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獎」因作品迎合西方?獲獎8年來,他這樣回應外界!

2020-12-05 阿瑞德讀書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文學性的獎勵可能是創作生涯中最大的鼓勵。在國內我們熟知的有茅盾文學獎,在世界級別有諾貝爾文學獎這兩個獎項對於作家來說可能是至高的榮譽。作家莫言是第1個獲得,當然獲獎之後,莫言也受到了很多外界的質疑。

論秦莫言的文學功底,毫不誇張的說,他是當代小說家中最有魅力的說故事的人之一,宏大的敘事,現如今已經不多見30多年的寫字生涯,近40部作品,讓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鄉村史的發展。

有人說憑藉著這些作品,莫言獲得10次茅盾文學獎都不過分,當然,也有部分的學者質疑莫言的作品,當時莫言獲得諾貝爾巖的作品中,有很大程度上在迎合西方讀者或者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判者的口味。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很多個性十足的壞人,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社會的黑暗面,有些人認為莫言的水腫還不足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他作品中的中國世界好像被扭曲了一樣,充分的展示著社會的黑暗面,野蠻,愚昧,陰暗,腐敗,墮落等等這一系列的揭露,讓我們看到了莫言作品中犀利的作者觀點。

可能正是因為這一個原因,很多的專家學者認為,莫言的作品中是在故意迎合西方讀者的口味。當然諾貝爾文學獎評判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體系,但是對於我們讀者而言,每一個人的文學喜好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歡作品中揭露的黑暗,有些人喜歡作品所傳達的精神。

前段時間作家莫言也開通了自己的抖音帳號,在視頻中他宣傳著自己的小說集《晚熟的人》,在這篇作文集中才讓我們真正地了解到了莫言,當然在這部作品中,他也第1次面對外界的質疑,做出了自己的回應。

在這部小說集中,莫言借書中的人物調侃道:「你的小說除了你沒一個好人,我要告你誹謗呢。」其實從這句話中我們也能夠看到作者莫言對於外界質疑的回應,當然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他是有使命感的,只有帶著使命感去寫作,才能讓我們了解一個真實的世界,記錄一個時代的變化。

作為讀者,你是如何評價莫言的呢?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面對外界質疑的回應的呢?

相關焦點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莫言的作品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才獲得諾貝爾獎!真是這樣?
    有人說莫言的作品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才獲得諾貝爾獎,真是這樣嗎?莫言的作品是「單元」的,一味地記敘中國社會與人的「假惡醜」。任何社會與人都是「多元」的。可莫言卻偏執地「單元」描繪,絕少反映社會與人的「多元」與複合性。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當時無數的人瘋狂地購買他的獲獎作品《蛙》,當然不僅僅是這樣,出版社也開始出版他的作品合集,一時之間,莫言的作品成了閱讀熱潮,讓許多人追捧。而當時還有不少的商人去請莫言去做講座,給自己的公司購買了大量的他的作品,完全就是想要給自己引一波流量。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大家認為莫言的作品醜化了中國人,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他醜化了國人,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才得了諾貝爾獎。甚至連我國的許多同行名人也發出酸溜溜的聲音。 劉震云:莫言獲獎之後,好多人問我的感受。這就好像我哥娶了嫂子,別人問我感覺怎麼樣?莫言能獲獎,至少說明中國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
  • 海巖:很多人對莫言一無所知 他獲獎絕對有政治性
    也有媒體開始討論,「後諾獎時代」的中國文學將是怎樣一種圖景?近日,作家海巖、蔣方舟走進了北京師範大學,和眾多學子一起討論起他們眼中的「後諾獎時代」 。「像莫言這樣在文學界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家,包括我熟悉的很多人之前對他都一無所知,由此可見現在嚴肅文學是多麼小眾。 」談話中,海巖對當前嚴肅文學的處境很不樂觀。
  • 環球時報:達賴劉曉波獲諾獎給中國留下尷尬
    更重要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以往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但中國社會對諾貝爾文學獎以及對各項諾獎的看重似乎擋不住。我們沉浸在西方文化軟實力的包圍中,我們今天很難搞清對西方獎項的關注和在意究竟是怎麼回事。此前達賴、劉 曉 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兩個獎傳達過來的不友好甚至敵意十分清晰。諾貝爾獎留給中國主流社會的最直接記憶就是尷尬和不舒服。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此前,每年諾獎結果一出,大家就開始盤點中國作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的「意難平」故事: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兩次提名皆無果、胡適沒有進入1957年的最終「短名單」、老舍是1968年入圍的第一名、沈從文在1988年非常接近獲獎。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2009年,莫言憑藉長篇小說《蛙》進入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視野。2012年8月歐洲「全球博彩」公司(Unibet)公布了諾貝爾文學獎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以1賠5.5位列第一,而日本諾獎熱門村上春樹則以1:8的賠率緊隨其後。莫言賠率第一,引發國內外媒體及作家熱議。瑞典最大日報《每日新聞》、德國《波茨坦新聞報》等外媒紛紛表示看好莫言,而麥家、崔永元等國內文化界人士也紛紛力挺。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知名評論家白燁表示,該作家主要作品在2011年前後就陸續譯成中文在國內相繼出版,但在文學圈和讀者中都影響不大,「我們對他較為陌生,還需要好好閱讀他的作品再發表看法」。
  •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 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突破  「搶購莫言」凸顯諾獎效應  10月11日,莫言獲獎伊始,眾多業內人士,都就這一事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發表看法,比如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就表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世界性的文學獎項,是中國文學改革開放30年來一個很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象徵。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喜愛文學的人會崇拜莫言,感覺文學無濟於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別人挑逗。同樣是諾貝爾獎,科技類獎明顯被大眾頂禮膜拜,而輪到文學獎時,則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這事從莫言獲獎最能看得出來,莫言獲得諾獎後,國人先是大喜過望,然後迅速陷入種種苛責。莫言本人也跟著大眾讀者經歷了一把過山車。首先諾獎是世界性榮耀,是全球文化人翹首以待的文學殿堂,這個自不必說。從1900年開始頒發第一屆獎項開始,它就備受關注,誰讓別的國家沒有能力打造影響全世界的文學盛事呢。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和陳文芬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馬悅然也再次成為文學圈熱門名字。他不僅是有名的漢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而且是唯一懂中文的評委。他負責推薦中國文學,更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老師。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獲  獎8年,  為何他的作品從不  收錄進  語文  書  文:一方一言  莫言這位作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謂是為國爭光了,因為在2012年時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作家,這足以證明他的文學實力。
  • 莫言受聘北師大寫作中心主任 曝諾獎獎金存著沒花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昨日舉行,作家莫言成為該中心主任。莫言說,自己的諾獎獎金還沒花,正存著,而對於之前要用來買房的說法,他表示還在看房。   如今面對北師大成立的寫作中心,莫言認為這是觀念上的進步,即便受邀而來的作家每天不講課,只是在校園裡走來走去,也是一件好事。雖然看上去這是賠本生意,但在過程中可以賺到很多。「就像以前同學們的校友蘇童,是要花錢在校園裡走來走去的,但是現在需要給他錢讓他走來走去。同學們也努力在校園裡走來走去,早日變成可以因此而賺到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