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依然有機會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2020-10-12 刁博

楊振寧是當今世界上傑出的物理學家,在物理學的很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中被學術界公認的最突出的三項成就是: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楊-巴克斯特方程。這三項成就都是諾貝爾獎級別的。

使楊振寧拿到諾貝爾獎的成就是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了宇稱不守恆的思想,對原本認為天經地義的宇稱守恆提出大膽的質疑。1957年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恆,當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就獲得了諾貝爾獎。從發表論文到獲獎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獲獎速度在諾貝爾獎100多年的歷史中是空前絕後的,足以見得這一發現的重要。

宇稱不守恆還不是楊振寧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才是他的最重要學術貢獻。1954年楊振寧和助手米爾斯在《物理評論》上發表了兩篇關於同位旋守恆與規範不變性的論文,將規範不變性推廣到同位旋中。這一成果的完成可謂是完成了楊振寧一直以來的心願,在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時,楊振寧看到麥克斯韋方程組時就想把規範不變性推廣出去。楊振寧和米爾斯在局域變換中引入了非阿貝爾規範場才使得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得以完成,給出的方程非常簡潔、優美。

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發表後,由於無法解釋規範粒子的靜止質量為零等問題,理論發表後的幾年裡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60年代裡,希格斯在研究中發現楊-米爾斯規範粒子可以在對稱性自發破缺中獲得質量,粒子的質量問題得到了解決。60年代裡,人類對弱相互作用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迫切需要構建一個弱相互作用的理論。溫伯格、格拉肖、薩拉姆用楊-米爾斯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為框架,建立起關於弱相互作用的模型。這個模型中重現了量子電動力學,並且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也統一到了一起。這個理論就是弱電統一理論,該理論預言的三種粒子在之後被發現,並且和理論預言有著驚人的一致。弱電統一理論被公認為是戰後最重要的物理理論之一,為該理論的建立作出傑出貢獻的三位理論物理學家溫伯格、格拉肖、薩拉姆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位實驗物理學家盧比亞和範德米爾獲得了198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之後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量子色動力學描述的強相互作用也符合楊-米爾斯規範場數學結構。這樣自然界中的四種相互作用有三種納入到楊振寧和米爾斯給出的模型中,有科學家已經認為萬有引力也可以納入到規範場理論中,從而實現物理學家的大統一夢想。

楊振寧和米爾斯給出的規範場理論是如此的偉大和優美,從科學史上講,這一理論完全可以媲美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許多物理學家及學術團體都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1994年楊振寧獲得了鮑爾獎,授獎詞中稱讚他的規範場理論模型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產生類似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希格斯預言的希格斯粒子直到2013年才被發現。希格斯粒子的發現是規範場理論巨大成功的標誌之一,如果是在楊振寧獲鮑爾獎之前發現了希格斯粒子,授獎詞應該會更華麗。

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個話題:楊振寧會不會因楊-米爾斯理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最早的正式討論時在1982年楊振寧的60周歲生日時,楊振寧的導師、美國的氫彈之父泰勒就提議楊振寧應該憑他的那篇將規範不變性推廣到同位旋及不可對易變量的論文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到了1987年7月楊振寧與《明報月刊》記者歐陽斌對話時曾說過:「過去一段時間,我已曾因對規範場論的貢獻而不止一次獲提名,將來因此而獲獎(諾貝爾獎)是可能的。」

可是從能夠查閱到的最早的正式討論到現在已經將近40年,這些年裡楊振寧並沒有再次獲得諾貝爾獎。至於為什麼沒有再次獲獎,說法很多。有人說是因為楊振寧已經得過一次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不會在同一領域兩次授予同一位科學家;有人說是因為楊振寧的合作者米爾斯已去世,諾貝爾獎不會頒發給去世的人……

