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獲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2020-12-06 文史江山

莫言是當代文學作家,他的作品被列入尋根文學的範疇,以描述家鄉的歷史與人物間的愛恨情仇為主。

鄉土氣息濃厚甚至看不出有什麼高級之感,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

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像魯迅,林語堂,老舍這樣的而文學大家都只是獲得提名,但是這個來自山東高密,寫過40多本鄉土小說的莫言卻摘得金冠。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評語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這句評語非常的全面,但是卻是相當的理性客觀。沒有一絲真正的對莫言文學藝術上情感上的熱烈。雖然她們把獎項頒給了莫言,但是卻沒有真正的讀懂中國本土,鄉土文化作家的真正情懷。

能夠得此殊榮,已經是文學界已經算是登頂了。但是莫言的作品卻沒有被錄入語文教科書裡面。魯迅是教科書裡泰鬥,朱自清、史鐵生等人也是榜上有名。可是莫言卻不在其列,這是為什麼呢?

莫言對近代社會的描述,比現實更加現實

藝術源於現實,高於現實。莫言的作品似乎根本就沒有包裝的這個概念。字字句句都是活生生的描述,他筆下的現實那麼現實,甚至比我們平時看到的現實,更加的醜陋與險惡。

《》我看得時候比看電視感覺還要刺激,那種血淋淋的場面簡直隔著書本都覺得陰冷。怎麼可以那麼直接,那麼準確的寫出計劃生育之時,婦女同胞被蹂躪的畸形的情感狀態。《紅高粱》相對來說都顯得那麼的柔和。想要在莫言的作品裡看到一絲美感可真是不容易。

莫言好像天生就有一雙心靈之手,他洞察社會所有的險惡,不假思索的就將它描繪出來。看得人脊背發涼,手心冒汗。這是怎樣的時代,怎樣的一個人才能描繪出如此複雜生動的宏大場面。

雖然場面的直白慘烈,但是所有的刻畫又是那麼的心細如髮。這樣一個山東的漢子有著異於常人的縝密心思,他的眼睛洞察一切又充滿堅韌。

莫言的作品更喜歡描述人性裡的惡

《》是最直接的描述,抗日戰爭裡面百姓的,殘忍遭遇。描寫抗日跟受苦百姓的文章很多,但是大多都是一筆帶過,好似交代出大環境,讀者的心自然而然就會被渲染到那種狀態,不需要再去深入的去描述了。莫言偏不,簡直像一個瘋子一樣,不眨眼睛,沒有感情直勾勾的去看。

都說莫言有一種極端的審醜思維。醜與美是天然的對立面。但是美與醜是並存的,能描繪出什麼樣的醜就能描繪出什麼樣的美。這種寫作方法是一種極端的寫作手法。把人帶入極端的環境之下,不斷的升華提煉出一種宏偉的藝術感。

不光是人性裡的惡,對汙穢之物的莫言描寫也是隨手拈來。這些汙穢之物,跟醜陋的人性結合在一起,簡直就是一種絕配,《紅蝗》裡面的惡穢物簡直堆疊成山。裡面人物四姥爺的拉屎被寫成一種經典的重要畫面,雖然人物更加生動,但是那種屎尿味兒卻是久久不散。

莫言的審醜,是他看透了惡,生活中何嘗不是處處是惡。但是看透了就得救了,有人說莫言看透世事卻不給世人一劑良藥。這劑良藥要自己去造,藥效也全靠自己的領悟力。

中小學生並不是莫言作品的最佳受眾

首先,莫言已經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全中國至今只此一人。他不需要再用教科書來證明他自己。

其次,中小學生並不是莫言作品的真正受眾。莫言的作品,寫盡人間醜態,言辭粗俗,他的作品立意不是為去宣揚某一種現象。他想把世間的苦寫出來,與世間眾生直接的對話,世界如此,心安何處,何去何從。

再者,莫言的作品文化背景是特殊的,沒有什麼美好的回憶與幻想。祖國的花朵還是鼓勵灌溉為主,哪能提前的在精神上去摧殘呢。

莫言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教育以引導為主感化為輔,猶如一顆星火去點燃另一顆星火。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對靈魂的教化。

莫言希望的是心靈的教育,但是他的作品是極端的誇張手法,手法過於激烈,可以借鑑但是不能作為學習的真正的引導。還是要學習最基本的常識,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看懂莫言的作品,方知人生的不易

莫言的作品看似情緒起伏微弱,接近理性,但是卻滿懷悲傷,他對家鄉的有一種怨恨,但更多的是濃烈的愛。寫盡這塊土地的醜,但是卻離不開這塊土地。

就像《紅高粱》裡的九兒,生於高密,深受高密的傳統思想的戕害,父親賣女只為錢財,嫁入單家只是棋子。愛上餘佔鰲是一種畸形的戀愛。局勢動蕩,人民清苦,這種環境之下,再複雜的感情,再醜陋的人性都是微不足道。只是無盡的感傷中的一個小點。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十全十美,月亮有圓也有缺,樹上的果子熟了自然就會跌到地面上來。世上的事情總是有缺憾,缺憾是一種常態,也是一種守恆。這是《》所表達的意思。看透了你就懂得人生的真諦了。

這世上也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莫言說,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都是你一個人的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傷口是怎樣的情形。人生不易,沒有良方,自己渡自己。

