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中國作家莫言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證書及金質獎章。隨後,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行的諾貝爾晚宴,與大約1300名客人一起共同慶祝這一榮耀並發表5分鐘左右的獲獎感言。瑞典公共電視臺SVT1臺以及諾獎官方網站對頒獎典禮進行了直播。

  11點25分,頒獎儀式在瑞典王室樂曲《國王之歌》的樂曲聲中拉開帷幕,隨後,交響樂團演奏了莫扎特的D大調進行曲。11點34分,國王一家盛裝出場,在領獎臺右側落座。稍後,本屆諾獎獲獎者在樂曲聲中入場,國王一家起立,歡迎獲獎者入場,獲獎者於領獎臺左側落座。頒獎典禮名流雲集,包括上屆文學獎得主特朗斯特羅姆及夫人莫妮卡在內的各界精英受邀出席。

  在領獎人逐一登上領獎臺落座後,諾貝爾基金會主席馬庫斯·斯託爾克(Marcus Storch)發表致辭,歡迎獲獎者來瑞典參加頒獎儀式,並且介紹了諾貝爾獎的歷史、發展、責任及使命。

  斯託爾克致辭完畢後,交響樂團演奏了柴可夫斯基《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波蘭舞曲。

  隨後,每個諾貝爾獎項評選委員會的代表分別介紹了獲獎者的成就並依次邀請獲獎者上臺從國王手中領獎。頒獎順序依次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及醫學、文學、最後為經濟學獎。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稍早已於挪威舉行。

  為莫言介紹的是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提名小組主席佩爾·瓦斯特伯格,他介紹說,莫言是個詩人,粉碎了陳腔濫調,讓茫茫人海中的個體得以升華,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類存在的全部。

  12點3分,致辭完畢後,瓦斯特伯格說,「莫言先生,現在我代表瑞典學院,邀請您舉步上前,從尊敬的瑞典國王手中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全體觀眾起立,莫言走上前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證書和獎章。

  整個頒獎典禮持續了一小時二十分鐘。典禮結束後,莫言隨同其他客人一起,移步斯德哥爾摩參加皇家晚宴。獲獎人今日將前往諾貝爾基金會商討獎金轉帳的具體事宜。

  - 授獎詞節選

  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莫言是個詩人,他……讓茫茫人海中的個體得以升華。

  他以俏皮而難以掩飾的輕快口吻,揭示人類存在的極端陰暗面,幾乎無意識地就找到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形象。

  高密東北鄉收藏著許多中國民間故事與歷史往昔,但只有極少真正意義上的旅程得以超越這些,描述出一個愛善與邪惡皆有超乎尋常之能量的地方。

  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類存在的全部,他對大自然有了不起的描繪……他描寫英雄、戀人、拷打者和強盜——他尤其擅長描寫堅強不屈的母親形象。

  莫言的故事裡帶有神話與寓言的偽裝,但到頭來他卻顛覆掉這一切。

  莫言採用了源自神話與民間故事的誇張、模仿與派生手法。

  何時曾有如此史詩式的春潮席捲過中國與世界?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學與一個聲音對話,這個聲音足以湮沒大部分的同行者。

  - 現場細節

  現場奏響《中國舞曲》

  12月10日,2012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不同於一般的頒獎典禮,這是一場皇室盛宴。

  頒獎

  瑞典國王率王室成員

  今年,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大約有1570人蒞臨現場,觀看本屆諾獎得主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證書及金質獎章。臺上就座的有95人,其中有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成員、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委員會成員、諾貝爾基金會成員和前諾獎得主。坐在最前面的就是本屆諾獎得主和王室成員,包括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王后西爾維婭,女王儲維多利亞,王子丹尼爾,卡爾菲利普和公主瑪德萊娜。莫言則就座第一排左數第七位,與日本科學家比鄰而坐。

