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是一個相當犀利的人,也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在很多的事情上,他都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不是那種喜歡說好話的人,他很率直,好就是好,不好便是不好,很清醒,也很真實。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確實,如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莫言這個人。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文學發展得並不差,文人騷客數不勝數,但是,卻一直都不受國際的認可(畢竟,那些古文他們也是看不懂的,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種美,不是外語可以翻譯得出來的)。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確實是在這個方面將我們國家的空白填補。
不過,包括陳丹青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情「不可靠」。莫言的書籍,以《豐乳肥臀》、《蛙》、《檀香刑》等為代表,前面兩部主要是對母愛的描寫,雖說書籍的名字看不出來。組委會稱,莫言的作品,帶著「魔幻現實主義」,既有歷史,也有當代的社會,將兩者結合得相當好。陳丹青並沒有直接對莫言的作品進行評價,只是,在他的看法中,這個「諾貝爾獎」的頒發,並不是單純的看個人的水平高低,而是有更多其他的原因。
首先,諾貝爾獎在舉辦的100多年間,向來都是給這個頒獎,給那個頒獎的,但是,一直都不曾給中國頒發過什麼獎。但是,隨著我們國家在綜合實力上的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穩步的提升,已然是不可忽視的了。作為一個大國,他們一直忽視並不是可取的,所以,他們必須得表現出來,自己是在關注中國的。在這個時候,讓中國獲得一個諾貝爾獎,便也就從某個程度上說明,他們在關注著中國。所以,得獎的是誰,那並不重要,只要是中國的就行。
其次,陳丹青覺得,莫言的書很符合西方人的審美。為何這般說?因為,組委會的人將莫言的書定義為是「魔幻現實主義」,魔幻?這基本上就是西方的風格了。在莫言的書中,描繪了很多黑暗的東西,比如說,在《檀香刑》中,就虛構了很多的殘忍刑罰,其中「檀香刑」更像是歐洲中世紀時候的「木棍刑」。在很多書中,帶著邪惡的色彩。
為此,很多人說,莫言的作品,有些抹黑中國的形象了。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難看到那些美好與繁榮的東西,只有那些黑暗的披露。甚至有人說,他這是在故意地迎合西方的審美。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莫言的書讓人感受得到真實,也很能引起人們的思考。
總而言之,這諾貝爾獎的評判自有標準,畢竟,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不得不承認的是,莫言將我們國家在「諾貝爾文學獎」上的空白給填補了,期待下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