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獎後的莫言,似乎並沒有成為全民偶像,反倒備受批判

2021-01-14 網易

  「她必將花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獲獎感言節選

  前言:

  就好像作為演員在各種頒獎典禮拿到榮譽一般,他們需要一些獎項來裝飾自己的成績。

  同樣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有對應的榮譽來證明他們的努力與艱辛沒有白費。

  算起來,第一次對外頒發諾貝爾獎距今也已經有了快120年的歷史了。

  

  從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如今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之一,我們國家優秀的學者、科研工作者、社會各界人士都在為這樣的一個目標而努力著。

  近現代我國的科研事業還剛剛起步的時候,諾貝爾獎項對於我們來講是可望不可及的。

  終於在百年之後的現在,終於有一位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然而他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也並非是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胡適先生,而是在此之前我們對其了解甚少的莫言先生。

  

  對於獎項頒發規則的疑惑

  2012年的時候,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

  這位來自山東,學歷僅僅在中學的草根作家,完成了很多優秀的文字工作者一直沒能完成的事情。

  其實對於這樣的一件喜訊,大家應該是高興的,然而除了高興之外,大家有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作家產生了很多疑惑。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項頒布以前,我們甚至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很多人因為他沒有顯赫的名聲,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突然就有此殊榮而認為其中有內幕。

  如果是類似魯迅先生,或者是沈從文先生之類名聲赫赫的作家,那麼一旦獲獎等待他們的就是錦上添花。因為他們的知名度足夠的高,獲獎也是眾人所期盼的。

  

  其實莫言並非籍籍無名,他的作品之中也有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只不過我們很多時候注意關注的是作品,並非作者本身。

  首次斬獲莫林電影節金熊獎,由鞏俐出演的《紅高粱》,劇版是由周迅來扮演,這個作品就是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究竟是晦澀難懂還是境界高深

  莫言在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

  有十幾位的民間作者曾經聯名一起寫過一篇向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反對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公開信。

  認為他的才華並不能與這個獎項的含金量成正比。

  

  的確,莫言的作品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懂的,就算他獲得了這麼高端的獎項,但並不代表他的作品就能夠滿足大家對於閱讀的需求。

  很多時候,莫言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是跟主流的文化有所偏差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認為莫言有向西方邀寵的嫌疑。這是非常明顯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莫言的寫作手法帶有意識流的感覺,其中的某些情節也的確處理的比較尖銳和犀利,

  但這不就是文字工作者的初衷嗎,用自己的筆去點醒世人。

  大家需要做的是看書的時候也同樣的反省自身,讓自己變的更加的優秀,讓自己有改進的可能。而不是嘲諷貶低這一位為我們國家帶來莫大殊榮的優秀作家。

  

  結束語:

  莫言是否是中國唯一一個配的上這個獎項的人呢,其實答案也不一定,畢竟在這樣廣袤的土地之上,有怎樣的人才都不會令人吃驚。

  但是莫言的作品也並非向那些反對的人說的那樣的不堪,只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個問題而已,理解莫言,必須要顯理解他筆下的人物,他的作品,而並不是一味的認為他的作品令人難以信服。也許只有真正的讀懂了,才會明白曾經的詆毀是有多麼的無知。

