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2020-12-06 騰訊網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

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1、文藝界的評價

不管人們對於莫言的作品如何爭論,然而身為大作家的劉震雲對於這個很嚴肅的問題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回答。

一向以高情商著稱的劉震雲在關於莫言作品的問題上也沒有讓人們失望。記者多次追問他對於莫言獲獎有什麼感想,劉震雲不勝其煩,最後說到這就好比新郎新娘結婚,最後問他洞房花燭夜是什麼感覺。一個幽默的回答讓人掩面一笑又不失尷尬。

但是作為文藝名人的陳丹青可就不像劉震雲如此委婉搞笑了,一向以犀利著稱的他在關於這件事上也展現出了十分犀利。在莫言備受矚目獲獎後,他說出了這樣的話,他說他沒有閱讀過莫言的作品,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不大,是諾貝爾委員會識時務了。

這句話讓人們乍一聽能夠感到渾身不痛快,更何況是剛剛得獎的莫言呢。他的作品在他們的圈子裡不被一些文人所認可,不過陳丹青說他沒有看過莫言的書,這恐怕不是事實,還有可能看過一些,不然如何評判莫言小說的優劣高下。之所以說沒看過,無非是要顯示自己的孤傲,而此時的莫言選擇了沉默,他對於文人的責難,網友的謾罵都選擇了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時候不爭辯才是最好的回應。

2、陳丹青的話中有話

和莫言出自同一個時代的陳丹青有著不同的經歷,莫言從小吃慣勞苦,見慣了貧窮已與災害,寫一些現實的作品對他來說是他的必經之路;而陳丹青的專業卻是油畫,在年少時期他的作品價值就已已遠遠超過一些歐美作家,雖然在這之後,他無法再超越原有的巔峰,就和像餘華一樣,《活著》之後沒有哪本書比《活著》更為深刻。兩人生長環境的差異,就註定他們對於作品的理解有著不同。

看似陳丹青說到莫言獲獎是組委會"識時務"了,這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又是對莫言的讚賞,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國際地位提高中國作家的作品被世人看到了。但陳丹青的話太過於犀利,以至於讓人們忘了其中的其他意思。

文壇老將王蒙亦不服老,多年前看了莫言一篇中篇後說過:

莫言的長篇小說,我大部分都沒看過,但我清楚記得,1985年莫言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一篇中篇小說叫《爆炸》,我看完後非常激動,我到處跟人說,我那時候剛過50歲,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過,但看完莫言這篇小說後,我得承認我老了。

對於莫言獲諾貝爾獎,文學論壇上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但餘華卻力挺好友,他曾說莫言最差的作品也比茅盾文學獎大部分的好。能讓一向謙遜的他說出這種話,莫言的文學實力可見一斑。但也仍有人認為,莫言的作品大都描寫中國舊社會的陰暗,腐朽,以及人們的痛苦生活。

很多人都認為陳丹青欠莫言一個道歉,畢竟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人人可得的,不然近百年來,也才一共出了108位文學得主。作家的文字都是內心真實的獨白,都是來自於社會現實又高於社會現實的描寫,通過一種藝術手法,將荒誕的,古怪的,真實的社會現實躍然於紙上,並反映出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從家鄉山東高密為出發點,一部部反映真實農村情況的小說從莫言手上展開,從這裡也可得知莫言的作品實在是有多紮根於農村大地了。

人們對於莫言的作品有褒有貶,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於他的作品有著不一樣的見解。

王蒙亦是如此,同樣是身為文學批判的人,他對於莫言的作品有著與陳丹青不一樣的理解,陳丹青是完全的貶,這位王蒙是誇。他曾說到,看完莫言的小說後,他得承認他老了。這又是對莫言作品極大的鼓舞和肯定。

