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2020-12-05 財經點點懂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讓國人的諾獎情結得到抒發,百年來終於輪到我們了,想曾經的魯迅、老舍、郭沫若、茅盾、沈從文等大師皆與之無緣,現在莫言獲獎,整個文壇都跟著「沾光」。莫言本人更是聲名顯赫,作品一時間洛陽紙貴,不少書店裡關於他的作品還出現了搶購一空的罕見現象。

媒體網絡更是一窩蜂地去蹭「莫言熱」,坊間有一股「莫言說」悄然興起。只要是美文、精緻的短語為了出眾,無論是不是出自莫言之口,結果都被冠以「莫言說」的名號而博取流量。為此莫言也很苦惱,明明沒說過這麼「高級」的句子,不知怎地都變成自己的話了。

由此可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國人和當代文學的影響有多大。莫言本人有多受歡迎。不過我們為大師慶賀或是自豪也是水到渠成恰如其分,儘管如此,面對莫言的諾獎,輿論並非一邊倒地接受,相反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

陳丹青說;我沒讀過莫言的東西,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原話是:

我沒讀過莫言的東西,對他不感興趣,對他的祝賀是禮貌性的。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不大,是諾貝爾委員會識時務了。

陳丹青「語出驚人」

網友面對陳丹青這樣的評價既認同又持懷疑態度。陳丹青說對一半說錯一半,甚至全錯。也有陳丹青的粉絲認為,陳丹青說得都對。

愛屋及烏,喜愛犀利批評家陳丹青的人面對陳丹青的言論不設任何「防備」,一股腦接受。因為他們認為陳丹青「語錄」可以代表一個時代,一個善於揭露和批判,富有責任心的「意見領袖」或者「當代魯迅」。就像「莫言熱」和「莫言說」一樣被大量的讀者稱道和迷戀。

陳丹青幾乎和莫言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只是經歷不甚相同。莫言從小吃苦見慣了災害和貧窮,寫作對他來說是必經之路,也是少時的夢想,從而專注為之,精心積累多年。

因《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等小說成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崛起於新千年,2012年獲取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我國當代文學史不可多得的文學巨匠

陳丹青的專業是油畫,八十年代初期因為《西藏組畫》聞名遐邇,不僅是那時中國油畫圈子裡的佼佼者,其色彩價值還一度力壓歐洲西畫,能與法國鄉村油畫比肩。成為我國走向世界少有的油畫大師之一。成績斐然。

不過,自《西藏組畫》之後,陳丹青再沒有突破曾經的佳績,就像餘華再也寫不出《活著》這樣的作品一樣。被認為是創造力最好的年華卻實力下滑。後來的陳丹青也涉足文壇,就一些現象點評一二,成為文藝界有名的「嘴炮」。名字都是大眾賦予的,雖然不甚優雅,但也算是批判領域裡的「貼身打造」。

這次對莫言的評價,更是引起很多人的質疑。莫言的書既然沒讀過,那怎麼知道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呢?顯然有點前言不搭後語。

文學的力量

也因為這些,很多人認為陳丹青「欠」作家莫言一個道歉,畢竟諾貝爾文學獎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多數時候,他需要自身就擁有一定的天賦,通過兼容並讀世界文學名著、歷經孤獨守候、潛心積

作家的文字都是內心真實的表白,大師們匠心獨運,不僅勇於直抒胸臆,更善於使用藝術手法將表面的、隱藏的用一種力透紙背的勁兒鋪展在世人面前。

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給予莫言的頒獎詞上這樣寫道:「莫言是一個詩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傳畫,將自己從云云大眾中突出出來。」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一向都頗具濃鬱的個人特色。比如這部《豐乳肥臀》。單是這個書名,當時出版後,評論也是兩極分化,一部分評論熱贊,一部分評論猛批。

實際上,批評者是沒有正確理解這個書名在中國歷史語境中的正確含義。也可以說,批評者只是用肉眼看到了肉慾,而非精神層面的東西,只能怪他們境界太低。

書名豐乳,代表了母親、哺乳、養育。

書名肥臀,代表了女性之命運的核心命題生育。

兩個名詞,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中國女性之命運的一種詮釋,即女性的命運就是生育子女、餵養後代。也即傳宗接代之使命也!

小說的立意過高,加之有許多直白描繪的情節,導致這部小說一度被禁。

《豐乳肥臀》的內涵隱晦、而表象卻有著較多涉及性的描繪,所以這本書註定不適合大多數人閱讀。那麼拋卻表面的顏色,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長篇小說中,究竟有多少埋藏的內涵,值得我們深挖?

書名《豐乳肥臀》毫不避諱、毫不遮掩,魯璇兒正是靠著豐乳肥臀養育了九個子女,而伴隨此一同揭露出來的,更是人性難堪的瘡疤。

莫言也談到了自己所寫的一部很特別的書——《豐乳肥臀》,因為這是獻給去世母親的書,其中有他「狂妄的野心」。

「母親去世後,我悲痛萬分,決定寫一部書獻給她。這就是那本《豐乳肥臀》。因為胸有成竹,因為情感充盈,僅用了83天,我便寫出了這部長達50萬字的小說的初稿。」

「在《豐乳肥臀》這本書裡,我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但書中的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

在這本書的卷前語上,我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但這本書,實際上是獻給天下母親的,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

小說的責任就是讚美和批評,歌頌美好的,揭露醜惡的。有時候揭示黑暗面,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膽量,也需要讀者更大的智慧。

