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獎的莫言本應被尊重,為何卻遭到許多學者的諷刺?他都做了啥

2020-11-24 騰訊網

對於諾貝爾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只是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在莫言之前,不曾有一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這個獎來自國外所以本土文化不被國外認可嗎?還是因為西方學者對中國五千年文化缺乏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其實這些猜測也一直不曾中斷過,而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國內對這位作家的評價卻出現了兩個聲音。

來自不同人的不同聲音

原本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對我們國家在此獎項無記錄的刷新,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好事情,然而從獎項再到作品內容的評論來看,則出現了不小的分歧。包括一些知名學者、教授都發文批評,其中像李斌、陳桂婷就出了《莫言批判》,對莫言作品的「罪狀」進行歸納和總結。

有意見的一方普遍認為莫言的作品中體現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作品當中有很多對中國人性的批評成分,這無疑是對中國文化、民情的嘲諷。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這一點連莫言自己都覺得糊塗。

莫言看待國內評論

面對國內批評自己的越發激烈的聲音,莫言無疑是眾矢之的,不過如莫言所言,他最初覺得這是在批評自己,可是越來越多的評論出來之後,莫言覺得這是在批評一個連他都不認識的人。

莫言認為自己是一名作家,那作家的觀點應該是寫出來的,而不是靠嘴說出來的,畢竟說的話可以隨風飄散,但寫下來的文字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

文學作品與現實世界的矛盾

諾貝爾獎是如何產生的其實大家都非常了解,這個有百年歷史的獎項從評選到頒發都是非常嚴謹的,雖然東西方因政治問題存在不小的差異,甚至在一些立場和表達上存在矛盾,但這並不能成為作品本身有政治目的的依據,而如果把揭露社會問題的一些橋段或者情節當成是反對社會發展的見解,也未免有「文字獄」一般的意味了。

不管是我們的五千年文化,還是西方的一些文學作品,其實都有表達當時社會的問題,比如《飄》中有美國的南北戰爭、種族歧視問題等,如果一概要從歌頌的角度出發,那麼文學作品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和價值。

結語:

莫言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作手法都非常精緻,他用文字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觀看人性、情感、社會現實的環境,而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從這些作品中尋找那個丟失了方向的自己。

我們其實可以從文學作品中升華自己的精神,進而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而不是在文學的海洋中尋找反駁、鞭笞的依據,畢竟那個文字中的世界是虛擬的,而我們之所以讀它是想更好的與人為善,更好的把握現在和未來,我們一定希望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好,所以無需醜化作者,只需在文字中總結經驗,在現實生活中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莫言,為何許多讀者和學者卻對他進行諷刺?
    讀者也好,學者也罷,為什麼不尊重莫言,好多人還對其諷刺挖苦呢?你得看看莫寫的是什麼東西?在大多數人看來,他的文字都不代表當代中國的文學藝術水準。;人們愛袁隆平,他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人類糧食做出了無私貢獻;人們愛鍾南山,他在重大傳染病侵害人類時挺身而出,拯救了許多生命。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令人淚下,看看北鬥一路走來,厚積薄發,網友無不為之感慨,真正的奮鬥都在看不見的角落。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讀者可以隨著故事中的「莫言」,見證一次「衣錦還鄉」之旅,也見證百態人情,萬象世間。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雖然說世界上已經有不少的華人面孔獲得諾貝爾獎,但對於國內的情況來說,獲得此獎的中國人還是少數,尤其是像物理學獎、化學獎等獎項,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取得什麼突破,這可能是許多中國人的一個心結,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祖國讓人尊敬。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從諾獎設立支出的20萬克朗,到近幾年獎金的800萬克朗,從數量上來說,在這短短的100多年裡,諾獎的獎金變化還是很大的。但是諾獎獎金的設置自100年前到現在,從諾獎最開始每年的獎金大約相當於一個大學教授近20年的工資,到如今諾獎的獎金大約相當於一個教授的不到十年的工資,這我們也可以側面的認為諾獎在稍稍的縮水。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獲  獎8年,  為何他的作品從不  收錄進  語文  書  文:一方一言  莫言這位作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謂是為國爭光了,因為在2012年時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作家,這足以證明他的文學實力。
  • 閻連科稱莫言名至實歸 阿來稱中國文學獲肯定
    2012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1日19時公布,中國作家莫言摘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騰訊文化頻道在第一時間採訪到莫言好友,著名作家閻連科。閻連科接受騰訊文化的專訪時說:「莫言得到這個諾貝爾文學獎是名至實歸的,這表明了中國文學乃至亞洲文學的提升,中國文學需要這樣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這是對中國文學30年大發展的一個肯定。這個獎項對莫言來說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並且優秀,還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環球時報:達賴劉曉波獲諾獎給中國留下尷尬
    中國作家莫言昨天獲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來,網際網路上立刻轟動。我們首先在此祝賀這位中國主流作家。  按說中國人應以「平常心」看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的諾貝爾文學獎與世界頂級文學成就的相關度,比科學獎在同領域的相關度要低很多。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可惜的是我國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現在還沒有第二人能夠在獲此殊榮。,到時候人人都覺得中國的作家都處於世界前段,可以和別的大國比肩,這就是魯迅所擔心的事,自然不願以諾獎之名而禍害了中國的文壇之風。
  • 莫言受聘北師大寫作中心主任 曝諾獎獎金存著沒花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昨日舉行,作家莫言成為該中心主任。莫言說,自己的諾獎獎金還沒花,正存著,而對於之前要用來買房的說法,他表示還在看房。   如今面對北師大成立的寫作中心,莫言認為這是觀念上的進步,即便受邀而來的作家每天不講課,只是在校園裡走來走去,也是一件好事。雖然看上去這是賠本生意,但在過程中可以賺到很多。「就像以前同學們的校友蘇童,是要花錢在校園裡走來走去的,但是現在需要給他錢讓他走來走去。同學們也努力在校園裡走來走去,早日變成可以因此而賺到錢的人。」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18年18人獲諾貝爾獎,為何經濟發展卻連續20年原地踏步呢?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你怎麼知道人家日本經濟發展不好的,人家不是一直過的比我們還好嗎?這個,經濟發展怎麼樣的事,不是我憑感覺來判斷的,大家可以查GDP的數據啊。我這麼說,對於知識界來講,他們是認同的。
  • 當代4大「禁書」,莫言獨佔2部,都是不凡之作,最後一本獲得諾獎
    當代4大「禁書」,莫言獨佔2部,都是不凡之作,最後一本獲得諾獎引言每一首好的詩篇都是作者的嘔心之作,不僅會蘊含很多道理和現實,更能夠使讀者受到啟發和激勵。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反應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狀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 對比我國諾獎得主的個人情感和閱歷,屠呦呦是個傳奇,但他最痴情
    對於中西醫之爭,屠呦呦從來都不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有無聊的傻×才去利用這些東西故意拉深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有那功夫不如去做學問了。你認為有用你就用,你認為沒用就不用,有什麼好爭論的呢?很多人說莫言的東西他看不懂,這是因為他沒去認真研究過莫言兒童時期生活的那個時代。莫言、莫言,莫言就是看的太明白了,才將東西寫得如此隱晦和糊塗。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捐助社會公益是諾貝爾獎得主的優良傳統,歷史上有多位諾獎得主將部分甚至全部獎金捐贈給慈善機構。比如,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就將這筆獎金全數捐給了法國紅十字會。  同時,還有許多諾獎得主也選擇將獎金投入他們的科研事業,或者用於學科教育。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