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日本則有28人,美國獲獎人數有多少呢?

2020-11-26 騰訊網

最近一段時間許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何要把小孩子送到外國留學,中國教育有多不好呢?

其實說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沒有出過國,或者沒有了解過新聞的人。中國教育目前雖然進步很大,但是從全球的教育資源分配來說,美國跟英國依然有壓倒性的優勢。一個國家的教育資源好不好,不是他們的學校有多大,硬體有多好,拼的其實是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就是他們有多少的專家,有多少的大師,這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為何說美國、英國教育資源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呢?其實看看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就知道了。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成立的獎項,是全球影響力的最大的獎項之一。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開始評選,每年在全球評選出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跟和平5個大獎。到2019年為止,諾貝爾獎總計頒發了919位個人跟24個團體,其中有4個人跟1個團體2次獲獎。

中國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是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中國文學家莫言第一次獲獎。有趣的就是莫言當時獲得了幾百萬人民幣的獎金,記者問他打算怎麼用,他說計劃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不過記者告訴他幾百萬已經不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了。

2015年中國的生物學家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的醫學獎,成為了中國第二個獲獎的人。這也是中國至今為止僅有的兩個獲獎者。剩下的諸如楊政寧、李政道、高錕等人都是以華人的身份獲得,並不算是中國的。

中國僅僅獲得了2次諾貝爾獎,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卻被稱為諾貝爾獎收割機。在2000年之前,日本也只有9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從2000年之後,日本重視教育跟科研的政策,終於獲得了顯著的成效。從2000年到2019年日本19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平均每年剛好有1人獲獎。

當然日本獲獎28次在總榜單上比起美國、英國、德國這樣的大戶就不算什麼了。日本目前在總榜單上排名第六,第五是諾貝爾的故鄉瑞典,他們獲獎31次。當然在信息不通暢的年代,諾貝爾獎的評選上還是有欠公平的。

排名第四的是法國,他們總計獲獎69次,德國排名第三他們獲獎108次。英國跟美國才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大戶。其中美國獲獎381次,這還不算上那些拿獎之後再入籍美國的科學家,英國也有132次。

看到這個數字,你就明白為何說美國跟英國的教育資源在全球是有壓倒性的優勢。如果從大學的角度來分析,你就更加明白了。截至到2019年,全球高校的校友、教職工獲得諾貝爾獎的排名是這樣的,第一名是美國的哈佛大學,總計有160人獲獎。排名第二的是英國的劍橋大學,總計是120人獲獎。

另外英國的牛津大學排名第九,總計獲獎72人。另外的8家前十大學全部都是美國的高校,分別是美國的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還有普林斯頓大學。這10家美國跟英國的高校,總計有977人人次獲獎,幾乎佔了7成左右的獎項。我們熟悉的中國大學,不管是清華北大,還是復旦交通,至今都沒有一個人獲獎。