  音樂

  現場奏響《中國舞曲》

  授獎儀式在聖歌《國王之歌》中開啟,每位獲獎者領獎時,都配有為其專門選擇的樂曲,莫言是第四位領獎者,在領獎之後,現場奏起了丹麥劇作家卡爾·尼爾森《阿拉丁組曲》第四曲《中國舞曲》。

  證書

  抽象派藝術家訂製

  每屆諾獎得主的獲獎證書都有專人設計,今年為莫言設計的是瑞典畫家、雕塑家約翰·斯滕堡(John Stenborg),約翰出生於1957年,風格抽象、前衛,2011年他被選入皇家藝術學院。

  排場

  17000朵鮮花

  今年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被鮮花簇擁,鮮花溫暖的顏色和現場溫暖的陽光交相呼應。舞臺前端是用明亮顏色的玫瑰鋪就的花床,後方則被康乃馨、玫瑰等花圍起各種大小花環。舞臺中央,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頭像後面,一座由6000朵花組成的花牆升起。而整個會場共有17000朵鮮花。

  - 主席致辭

  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我們嘉獎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

  新京報訊 諾貝爾基金會主席馬庫斯在昨日的諾獎頒獎典禮演說中稱,諾貝爾獎對於獎項的選擇打開了一個關於自然和人性的廣闊領域。「其中涉及了掌管我們物質世界的法律和力量,探究這個世界究竟如何由不同的元素和生活在不同組織中的不同生命來構築。這涉及了人類如何描述其周遭的環境和內在的生命,他們如何克服衝突和差異。諾貝爾獎融合了科學、文學、和平,這讓他獨一無二。」

  此外,他也提到了越來越多的亞洲人開始關注諾貝爾獎,這從諾獎官網亞洲用戶的增多便可發現,「諾貝爾獎的網站也是我們追蹤人類文明歷史的重要資源。很多諾貝爾獎得主都建議自己的學生去了解得獎者的生平和其所研究的領域,以此對各自的研究領域可以有一個概觀。而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的國籍也反映出了全球智慧發展的過程。最開始,我們網站的主導用戶大多來自北美,而最近幾年亞洲用戶的增多讓我們的網站擁有了更多的用戶。」

  在最後,馬庫斯談到了諾貝爾獎的意義,「諾貝爾獎的歷史就是一個蔓延不斷的故事,每一年通過新的成就它也擴充了自己。諾貝爾基金的活動也是著眼於未來的發展。通過強調前人成就的重要性,和當今重要且急迫的問題,我們為知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做出了貢獻。沿著這條路,我們嘉獎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而這正是阿爾弗雷特·諾貝爾的精神所在。」

