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2021-01-09 網易

  中國

  首

  獲諾貝爾文學獎

  !

  獲

  獎8年,

  為何他的作品從不

  收錄進

  語文

  書

  文:一方一言

  莫言這位作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謂是為國爭光了,因為在2012年時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作家,這足以證明他的文學實力。

  但是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教材上從來沒有選錄過莫言的作品,

  這是為什麼呢?按理說,像這種出名的作家,他的藝術作品一般會被選擇到書本上,讓學生們來了解作家的思想,來認識這位作家,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學習深刻的語言知識。但是他卻是個例外,今天這個小故事我們就來分享例外背後的原因。

  

  1、莫言

  出生於山東高密的莫言,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小他的家庭生活也頗為困難。

  困難的生活和深刻的社會環境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後來他將這些經歷通通寫進了他的作品

  ,無論是《紅高粱》也好,《豐乳肥臀》也罷,這些都是來自於莫言那片土地上所發生的景,來自於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誇張和想像的成分,但是這正是莫言作品的偉大之處。儘管獲獎以來,他的作品能充滿了爭議,但是作為一個劃時代的創作者,必須有人站出來說實話,儘管這種真相太過於殘酷,太過於血淋淋地擺在人們面前,但是必須要有人來站出來這是作家所寫作的使命。

  但是這麼有深意的作品,為什麼從來沒有出現在語文課本上呢?

  

  2、背後的原因

  不管人們有沒有閱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是都對他獲獎之後進行了批判和爭議,原因何在?大多因為

  他的作品描寫的太過於現實,太過於直白,通俗,很多時候他的作品名出自於最直白的話語,不帶任何一絲修飾的色彩。

  他的作品中很多描寫暴力和低俗的字眼。令部分人無法接受甚至作嘔,更何況是小學生呢?這才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最真實的東西。莫言擅長寫真實的東西,只不過將這種東西寫出來之後,人們難以接受罷了,因為血淋淋的現實,社會最黑暗的一面通通躍然於眼前。進不了小學生的課本,但並不代表他的作品沒有思想性。

  

  更多的原因在於莫言作品中的導向性和思想性的不統一,

  在現代社會中,學生的成長階段主要是以積極向上健康為主,

  而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過於黑暗,

  對於世界觀,人生觀還並未有完整性認識的學生們而言難以接受,更甚至會誤導他們的思想發展

  ;此外,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發展時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這就需要學生們從小樹立一種積極正確的愛國觀念。莫言的作品大多都處於一個社會發展體系不夠健全的時代,這會讓是非不辨的學生們對於祖國的理解有著錯誤的認知,進而無法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念。如果這種愛國思想從小不奠定起來,那麼之後對於社會的發展將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更不要說是被西方有心之人所利用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有了它,物質實力的發展,還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設,

  莫言的作品是有極深的文學性的,但是對於學生而言,缺乏一種積極健康的引導力,這也就註定了他的作品無法進入學生課堂。

  

  3、人們的爭議

  在他獲獎之後,他的作品一時間又掀起了熱賣的潮流,與之而來的則是不絕如縷的爭議和謾罵,大多數成年人讀了他的作品也會覺得他是一種醜化中國人的現象。

  對於這一切,莫言從來不解釋,也不爭論,在背後繼續著自己的創作,餘華,陳忠實等人曾對莫言都有過極高的文學評價,可見他的文學力量並不是人們所說的那樣直白,通俗。

  其實人們對於他的作品,更多的是蒙上了一種有色眼光。就比如《豐乳肥臀》,在沒有任何背景之下去看這部小說,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會認為這是一本粗俗的小說,卻不會想到這是一本讚嘆母親的作品,在作品中對於母親的描寫也會令人感到不適;

  站在莫言的角度上,這部作品恰恰能反映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母親為了孩子的努力以及封建思想下對於女人的壓迫

  ,劃時代的作品從有宏大的規模講述一個女人的一生,從封建時期到戰爭,到飢餓,再到新中國的成立,縱觀全局,寫出一個時代的意義,這才是莫言這篇作品的精神所在。

  