其實簡單來說,這些學校擁有全球最好的科學家,從而在吸引全球最好的學生去那裡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可能在這些學校任教的老師就有不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我們的高校卻非常難找到如此高端的人才。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其實中國的教育跟中國的工業一樣,都需要從大到強去發展。這個過程至少還需要30年的時間,這需要我們這一代去奮鬥。不過我們堅信,中國未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對於諾貝爾獎總有一種民族自尊心的因素,更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中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下面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進行解讀。截止到2020年,美國一共有386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今年經濟學獎揭曉前的5名獲得者(生理學和醫學獎2人、物理學獎1人、化學獎1人和文學獎1人),總數列世界第一。2、英國英國是19世紀的工業強國,目前也是不容小覷的力量。
  • 2:18,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被日本碾壓,但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這也是日本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8人,而如果將時間拉長,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人,而日本對於這個結果顯然還是不滿意
  •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2016
  • 諾貝爾獎趣知識;美國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五,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2018年,世界上諾貝爾獎人數(校友、教職工及正式研究人員)最多的十所高校分別是 :1.美國哈佛大學(158人),2.英國劍橋大學(117人),3.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07人) ,4.美國芝加哥大學(98人),5.美國哥倫比亞大學(96人), 6.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3人),7.美國史丹福大學(83人),8.美國加州理工學院(73人
  • 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前十的國家有哪些?中國排名要努力
    日本有28人拿過諾貝爾獎,日本在醫學,材料學,機械,電子汽車方面非常發達。世界排名第五的瑞典,諾貝爾獎也是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瑞典共有31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瑞典是地處北歐,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獲獎者數量排名第四的是歐洲的法國,法國共有69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 日本科學界獲諾貝爾獎人數世界第二 榜上有誰?
    新華網日本頻道綜合: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儀式落下帷幕,2015年的諾貝爾各類獎項都已名花有主。日本今年又有兩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使得日本自21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僅次於美國,穩居世界第二。由此亦可窺見日本科技的發展水平。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諾貝爾獎總人數排名榜!哈佛151人雄踞第一,清華大學0人
    獲諾貝爾獎的中國華人截至目前,除去華人外,中國總共僅2人獲得諾貝爾獎,一個是莫言獲得了2012年的文學獎,另一個是屠呦呦獲得了從諾貝爾獎成立幾十年來,中國僅2人獲獎,可以看出諾貝爾獎獲得的難度之大,但是每年的諾貝爾獎又被哪些人獲得了呢?
  • 2019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又有中國科學家獲獎
    獲獎者除了獲得一個「習慣」的獎盃以外,還有一張寫著「你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證書」,以及10萬億辛巴威幣(約合人民幣0.2元)的「巨款」。,但是人民幣、歐元、美元、日元......世界上有這麼多幣種,哪個國家的紙幣最容易傳播危險細菌呢? Habip Gedik、Timothy A.
  • 各國頂級科學家人數:美國680人,日本310人,中國有多少?
    ,美國目前有680多位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投身美國的科學技術事業,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願意加入美國國籍的中國科學家。十八年間,日本獲得了總共十八個諾貝爾獎,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作為一個生活節奏快的國家,日本人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正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如此稀少的國家,依靠自身強大的科技實力,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凝聚著無數科學家的成果。也許許多人出於歷史原因對日本抱有許多偏見,但是我們仍然必須承認日本現在是個優秀的國家。
  • 為什麼得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但是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有多少呢?
    得過二次諾獎的人:首先是著名的居裡夫人,1903居裡夫人和丈夫共同獲得物理獎,發現放射性。1911年再獲化學獎,發現鐳元素。而就在這一年的12月10日,居裡夫人領取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諾貝爾獎。似乎正應了情場失意,什麼場得意。在這張物理學家世紀之照上,愛因斯坦右側的就是郎之萬。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之前在視頻裡我說到了日本為何痛失了網際網路風口,經濟持續不振20年。就有一位網友啊,在我的視頻評論區留言了,說: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世界第一。(意思是說日本很牛,沒有我說的這麼差。)他這個呢,雖然說的不準確,但也的確差不多。
  • 美國有632位頂尖科學家,日本才294人,我國有多少?
    那麼在現如今,全球的頂尖科學家排名中,我國有多少人呢?632人,這也使得美國在整個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頗高。不過美國那麼多名科學家中並不全是美國本土人,有很大一批是來自其他地區的移民。畢竟在上個世紀,整個國際社會十分動蕩,只有美國相對穩定,這使得很多科學家前往美國,以此可以安心進行研究。愛因斯坦就是如此。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
    最近,2018年的諾貝爾獎公布了。今年沒有中國科學家得獎,而日本科學家又有一位得獎的,即生物學家本庶佑,他和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共同獲得了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少朋友來問我,媒體經常說日本所謂「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不斷在獲得諾貝爾獎,現在總的獲獎數比中國多得多,這該如何理解?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日本今年獲諾貝爾獎無望,以後希望更加渺茫?
    在連續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此前輿論曾熱切期待連續3年獲獎,但這一願望極可能落空——被寄以厚望的日本候選者在前幾個獎項中均無斬獲,尚未公布的經濟學獎上獲獎可能性更低。 因為自1949年以來,包括3位加入其它國籍的研究者在內,已有27個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除了經濟學獎以外,日本人獲得的獎項遍布其它4個獎項,尤其是在含金量最大的3個自然科學獎項中,得獎人數更是多達23人。不僅在亞洲獨領風騷,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也是位居前列的。 進入本世紀10年代以來,日本更是進入了諾貝爾獎「豐收期」。
  • 看看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
    世界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排名1、美國2、英國3、德國4、法國5、瑞典6、日本7、加拿大8、俄國9、瑞士10、奧地利美國一共有37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項的一共有6人,分別有兩個經濟學獎(Paul Romer和Paul Romer),兩個化學獎項(George P. Smith和Frances Arnold),還有一個物理學(Arthur Ashkin)以及一個生理學或醫學(James Allison)。2、英國
  • 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作家2人獲獎
    120年間,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是誰、哪個國家獲獎作者最多、女性作家都有哪些、華人作家又有誰榜上有名?……今天,就帶大家來回顧和盤點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現居麻省劍橋,任教於耶魯大學。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路易絲.格魯克成了「必讀的詩人」。何為諾貝爾獎?
  • 東亞教育被人詬病!加拿大諾貝爾獎人數全球第八,教育不可小覷
    此外,多倫多大學已有10位諾貝爾獎得主,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則有7位(有些獲獎者曾分別在其中的多所大學就讀)。雖然和美國和德國相比並不算多,可是對於加拿大這個人口小國來說,諾獎得主人數絕對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虎嗅網
    日本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人數遠遠多於中國,反映的是他們在歷史上的成就,而不是當下的成就。現在從各種客觀指標看來,中國的基礎研究都高於日本。幾十年後,我們一定會見到中國科學家頻繁獲得諾貝爾獎。事實上,我們現在真正關注的比較對象,只有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