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世界性的榮耀。能獲得諾貝爾獎是個人乃至國家的巨大榮耀。我國在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的諾獎數量大為提高,從上個世紀的0到這個世紀短短18年就獲得兩次,進步明顯,我們的確站起來了。
在諾貝爾獎的幾個項目中,文學獎是最受關注的,畢竟科學獎項對於大眾來說獲獎內容根本聽不懂。而文學至少可看可評一二。用中文寫作的作家中已經有兩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其中莫言中國裔中國籍備受推崇。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是「唯有讀書高」,連科舉做官都要靠寫文章,但為什麼只有一人拿到過諾文學獎呢?原來中國獲得過諾獎提名的人非常的多,獲得過提名的就有魯迅、胡適、林語堂、老舍、巴金、王蒙等,其中幾乎已經得到的是兩人魯迅和老舍。
諾貝爾雖然在遺囑裡說過獲獎者不考慮國籍種族,但是執行的時候為了讓獎項國際化還是兼顧五大洲,兼顧各個民族的。1913年當年瑞典文學院瞄準了亞洲,當年很多亞洲的文學大師都得到了提名,其中最有機會的就是魯迅。但是魯迅說了一句話:諾獎千萬別給我,不能給中國人自滿的理由,要罵他們而不是誇他們,讓其圖強。於是當年的諾獎頒給了鄰國印度的泰戈爾,亞洲收穫第一個諾獎。
還有一個幾乎得到的就是老舍,老舍在自殺那年獲得提名,並且投票獲獎,只是這一切都在瑞典學院內部,只差公開。
但是老舍在當年獎項公開之前自殺了,諾貝爾獎只頒發給在世者。於是獎項給了鄰國日本的川端康成,日本獲得第一個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