那些說楊振寧不能再次獲諾貝爾獎的說法很多明顯不符合事實,只是在為楊振寧沒有再次拿到諾貝爾獎找理由。諾貝爾獎史上有兩次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巴丁,也有兩次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桑格,也有跨領域兩次獲獎的居裡夫人和鮑林。不存在得了一次諾貝爾獎就不會得第二次諾貝爾獎的說法。米爾斯的去世也不會影響楊振寧再次獲得諾貝爾獎,為LIGO發現引力波作出傑出貢獻的德瑞福於2017年3月去世,這並沒有影響其他科學家因發現引力波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也有人給出理由說愛因斯坦沒有第二次拿諾貝爾獎,楊振寧不拿第二次諾貝爾獎也是正常的。愛因斯坦的偉大是超過楊振寧的,他卻只憑光電效應方程拿到一次諾貝爾獎,相對論並沒有獲獎。

其實愛因斯坦沒有因相對論獲獎和楊振寧沒有因規範場論獲獎是有不同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太過超前,嚴重反常識,在發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界一直有人對其表示懷疑。諾貝爾獎一向是比較謹慎的,很可能是因為存在質疑而沒有為相對論授獎。相對論又非常的偉大,不授諾貝爾獎又說不過去,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已經提名愛因斯坦獲獎了。諾貝爾獎方面最後找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愛因斯坦,獲獎理由是「因為他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對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for his services to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這個授獎詞的前半部分比較模糊,愛因斯坦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最大貢獻是相對論,這樣的授獎詞到底有沒有包含相對論?當愛因斯坦領獎時畫風又變了,愛因斯坦主要談論的是相對論,畢竟受眾更關心他的相對論。因此你完全可以說愛因斯坦已經憑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了。反觀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獎時他的規範場論還沒有發揮威力,楊振寧完全可以憑藉規範場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如果有一天楊振寧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前關於他為什麼沒有再次得獎的猜測就會不攻自破,而這一天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諾貝爾獎對獲獎的年齡沒有要求,也沒有對等待時間有要求。諾貝爾獎史上有97歲才獲獎的goodenough;也有1911年發表論文到了1966年才因發現腫瘤誘導病毒而獲獎的勞斯。楊振寧打破他們的記錄也不是不允許。如果楊振寧真的能夠再次獲獎,諾貝爾獎史上將有他的兩項記錄:一個是最快獲獎記錄,一個是最慢獲獎記錄。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人員已經揭曉,到底是哪些人獲得該榮耀呢?那麼,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小編帶你來一起了解。02、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根據家族族譜:「家,邦,克,振」排列,楊振寧為「振」字輩,出生的時候剛好父親在懷寧教書,這就是楊振寧名字的由來。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作為數學家的楊武之經常言傳身教,給楊振寧講授一些知識。也提到過諾貝爾獎,在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獲得該殊榮,未免是一件遺憾。但是楊振寧卻和父親表示,自己以後一定要拿諾貝爾獎,原本以為是童年無忌的一句話,沒想到楊振寧真的兌現了。
  • 楊振寧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什麼還被噴得這麼慘?
    諾組委立馬把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1956年提出宇稱不守恆,1957年即獲得諾貝爾獎,這個獲獎速度,在諾獎史上創下紀錄。可見此發現有多牛逼:「它影響了整個物理學界的方方面面,是囊括了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物理的一個基本革命。」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回歸祖國是心中唯一的夢!
    楊振寧是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主要的貢獻在理論物理學,這跟我們平常人沒什麼關係,而錢學森為我國研製了飛彈、火箭,所以更廣為人知。    其實當年楊振寧先生不回國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當時的美國有著比較先進的設備,而他主攻的方向在中國是難以有建樹的,並且後來楊振寧先生也回到了中國。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恩怨糾葛,諾貝爾獎到底誰的貢獻大?
    楊振寧大名鼎鼎,在35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還有幾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而且其他人在他工作基礎上又產出幾個諾貝爾獎,楊振寧是物理學界大神級的人物,他的成就可以頂級物理學家前十的位置。問題來由楊振寧與李政道之間的恩怨糾葛,一是關於文章的署名問題,誰排第一,誰排二,另一個是諾貝爾獎誰的貢獻大。楊振寧與李政道曾經親密無意,發現宇稱不守恆,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2年後關係惡化,原因有二。