對於藝術創作,我們應該用更加寬廣的胸懷來看待。

小說《豐乳肥臀》中就是批判和歌頌並存,讀後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震撼,被深沉的母愛所感動,被人們在苦難歲月的不屈不饒而感染。

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

與其說《豐乳肥臀》是一部魔幻小說,不如說它是一份現實社會的思考。莫言通過製造各種悖論,引導讀者去思考「生命的存在與良知」到底如何取捨

《豐乳肥臀》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連結或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陳丹青: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確實,如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莫言這個人。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1000個人眼裡,就有1000個莫言
    有人問:陳丹青那句「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怎麼理解?既然沒讀過,還說個屁!哪怕你嘗過半坨紅燒肉,你詛咒發誓說豬肉比屎還難吃,我們也不會說你只知道吃屎;但你連豬肉都沒有吃過,卻直接說豬肉比屎難吃,我當然只能說你是吃屎長大的了,不然腦子裡怎麼不裝腦子只裝屎,基本的邏輯都沒有呢。
  • 陳丹青評價莫言的話太酸,認為他只是運氣好,才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自從木心先生的作品出版了之後,我買了幾本來看,才知道了陳丹青,原來是他的學生,還是一位畫家,在國外辦過幾次畫展,小有名氣,算不上一流的大藝術家。莫言當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轟動了整個世界,畢竟華文世界的作家,第一次獲得這個獎,要知道諾貝爾獎成立這一百多年來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知名評論家白燁表示,該作家主要作品在2011年前後就陸續譯成中文在國內相繼出版,但在文學圈和讀者中都影響不大,「我們對他較為陌生,還需要好好閱讀他的作品再發表看法」。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言外之意也是說莫言獲獎不代表他是中國最「牛」作家。接下來還有話語權較重的陳丹青,陳丹青也是典型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他的暗示下,莫言的文學獎成了「可憐蟲」。陳對公眾說:我沒用看過他的東西,但知道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追加否定砝碼;他(莫言)獲獎是「諾貝爾」識時務了。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這3個作家給出了不同的評價,你更認可誰
    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燭夜,別人問我感覺怎麼樣。搞文學的都比較豪邁,個性粗獷傲氣,老牌作家劉震雲也不例外,他並沒有記恨,也並沒有像外界所言的文人相輕。感情劇本做多了,能笑著說絕不橫眉登目。還頗有趣聞的打了個「低俗」的比方。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當時無數的人瘋狂地購買他的獲獎作品《蛙》,當然不僅僅是這樣,出版社也開始出版他的作品合集,一時之間,莫言的作品成了閱讀熱潮,讓許多人追捧。而當時還有不少的商人去請莫言去做講座,給自己的公司購買了大量的他的作品,完全就是想要給自己引一波流量。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第一人,為啥還被人辱罵貶低
    自莫言獲得諾獎之後,他就成了被眾人所議論的對象,這種議論聲都源自於他的作品,無論是講計劃生育的《蛙》也好,還是謳歌母親偉大的《豐乳肥臀》也罷,都逃不過被批判的命運。;還有陳丹青,他也抨擊了莫言,直言到他的作品與他獲獎毫無關係。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大家認為莫言的作品醜化了中國人,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他醜化了國人,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才得了諾貝爾獎。甚至連我國的許多同行名人也發出酸溜溜的聲音。 劉震云:莫言獲獎之後,好多人問我的感受。這就好像我哥娶了嫂子,別人問我感覺怎麼樣?莫言能獲獎,至少說明中國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
  •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 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同時,莫言的創作紮根中國大地,用他高密的故事,和汪洋恣肆的語言,濃豔的色彩,每部作品和每部作品都不相同的一種構思,使他的文學達到了一個可以達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度,被專家們認可。莫言的獲獎,對中國當代文學來說,會使中國作家更多地增加自信。  迅速地,在莫言獲獎後的第二天,他的作品就出現了搶購熱潮。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記者 田超  □現場對話  關鍵詞 諾獎  領獎感受跟英國人不同  當天央視《開講啦!》欄目把錄製現場搬到了北大,撒貝寧和學者範曾擔任主持人。臺上兩位諾貝爾獎「大腕」對話,顯然少不了「諾獎」的話題。
  • 海巖:很多人對莫言一無所知 他獲獎絕對有政治性
    也有媒體開始討論,「後諾獎時代」的中國文學將是怎樣一種圖景?近日,作家海巖、蔣方舟走進了北京師範大學,和眾多學子一起討論起他們眼中的「後諾獎時代」 。「像莫言這樣在文學界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家,包括我熟悉的很多人之前對他都一無所知,由此可見現在嚴肅文學是多麼小眾。 」談話中,海巖對當前嚴肅文學的處境很不樂觀。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和陳文芬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馬悅然也再次成為文學圈熱門名字。他不僅是有名的漢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而且是唯一懂中文的評委。他負責推薦中國文學,更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老師。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其中,土生土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莫言與屠呦呦,而楊振寧則是先為中國籍再改美國籍,近年才更改為中國籍,原則上不是中國培養的諾獎獲得者。一直以來,人們有個疑問,那就是同為諾獎獲得者的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的影響大?其實,這一問題的根本所在,就是科學與文學孰輕孰重的關係。對此,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喜愛文學的人會崇拜莫言,感覺文學無濟於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別人挑逗。同樣是諾貝爾獎,科技類獎明顯被大眾頂禮膜拜,而輪到文學獎時,則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