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2020-09-11 惡童筆記

自從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關於「中國作家老舍因去世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這一話題再度在網際網路傳播。這個一直被廣泛流傳的傳說,甚至寫進過很多口述史,那麼它究竟真實與否呢?


「老舍與諾獎」的流言

1900年創辦的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開始頒獎直至2012年莫言獲獎,一共僅有5位作家獲此殊榮,分別是:1913年印度文學巨匠羅德賓拉納特·泰戈爾、1966年以色列著名作家施姆爾·約瑟夫·阿格農、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94年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以及2012年的中國作家莫言。


川端康成在頒獎現場


而在中國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言,1968年文學獎得主本應是中國作家老舍,而那屆的得主川端康成僅是備選人,因諾獎只頒發給在世的人,老舍的離世才成就川端康成獲此殊榮。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如果老舍沒死,那麼中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不是莫言而是老舍了。

諾貝爾獎其實還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獎項,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獎的更多的還是西方作家。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當時林語堂、胡適、梁實秋等在美國生活的作家曾討論,如果把獎頒給中國作家,那會是誰,結論一致應是老舍。梁實秋在臺灣去世後,他的夫人韓菁清就曾對老舍夫人胡絜青說:梁先生委託我傳句話,中國諾貝爾獎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舍先生。

華羅庚 老舍 梁思成 梅蘭芳


然而直到了1960年代,諾獎還是沒有中國作家的份。這其中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那個時代中文作品翻譯成英文或者是瑞典文的少之又少,評審委員中根本沒有能看懂中文的。

而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在西方卻大獲好評,不僅有英文版本,甚至出了瑞典文版。

《貓城記》小說內容也非常迎合諾獎評審標準,用寓言的方式描寫了人際關係的複雜,嘲諷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可以說是一部跨越國界的作品。於是老舍再次被關注,蘇聯的一本文學雜誌連載了《貓城記》,大受好評,出版社隨之發行單行本,發行了70萬冊。


或許是基於上面這些原因,才有了後面老舍和諾獎的傳言。

然而在1966年,蒙受百般羞辱的老舍先生含冤沉湖而死,也由此把這件事變成了懸案——他究竟有沒有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謠言從何而起

老舍之子舒乙曾經在1985年的《收穫》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題為《爸爸最後的兩天》的文章,文中也暗示了老舍曾經無限接近諾貝爾文學獎:

就在父親被徹底遺棄的同時,國外在對父親的遭遇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準備授予他一項威望很高的文學獎。後來,父親已經離開人世的消息被證實。這項文學獎授予另一位健在的傑出文學家,依然是一位亞洲人。消息傳來,人們又一次痛感:老舍先生的死的份量是多麼沉重。

舒乙


老舍研究者宋勇毅也在他的《老舍與中國文化觀念》一書中提到這一獎項:

「……而且今天我們才知道:就在老舍憤而跳入北京德勝門西邊豁口外太平湖的那一刻,國外在對他的境遇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正準備授予他一項威望很高的國際性的文學獎,只是在最後核實被授獎人是否健在時,才得知他不幸逝世的消息!於是,這項文學獎授給了另一位健在的同樣傑出的亞洲作家了。而這項國際性的文學獎的榮譽,正是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家們至今仍衷心嚮往的……」


要知道,根據諾獎保密規定,評選過程及名單等信息,要等頒獎50年之後方可公布。舒乙和各位研究者為何會如此言之鑿鑿的認為老舍曾被諾獎提名呢?

老舍


根據學者的調查發現,「老舍與諾獎失之交臂」這種說法最早竟然來自日本。

1981年4月,日本前老舍研究會會長藤井榮三郎來北京探訪老舍之子舒乙和遺孀胡絜青,把這一信息透露給他們,藤井榮三郎稱他在一本日本文藝雜誌上看到,一名日本國際筆會的作家,從瑞典大使館的朋友的電話中得知,因老捨去世,川端康成才獲獎的消息。

藤井榮三郎後來在給老舍研究者傅光明的信中說:

