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2020-12-04 爾格說歷史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

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楊振寧發問

楊振寧和莫言二人在各自的領域中皆獲得了顯著的成就。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後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多年來一直助力於推動中美文化交流,為促進中美兩國建交和兩國人才交流以及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本名為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是著名的中國當代作家。

在節目上,楊振寧問莫言,我們倆的出身不同,我是大學教授的兒子,你是農民的兒子,站在諾獎的頒獎臺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發問後,楊振寧談了談自身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隨即把話頭引向了莫言。雖說楊振寧問的問題十分尖銳,但也不能說是故意刁難莫言。

也許只是單純的好奇莫言當時領獎的感受才發問,並不是有意挖苦他。

楊振寧的發問純屬好奇,但在世人眼裡可能是故意挑事。開頭提到出身不同,其實不一定是諷刺莫言,而是覺得他身為農民的兒子還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諾貝爾獎,實在是讓人欽佩。雖說楊振寧並未包藏壞心,但提的問題實在讓人難以回答,稍有不慎就會落人話柄,一生清譽盡毀。

在筆者看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問題,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一個人出身的高低並不會決定這個人以後的高度。出身高的人也會驕傲自滿導致失敗,出身低的人也會發奮圖強最終走向成功。人不能因為出身就被早早下了結論,不論出身高低,都應該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行,走上巔峰。

莫言機智應答

面對如此尖銳的提問,莫言不慌不忙地回答說自己覺得跟任何人都不一樣,因為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頒給中國籍作家。莫言還說道,自己站在領獎臺上時是作為一個觀察者,在看國王、王后以及他們兩個漂亮的女兒。

話音一落,臺下掌聲雷動。莫言巧妙的回答了楊振寧的問題,避開了出身的不同,並將問題擴大到了國家之間的不同。又說自己是個觀察者,一番風趣幽默的話將現場緊張的氣氛化解,可謂是機智過人。

多年來的寫作經驗,莫言在運用語言上早已出神入化,不少業內人士對莫言的評價都頗高。例如作家李靜宜評價莫言,說他是才華橫溢的作家,透視社會人生和歷史的視角,語言恣肆狂放,好像掩抑不住內心洶湧澎湃的要表達的東西。

莫言的作品的主旨思想大多數為鄉土情懷、解構正史、反人性批判、批判退化以及批判欲望。因為有著多年的農村生活經歷,莫言總能以自身獨特的寫作手法和強大的想像力表達出中國城市與農村的真實情況。

筆者認為,出生於農村並不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或者說人人都不必為出身而自卑,因為沒有人能選擇出身,我們能選擇的只有自己的未來。出身於農村,也許是在起跑線上輸了一截,但是誰能預料到今後的發展?早知道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76年,莫言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在四年時間裡,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將圖書館裡的書籍都看了個遍,深厚的閱讀經歷也為他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基礎。1981年5月,莫言首次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

1986年,莫言發表《紅高粱》,文中描寫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民間抗日故事,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的歷史,讚頌了民族大義以及弘揚了民族精神。在當時,《紅高粱》還引起了文壇界的轟動。

努力最終有收穫。莫言在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更是憑藉其作品《蛙》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蛙》是莫言醞釀十餘年、耗費無數心力創作出來的長篇小說,以中國近60年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通過主人公萬心五十多年從事婦產科工作的人生經歷,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在高密東北鄉艱難推行的過程。

古人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在莫言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莫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出身並不能左右命運,出身農村也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同樣,阿里巴巴的創始者馬雲也是從一個普通人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地位,同為無出身無資歷的窮小子,但其成就卻不同於常人。

筆者認為,金子在哪都會發光。對於人來說,出身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出身的高低貴賤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只要有著堅定的信念,誰能笑到最後也不一定。

小結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歷史上有著不少出身低微卻依靠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的人。朱元璋出身貧苦,卻建立了明朝,陳涉雖為農民,卻有著「鴻鵠之志」,領導著百姓推翻秦王朝,劉邦雖出身於普通百姓,卻成了一代君王,反觀出身高貴的項羽剛愎自用,最終自刎於烏江。由此可見,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古往今來,有太多出身平凡卻走向成功的人。而這些人與常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甘於平凡,他們想要闖出一番天地,想要建功立業揚名立萬,因為有志向,在前進的道路上也不會覺得迷茫。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煉,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人人都能突破命運的桎梏,像陳涉那樣有著自己的「鴻鵠之志」,也能走向人生的巔峰。