  但同樣他的這部作品也是無法進入學生的課本。生時期正處於一個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特殊時期,這時期的他們一切都是似懂非懂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教師,社會共同努力去引導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莫言的書籍卻恰恰講述了一系列黑暗,這讓處於轉型之中的學生們感到說太過於真實以至於會情不自禁的模仿,因為他們對於權威的認可總是死板教條的。

  如果進入,那麼會對學生的行為上有一種偏激的認識,從而不利於他們的健康發展。

  

  總結

  莫言的作品從他獲得諾獎到如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八年,在這八年的時間裡,他遭受著別人的批評,人們的謾罵。

  但是身為作家,一個劃時代的作家,他的工作就是用他的筆尖將一個時代描寫下來,包括在這個時代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錯誤。因為它不單單是對於當時歷史的闡述,當時人們思想的描寫,更多的是讓後人讀到這本小說會反思其中的行為,從而更好地建設現在的國家。

  文學氣息展現在他的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中,雖然無法進入課堂教材,但這並不妨礙它的文學性。

  當學生有了正確的三觀,當世人有了明辨是非的道理,那麼便都可以將這本書當做課外書去閱讀,其中所蘊含的哲理一定是會令你成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其實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消息稱教育部可能會把他的作品收錄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但卻一直沒有動靜。
  •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說起莫言,那真是中國人的驕傲。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但從2012年到2020年,除了在獲得諾獎之前收錄的《賣白菜》之外,再無作品入選課本。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 莫言:曾獲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莫言是當代文學作家,他的作品被列入尋根文學的範疇,以描述家鄉的歷史與人物間的愛恨情仇為主。鄉土氣息濃厚甚至看不出有什麼高級之感,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像魯迅,林語堂,老舍這樣的而文學大家都只是獲得提名,但是這個來自山東高密,寫過40多本鄉土小說的莫言卻摘得金冠。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評語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這句評語非常的全面,但是卻是相當的理性客觀。
  • 莫言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語文教材不選錄他的作品
    莫言,本名管謨業,中國當代作家。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憑藉《豐乳肥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它用鋒銳的筆觸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贏得了大眾與國際的認可。
  • 作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有著哪些獨特的地方?
    在我國文學界當中,提起莫言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比較熟悉,他真的是中國人的驕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通過他的文章以及作品,可以看到他在文筆和寫作角度當中,確實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因此才能夠有如此高的榮譽。
  • 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不管歷史上中國經歷了多少個朝代,文化這條線,從未斷過。 若說到當代文壇,恐怕還沒有一個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代表,筆者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也答不上來這個問題。 但當代文壇還是有一件令國人振奮的事情,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人。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8月25日,媒體又爆出作家張一一聲稱莫言賄賂諾獎評委的新聞。張一一在微博上表示:「2012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賠率高居第一有什麼好奇怪的呢?大伙兒知道『指鹿為馬、道貌岸然、一點兒也不能讓人心悅誠服』的諾貝爾文學獎資深評委、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翻譯莫言的《紅高粱》、《豐乳肥臀》、《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四個作品收取了多少的好處費嗎?」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單是靠《蛙》,也不是《紅高粱》,而是這些
    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大事,特別是諾貝爾文學獎,它既不是我們近代以來起步晚的數理化,也不是當代快速發展的高科技。因為這些我們都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但文學,我們不比他們差,唯一被誤解的當屬我們民族獨立的文化,因為與西方價值有著不同,加之翻譯變味,我國的文學很難打動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文學。但是這種鐵律,還是被持之以恆的中國創作者打破。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那麼莫言的獲獎究竟與此有多大關係,這個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莫言早就具備了走進當代世界文壇的實力。