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2020-12-04 讀文匯

陳丹青是一個相當犀利的人,也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在很多的事情上,他都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不是那種喜歡說好話的人,他很率直,好就是好,不好便是不好,很清醒,也很真實。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確實,如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莫言這個人。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文學發展得並不差,文人騷客數不勝數,但是,卻一直都不受國際的認可(畢竟,那些古文他們也是看不懂的,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種美,不是外語可以翻譯得出來的)。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確實是在這個方面將我們國家的空白填補。

不過,包括陳丹青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情「不可靠」。莫言的書籍,以《豐乳肥臀》、《蛙》、《檀香刑》等為代表,前面兩部主要是對母愛的描寫,雖說書籍的名字看不出來。組委會稱,莫言的作品,帶著「魔幻現實主義」,既有歷史,也有當代的社會,將兩者結合得相當好。陳丹青並沒有直接對莫言的作品進行評價,只是,在他的看法中,這個「諾貝爾獎」的頒發,並不是單純的看個人的水平高低,而是有更多其他的原因。

首先,諾貝爾獎在舉辦的100多年間,向來都是給這個頒獎,給那個頒獎的,但是,一直都不曾給中國頒發過什麼獎。但是,隨著我們國家在綜合實力上的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穩步的提升,已然是不可忽視的了。作為一個大國,他們一直忽視並不是可取的,所以,他們必須得表現出來,自己是在關注中國的。在這個時候,讓中國獲得一個諾貝爾獎,便也就從某個程度上說明,他們在關注著中國。所以,得獎的是誰,那並不重要,只要是中國的就行。

其次,陳丹青覺得,莫言的書很符合西方人的審美。為何這般說?因為,組委會的人將莫言的書定義為是「魔幻現實主義」,魔幻?這基本上就是西方的風格了。在莫言的書中,描繪了很多黑暗的東西,比如說,在《檀香刑》中,就虛構了很多的殘忍刑罰,其中「檀香刑」更像是歐洲中世紀時候的「木棍刑」。在很多書中,帶著邪惡的色彩。

為此,很多人說,莫言的作品,有些抹黑中國的形象了。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難看到那些美好與繁榮的東西,只有那些黑暗的披露。甚至有人說,他這是在故意地迎合西方的審美。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莫言的書讓人感受得到真實,也很能引起人們的思考。

總而言之,這諾貝爾獎的評判自有標準,畢竟,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不得不承認的是,莫言將我們國家在「諾貝爾文學獎」上的空白給填補了,期待下一個吧!

