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包括文學,物理,化學,經濟學,和平及生理學獎。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無一不是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無一不是人中龍鳳。諾貝爾獎可謂是世界上最高的獎項中的佼楚,多少人夢寐以求,求之不得。《生活大爆炸》裡面的天才謝爾頓就經常把要拿諾貝爾獎掛在嘴邊。
但是,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物,他「任性」得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放棄了金光閃閃的獎章和幾百萬美元的獎金。
他就是法國著名作家,戲劇家,評論家,社會活動家,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西方社會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之一,無神論存在主義哲學(介紹一下,所謂存在主義,就是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宇宙沒意義,人也沒意義,但人可以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代表人物之一的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
薩特號稱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來拆臺一下,其實中學時他領過一次作文比賽的獎),他拒絕了無數獎項,這其中包括196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據說當年他得知他獲得諾貝爾獎時正在一個咖啡館裡和女朋友喝咖啡。聽到這個消息,一般人肯定會心發怒放,興高採烈,但是他卻好像若無其事,仍就平靜地喝著咖啡。他說過,他「拒絕一切官方的榮譽」,後來他也公開謝絕了諾貝爾文學獎,至於他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他說到:
「我拒絕榮譽稱號,因為這會使人受到約束,而我一心只想做個自由人,一個作家應該真誠地做人。」
作為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他真正做到了追求個性與自由,如此真性情不得不讓人點讚。(此處應該給薩特同學熱烈的掌聲)
薩特的一生可謂頗為傳奇,波瀾壯闊。
他出生於巴黎,他的父親是一個海軍軍官,。由於兩歲時父親去世,他從小在外祖父家長大。他的外祖父是一個語言學叫獸,家裡有好多藏書,薩特又酷愛讀書,所以薩特童年便攝取了許多知識,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後來,1915年,薩特以優異成績考入亨利中學,期間他積極學習哲學,深受叔本華、尼採等人的哲學影響。呵呵,人家十歲已經考上中學了,人比人氣死人啊。
1917年,他的老媽改嫁了,同年,他進入了風景優美的拉羅謝爾中學就讀。
1920年,在歷史悠久,成績優異的亨利四世大學讀預科,這年他15歲。
1924年,他又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就讀(別小看這所師範學校,它可是法國最著名的兩所大學之一,在法國的地位相當於清北在中國的地位。在它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培養了無數傑出的教師、數百法蘭西學院院士、1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4名菲爾茲獎獲得者,是世界重要的數學、科學和哲學研究中心)。
二戰期間,他參加了軍隊,好像是在1940年參軍的吧。可惜才入伍沒多久他就被德軍俘虜了,成為戰俘。好早1941年,他就獲釋,獲釋後他繼續從事教學和創作活動。40年代是薩特創作的黃金時期,有大量作品問世,他的哲學代表作《存在與虛無》就是這一期間創作的。
他還曾支持法國革命群眾運動,支持法國共產黨的發展,挺身保護《人民事業報》。斥責美國侵朝戰爭、侵越戰爭、阿爾及利亞戰爭,指責蘇聯軍隊入侵匈牙利,也抨擊了美蘇冷戰。他甚至和英國大哲學家羅素組織了一個法庭,叫羅素薩特法庭以審判美國犯下的戰爭罪行。他與波伏娃跨越大半個世紀的愛情也被人津津樂道。他對中國也有著深深的好感,1955年11月2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我對新中國的感受》,談到他在新中國的感受。
關於薩特與中國,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專門講到。
1980年4月15日,偉大的薩特在巴黎病逝,享年74歲。數萬巴黎群眾為他送葬,表達悼念之情。無數只是通過閱讀他的著作才認識他,甚至與他沒有一面之緣的人,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也不遠千裡來巴黎為他送葬。法國總統也以個人名義參與了葬禮。
薩特最輝煌的時候,他的小說在世界各地以百萬計的印量發售,他的戲劇演出在個個劇場場場爆滿,那怕是他那些艱深乏味的哲學著作,也是洛陽紙貴;他的演講常常被群眾圍得水洩不通,甚至由於人太多而引起騷亂;他到世界各地訪問,都會受到元首級接待。
最後讓我用諾貝爾獎頒獎詞對薩特的評語來結束本文吧。
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找來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我們時代產生了深遠影響。」