「日本文藝雜誌載,日本國際筆會的一位作家談到,川端康成獲獎後,他從瑞典大使館的朋友的電話裡得知,原本獲獎者是考慮到老舍先生的,可是因為文革,對中國的印象很差,加之老舍本人已經去世,於是該獎授予了川端。這個筆會的人說,川端先生是非常傑出的作家,但作為人道主義的受獎者來說,還是老舍先生更為合適。」

老舍一家


舒乙作為老舍先生的兒子,聽到這樣的消息,陸續披露給媒體,雖有不妥,但也可以理解。

當時的媒體從舒乙口中得到這一消息後,未經專業考證,便如獲至寶廣泛傳播,很多媒體人包括高曉松也曾在節目中把「老舍錯失諾獎」當做話題來討論。

這一流言慢慢也被一海之隔的日本文學界所知悉並質疑。


50年的謠傳終被澄清

日本文學界並不甘心川端康成只是替補這一說法,日本時事通信社向瑞典學院請求公布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絕密檔案。

2019年1月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解密了川端康成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檔案資料。



檔案顯示,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總數為83人,獲提名的日本作家,除川端康成外,還有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和詩人西脅順三郎。

而最終候選名單裡有六位候選人,除川端康成外,還有英國詩人W.H.奧登(W.H. Auden)、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洛(Andre Malraux)、愛爾蘭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等人。當中並無傳言已久的中國作家老舍。

一直在民間流傳的「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傳言,就此被正式澄清。

諾獎網站檢索不到任何關於老舍的關鍵字


說句題外話,諾貝爾獎官網目前只能查詢到1966年,在獲提名的名單中,中國人共計3人,分別是:1935伍連德(Lien-Teh Wu)醫學獎提名人,1935年胡適(Hu Shih),提名文學獎候選人,1940年及1950年林語堂(Lin Yutang)文學獎候選人。

我們還是應該從謠言中走出。老舍先生雖然從未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過,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作品植根於人民大眾,他是真正屬於人民的藝術家。

老舍先生像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獎,但是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文學的最高標尺,因為它畢竟只是設立在北歐的一個國家,就是瑞典,它代表的是瑞典科學院的有投票權的大概20個院士的看法。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對整個文學事業做出像奧林匹克似的那樣一個裁判和排出名次來。」


