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作品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才獲得諾貝爾獎!真是這樣?

2021-01-21 最文化醉歷史

有人說莫言的作品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才獲得諾貝爾獎,真是這樣嗎?

莫言的作品是「單元」的,一味地記敘中國社會與人的「假惡醜」。任何社會與人都是「多元」的。可莫言卻偏執地「單元」描繪,絕少反映社會與人的「多元」與複合性。

在《檀香刑》,莫言開卷中寫到「中國沒有發明創造,只有酷刑,讓人藝術地痛苦死去……」在莫言心目中:「藝術」與」死亡」聯繫在一起,沒有「發明創造」與「酷刑」相關。這些論調正好符合西方某些勢力的需要,同時也為他們抹黑中國提供了「鄉土人士」的「第一直言」。

莫言還有一篇小說叫《水晶紅蘿蔔》,整篇充滿了黑暗與惡,整個社會都是醜陋的、黑暗的。特權霸道生產隊長、惡毒胖女人後娘、冷血無情奸詐狡猾的村民、一個瘦得像閃電,走路都困難的小男孩做主角,可憐無比。唯一一個稍微有點憐憫之心的女人,還跟工地上的男人在涵洞裡糾纏,最後因為兩個男人爭風吃醋,被其中一人失誤扔石塊打瞎了眼睛。

整篇小說,看不到一點希望,仿佛在他看來,那個年代的農村就是人間地獄。

西方輿論美其曰:文學就應該以揭露醜惡進而推動社會為己任!

世界性的獎項,基本上都是由老牌及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所操控,有話語權者,只是少數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歐美國家,就好比賽場之裁判,他偏重哪個階級,而你醜化他所鄙視的另一個階級,正好迎合了他的口味,所以說諾貝爾文學獎根本代表不了世界文學的真實水準,而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群體,又有龐大的知識分子存在。

和任何文學類評獎一樣,能不能獲獎並不是你的實力說了算,而首先是評委們說了算,評委即是一個專家群體,也是屬於個體化的人,那麼他就一定有一種個人偏好存在,包括他的知識結構、判斷標準、情感導向等也一定是有他的個人偏好在裡面左右著,否則人就成了機器化了。莫言能獲諾獎,不是評委們一致認為他的作品是最好的,要知道評委都是瑞典人,從文化的理解性上來說,他們不可能真正讀懂漢語文學,至少遠不如他們對於自己歐美文學的那種理解,那麼這也就註定了他們在評選上是存在刻意性的。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部分人出於對該獎的迷信和盲從,將錯就錯地人為地拔高莫言的小說,不惜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桂冠生硬地套在對其小說的評價上面。實事求是地說,一些編造的離奇怪異情節,既達不到《紅樓夢》「太虛幻境」的高度,也沒有中國古典名劇《牡丹亭》杜麗娘夢境的絢麗,甚至都不具備中國典故「邯鄲夢」、「黃粱夢」的哲理性。如果非要牽強附會,揠苗助長,頂多類似於六朝「志怪」。

寧缺毋濫,這種廉價的「魔幻現實主義」,中國文壇不要也罷!