  • 楊振寧透漏:獲得諾貝爾獎後放棄國籍,父親很生氣,沒有原諒自己
    楊振寧博士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因為與李政道博士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世界範圍內知名的物理學家。不過,沒人知道,他風光的背後藏著怎樣的心酸,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楊振寧博士流落異鄉時的故事。
  • 楊振寧對科學做出的貢獻有多大?他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
    楊振寧大家都知道,不過,大多數人可能只知道他獲得過諾貝爾獎,還有那句著名的詩:你是上帝恩賜給我最後的禮物。但楊振寧究竟對科學做出的貢獻有多大、以及他在物理學上的影響程度,很多人就一無所知了,有人這樣評價楊振寧學術上的地位:他是成果豐碩的物理學家,與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處於同一級別,連霍金也望塵莫及。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楊振寧?其實要說大家都不記得李政道,那絕對是誤解了,因為楊振寧和李政道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位華人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楊振寧和李政道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而且他們所研究的領域的絕對硬核級別的四大基本作用力的弱相互作用力下的宇稱不守恆
  • 你知道有多少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嗎?
    說起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楊振寧、李政道、莫言、屠呦呦等幾位的大名,但是華人(包括中國人和華裔外國人)到底有多少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1957年,31歲的他與楊振寧一起,以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交流了1.5小時,卻沒從中獲得有智慧的東西
    不過有位中國人曾有幸和這位科學巨佬見過一面。但是他卻聲稱自己和愛因斯坦交談的一個半小時,卻沒有從中獲得什麼有智慧的東西,這個人就是楊振寧,而他這句話讓旁人聽來也顯得有點狂,然而真是這樣嗎?,細數近100年來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是其中的佼佼者,少有人能媲美他獲得的成就—35歲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後他又同米爾斯共同創造出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 楊振寧是如何獲得諾貝爾獎的?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你迅速搞懂
    這樣的事當然不會真的發生,但是這兩件事都可以用來形容困擾了科學家許久的物理謎題,它們最終成就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諾貝爾獎。1957年,他們因為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成功摘下諾獎。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兩個毛頭小子偏偏就敢質疑這個法則:宇稱真的守恆嗎?這兩個人,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他們也不是要全盤否認宇稱守恆,因為目前來看,除了θ-τ之謎以外,其他物理現象還是完美符合宇稱守恆的,誰也沒發現過鏡像的物質不遵從萬有引力定律的。
  •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國有哪些人獲得諾貝爾
    諾貝爾獎可以手是獎項中最高的,每年有很多學者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在中國也有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獎,那麼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哪些人物呢?一起來看看。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1、楊振寧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楊振寧說,不管是Maxwell還是Faraday,他們的成就都來源於一點:好奇心。吳健雄未獲諾獎待解密在昨天的演講中,楊振寧那句著名的「翁帆和我」被「東大與我」所代替。他雖然第三次走進東大,卻已無數次在心中遺憾:東大傑出校友吳健雄當年同樣應該獲得諾貝爾獎。
  • 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卻受到許多人的誤解
    而楊振寧,他所提出的著名的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這個理論有多麼創新呢。用一句話來形容吧後來的一些物理學家,僅僅依靠作出證明他一些理論中的實驗就能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難以衡量其貢獻,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有何厲害之處?
    ,然後諾貝爾獎分兩次頒給了這位科學家諾貝爾獎。,然而他們兩人居然沒有因此獲得諾貝爾獎。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是因為楊振寧已經憑宇稱不守恆拿過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了,無法在同領域再獲獎。這理由雖然有道理,但其實並不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