總結

俗話說有花自然香,金子總會發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為作家,內心是需要無比強大的,因為你不知道你的作品是否可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即使你想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但偏偏會被人們所誤解。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間的沉澱,好的作品就會像金子一樣,總有一天會熠熠生輝,至於人們的各種爭議與謾罵,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消散而消散,畢竟沒有誰的作品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曾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如果說諾貝爾獎是一頂沉重的桂冠,那麼《晚熟的人》正是這樣一部脫去「桂冠」的作品,莫言這次打破「諾獎魔咒」、回到寫作本身的嘗試是否成功,還留待讀者們的檢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陳丹青: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確實,如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莫言這個人。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大約1983年,他開始發表小說,主要作品有《小夜曲》、《浮世畫家》和長篇小說《被掩埋的巨人》等,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日本寡婦、日本畫家……石黑一雄的不少作品都以主人公的回憶為線索,他也總能運用驚人的想像力在其中侃侃而談。此前,曾有文章指出,石黑一雄喜歡的日本作家只有村上春樹一位。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貝爾文學獎之後,在2015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一在還技術文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又一次深入的走到了我們中國人的目光中,那關於諾獎到底有哪些我們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一、高額的獎金獲得諾獎之後,首先獲得的是獎牌證書以及獎金這三樣,雖然說在各個領域的大佬已經不再缺錢,但是獎金仍然是人們最關注的部分。
  •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 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突破  「搶購莫言」凸顯諾獎效應  10月11日,莫言獲獎伊始,眾多業內人士,都就這一事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發表看法,比如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就表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世界性的文學獎項,是中國文學改革開放30年來一個很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象徵。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其寫作風格以「大膽新奇」著稱,擅以魔幻現實主義融合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創作出了一批帶有先鋒色彩的獨特作品,一部《紅高粱家族》引起了文壇的轟動,憑藉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作家。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喜愛文學的人會崇拜莫言,感覺文學無濟於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別人挑逗。同樣是諾貝爾獎,科技類獎明顯被大眾頂禮膜拜,而輪到文學獎時,則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大家認為莫言的作品醜化了中國人,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他醜化了國人,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才得了諾貝爾獎。甚至連我國的許多同行名人也發出酸溜溜的聲音。 劉震云:莫言獲獎之後,好多人問我的感受。這就好像我哥娶了嫂子,別人問我感覺怎麼樣?莫言能獲獎,至少說明中國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非好即壞,褒貶不一,越來越能「定位」莫言和當代文學了。 自從2012年我國作家獲得諾獎之後,先是全民狂歡,然而面對莫言時,卻夾雜著質疑,很快就成了大眾質疑,各種聲音此起彼伏,這個過程筆者記得清清楚楚。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莫言在2012年的諾獎折桂也完成了精神祛魅,此後誰得諾獎越來越不值得關心,除非是村上春樹。曾經,諾獎一出洛陽紙貴。如今卻好似投入湖中的一個小石子,蕩起幾圈漣漪,就歸於平靜了。阿喀琉斯的勝利諾貝爾文學獎又「爆冷」了,這麼念叨有附庸風雅的嫌疑。
  • 環球時報:達賴劉曉波獲諾獎給中國留下尷尬
    更重要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以往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但中國社會對諾貝爾文學獎以及對各項諾獎的看重似乎擋不住。我們沉浸在西方文化軟實力的包圍中,我們今天很難搞清對西方獎項的關注和在意究竟是怎麼回事。此前達賴、劉 曉 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兩個獎傳達過來的不友好甚至敵意十分清晰。諾貝爾獎留給中國主流社會的最直接記憶就是尷尬和不舒服。
  • 楊振寧算在我國諾獎得主裡面?別為了一個諾獎,臉都不要了
    2020年諾貝爾獎主要獎項已經公布,美國有2人獲得生理學和醫學獎,1人獲得物理學家,1人獲得化學家,1人獲得文學家,共5人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項,成為最大贏家。放眼整個諾貝爾獎生涯,美國一樣是最大的贏家,有超過377人獲獎,領跑全球。反觀我國,目前只獲得了1項生理學獎,1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