊
製圖/李銘
2011年諾貝爾獎各獎項揭曉時間(北京時間)
1.醫學獎:3日17時30分
2.物理學獎:4日17時45分
3.化學獎:5日17時45分
4.和平獎:7日17時
5.經濟學獎:10日19時
6.文學獎:時間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