相關焦點

  • 莫言獲「諾獎」因作品迎合西方?獲獎8年來,他這樣回應外界!
    作家莫言是第1個獲得,當然獲獎之後,莫言也受到了很多外界的質疑。論秦莫言的文學功底,毫不誇張的說,他是當代小說家中最有魅力的說故事的人之一,宏大的敘事,現如今已經不多見30多年的寫字生涯,近40部作品,讓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鄉村史的發展。
  • 陳丹青: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確實,如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莫言這個人。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美國迄今有諾貝爾獲獎者幾百人,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莫言。 在任何一個國家,像莫言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被當作國家的瑰寶,人民的榮耀。但在我國,對於莫言的質疑卻從間斷過。為什麼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偉大作家在我國卻不是那麼受歡迎呢?原因也很簡單。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就從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到了今天也只有屠呦呦在15年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當然,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畢竟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不喜歡的人總有不喜歡的理由。而對於莫言的作品,不妨做出一些分析,看看其精彩在哪,又或者被人質疑的點在哪?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諾貝爾獎的歷史。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自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距今已過了119年,在這一百多年當中,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為諾貝爾獎而奮鬥,許多得獎的人都會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歡迎 但是在這百年來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非常少,其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是屠呦呦,而是莫言,作家莫言憑藉長篇小說《檀香刑》《蛙》《豐乳肥臀》獲獎,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
  •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莫言,為何許多讀者和學者卻對他進行諷刺?
    讀者也好,學者也罷,為什麼不尊重莫言,好多人還對其諷刺挖苦呢?你得看看莫寫的是什麼東西?在大多數人看來,他的文字都不代表當代中國的文學藝術水準。而那種在中國人民困難時冷嘲熱諷,中國人民艱苦奮鬥時在背後戳脊梁骨,大討外人開心的人,人們會尊重嗎?良知是美德,中國人傳統文化中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認知不可更改。那種對中國人良知都可顛覆的文化人尊重一定是來自異種。
  • 莫言是否因為中國人被損壞得到諾貝爾獎?為何跳槽?是嫉妒嗎?
    沉溺於美麗的假象的人在面對殘酷的現實時往往膽怯,會向那些從夢中醒來的人抱怨。作者莫言是「叫醒」的人。莫言的壽命生活經驗是寫作源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莫言作品中強烈的鄉土氣質可能得益於他的段時間鄉村生活。那個時代的艱難困苦深入莫言的骨髓,成為他獨特的人生經歷,並且莫言誠實地將這種經驗融入他的作品中。在2012,莫言以他的小說《蛙》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作家。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上虐待。有人認為莫言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的作品通過詆毀中國人迎合西方人的口味,所以很受歡迎。真的是這樣嗎?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人員已經揭曉,到底是哪些人獲得該榮耀呢?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情,,楊振寧除了獲得諾貝爾獎之外,還獲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個獎項。
  • 獲諾貝爾獎後的莫言,似乎並沒有成為全民偶像,反倒備受批判
    究竟是晦澀難懂還是境界高深  莫言在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  有十幾位的民間作者曾經聯名一起寫過一篇向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反對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公開信。  的確,莫言的作品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懂的,就算他獲得了這麼高端的獎項,但並不代表他的作品就能夠滿足大家對於閱讀的需求。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楊振寧除了獲得諾貝爾獎之外,還獲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個獎項。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莫言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為何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莫言和屠呦呦,這是國內培養出來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得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獲獎的消息傳來時,有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他們的名字。在莫言獲獎之前,他就已經是國內的文壇巨匠。這是他的作品能夠走出國門被諾貝爾獎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前,曾獲得過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這也是國際同行對其成就的一項肯定。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海巖:很多人對莫言一無所知 他獲獎絕對有政治性
    一方面,中國當代文學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學傳統,嫁接西方現代文學的精華,在千年未有的時代變局中櫛風沐雨地成長;另一方面,遭受讀圖時代大眾傳媒的衝擊,中國當代文學被嚴重邊緣化,即使莫言這樣在文學界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作家,如果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社會上依然不被大眾關注。莫言獲獎,會給中國文學以至中國文化帶來怎樣的變化?目前,有關部門已開始籌劃藉助莫言獲獎的契機推動大眾閱讀的普及。
  •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是用於獎賞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經濟、和平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全球著名獎項,是多少科學工作者、文學創作家等其他包含領域的人夢寐以求的最終成就。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參與評選,堪稱臥虎藏龍,競爭激烈,而在這其中,中國歷史上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大才也是屈指可數,前有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後有文學家莫言,屠呦呦。
  •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麼少
    看到網上很多高考狀元那令人驚訝的分數,真是讓人讚嘆不已。學霸,學神。這些成績放到其他國家我想那也是一騎絕塵,技壓群芳。為什麼每年那麼多天才學生就出不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諾貝爾獎得主華人還真有好幾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錢永健。這些因為得獎的時候是外國國籍,而且人家受的教育與研究環境也是在國外,所以只能是華人。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政治教人打架,文學教人戀愛。——莫言對於一個作家而言最大的鼓勵和肯定除了讀者對其作品的閱讀性,還包括文學界對該作家和作品的看法。在我國最高的文學獎項有茅盾文學獎,而在世界上有著諾貝爾文學獎,這兩個獎項在文學圈中對於作家來說是至高無上的獎項,大多數作家終其一生也無法獲得國內的茅盾文學獎,更不要說是其他世界性的優秀獎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