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2020-12-06 百家號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中國近代以來又有多少人曾經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慢慢了解。

諾貝爾獎

1.李政道:1926年出生於上海,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獎時為民國國籍,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2.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他和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3.丁肇中:1936年出生於美國,祖籍山東日照,在臺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

4.李遠哲:1936年出生於臺灣,在臺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8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5.朱棣文:1948年出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崔琦:1939年出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獎物理學獎。7.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江西,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8.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錢學森的侄子,美籍華人,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錢永健

9.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英美籍華人(同時擁有英國和美國國籍),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0.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作家。11.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莫言

以上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除了朱棣文和錢永健接受的是純美國教育外,有8位青少年時期接受的都是民國時期舊式教育,有2位受到是共和國教育。從受教育角度講,中國獲得諾貝獎的有7人:接受民國教育4人(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丁肇中),共和國3人(高行健、莫言、屠呦呦)。從獲獎時國籍角度,中國獲得諾貝爾獎有5人:民國3人(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三人獲獎時都是民國國籍),共和國2人。

屠呦呦

值得一提的是:賽珍珠,1932年憑藉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獲得普利茲小說獎,1938年憑此小說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40年,據說曾加入中國國籍,1934年中國局勢動亂被迫回到了美國。

賽珍珠

中國近代以來有多少人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辜鴻銘,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1944年及以後至少4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老舍,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準備把獎項頒給他,可惜他已經去世了(當年獲獎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艾青,1984年及以後多次獲得提名。巴金,1984年及2001年曾獲得提名。沈從文,1987年曾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有可能獲獎,但是他已經去世未授予。錢鍾書,80年代曾獲提名。北島、余光中、李敖曾多次獲得提名。此外,還有我國現代醫學的先驅——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1935年諾威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

胡適(吳彥祖)

獲得36個博士的,民國文壇領袖胡適。根據諾貝爾獎官方資料庫,胡適曾於1929年被瑞典考古學家斯文·赫定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在1957年胡適被香港筆會提名併入圍評選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胡適是唯一一個跨界諾貝爾獎提名的中國人。

