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中國作家莫言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證書及金質獎章。隨後,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行的諾貝爾晚宴,與大約1300名客人一起共同慶祝這一榮耀並發表5分鐘左右的獲獎感言。瑞典公共電視臺SVT1臺以及諾獎官方網站對頒獎典禮進行了直播。
11點25分,頒獎儀式在瑞典王室樂曲《國王之歌》的樂曲聲中拉開帷幕,隨後,交響樂團演奏了莫扎特的D大調進行曲。11點34分,國王一家盛裝出場,在領獎臺右側落座。稍後,本屆諾獎獲獎者在樂曲聲中入場,國王一家起立,歡迎獲獎者入場,獲獎者於領獎臺左側落座。頒獎典禮名流雲集,包括上屆文學獎得主特朗斯特羅姆及夫人莫妮卡在內的各界精英受邀出席。
在領獎人逐一登上領獎臺落座後,諾貝爾基金會主席馬庫斯·斯託爾克(Marcus Storch)發表致辭,歡迎獲獎者來瑞典參加頒獎儀式,並且介紹了諾貝爾獎的歷史、發展、責任及使命。
斯託爾克致辭完畢後,交響樂團演奏了柴可夫斯基《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波蘭舞曲。
隨後,每個諾貝爾獎項評選委員會的代表分別介紹了獲獎者的成就並依次邀請獲獎者上臺從國王手中領獎。頒獎順序依次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及醫學、文學、最後為經濟學獎。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稍早已於挪威舉行。
為莫言介紹的是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提名小組主席佩爾·瓦斯特伯格,他介紹說,莫言是個詩人,粉碎了陳腔濫調,讓茫茫人海中的個體得以升華,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類存在的全部。
12點3分,致辭完畢後,瓦斯特伯格說,「莫言先生,現在我代表瑞典學院,邀請您舉步上前,從尊敬的瑞典國王手中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全體觀眾起立,莫言走上前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證書和獎章。
整個頒獎典禮持續了一小時二十分鐘。典禮結束後,莫言隨同其他客人一起,移步斯德哥爾摩參加皇家晚宴。獲獎人今日將前往諾貝爾基金會商討獎金轉帳的具體事宜。
- 授獎詞節選
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莫言是個詩人,他……讓茫茫人海中的個體得以升華。
他以俏皮而難以掩飾的輕快口吻,揭示人類存在的極端陰暗面,幾乎無意識地就找到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形象。
高密東北鄉收藏著許多中國民間故事與歷史往昔,但只有極少真正意義上的旅程得以超越這些,描述出一個愛善與邪惡皆有超乎尋常之能量的地方。
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類存在的全部,他對大自然有了不起的描繪……他描寫英雄、戀人、拷打者和強盜——他尤其擅長描寫堅強不屈的母親形象。
莫言的故事裡帶有神話與寓言的偽裝,但到頭來他卻顛覆掉這一切。
莫言採用了源自神話與民間故事的誇張、模仿與派生手法。
何時曾有如此史詩式的春潮席捲過中國與世界?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學與一個聲音對話,這個聲音足以湮沒大部分的同行者。
- 現場細節
現場奏響《中國舞曲》
12月10日,2012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不同於一般的頒獎典禮,這是一場皇室盛宴。
頒獎
瑞典國王率王室成員
今年,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大約有1570人蒞臨現場,觀看本屆諾獎得主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證書及金質獎章。臺上就座的有95人,其中有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成員、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委員會成員、諾貝爾基金會成員和前諾獎得主。坐在最前面的就是本屆諾獎得主和王室成員,包括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王后西爾維婭,女王儲維多利亞,王子丹尼爾,卡爾菲利普和公主瑪德萊娜。莫言則就座第一排左數第七位,與日本科學家比鄰而坐。
音樂
現場奏響《中國舞曲》
授獎儀式在聖歌《國王之歌》中開啟,每位獲獎者領獎時,都配有為其專門選擇的樂曲,莫言是第四位領獎者,在領獎之後,現場奏起了丹麥劇作家卡爾·尼爾森《阿拉丁組曲》第四曲《中國舞曲》。
證書
抽象派藝術家訂製
每屆諾獎得主的獲獎證書都有專人設計,今年為莫言設計的是瑞典畫家、雕塑家約翰·斯滕堡(John Stenborg),約翰出生於1957年,風格抽象、前衛,2011年他被選入皇家藝術學院。
排場
17000朵鮮花
今年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被鮮花簇擁,鮮花溫暖的顏色和現場溫暖的陽光交相呼應。舞臺前端是用明亮顏色的玫瑰鋪就的花床,後方則被康乃馨、玫瑰等花圍起各種大小花環。舞臺中央,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頭像後面,一座由6000朵花組成的花牆升起。而整個會場共有17000朵鮮花。
- 主席致辭
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我們嘉獎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
新京報訊 諾貝爾基金會主席馬庫斯在昨日的諾獎頒獎典禮演說中稱,諾貝爾獎對於獎項的選擇打開了一個關於自然和人性的廣闊領域。「其中涉及了掌管我們物質世界的法律和力量,探究這個世界究竟如何由不同的元素和生活在不同組織中的不同生命來構築。這涉及了人類如何描述其周遭的環境和內在的生命,他們如何克服衝突和差異。諾貝爾獎融合了科學、文學、和平,這讓他獨一無二。」
此外,他也提到了越來越多的亞洲人開始關注諾貝爾獎,這從諾獎官網亞洲用戶的增多便可發現,「諾貝爾獎的網站也是我們追蹤人類文明歷史的重要資源。很多諾貝爾獎得主都建議自己的學生去了解得獎者的生平和其所研究的領域,以此對各自的研究領域可以有一個概觀。而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的國籍也反映出了全球智慧發展的過程。最開始,我們網站的主導用戶大多來自北美,而最近幾年亞洲用戶的增多讓我們的網站擁有了更多的用戶。」
在最後,馬庫斯談到了諾貝爾獎的意義,「諾貝爾獎的歷史就是一個蔓延不斷的故事,每一年通過新的成就它也擴充了自己。諾貝爾基金的活動也是著眼於未來的發展。通過強調前人成就的重要性,和當今重要且急迫的問題,我們為知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做出了貢獻。沿著這條路,我們嘉獎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而這正是阿爾弗雷特·諾貝爾的精神所在。」
(蔣楠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