2012年莫言獲獎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就預言,中國莫言早晚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莫言還被媒體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可見莫言獲獎是能力使然,諾獎的世界公平性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中國人 因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專訪李敖:諾獎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它帶有偏見,並不公正」■談作品「中國沒人比我出書更多」■談傳統文化「臺灣沒那麼好,民國也沒那麼好」■談人生「把身體捐給醫院,千刀萬剮」■談兒子「除了搞政治,他喜歡啥就做啥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如果老舍沒死,那麼中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不是莫言而是老舍了。 諾貝爾獎其實還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獎項,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獎的更多的還是西方作家。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我所有小說加起來,不如魯迅一個中篇小說
    這並不怪學生和老師,而是在源頭上——教材編撰時,教育工作者有意地「去魯迅化」。2003年,高中階段的語文課本,魯迅作品僅剩兩三篇,刪去了《阿Q正傳》《藥》等;2013年,初中的語文教材刪除了《風箏》,保留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017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小學階段僅有2篇魯迅作品,初中有6篇。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這3個作家給出了不同的評價,你更認可誰
    搞文學的都比較豪邁,個性粗獷傲氣,老牌作家劉震雲也不例外,他並沒有記恨,也並沒有像外界所言的文人相輕。感情劇本做多了,能笑著說絕不橫眉登目。還頗有趣聞的打了個「低俗」的比方。不過老劉剛嘻嘻哈哈的說完,又跟著說了一些令人難以捉摸的話,不知道是捧莫言,還是不捧莫言。而且這次還捎帶上了閻連科。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將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網友:魯迅呢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文化界的人士表示了歡迎和恭喜,首先作為另一個當代大牌作家的餘華,幾乎也是第一時間發簡訊恭賀了莫言。暮年的陳忠實老先生也頗為讚嘆,他認為莫言是傑出的作家,獲獎是名至實歸。畢飛宇、蘇童、臺灣作家龍應臺等等都送來賀電。
  • 莫言是否因為中國人被損壞得到諾貝爾獎?為何跳槽?是嫉妒嗎?
    在2012,莫言以他的小說《蛙》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作家。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上虐待。有人認為莫言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的作品通過詆毀中國人迎合西方人的口味,所以很受歡迎。真的是這樣嗎?
  •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莫言,為何許多讀者和學者卻對他進行諷刺?
    讀者也好,學者也罷,為什麼不尊重莫言,好多人還對其諷刺挖苦呢?你得看看莫寫的是什麼東西?在大多數人看來,他的文字都不代表當代中國的文學藝術水準。因為魯迅的文章都是刺向反動派、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利劍。魯迅的文學作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都是衝破黎明前的黑暗的驚濤駭浪。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一點都不出名
    那麼莫言的獲獎究竟與此有多大關係,這個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莫言早就具備了走進當代世界文壇的實力。2012年莫言獲獎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就預言,中國莫言早晚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莫言還被媒體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可見莫言獲獎是能力使然,諾獎的世界公平性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 讀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筆下的世界,才懂得體諒人性的複雜!
    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最被大眾熟知的作品是《紅高粱》。 這部被張藝謀、鞏俐搬上大屏幕的作品,創造了很多個奇蹟。 拍攝《紅高粱》期間,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聚在莫言母親家吃飯,在院子裡留下了這張珍貴合影,誰也沒想到,多年後,他們在文藝圈創造出近乎天方夜譚般的成就。 娛樂圈的三個人去柏林拿獎,去坎城拿獎,去威尼斯拿獎。莫言,則作為首位中國籍作家,去瑞典,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看莫言就明白了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看莫言就明白了長期以來,我國本土作家都是有諾貝爾文學獎情節的。據說,原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躍然曾表示有中國籍作家「賄賂」他,目的只有一個就要諾貝爾文學獎,獎金都可以不要。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言外之意也是說莫言獲獎不代表他是中國最「牛」作家。接下來還有話語權較重的陳丹青,陳丹青也是典型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他的暗示下,莫言的文學獎成了「可憐蟲」。陳對公眾說:我沒用看過他的東西,但知道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追加否定砝碼;他(莫言)獲獎是「諾貝爾」識時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