小結

諾貝爾文學獎算是對莫言的一種肯定,莫言作為文學作家,高產高量,40多本小說每一部都意義非凡。

餘華說莫言的作品可以拿十次茅盾文學獎,莫言最差的一部作品都比百分之九十的獲獎作品要強。就連龍應臺都說自己比不上莫言,他的作品具有充沛的生命力,我遠不及他。

所以不用再去糾結他的作品不能收錄於教學課本,這種典範,不一定在那裡呈現,他的舞臺屬於整個世界。

相關焦點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中國  首  獲諾貝爾文學獎  !  獲  獎8年,  為何他的作品從不  收錄進  語文  書  文:一方一言  莫言這位作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謂是為國爭光了,因為在2012年時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作家,這足以證明他的文學實力。
  • 莫言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語文教材不選錄他的作品
    莫言,本名管謨業,中國當代作家。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憑藉《豐乳肥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它用鋒銳的筆觸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贏得了大眾與國際的認可。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其實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消息稱教育部可能會把他的作品收錄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但卻一直沒有動靜。
  •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說起莫言,那真是中國人的驕傲。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但從2012年到2020年,除了在獲得諾獎之前收錄的《賣白菜》之外,再無作品入選課本。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多年來跟蹤研究諾貝爾文學獎並出版相關著作的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旅瑞華人作家萬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瑞典文學院很久以來就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漢學家馬悅然被選為文學院院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學院需要有精通中文的專家來準確解讀中國。
  • 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若說到當代文壇,恐怕還沒有一個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代表,筆者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也答不上來這個問題。 但當代文壇還是有一件令國人振奮的事情,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人。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莫言,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書法能關聯起來嗎?還真能,莫言不但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莫言的書法《沁園春·雪》還曾拍賣到一幅近百萬的價格。那麼莫言書法水平如何,莫言書法價格到底怎麼樣呢?我給大家冷靜分析分析。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言外之意也是說莫言獲獎不代表他是中國最「牛」作家。接下來還有話語權較重的陳丹青,陳丹青也是典型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他的暗示下,莫言的文學獎成了「可憐蟲」。陳對公眾說:我沒用看過他的東西,但知道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追加否定砝碼;他(莫言)獲獎是「諾貝爾」識時務了。
  • 作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有著哪些獨特的地方?
    在我國文學界當中,提起莫言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比較熟悉,他真的是中國人的驕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通過他的文章以及作品,可以看到他在文筆和寫作角度當中,確實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因此才能夠有如此高的榮譽。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我所有小說加起來,不如魯迅一個中篇小說
    2003年,高中階段的語文課本,魯迅作品僅剩兩三篇,刪去了《阿Q正傳》《藥》等;2013年,初中的語文教材刪除了《風箏》,保留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017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小學階段僅有2篇魯迅作品,初中有6篇。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自從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關於「中國作家老舍因去世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這一話題再度在網際網路傳播。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如果老舍沒死,那麼中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不是莫言而是老舍了。 諾貝爾獎其實還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獎項,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獎的更多的還是西方作家。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單是靠《蛙》,也不是《紅高粱》,而是這些
    同時第一個也是艱難的開拓者,就像魯迅,他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文學家,第一個,對於魯迅來說,那是率先吃螃蟹的人,其中五味雜陳自然有個中咀嚼,滋味不用說是難以名狀的,非一般酷暑熬、寒徹骨不足以抵達的精神和肌體雙苦旅。對於莫言更是一樣,他先中國其他文豪獲獎,正是大手筆,高文採的集中呈現。
  • 陳丹青: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在很多的事情上,他都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不是那種喜歡說好話的人,他很率直,好就是好,不好便是不好,很清醒,也很真實。即便是面對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陳丹青也敢於說出自己的質疑:「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是現當代的作家,在 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被很多人所知。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那麼莫言的獲獎究竟與此有多大關係,這個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莫言早就具備了走進當代世界文壇的實力。2012年莫言獲獎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就預言,中國莫言早晚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莫言還被媒體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可見莫言獲獎是能力使然,諾獎的世界公平性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看莫言就明白了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看莫言就明白了長期以來,我國本土作家都是有諾貝爾文學獎情節的。據說,原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躍然曾表示有中國籍作家「賄賂」他,目的只有一個就要諾貝爾文學獎,獎金都可以不要。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和陳文芬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馬悅然也再次成為文學圈熱門名字。他不僅是有名的漢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而且是唯一懂中文的評委。他負責推薦中國文學,更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老師。
  • 讀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筆下的世界,才懂得體諒人性的複雜!
    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最被大眾熟知的作品是《紅高粱》。 這部被張藝謀、鞏俐搬上大屏幕的作品,創造了很多個奇蹟。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時之間,舉國轟動,世界矚目。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這3個作家給出了不同的評價,你更認可誰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拐點,不僅代表著中國文學事業的豐收,也代表作家莫言的文學事業迎來高峰。在讀者歡呼之時,一些同行作家也紛紛給予了肯定,不過也有作家並沒有實心實意地表示祝賀,反而說了一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話。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在莫言備受矚目獲獎後,他說出了這樣的話,他說他沒有閱讀過莫言的作品,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不大,是諾貝爾委員會識時務了。這句話讓人們乍一聽能夠感到渾身不痛快,更何況是剛剛得獎的莫言呢。他的作品在他們的圈子裡不被一些文人所認可,不過陳丹青說他沒有看過莫言的書,這恐怕不是事實,還有可能看過一些,不然如何評判莫言小說的優劣高下。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第一人,為啥還被人辱罵貶低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啥還有那麼多人去貶他酸他,這是為何? 我曾經問過在農村生活的奶奶,莫言書裡所說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是的!對於我們出生在地地道道文化和經濟都貧瘠得如同死水的農村人來說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