  (蔣楠編譯)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莫言受聘北師大寫作中心主任 曝諾獎獎金存著沒花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昨日舉行,作家莫言成為該中心主任。莫言說,自己的諾獎獎金還沒花,正存著,而對於之前要用來買房的說法,他表示還在看房。   莫言:成立中心是進步   新成立的國際寫作中心主要職責包括邀請國際著名作家或詩人交流、創作和講學;邀請漢學家、翻譯家交流、講學;邀請國內作家或詩人成為駐校作家等八項。   莫言在儀式上稱,成立寫作中心和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花錢的,後者是賺錢的。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第九屆「茅臺杯」小說獎授獎詞
    他著力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詩性與禪意,通達世道,撫慰人心,對「仁」的弘揚接續了汪曾祺小說中流動的傳統靈韻,這份古典優雅的美學追求使其成為當下文學藝術主流中的「逆行者」。 中篇小說 授獎詞《母親》 作者:曹寇 《母親》敘事成熟、筆力透紙,反映現實世態人心,曹寇不經意間的敘述,讓人體悟到苦澀和蒼涼。
  • 埃斯普馬克:莫言有超過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地方
    [導讀]莫言獲獎後身價猛漲,有人擔心巨大的商業價值會毀了一個好作家。埃斯普馬克說:「只有諾獎可以讓一位作家頃刻之間被全世界記住。1978年辛格獲獎時近乎無名,現在他的作品已被翻成50多種語言。」「說莫言模仿馬爾克斯『貶低』了他的價值」埃斯普馬克是瑞典學院終身院士,也就是諾獎終身評委。2012年夏天,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閱讀莫言作品上。「這是我的『暑假作業』,讀了莫言大部分作品,而且包括不同語言的譯本。我發現翻譯莫言作品最多的是法國,英文的也不少,還有瑞典語的。我希望比較不同的譯文,從各個角度去了解作家。」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喜愛文學的人會崇拜莫言,感覺文學無濟於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別人挑逗。同樣是諾貝爾獎,科技類獎明顯被大眾頂禮膜拜,而輪到文學獎時,則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今年諾獎獎金1000萬,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摘得文學獎桂冠
    歷史上第一屆諾獎文學獎就頒給了一位詩人。迄今為止,諾獎歷史上共有超過30位詩人獲獎。近10年中,諾獎兩次將文學獎頒給詩人,分別是2011年的託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和2016年的流行歌手鮑勃·迪倫。她的父親年輕時就有個作家夢,但放棄了夢想投身商業,獲得成功。
  •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去世,生前評價批評者不懂莫言
    當時正值馬悅然翻譯的瑞典詩人、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作品《巨大的謎語·記憶看見我》由世紀文景出版,馬悅然藉此時機與中國讀者談詩論藝,同時分享了對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看法。馬悅然說,諾獎的惟一標準是文學質量,作者的政治立場從來不在諾獎考慮範圍之內。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一、高額的獎金獲得諾獎之後,首先獲得的是獎牌證書以及獎金這三樣,雖然說在各個領域的大佬已經不再缺錢,但是獎金仍然是人們最關注的部分。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詩人王家新說:「頒給格呂克無疑是個冷門,但從某種程度來看是詩歌的勝利、文學的勝利,將人們的注意力再次拉回到文學本身。」事實上,自從2012年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其「回到文學本身」的趨勢便越來越明顯。至少在大眾輿論領域,「什麼時候我們才有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社會議題消失得無影無蹤。
  • 莫言獲獎演說或談故鄉農民 回國後到北師大任教
    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梁永安教授眼裡,諾獎得主的獲獎演說雖無太多套路可循,但也可以大致分為「偏重闡述文學基本價值」和「偏重闡述本民族文化」兩類。後者如川端康成,前者如福克納。  那麼,這次莫言究竟會講啥?梁永安告訴記者,依他之見,莫言應該會走川端康成的路子,但會有所創新。「我想莫言會講到民族、歷史、可愛的家鄉、中國的農民。畢竟他的小說寫的都是中國的鄉村社會和農民。」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公布,這些諾獎小知識你了解嗎?
    授獎大典將於12月10號的「諾貝爾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瑞典國王親自頒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獲獎者都會得到什麼獎勵?有哪些女作家得過諾獎?諾貝爾文學獎一直被批評為歐洲白人男性精英獎,迄今為止的116位獲獎者中,只有15位為女性。
  •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 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突破  「搶購莫言」凸顯諾獎效應  10月11日,莫言獲獎伊始,眾多業內人士,都就這一事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發表看法,比如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就表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世界性的文學獎項,是中國文學改革開放30年來一個很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象徵。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雖然說此前莫言在文學圈裡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對於大眾來說他還是個陌生人,但是這一切都在他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改變了,他成了人們口中的名人。當時無數的人瘋狂地購買他的獲獎作品《蛙》,當然不僅僅是這樣,出版社也開始出版他的作品合集,一時之間,莫言的作品成了閱讀熱潮,讓許多人追捧。而當時還有不少的商人去請莫言去做講座,給自己的公司購買了大量的他的作品,完全就是想要給自己引一波流量。
  •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
    文/柿子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詩詞的起源已經不可考究,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是詩詞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這個時代中,可以說是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詩人,這個時期的詩歌佔據了一半詩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