相關焦點

  • 84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但從未獲獎的人,最終因車禍去世
    阿諾德·約翰·威廉·索默菲爾德以84次個人提名諾貝爾獎創了紀錄,他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這既是因為他在該領域的成就,也是因為他的數十名學生成為科學界的超級明星(包括有四名博士生後來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另外三名研究生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最終的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由一個人授課的)。
  • 林語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多的中國作家
    那麼在我們中國作家中,誰是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中國作家呢?他就是林語堂。他獲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是保密的,期限是五十年。目前可以查到的,都是五十年前的名單。目前能夠查到的確切名單,中國作家只有兩位獲得提名:胡適與林語堂。胡適一次,林語堂兩次。網傳的老舍、沈從文等上過提名,因為50年保密期限的原因,目前都沒有看到過確切資料,我們只能等待時間來公布答案了。
  • 哪些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之後,一則關於「辜鴻銘與泰戈爾同被提名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流言便流傳開來,而辜也由此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人。雖然當時1913年的檔案業已解密,但時人仍懶得去核實,而多人云亦云。直到2015年,才有人寫文加以澄清:在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角逐中,並沒有中國籍作家。 到目前為止,1968年之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檔案已經解密。
  • 中國經濟學家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4人曾獲提名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在中國是作為頂禮膜拜的顯學,經濟學家至少也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龐大群體。但中國的經濟學家,為什麼總是與諾貝爾獎無緣,甚至進不了候選名單?  在李稻葵看來,改革前中國的制度就完全沒有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現在儘管也還沒有完全達到這個目標,但每個人都經過自己的努力,總可以獲得比以前多得多的回報了。」
  • 相對論為何沒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
    不過,有個問題至今讓很多人困惑不已,既然相對論如此的偉大,為何愛因斯坦沒有憑藉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呢?其實,愛因斯坦並不是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相反的,在1921年,愛因斯坦就因為光電效應,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因此訪問了很多國家,順便還拜謁了牛頓之墓。
  • 究竟設了多少獎項,什麼人才能提名?一次性為你解惑諾貝爾獎
    但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我的工廠可能會比國會更快地阻止戰爭。如果有一天兩個軍人能在一秒鐘之內互相殺死對方,那麼所有文明的國家可能會因為恐懼而放下武器。」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在巴黎立下遺囑,將其大部分遺產成立獎勵基金會,以其每年利息作為年度獎金,以獎勵「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諾貝爾獎為什麼不提名袁隆平?專家說出原因:不是不給而是給不了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很多人都以為諾貝爾獎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拿到這個獎就死而無憾了。另外獲得諾貝爾獎的獎金也是一筆不菲的財富,大概能獲得100萬美金左右。
  • 歷史上諾貝爾獎最大的諷刺,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艱難和坎坷
    但是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提出了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他一生只得到一次諾貝爾獎,獎給了他一系列重要發現中的一個較小的,但也有足夠分量獲得諾貝爾獎的發現--光電效應的量子解釋。而就這一次獲獎也充滿了爭論和坎坷。
  • 臺高校爭聘數次被提名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帕肯
    中新網11月13日電 才50歲就數度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身而過的物理學家帕肯博士12日到臺灣雲林科大演講。校長林聰明邀請他擔任該校第1位特聘講座講授。而早在10月,臺大物理系已搶先一步聘他。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帕肯自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卡文迪西實驗室畢業,傑出校友有培根、牛頓、羅素、拜倫、甘地、尼赫魯,該學院已產生26位諾貝爾獎得主,他被高度期待為第27位。   可惜,屢被提名屢次落榜,今年再度與其它2位物理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同樣都是研究「自旋電子」,帕肯是實務派學者,另2位是理論派,結果帕肯成了證實「巨磁阻效應」的推手,幫另2位學者獲獎。
  • 副省長獲得了中國的諾貝爾獎,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
    先看看中國未來科學大獎吧,雖然說比不上諾貝爾獎,可也不是什麼花錢就能得的野雞獎項,光獎金就100萬美元,這要是花錢買的話得投資多少呀。要不再看一下前幾年的獲獎者吧。要是說有些人可能貪圖金錢,這些人可都是業界名聞遐邇的大人物呀,人家愛惜的是羽毛,是不可能為這點錢自降身價的。還是來看看中國未來科學大獎本身吧。沒錯,大獎確實是民間的,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諾貝爾獎其實也是一個民間獎項,看看捐贈人吧,&34;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34;捐贈人是鄧峰、吳亞軍、吳鷹、徐小平,&34;捐贈人有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 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其實魯迅也有機會獲取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他本人拒絕了。怎麼回事呢?那是在1927年春。來自諾貝爾故鄉的科學家斯文赫定來到中國考察,他在上海了解了魯迅的文學成就及其在中國文壇上的地位後,這位愛好文學的瑞典人,就與我國語言學家劉半農商量。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後來劉半農就託臺靜農去信徵詢魯迅自己的意見,然而,魯迅卻婉言謝絕了。
  • 普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其得獎的機率有多大?
    普京也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了,這是他第二次獲得提名,第一次是2013年因為調節「參與解決敘利亞衝突並試圖制止敘利亞衝突的努力,制止美軍入侵敘利亞的企圖」而被俄羅斯杜馬議員艾奧西夫·科布宗(Iosif Kobzon)和國際精神統一與人民合作學院的提名。
  • 有這個人推薦,諾貝爾獎獲獎率百分百
    這些在各個領域閃閃發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刷新著人類社會對知識探索的高度。在查找諾獎獲得者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張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有智慧的照片」。92年前,集齊了29位物理大咖的索爾維會議合照裡,總共有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
  • 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卻終生未獲獎的悲情人生
    他在慕尼黑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席,形成了著名的「索末菲學派」。他主編的6卷本《理論物理學講義》至今仍被學界使用。他的一些學生成為原子時代的著名理論家,如漢斯·貝特、彼特·德拜、沃爾夫岡·泡利和維爾納·海森伯,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納粹上臺後,他被稱為「猶太理論的主要代言人」。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但最終未能獲獎。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學乃至科學在這個多事之秋的發展歷程的縮影。
  • 他是愛迪生最怕的人,曾經11次提名諾貝爾獎,兩次拒領9次送人
    他是愛迪生最怕的人,曾經11次提名諾貝爾獎,兩次拒領9次送人   記得上小學的那會兒,老師或大人們經常會問到: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同學們都想打了雞血一樣,基本統一地回答:要當一名發明家,像愛迪生一樣,發明許多許多的東西。
  • 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因「震懾伊朗中國」
    天了嚕,諾貝爾獎提名裡混入了奇怪的東西! 2月1日是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截止日期,在隨後披露的獲提名人名單中,赫然出現了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幾個大字。 2月4日,挪威的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主席哈普威金(Kristian Berg Harpviken)向路透社確認,川普確實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楊振寧依然有機會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最早的正式討論時在1982年楊振寧的60周歲生日時,楊振寧的導師、美國的氫彈之父泰勒就提議楊振寧應該憑他的那篇將規範不變性推廣到同位旋及不可對易變量的論文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到了1987年7月楊振寧與《明報月刊》記者歐陽斌對話時曾說過:「過去一段時間,我已曾因對規範場論的貢獻而不止一次獲提名,將來因此而獲獎(諾貝爾獎)是可能的。」
  • 4位獲得2次諾貝爾獎的名人
    如果說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的最高認可,那麼瑞典科學院兩次頒發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事實,直到現在,只有四個人可以誇耀:弗雷德裡克·桑格、利納斯·保林、約翰·巴丁和瑪麗·居裡。 1.瑪麗·居裡歷史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波蘭科學家瑪麗·斯科奧多斯卡·居裡,他第一次獲得了物理學獎,後來又獲得了化學獎。很少有人知道,她幾乎沒有獲得這些獎項的第一個。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或許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1895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一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許有人會想諾貝爾獎頒獎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那為什麼他的獎金還沒有用完呢!
  • 諾貝爾獎也有過黑歷史?這項「成就」害傻了多少人?
    諾貝爾獎是全世界重視的大獎,今天我們要來扒一扒他的黑歷史。在扒諾獎的黑歷史之前,我們先簡略了解一下,什麼樣的人可能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諾獎組委會每年會接受上千個提名,這些提名嚴峻保密。只在每年10月份發布獲獎者,發布效果後也不會透露其他提名人信息。以化學獎為例,每年9-10月,諾獎組委會向全世界大約3000人發送絕密提名表。這3000人也就是傳說中的「委員會」擔任提名諾貝爾獎。也就是說,諾貝爾化學獎是由這3000人選出來的。其他獎項也都差不多一樣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