相關焦點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陳丹青評價莫言的話太酸,認為他只是運氣好,才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自從木心先生的作品出版了之後,我買了幾本來看,才知道了陳丹青,原來是他的學生,還是一位畫家,在國外辦過幾次畫展,小有名氣,算不上一流的大藝術家。當然諾貝爾獎還是有他的局限性,這一點是很明顯,畢竟早年間一直是頒發給歐美作家,對於亞洲文學置之不理。即使是頒發給印度的泰戈爾,也是由於他使用英文寫作,這與亞洲文學好像沒有多少關聯。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這3個作家給出了不同的評價,你更認可誰
    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燭夜,別人問我感覺怎麼樣。搞文學的都比較豪邁,個性粗獷傲氣,老牌作家劉震雲也不例外,他並沒有記恨,也並沒有像外界所言的文人相輕。感情劇本做多了,能笑著說絕不橫眉登目。還頗有趣聞的打了個「低俗」的比方。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自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距今已過了119年,在這一百多年當中,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為諾貝爾獎而奮鬥,許多得獎的人都會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歡迎 但是在這百年來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非常少,其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是屠呦呦,而是莫言,作家莫言憑藉長篇小說《檀香刑》《蛙》《豐乳肥臀》獲獎,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
  • 1000個人眼裡,就有1000個莫言
    有人問:陳丹青那句「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怎麼理解?既然沒讀過,還說個屁!哪怕你嘗過半坨紅燒肉,你詛咒發誓說豬肉比屎還難吃,我們也不會說你只知道吃屎;但你連豬肉都沒有吃過,卻直接說豬肉比屎難吃,我當然只能說你是吃屎長大的了,不然腦子裡怎麼不裝腦子只裝屎,基本的邏輯都沒有呢。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美國迄今有諾貝爾獲獎者幾百人,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莫言。 在任何一個國家,像莫言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被當作國家的瑰寶,人民的榮耀。但在我國,對於莫言的質疑卻從間斷過。為什麼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偉大作家在我國卻不是那麼受歡迎呢?原因也很簡單。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言外之意也是說莫言獲獎不代表他是中國最「牛」作家。接下來還有話語權較重的陳丹青,陳丹青也是典型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他的暗示下,莫言的文學獎成了「可憐蟲」。陳對公眾說:我沒用看過他的東西,但知道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追加否定砝碼;他(莫言)獲獎是「諾貝爾」識時務了。
  • 莫言的作品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才獲得諾貝爾獎!真是這樣?
    有人說莫言的作品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才獲得諾貝爾獎,真是這樣嗎?莫言的作品是「單元」的,一味地記敘中國社會與人的「假惡醜」。任何社會與人都是「多元」的。可莫言卻偏執地「單元」描繪,絕少反映社會與人的「多元」與複合性。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曾與莫言一邊喝威士忌一邊談小說莫言獲諾獎,馬悅然非常支持,「他的短篇小說特別好!我之所以喜歡莫言,是因為他非常會講故事。2004年,《上海文學》雜誌刊登了他的小說《九段》,非常短,只有一兩頁,我見識到莫言對文字的掌握是何等高超。」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第一人,為啥還被人辱罵貶低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啥還有那麼多人去貶他酸他,這是為何? 我曾經問過在農村生活的奶奶,莫言書裡所說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是的!對於我們出生在地地道道文化和經濟都貧瘠得如同死水的農村人來說就是現實。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京華時報記者 王儉 攝/視頻   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把素描當水彩玩,被質疑是電腦畫,陳丹青:國內罕見的好作品
    好的素描作品能給人一種藝術的靈感,尤其是那些抽象派的素描,真正的大師並沒有幾個,這也是很多繪畫學者希望自己能夠達到的一種境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組素描作品,與普通的素描作品不一樣,下面這些作品是打破了普通素描,把繪畫的新元素給創作了出來。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知名評論家白燁表示,該作家主要作品在2011年前後就陸續譯成中文在國內相繼出版,但在文學圈和讀者中都影響不大,「我們對他較為陌生,還需要好好閱讀他的作品再發表看法」。
  • 莫言是否因為中國人被損壞得到諾貝爾獎?為何跳槽?是嫉妒嗎?
    作者莫言是「叫醒」的人。莫言的壽命生活經驗是寫作源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莫言作品中強烈的鄉土氣質可能得益於他的段時間鄉村生活。那個時代的艱難困苦深入莫言的骨髓,成為他獨特的人生經歷,並且莫言誠實地將這種經驗融入他的作品中。
  • 莫言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語文教材不選錄他的作品
    但是自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至今,沒有任何一篇作品被選中作為語文課本內的文章,這是為什麼呢?莫言的文章和寫作風格極具個人特色,他奉行暴力美學,作品中出現大量的粗俗詞彙,寫作風格講究的是「審醜」。他的作品雖然描寫的是村莊的故事,但他筆下的村莊與美好毫無關聯,他所描寫的全都是社會最陰暗、醜惡、不堪的「另類村莊」,而小小的農村同樣也是社會的縮影。
  • 莫言獲「諾獎」因作品迎合西方?獲獎8年來,他這樣回應外界!
    作家莫言是第1個獲得,當然獲獎之後,莫言也受到了很多外界的質疑。論秦莫言的文學功底,毫不誇張的說,他是當代小說家中最有魅力的說故事的人之一,宏大的敘事,現如今已經不多見30多年的寫字生涯,近40部作品,讓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鄉村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