相關焦點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有爭議的獎項,但獲得者的文學創作能力未必很差。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有些人認為自己出身高貴,以此來質疑他人的卑微出身,這真的有意義嗎?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諾貝爾獎是實力者的競技場,當初是瑞典化學家諾貝爾設立的,他在遺囑中寫道:將我的財產變作基金,用基金的利息獎勵為人類做出大貢獻的人。諾貝爾獎被認為是目前最具權威性的專業獎項。
  • 2位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提出一問題,莫言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
    諾貝爾獎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科學獎,而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意味著獲獎者是自己領域的佼佼者,1957年,35歲的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55年後,57歲的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京華時報記者 王儉 攝/視頻   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是用於獎賞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經濟、和平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全球著名獎項,是多少科學工作者、文學創作家等其他包含領域的人夢寐以求的最終成就。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參與評選,堪稱臥虎藏龍,競爭激烈,而在這其中,中國歷史上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大才也是屈指可數,前有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後有文學家莫言,屠呦呦。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羅伯特·威爾遜當你獲得諾貝爾獎,那麼大概在11月份的時候,頒獎委員就會打電話給你訂頭等艙機票,然後等你下了飛機,就有瑞典大使館的人來迎接你,給你賓至如歸的感覺。那麼,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小編帶你來一起了解。02、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根據家族族譜:「家,邦,克,振」排列,楊振寧為「振」字輩,出生的時候剛好父親在懷寧教書,這就是楊振寧名字的由來。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那麼大概在11月份的時候,頒獎委員就會打電話給你訂頭等艙機票,然後等你下了飛機,就有瑞典大使館的人來迎接你,給你賓至如歸的感覺。、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楊武之博士回國後,曾經有人邀請他加入美國國籍,但是都被他拒絕了。楊武之始終只有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祖國是我的母親」。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貝爾文學獎之後,在2015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一在還技術文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又一次深入的走到了我們中國人的目光中,那關於諾獎到底有哪些我們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
  • 楊振寧算在我國諾獎得主裡面?別為了一個諾獎,臉都不要了
    2020年諾貝爾獎主要獎項已經公布,美國有2人獲得生理學和醫學獎,1人獲得物理學家,1人獲得化學家,1人獲得文學家,共5人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項,成為最大贏家。放眼整個諾貝爾獎生涯,美國一樣是最大的贏家,有超過377人獲獎,領跑全球。反觀我國,目前只獲得了1項生理學獎,1項文學獎。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莫言獲諾獎的第一感受:我配得這個榮譽嗎?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莫言雖然語氣平和,卻略顯謹慎,話語不多,讓你很難窺探出他處於這種喧鬧中,除了疲倦,還有什麼其他心情。得知消息,幾小時後才平靜為什麼驚奇呢?就是因為全世界有這麼多優秀的作家,怎麼會輪到我頭上呢?……我配得這個榮譽嗎?我就很惶恐。
  • 繼莫言後|2020年諾貝爾獎頒發還有一個多月,誰能脫穎而出
    因為科學類是很多人都不很熟悉的,即便他們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不知多少年後仍然無法普及大眾,只有諾貝爾文學獎好預測,也好理解。楊振寧和莫言在一場活動上說過相似的話,莫言先說,楊振寧先生的物理獎充滿了深奧的概念,我也希望下輩子能學習物理。同時莫言說;文學方面因為沒有門檻,根據生活經驗是大家都能懂的,而且作品打動了一部分人,就會被那一部分人認可。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對比我國諾獎得主的個人情感和閱歷,屠呦呦是個傳奇,但他最痴情
    但這影響人家獲得諾貝爾獎了嗎?影響人家為國爭光了嗎?而屠呦呦的丈夫,則是她青梅竹馬的初中同學,後留學蘇聯,是屠呦呦背後永遠支持她的守護神。只有無聊的傻×才去利用這些東西故意拉深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有那功夫不如去做學問了。你認為有用你就用,你認為沒用就不用,有什麼好爭論的呢?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美國迄今有諾貝爾獲獎者幾百人,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莫言。 在任何一個國家,像莫言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被當作國家的瑰寶,人民的榮耀。但在我國,對於莫言的質疑卻從間斷過。為什麼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偉大作家在我國卻不是那麼受歡迎呢?原因也很簡單。
  • 諾貝爾獎背後的數據你知道嗎?中國又有幾個諾獎?來西瓜視頻了解
    但是你知道嗎?吉野彰,日本歷史上2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也是這「第二個科學基本計劃」頒布後的第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什麼是第二個科學基本計劃?這是日本政府在2001年3月份頒布的一項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五十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但是自2001年至2019年19年內,日本共有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以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驚人速度發展,震驚了世人。那麼你了解諾貝爾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