  【參考文獻】

  《紅高粱》

  莫言做客《故事裡的中國》

  講述《紅高粱》靈魂深處的民族血性和鄉土情深

  諾獎是如何煉成的——莫言:人生轉折在軍旅

  【文案編輯】目海志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自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距今已過了119年,在這一百多年當中,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為諾貝爾獎而奮鬥,許多得獎的人都會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歡迎 但是在這百年來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非常少,其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是屠呦呦,而是莫言,作家莫言憑藉長篇小說《檀香刑》《蛙》《豐乳肥臀》獲獎,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
  • 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何沒有成為全民偶像,反被很多人罵? 文人相輕 自古文人相輕,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每位作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傾注的心血不亞於養活一個孩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莫言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為何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在莫言獲獎之前,他就已經是國內的文壇巨匠。這是他的作品能夠走出國門被諾貝爾獎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前,曾獲得過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這也是國際同行對其成就的一項肯定。莫言、屠呦呦獲獎後,他們的名字在國內變得幾乎家喻戶曉,這是好事,起碼能夠體現出對作家、科學家的尊敬。在他們獲獎之前,他們的名字在公眾中其實也應該更響亮一些。如果能夠更響亮一些,也許對他們儘早獲諾貝爾獎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這些都成為他日後講故事的講述來源。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獲得了軒然大波,他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其一,源於他深厚的生活功底和高超的寫作技巧,他能夠將心底的情感雜糅到筆端,將鄉土生活和城市變遷寫得活靈活現;其二,得益於以小人物的形象豐富歷史的宏觀敘事,對荒謬的現象進行無情地批判;其三,莫言的筆端結合了魔幻現實主義、想像力量、豐沛的語言敘述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在這些所謂「權威」的解讀下,莫言再想被全民欣賞,沒有了強大的宣傳效應,只能靠大眾一篇篇地讀了,實地感受莫言的作品。只是這個過程是艱難的,莫言的作品又不像餘華那樣好讀,可以一口氣看完,不少人讀莫言都會卡殼,然後束之高閣。 一些閱讀經驗多的,讀起莫言的書,或許會有大快朵頤,酣暢淋漓的感覺。
  •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是用於獎賞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經濟、和平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全球著名獎項,是多少科學工作者、文學創作家等其他包含領域的人夢寐以求的最終成就。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參與評選,堪稱臥虎藏龍,競爭激烈,而在這其中,中國歷史上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大才也是屈指可數,前有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後有文學家莫言,屠呦呦。
  • 繼莫言後|2020年諾貝爾獎頒發還有一個多月,誰能脫穎而出
    因為科學類是很多人都不很熟悉的,即便他們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不知多少年後仍然無法普及大眾,只有諾貝爾文學獎好預測,也好理解。楊振寧和莫言在一場活動上說過相似的話,莫言先說,楊振寧先生的物理獎充滿了深奧的概念,我也希望下輩子能學習物理。同時莫言說;文學方面因為沒有門檻,根據生活經驗是大家都能懂的,而且作品打動了一部分人,就會被那一部分人認可。
  • 陳丹青: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確實,如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莫言這個人。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早在1923年的時候就赴美留學,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師從名家迪克森,1928年因為數論研究成為中國數論研究博士第一人。楊武之博士回國後,曾經有人邀請他加入美國國籍,但是都被他拒絕了。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每年能獲這個獎的人,也是千挑萬選出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績。,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2011年,莫言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的《蛙》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個曾經連中學都沒有讀完的作家,如今卻站在了學術界最高的頒獎舞臺,一時間使得莫言的名字名聲大振,一夜成名。
  • 諾貝爾獎曬愛因斯坦成績單,同樣拿諾獎的屠呦呦、莫言成績怎麼樣
    在諾獎歷史上,我國只有2位獲得過,一位是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一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讓我們不禁好奇,這兩位在上學時的成績怎麼樣呢?屠呦呦中學時的母校——寧波中學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屠呦呦留給同學和老師的印象是:為人很低調,表現不是很突出,但讀書很認真,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就從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到了今天也只有屠呦呦在15年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雖然說世界上已經有不少的華人面孔獲得諾貝爾獎,但對於國內的情況來說,獲得此獎的中國人還是少數,尤其是像物理學獎、化學獎等獎項,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取得什麼突破,這可能是許多中國人的一個心結,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祖國讓人尊敬。
  • 獲諾獎的莫言本應被尊重,為何卻遭到許多學者的諷刺?他都做了啥
    對於諾貝爾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只是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在莫言之前,不曾有一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這個獎來自國外所以本土文化不被國外認可嗎?還是因為西方學者對中國五千年文化缺乏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其實這些猜測也一直不曾中斷過,而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國內對這位作家的評價卻出現了兩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