——王蒙

相關焦點

  •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沒有老舍怎麼回事?1968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誰
    很長時間以來,老舍先生曾「距諾貝爾文學獎僅一步之遙」的傳聞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一個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由於老舍先生於1966年投湖,而諾貝爾文學獎的慣例是不頒給已故之人,因此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終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為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需保密50年才能公布,所以這則坊間傳聞也始終未知真偽。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另據「人民網斯德哥爾摩(2010年)2月28日電」(記者陳雪霏),「馬悅然教授28日透露,根據他獲得50年前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情況看,五十年前真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是林語堂(1895-1976)。馬教授是在瑞典的中文報紙《北歐時報》編輯記者斯德哥爾摩聚會時透露這一消息的。」
  • 哪些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好在殘雪清醒,她的話很值得點讚:這不過是一個獎而已。 趁著這個機會,記者理一理這些年來的「諾獎提名」流言。 上世紀90年代,「辜鴻銘熱」成為一個文化現象。之後,一則關於「辜鴻銘與泰戈爾同被提名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流言便流傳開來,而辜也由此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人。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是什麼情況 諾貝爾文學獎名單都有誰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他們將享有這一殊榮和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這些優秀的文學家及文學作品,是盛開在歷史長河中一朵朵經久不衰的清水芙蓉,是人類歷史上上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為世界文學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同時,也給全世界廣大讀者帶來了閱讀的樂趣。說到文壇,就不得不提提享譽世界、被廣大文學家津津樂道的「諾貝爾文學獎」了。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  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一次因為拒絕,一次可惜,中國曾讓了兩個諾貝爾文學獎給了鄰居
    在諾貝爾獎的幾個項目中,文學獎是最受關注的,畢竟科學獎項對於大眾來說獲獎內容根本聽不懂。而文學至少可看可評一二。用中文寫作的作家中已經有兩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其中莫言中國裔中國籍備受推崇。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是「唯有讀書高」,連科舉做官都要靠寫文章,但為什麼只有一人拿到過諾文學獎呢?
  • 林語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多的中國作家
    近日,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出爐了,讓大家又開始關注這一文學界最高獎項。那麼在我們中國作家中,誰是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中國作家呢?他就是林語堂。他獲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是保密的,期限是五十年。目前可以查到的,都是五十年前的名單。目前能夠查到的確切名單,中國作家只有兩位獲得提名:胡適與林語堂。胡適一次,林語堂兩次。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      【漲姿勢】       諾貝爾文學獎是如何評出來的?  諾獎各獎項評選基本流程相似。就文學獎來說,評獎機構為瑞典文學院及諾貝爾委員會。
  • 一文讀懂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65歲,2人曾拒絕領獎
    2020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8日13:00(北京時間19:00)公布。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去年,瑞典文學院同時頒發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
  • 作家曹乃謙稱未獲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複評通知
    ,是否是假新聞?很多人對於這位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未能獲獎耿耿於懷,而關於魯迅是否夠資格獲諾獎的爭論至今仍可見諸於網絡論壇。  不過如果我們翻下資料,就會遺憾地發現,魯迅當年甚至連正式的提名都不曾有過:1927年,瑞典科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中國考察時,曾經與劉半農相商,擬提名作家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感到是件好事,便託魯迅的弟子臺靜農,寫信探詢魯迅意見。
  • 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魯迅致臺靜農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始末1927年9月17日,魯迅收到學生臺靜農的信件,信裡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上海的時候聽說魯迅的名字,想請劉半農幫助,提名魯迅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魯迅當即回復了上述這封信,態度絲毫不曖昧,表達得非常截然。
  •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中國人 因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日前,本報記者書面採訪了李敖,他談到了自己的作品、臺灣文化、「民國熱」及父子親情等,更談到了眼下正熱的莫言被博彩公司看好、成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一事。他在回復的字裡行間中依然不改狂傲不羈的本色,直言諾貝爾文學獎帶有偏見,而提名本身不算啥,最重要的還是看被提名的小說是否有足夠的分量。
  • 美國女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何許人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作者:陳爽 張奧林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開獎季仍在進行。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 魯迅真的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嗎,可能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因為這個故事,一開始僅僅是從魯迅給臺靜農寫的一封信中推測得來的。當時是1927年9月,魯迅暫居廣州,17日,魯迅收到臺靜農的來信,一周後,魯迅給臺靜農寫了回信,信中的一段原文是「靜農兄,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中國近代以來又有多少人曾經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慢慢了解。5.朱棣文:1948年出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崔琦:1939年出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獎物理學獎。7.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江西,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8.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錢學森的侄子,美籍華人,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如何選出?瑞典學院安德斯·奧爾森獨家解答
    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son)在諾貝爾獎官方推特帳號上給出了回答。 安德斯·奧爾森是一位詩人、文學學者以及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 問:誰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答:所有虛構小說作家都可以參與評選,其他類型的作家,比如散文家、評論家以及擅長寫作的科學家我們都會納入考慮。 問:諾貝爾文學獎由誰提名?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盤點百年文學諾獎鮮為人知的秘密
    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Lagerlf)在當選瑞典科學院五年前就獲得了這一獎項,該學院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負責挑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拒絕了該獎項,因為他一貫拒絕所有官方榮譽。多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沒有人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由於性侵醜聞和內訌事件,瑞典文學院2018年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並宣布將2018年的獎項順延到2019年。因此,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出現了兩屆獲獎者。法國24新聞臺發布報導稱,彼得·漢德克是一位「前衛派」作家,也是一個諾貝爾獎的批評者,曾不止一次地顯示出自己是一個打破常規的人。他在2014年倡議廢除諾貝爾文學獎,稱這一獎項是文學界「虛假的封聖行為」,他還曾批評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託馬斯·曼是一個「糟糕的作家」,「炮製一些居高臨下、狂妄自大的散文」。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提名者作品推薦
    [摘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提名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根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瑞典皇家學院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21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36位是首次獲提名。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4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